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在全國開展了職業生涯教育。它與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教育相聯系但又有所區別,它與終身教育的目標相一致但內涵更加豐富。職業生涯教育把人的生涯看成是“職業生涯”,它所追求的是對人的一種人文關懷,根據不同人樹立不同的職業理想,把在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上的成功看成是人生價值的實現。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結構也隨之上移,產生了大量新的、較高層次的、對勞動者知識和能力要求更高的應用性崗位,而且職業變換性增大,同一職業的知識更新速度加快,職業技能培訓不可能一次性完成,人的一生要做好職業變動不居的思想準備,要做好職業技能不斷充實提高的知識儲備。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一、日本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職業生涯教育著眼于終身教育,但并非是終身學習意義上的成人繼續教育,而是在各個階段的學校教育中進行“職業生涯觀念”和“職業生涯準備”的教育。
(一)職業生涯教育的理論探討
日本學者對“職業生涯教育”作如下定義:職業生涯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觀、職業觀的教育。具體地說,是指在使學生具有勞動觀、職業觀及相應的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了解自己,積極主動地選擇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態度。日本教育學家高橋誠指出:這是一種高度重視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創造性,并考慮如何發揮每個人的個性的教育。這種教育的關鍵之處在于要使受教育者“學會自主思考”,如對個體的人來說,自己的人生主題到底是什么,將來想做、能做些什么,應該有一個怎樣的職業生涯,等等。職業生涯教育強調在從幼兒至成人的整個教育過程中,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要將知識與個人將來的工作和生存方式相結合,并且這種教育要貫穿于人的一生。
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中小學生指導研究中心認為,中小學生的勞動觀、職業觀應該由4個方面構成:人際關系的形成能力(自己與他人的相互理解、交流能力);信息活用能力(對與人生道路、職業等相關的信息的收集、探索能力和職業理解能力);對將來的設計能力(對生活和工作狀態的認識、把握能力及對人生道路的設計、執行能力);計劃與決定的能力。他們強調這不是人生中某一階段性的教育,而是貫穿于人的一生的職業教育,故名“職業生涯教育”。
(二)職業生涯教育的實踐探索
目前,職業生涯教育在日本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學,都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根據其理念付諸實踐,開設了相應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開展了相應的教育活動。
日本正由工業化社會向知識化社會轉型,又有家庭少子女、人口高齡化的特點,經濟結構的重組、雇用方式的多樣化和不確定性,致使升學、就業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應對社會的這種變化,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日本中小學校也逐漸開始重視從小培養學生作為社會人、職業人的基本觀念和技能,使他們具備將來進入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勞動能力”,學會自主決定自己人生前進的方向。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基礎教育注重根據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特點,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確定基礎教育每一階段的教育目標。職業生涯教育的內容包括:學生的自我理解、對自己人生發展的關心和愿望;樹立勞動觀、職業觀,掌握與未來職業和出路相關的知識與信息;學習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和決定能力;養成與將來的職業生活相關的習慣和行為方式,學會必要的技術技能等。
如何將職業生涯教育貫穿于中小學校教育過程?通過日本各階段教育的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職業生涯教育內容可見一斑。
1. 小學階段
小學教學大綱強調通過學校的整體教育活動對小學生進行生活方式的指導,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和職業觀,并做出具體規定。在“特別活動”課中,以年級為單位開展解決年級和學校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活動,建立年級內的各種學生組織并由學生分擔處理相關工作,形成充滿希望和目標的生活態度、基本的生活習慣、理想的人際關系、身心健康安全的生活意識;通過兒童會開展旨在充實和提高學校生活質量而進行的學生間的各種合作活動;由學校組織積極開展各種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勤勞體驗活動等。在道德課中進行對勞動的重要性理解的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勞動,讓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服務于社會的快樂。在綜合學習時間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創造性的探尋與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參加具有體驗性的志愿者活動等。通過生活課、家庭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并分擔家庭事務。在社會課的學習中,調查、參觀當地的生產銷售情況,或者運用資料進行調查分析,選擇適當的學習課題開展學習活動,促使學生思考未來。
2. 初中階段
