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惠州客家端午習俗
習俗就是習慣,風俗;個人或集體的傳統、傳承的風尚、禮節、習性。形成風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習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細小。前者與風俗同,后者就只能用"習俗"不能用"風俗"。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惠州客家端午習俗,供大家參考借鑒。
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亦稱端陽節、五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是客家人的大節,有“五月初五年初二”俗稱。要包粽子、殺雞宰鴨、網魚、磨豆腐等,要祭神。雖不像過年那樣緊張操辦,但節日氣氛也很濃,為尊重“一年一節”習俗,出外打工的人有條件都要回家過節。過節菜肴很豐富,有雞、鴨、鵝、釀苦瓜、釀豆腐、釀茄子等。出嫁女在端午節第二天初六日要返回娘家探望父母和兄弟姐妹,通常說:“五月初六年初四”,是走訪親戚的高潮日。端午節有很多花樣,如包粽子、掛艾草、戴香包、洗午時水、扒龍船等。
包粽子
端午節的前幾天,大多數家庭要裹粽子,粽子分咸、甜兩種,咸粽是純糯米混合赤豆,內裝爆炒過的豬肉、蝦米、咸鴨蛋黃和蔥頭等餡料,也有用麥豆、綠豆等。此粽需經大鍋煮5個小時以上,吃時既有豆的香味又有餡料的香味;甜粽即堿水粽,用料也是揀過生米的純糯米和灰堿水制成,也要煮4個小時以上。剝開粽葉后要蘸糖才好吃,這種粽子比較耐放。
有些地方包粽子有些講究,如水口龍津村的客家人,端午前至前一年內,家里辦過白事的家庭,不能包粽子。而是由族人每家送給一定數(5至10只不等)的甜、咸粽子。族人送粽子來時不能謝絕不收,收了粽子以后也不用致謝。如收得粽子太多吃不完,不能轉送他人,而是將粽子切片曬干,存放后有的家庭熬粥食用,有的用來做飼料。惠東高潭及部分山區客家人端午節習慣用銅盆或其它盆蒸堿水粄,蒸好后想吃多少切多少,沾蜂蜜或白糖吃。
掛艾草、戴香包
端午節前幾天,各家各戶準備好艾草、石菖蒲、桃葉、茅根等。還自制或購買香包、蚊香和“布蛇”,中午12時正,把土制蚊香點燃掛在大門邊,并把早備好的生艾、石菖蒲等青草也擺在門邊上則,借此以避疫、保平安。把“香包”給小孩戴在胸前或掛在衣服的紐扣上,香包形狀各樣,心形、枕形、粽子形等都有,非常漂亮,有辟邪驅穢,消疫除毒以保宅舍和人身安寧。謂“五月五日五時書,蛇、蟲、鼠、蟻等盡掃除”。
洗“午時水”
端午節這天中午12時,男人要到河里去洗“午時水”,沿海的客家人要到海邊去游水,據說洗了“午時水”會平安大吉。午時一到,東江河上就有龍舟競渡,不少大人帶著小孩跳進江里游水,名曰“洗龍舟水”,以圖吉利。
扒龍船
惠州農村客家人、特別是臨水而居的客家人,如吉隆的蕉園、大華、稔山的牛牯墩等村都有扒龍船的習慣,牛古墩村至今還有4條龍舟,每年端午節都舉行龍舟賽。扒龍船的過程,有競賽、有不競賽,就圖個節日氣氛。如惠東吉隆的窯埠村扒龍船,將村子里的壯年男人分成兩個組,18~25歲的一個組,26~40的一個組。前者為正青年,后者為下青年。比賽開始到結束,如果是正青年贏了,下青年不甘心,提出再比賽;如果下青年贏了,正青年又不甘心,又繼續比,從端午節開始直至初八或初九,他們有句俗語“吾怕丑,龍船扒到初八、九!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图胰四谢榕拗v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并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惠州客家端午習俗】相關文章:
客家中秋習俗07-04
客家人立春習俗02-03
客家人的中秋習俗09-04
客家過年習俗01-17
客家人清明節的習俗與風俗介紹03-28
關于客家人中秋節習俗精選09-06
端午習俗資料07-28
端午習俗教案07-28
各地端午習俗現狀07-06
端午節的習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