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在寫職業規劃書時一般都會進行家庭分析,但是到底該如何寫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學生職業規劃書家庭分析【1】
(一)生活環境分析:
1、經濟狀況:經濟狀況良好
2、家人期望:父母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父母同樣希望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做出點成就來,有自己的一份事業
3、家庭文化:父母偏保守,但新鮮事物同樣樂于接受,但缺乏進取創新精神,家風正派,處事謹慎細致
4、對我的影響:希望有穩定的工作,能做出一番成就,做事細致耐心,生活生動快樂
(二)學校環境分析:
紹興文理學院是1996年經國家教委批準建立的一所普通全日制綜合性本科院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創立的山會初級師范學堂,魯迅先生曾出任山會師范學堂監督(校長)。學校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市區。
學校現開設46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經濟與管理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體育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數理信息學院、工學院、紡織服裝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醫學院、上虞分院、成人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等18個二級學院和1個獨立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以及紹興廣播電視大學、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紹興文理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和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
學,F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成人教育在冊學生近1萬人,教職工170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138人,副高職稱381人;專任教師10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17人,具有碩士學位的436人,正高職稱126人,副高職稱300余人;另有外聘院士8人。學校設本部、蘭亭、上虞三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555畝,校舍總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另有校本部規劃發展用地1000余畝。圖書館藏書260萬冊,還建有計算機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學,F有漢語言文學、生物科學2個國家特色專業,中國古代文學、計算數學、課程與教學論等3個浙江省級重點學科,生物科學、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等3個浙江省級重點專業,會計學、小學教育、紡織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等4個浙江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生物、電工電子、物理等3個浙江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越文化研究中心是首批浙江省級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亭書法藝術學院是浙江省高校外國留學生書法教育基地和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書法創作基地。學校還有越文化研究院、紹興經濟研究院、魯迅研究所、紡織工程研究所、企業發展與區域經濟規劃研究所等54個科研機構;公開出版的《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是"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
目前,學校正牢固樹立并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秉承"修德求真"的校訓,以內涵發展與提升為主題,大力實施人才強校主戰略,全面加強學科建設,更加注重質量提高,更加注重統籌發展,著力提升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推進科學和諧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努力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力爭早日建成省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地方綜合性大學--紹興大學。
(三)社會環境分析:
當今社會失業人數增加,下崗職工再就業率繼續走低,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突出,大學生競爭激烈,我們必須正視這些,為自己的未來打算打算;國家也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失業率,我們現在主要的競爭對手一是大學的學生,他們的理論知識豐富,二是一些職業技術人員,他們的實踐能力強,經驗豐富,所以我們應該有憂患意識,努力學習基礎知識,增強動手能力,多多實踐。
(四)職業環境分析:
未來10年將是中國機械行業發展的、快時期——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中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工廠。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發展的高技術密集時代與微電子時代,鋼鐵、機械、化工等重工業正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已經過了發展初期,正處于重化工業發展中期。美國、德國的重化工業發展期延續了18年以上,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四國重化工業發展期平均延續了12年,由此來看,中國的重化工業發展期將至少延續10年。因此,在未來10年內,國產機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不斷增強,逐步替代進口,并加速出口。目前,中國機械行業中的一些子行業,如,船舶、鐵路、集裝箱及集裝箱起重機制造等已經受益于國際間的產業轉移,并將持續受益;電站設備、工程機械、機床等將受益于產業轉移,加快出口進程。2006年6月28日國家發布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未來將重點發展16大領域,即:發電、輸變電、石化、煤化工、薄板連軋、煤綜采、造船、鐵路與軌道交通、環保、工程機械、自控和精密儀器、數控機床、紡機、農機、IT設備、飛機,這不僅為裝備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和目標,還開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稅收優惠政策、資金支持等,非常有利于機械行業的長期、健康、快速發展。在《意見》及其相關配套政策和其他振興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機械行業的內需持續保持旺盛增長。專家預測,在未來GDP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國內機械設備需求增速將超過GDP增速。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設備替代人工是許多行業的必然趨勢,因此機械設備需求也必將多品種、多樣化。預計未來幾年,很多機械產品仍將保持旺盛需求,譬如,為了解決運輸瓶頸,鐵路發展投資持續增加,相關設備需求旺盛;為了解決電力短缺,近幾年國家加大電站及輸變電建設力度,未來幾年電站建設仍將保持在高位,輸變電建設將保持快速增長;新農村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等也都將拉動對工程機械的旺盛需求。