初中教學大綱側重于指導學生適應集體生活,提高學生的判斷、選擇能力,并做出具體規定。在“特別活動”課中,通過開展解決年級和學校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活動,進行“做合格的社會成員”的教育,其中包括克服青年期的迷惘不安和苦惱,理解和尊重自己與他人的個性,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理解學習的意義,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態度,樹立人生理想和勞動觀、職業觀,以積極態度選擇人生出路和設計未來。在道德課中,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意義,認識自己的作用和責任,努力提高集體生活的水平,尊重勞動并理解勞動的意義,學會為公共福祉事業和社會的發展服務。對其他課程的規定與小學類似,只是根據年齡段不同提出高一層次的要求。
3. 高中階段
高中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要求學生從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為自我選擇、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自主學習,進行自立精神的教育,促使學生成為適應不斷變革、多樣化社會要求的合格社會成員,讓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職業觀,培養他們具有職業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為此開展靈活多樣的職業教育。
首先,按照1999年3月開始啟用的新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加強職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嚴格把握各門課程內容的篩選,在教學方法上提出明確要求和具體指導;削減基礎課程的數量,同時增加職業課程的選修科目,便于學生的選修。為適應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增加了生物、生命科學、制造業、通用技術類科目;為適應國際化、信息化的需要,大幅度削減了農業、工業、商業等傳統職業課程的比例,并修改了教材,增添了新的內容;為培養知識經濟所需要的設計與管理人才、高水平的多媒體制作人才,以及為適應高齡化社會需要和為殘疾人服務,新開設了信息專業與福利專業。為培訓擔任這些新專業的教師,文部省從2000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教師培訓。
其次,加強與地區產業界的合作。1998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理科教育及產業教育審議會咨詢報告》。該報告強調了中等職業教育機構加強與地區、產業界之間合作的重要性。為此,文部省要求職業高中加強實習課,學校職業教育要向企業開放。另外,為廣泛提高國民對產業教育的理解,全國每年定期召開全國產業教育交流會,發表并交流職業學校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科研作品。2000年度日本全國產業教育交流會在德島縣召開,38個都、道、府、縣也都分別召開了本地區的產業教育交流會。
第三,以職高與普高綜合科畢業生為對象選拔大學生。1999年5月的日本全國調查顯示,職業高中、普高綜合科的畢業生學習積極性高、理解水平高、動手能力強,這些學生畢業后成為生產、管理工作的中堅力量。鑒于此,文部省表示,今后將選拔推薦更多的職業高中、普高綜合科畢業生上大學,加強高級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
第四,振興產業教育的經費補助措施。為振興產業教育,文部省按照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產業教育設備配備標準提供部分經費,以及職業高中和普高綜合學科職業教育課程所必要的職業課實習與實驗經費。
4. 大學階段
大學由于和人才市場的聯系更為緊密,因此其職業生涯教育的觀念體現得尤為明顯。日本厚生勞動省與文部科學省于2004年4月就全國的大學、短期大學、高專、專門學校的就職情況進行了聯合調查,結果表明:“培養專業能力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正在提高,有專業能力的學生更容易就業。同時,有研究表明,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以前,“T”字型人才受社會的歡迎(“T”字的橫表示教養,豎表示專業能力),但是在當今社會僅具備這兩項是不夠的,需要的是“大”字型的人才(“大”字的一撇的下部表示專業,而且每個人都需要掌握兩門專業,一撇的上部表示創造力,“大”字的一捺表示外語,一般指的是英語,但漢語等其他語言也可以,“大”字的一橫的左半部表示教養,右半部則表示溝通能力,IT能力已是社會對人才普遍的要求)。日本的大學以培養“大”字型人才為目標,以取得職業資格為目的,“就職第一主義”的學生大幅度增加。在本科教育中強化職業專門教育的同時,如何確保教養教育的進行,成為當前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之一。
在研究生院階段,近幾年開設了專門職業學位課程。這是以大學畢業生和社會人為對象,培養特定的高層次專門職業人才。其課程內容和研究方法與專業團體、行業協會進行溝通,聯合進行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教育,稱為“橋梁課程體系”。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促使日本對大學使命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職業生涯教育觀點出發,站在學術前沿的、作為學習型社會中高水準的學習組織而存在的大學,人們當然期待它承擔起直接為社會作貢獻的使命。因此,日本大學的改革在向著主動與各種社會體系相協調,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構筑起“良好的社會關系”,為畢業生就職創造條件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是培養高科技人才,推進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強與產業界的信息交流,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一方面是克服辦學經費的困擾,盡可能向全體國民開放高等教育,使他們都具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人力資源素質的整體提高而努力。
在實施職業生涯教育之前,日本教育的各個階段的連貫性,只是表現為學歷教育下的各個階段的知識上的銜接,而職業生涯教育則要求各個階段的教育都必須真正關注學生,和每個學生的人生出路相聯系,這樣,以“職業生涯準備”為線索,體現出培養綜合素質的系統性和遞進性。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制訂
在日本,提倡人們制訂“職業生涯規劃”,即在對一個人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階段以年齡層次劃分,每10年作為一個階段。
