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歷史沿革起源于原重慶大學冶金系,機械工程二系和原重慶建筑大學建筑材料工程系。冶金系起始于1935年創建的礦冶系,后更名為冶金系、冶金及材料工程系、1998年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二系始建于1960年,1998年更名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系,成為新成立的機械工程學院的一個系;建材系始建于1979年,1998年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0年,重慶大學、重慶建筑大學和重慶建筑專科高等學校三校合并成立新的重慶大學,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原重慶建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并成立了新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8年,材料成型系(原機械工程二系)與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一起組成為現在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已成為學科齊全、設備先進、師資雄厚的學院,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學院下設6個系,即冶金系、材料成型系、建筑材料工程系、裝飾材料與工程系、材料科學系和材料加工系。
經過七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學院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名列學校前茅。
學院設有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下設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3個本科專業,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包括材料科學、建筑材料、材料加工和建筑裝飾材料4個專業方向。擁有材料學國家重點學科和鋼鐵冶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目前,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00余人。70多年來,累計培養博士、碩士和本科等專業人才近5萬人。
現有在職教職工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50人,博士生導師30人,教授32人,副教授60人。學院擁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入選者,國家十一五“863”計劃材料領域專家組成員,“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和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優秀人才。
學院擁有總面積20000多平方米的教學、科研及辦公用房,實驗研究設備2000余臺套,價值6000余萬元。建有國內一流的的電鏡中心。即將建成功能完善、設備先進的新的現代化“冶金-材料工藝實驗大樓”。
材料學院始終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等國家級以及教育部、建設部、重慶市及兄弟省市的省部級科技項目1000余項,承擔了企業委托科技項目2000余項,并承擔了一大批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防科技項目。通過數十年的不斷積累和發展,逐步形成了包括冶金、材料科學、材料加工、材料成型、建筑材料、復合材料、環保等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及應用技術開發的完整科研體系,建成了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基地,與600多家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在鋼鐵冶金、鎂合金、材料加工及成型新技術、核工業新材料、新型建材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部分研究領域的科技實力已進入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行列。先后獲得國家級科技獎10項,部省級科技獎 60余項,近五年來,正式出版專著和教材30余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400多篇。2008年,學院科研項目經費達5200多萬元,位列學校各二級單位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