在機械行業大好形勢的沐浴下,高校機械類專業的發展和就業前景勢必陽光普照。
在工科院校的各個院系中,機械系學生的隊伍頗為龐大。這是因為機械專業學科方向比較多,機械類專業下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制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微機電系統工程、制造工程等專業,列“家族譜系”的話會是長長的一串。
從就業市場上看,機械類專業是名副其實的熱門專業,但是較為尷尬的是,因為外界對機械類專業有著太多似是而非的誤解,對它的看法多滯留在機床、電焊、滿身油污、嘈雜的車間等印象上,于是多數學生對機械類專業退避三舍,致使該專業的招生遠不如就業那么熱門。
機械被稱為工程之母,幾乎所有的工程行業都需要機械人才。從設計、制造到大規模生產一條龍,從地球的眾多角落到宇宙空間,都有機械人才忙碌的身影。正是因為機械的無處不在,大家對它過于熟悉,也就帶來了人們對機械類專業認識的局限性——大多數人對機械的認識都停留在“巨大的車間——笨重的機器——忙碌的工人”這些傳統工業的印象上。其實,隨著電氣自動化、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材料等與機械學科的交叉滲透,機械類專業早就不那么“機械”,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也在向著復合型人才的方向發展,就業早就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機械行業,在很多尖端科學領域,機械也是穩如磐石的基礎,例如,在航空航天業,飛行機械師就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機械工程”是教育部劃定的一級學科,它的基本定義是這樣的:機械工程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械的基本理論,各類機械產品及系統的統計方法、制造技術檢測與控制、自動化及性能分析與實驗研究等。機械類專業日新月異的變化,這個定義沒有涵蓋。由于應用行業不同,實際上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很大差別。有些院校以汽車研究見長,有的則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還有的院校在機器人制造方面實力超群。機械類專業學生在本科階段主要接觸以下課程: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振動、工程材料、制造技術基礎、電工學、電子學、計算機硬件技術、機械控制技術等。由于機械類專業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強,在學習過程中各校都會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家需要參加課程試驗設計、金工實習,包括機械基礎實驗、電工電路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等。隨著實踐機會的增多,一般會占用一部分假期時間,似乎有些辛苦,但是從成長角度、從對課程的掌握程度來說,實踐中的收獲是很多的。
大學生職業規劃書家庭分析【2】
在當前經濟危機席卷全球的經濟形勢下,各個行業都大幅縮水,裁員的裁員,破產的破產。因此,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對于我們機械行業,雖然影響較其他行業較小,但是仍然會影響到我們就業。所以,我想對我們機械行業的就業趨勢做一個簡介:
機械類專業是為各行各業制造并提供機械設備和電氣裝置的部門,被譽為“國民經濟的裝備部”。因為過去幾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設有機械類專業,已經培養了不少專業人才,加上傳統的機械企業這幾年經濟效益普遍不好,對人才的吸納能力和吸引力都有限,所以目前機械行業的就業需求并不旺盛。但經過數年的改革調整,我國的機械企業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的束縛,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機械行業逐步跟上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的步伐;而且,隨著形勢的發展,中國的制造業將得到較大的發展,有專家預測,21世紀的中國很可能成為全球的制造業和加工工業中心,在這種形勢下,對機械的需求必將有較大的提升。行業得到發展,繼而會對用人提出數量方面和質量方面的要求,因此專家預測,機械類專業人才的就業需求將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現“熱銷”局面,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將成為企業競相爭奪的對象。
在今后10年內,社會對機械行業畢業生總體需求較大,其中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為緊缺。目前不少企業的生產設備逐步更新換代,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懂得數控設備的操作與維護的機械專業人才將大受歡迎。 此外機械設計制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較高。因為這些專業將來的工作條件相對艱苦,需要從事車、鉗、銑、刨等工作,所以報讀這些專業的人不多,因而相關崗位上的人才缺口比較大,F在在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場上,高級機械技術工人的待遇已直逼高學歷人士。另外工業工程和工業設計專業也有望成為熱門專業,因為我國的工業設計人才相對缺乏,我們20年來所培養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僅3萬人左右,只相當于目前韓國該專業在校生的數量。不過工業設計專業在當前的就業情形并不好,供大于求,這是因為工業設計的重要性還不能為人、為企業所了解、所看重。
從行業發展看,數控機床、工程機械、發電設備、印刷機械等專業的前景都值得看好。需要說明的是,機械類專業的名稱、內涵過去和今天有所不同,現在經調整、合并,機械類專業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制造自動化與測控工程”“微機電系統工程”“制造工程”等專業。
機械類專業是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專業,大到萬噸巨輪,小到移動電話,高精到航天飛機,普通到曲別針的制造,都離不開該類人才。而且,機械類專業還具有通用性的優勢:學建筑機械的去搞醫療器械能適應,學石油機械的去造飛機也沒問題。另外,并非只有機械行業才需要機械專業人才,任何行業,無論是生產型企業還是研發性單位,只要使用設備、生產線,就要給機械專業人才用武之地,如制藥、乳品、食品、橡膠等行業都需要他們來安裝和維護生產設備。只要整個社會經濟正常發展,該專業畢業生就不乏就業崗位,他們既可以成長為工程師,也能勝任管理崗位。
所以,機械專業是一個相對就業較易得專業。
大學生職業規劃書家庭分析【3】
家庭條件分析:我生活在城市和農村交界的地方,家里算不上富裕,只能馬馬虎虎的過生活。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武鋼的工人,但都不是什么重要崗位,所以工資不怎么高。但也因此我也去過武鋼,便從小對機械抱有好奇心。由于我們家只有我還能稱上是高級知識分子,同時父母對孩子的痛愛,父母總是砸鍋賣鐵為孩子的夢想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哪怕是只剩下后的力氣——多么感人的父愛母愛啊——向父母致敬!