導入期:20~30歲。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選擇職業。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定人生目標,制定人生計劃。在接受職業培訓的基礎上,在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環境里參加實際工作,獲得實際體驗,學習技術常識,增強職業自信心。比起創立一個良好的職業基礎來說,報酬并不重要。導入期是職業生涯的關鍵時期,有多深的地基就有多高的樓層,從導入期奠定的職業發展基礎,可以對未來職業生涯有個粗略的預見。
發展期:30~40歲。這個時期是一個人風華正茂之時,是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獲得晉升、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之時。此時的任務,除發奮努力、施展雄才、拓展事業以外,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一個調整職業、修訂目標的任務。人到30多歲,應當對自己、對環境有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生涯路線和所確定的人生目標是否符合現實,如有出入,應盡快調整。
成熟期:40~50歲。這一階段,是事業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顯身手的時期。到了這個年齡仍一無所得、事業無成的人應深刻反省一下原因何在,只有正確認識自己和環境,找出主客觀原因,才能解決人生發展的困阻,把握努力方向。成熟期的另一個任務是繼續“充電”。很多人在此階段都會遇到知識更新問題,如不及時充電,將難以滿足工作需要,甚至影響事業的發展。
退隱期:50~60歲。退隱階段是人生的轉折期,無論是在事業上繼續發展還是準備退休,都面臨轉折問題,做好晚年生涯規劃十分重要。日本的職工一般在進入45歲以后就開始做晚年生涯規劃,以繼續學習的姿態求得最后的發展。
類似規劃的制訂,在校期間由學校指導,進入社會后由社會組織通過再培訓來指導。職業生涯教育把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列為重要內容,學生在對職業生涯的選擇和決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苦惱和困惑,學校設專門教師進行輔導,為他們提供信息,幫他們分析主客觀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志負責地選擇或決定自己未來的人生藍圖。
二、日本“職業生涯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是通過教育促進人的人生價值實現從而為社會提供優質勞動者的一種新探索,對于我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一)以政策為導引,將職業教育貫穿于人生的每個階段
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導推行的,政府相關部門擔負組織、指導、協調的責任,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法規,推動學校與企業等社會組織共同配合實施。如文部科學省在2005年4月發布的“第三期科學計劃的基本政策”中,提出要構筑長期的、可持續的產學官聯合體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由學校和產業界協同制定教育計劃,實施承認學分的長期的實踐性的實習制度;規定要建立大學、公共研究機構、企業之間互相協同的研究基地,建立在各個專業領域和職業種類中大學和產業界之間情報交流機制;設立促進人才投資的稅制,由2005年開始,對于積極進行人才培養的企業的教育訓練費用,按一定比例從法人稅額中扣除。此外,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大學以至研究生階段,每一階段的教育教學大綱都對職業生涯教育內容作了相應規定,這為有效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指明了方向。
日本政府的政策導引在系列的教育活動中體現出強制性、系統性和遞進性,為化解政府、社會與學校三者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指南。鑒于此,我國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政府應協同各部門共同組織、規劃職業教育,在教育的每個階段都以“職業生涯準備”為線索,以政策為導引,將職業教育真正貫穿并落實于各部門的行動中。
(二)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摒除鄙薄職業教育的陳腐思想
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是以現代人才觀為立論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緊密融合,凡是在職業生涯中能成為優秀勞動者的都是人才,相信人人都能成才,鼓勵人人成才,造就各級各類人才,使整個社會形成寶塔型的、結構合理的人才“集合體”,是職業生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職業生涯教育能夠推行的認識基礎和輿論氛圍。
社會分層是客觀存在,分工不同是社會需要,在各個層次、各種職業、各自崗位的優秀勞動者都應得到社會的尊重,教育不能只為培養和選拔“精英”服務,而要以提升國民素質,使全體受教育者成人、成才、成功為目標,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三)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關懷受教育者的職業生涯
日本的職業生涯教育充滿著對受教育者的人文關懷,在教育的各個階段都關注學生的出路、前程與未來,以幫助他們走一條成功之路為己任,既與學生的切身需要和終身利益相吻合,又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這種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值得認真借鑒。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教育中就是要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把教育和人的成長、人的價值實現、人的幸福聯系起來,尊重人的個性發展,滿足人的潛能開發的需要,提升人對時代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從而提升其生活品質。承認人的天賦、造詣、性情、愛好、生長環境以及際遇的差異,幫助受教育者正確認識差異,不受宿命論的羈絆,自信“各有各的成長路徑”,并把這種關懷直接與作職業生涯準備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