學校條件分析:對于一個在普通高校的學生總是喜歡貶低自己的學校,當然了社會的確給與不同學校的學生不同的禮遇。但很少有學生意識到這其實是自己的原因。我們學校其實不乏好老師,各種硬件設施都居全國首列。只要把自己的能力鍛煉到強,還怕找不到工作。學校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也就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的信念!
社會環境分析: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理工科的社會,所以選擇理工科的職業肯定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關鍵,也是帶動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而理工科的學生是和科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我們的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我必須通過大學剩下的三年時間努力提高自己。首先是要強迫自己掌握扎實的專業本領,未來的就業打下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廣泛的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尤其是經濟和管理方面的,為將來的發展創造條件,其次,我必須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提高外語水平,增強組織領導能力。當然這重中之重是學好專業知識。
行業分析:首先,在經歷了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震蕩之后,市場的牛市浮躁情緒開始趨于理性,至少對上市公司業績嚴重缺乏客觀性的預期,在2008年將會大幅度減少。 其次,機械行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對勞動力、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成本增加的消化能力,同時,由于需求拉動使得造船、中高端數控機床等存在較為明顯的產能緊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賣方市場格局傾向,這就使得機械行業具備了一定的價格傳導能力。 后,機械行業出口占比不是很高,對行業影響不大,同時,部分關鍵零部件的進口也部分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總之,進入2009年之后,將逐步不再影響行業上市公司。
行業現狀及前景:目前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已經改變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為滿足市場需求,單純引進模擬國外技術,一味擴大產能規模的發展模式,他們開始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術的研發上。徐工集團近十年來共獲得國家專利127項,獲得國家、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47項。非凡是通過承擔國家“九五”863計劃“機器人化工程機械現代集成制造應用工程”,攻克了一大批制約工程機械產品研發的要害技術。中聯重科自1992年成立以來先后完成1300多項科研成果、200多項專利,新產品對產值的年平均貢獻率達60%,是我國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成員資格的工程機械企業,且專利申請量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承擔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和“863”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25項、專題55項,主持、參與了167項次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負責起草的國家行業標準中有178項為現行的有效標準,在全國建設機械行業的技術覆蓋率曾一度超過75%。三一集團近8年來擁有有效專利334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河智能在短短的8年時間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0項發明專利和3項軟件版權,承擔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等16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不斷地創新還需要機制上的保障,科研投入和人才建設是其中的重點。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難,主要的就是在干中學的過程,需要一個很貴的沉淀成本,而絕大多數企業過不了這一關。據對外經濟研究所近期一份有關國內企業創新能力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30%以上的中國企業沒有研發能力,而除科研院所外,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4%以上的,全國共有3536家企業,其中2930家是內資企業,606家為外資企業。
強大的經費投入是創新的物質基礎。徐工集團、三一集團、山河智能等企業近年來的研發投入都占到銷售收入5%左右,中聯重科、山河智能2007年的研發投入更是達到7%。而國際同業的大型企業,如日本小松、美國卡特彼勒等公司目前的研發投入也只有5%左右。
重視人才是創新的根本。中聯重科建立了一整套的旨在保證和引導科研人員技術創新的制度,把利潤指標引入技術人員的考核和職稱評定,專業技術人員占全體員工40%以上,其中享受政府非凡津貼21人,國家和省部級中青年專家9人。而三一集團技術人員的收入是各類員工中的,一個剛畢業的研究生就可以拿到每月6000元的薪水。三一集團為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技術人員的技術職稱完全享受行政級別的待遇,5級高工相當于部長,3級高工相當于總裁助理等,技術職稱每年評兩次。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易小剛認為,這樣就給技術人員找了一個通道,行政位置是有限的,但是高技術人員越多越好,技術人員比治理人員升得更快。
更多相關優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