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2000字(精選10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我們該怎么去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2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1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么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2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豐富音樂想象力,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素質。這節音樂欣賞活動是我對音樂欣賞課的一次有益嘗試?偟恼f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第一個話題是中國節,在這個話題里有一節大班音樂欣賞“金蛇狂舞”活動,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反復鉆研教材,多次傾聽這首音樂,尋找突破口。然后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相關的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幼兒在視、聽、動、想緊密結合的欣賞活動中努力獲得“音樂耳朵”的能力,讓幼兒體會作品內容中的人民生活情趣和積極向上的情感,使幼兒盡量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欣賞音樂,因而他們始終渲染在歡騰熱烈的情緒之中,受到了音樂的感染和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
我認為這節課的可取之處在于:
一、用直觀的視覺形象來幫助幼兒體驗樂曲的.情感。
我從網上找到了一段《金蛇狂舞》的錄像,通過讓幼兒欣賞錄像中的舞龍敲鑼打鼓場景,進一步感受樂曲歡騰熱烈的情緒。幼兒很快地從樂曲中聽辨出生活中所表現的各種音響,他們急切地訴說著“鑼鼓響了,太熱鬧了”;“聽到這首音樂我想打架子鼓”;“我好想唱歌、跳舞”等等。從幼兒說話的內容以及他們神態中流露出的表情說明了他們已體驗到了樂曲中所表現的熱烈的情緒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二、以動作參與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
在欣賞B段音樂時,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的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應答,進而用拍手、跺腳的動作代替鑼鼓表現音樂。欣賞A段音樂時,引導幼兒回憶舞龍燈的動作,讓幼兒用手臂表現。然后教師帶領幼兒跟隨A段音樂在小椅子上用手臂表現舞龍燈。使幼兒借助動作,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表現了對樂曲中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以及情緒等音樂要素的不同理解。最后用“鏘鏘鏘”的歡呼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借助動作參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化解了難點,達到了預設目標。
三、以豐富的聯想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形象。
在幼兒初步熟悉了整個樂曲后,我就進一步讓幼兒聯系自己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熱鬧歡慶的場面,邊聽音樂邊想象。通過老師的啟發,幼兒能根據音樂的展開,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想象,他們紛紛發言,講述自己看到的熱鬧場面,從一個個豐富形象的動態過程中獲得了音樂形象的感受。
四、帶領全班幼兒舞龍表演,體驗游戲的快樂。
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舞龍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著音樂,幼兒憑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為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紅黃兩隊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隨音樂舞動,擊鼓敲鑼、龍舟飛舞,幼兒神采奕奕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于音樂表演中,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整理改編的民樂合奏曲!兜拱税濉肥恰独狭濉返淖凅w。原曲經常在民間喜慶的節日里演奏。樂曲以樸實活潑的曲調,緊湊有力的節奏,表現了江南人民在端午佳節比賽龍舟的喜慶場面。那飛速前進的龍舟,帶著輝煌的燈火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條條金蛇(龍)在水中疾弛狂舞。兩岸的人群,你呼我喊;助威的鑼鼓,你敲我擂,一派歡騰熱烈的景象。
對于民樂低年段接觸少,只能初步認識幾種簡單的民族樂器,如:琵琶、二胡、笛子這些常見的民族樂器。在教授二年級第三單元課題三《金蛇狂舞》中,主要還是以欣賞為主,在認識樂曲曲作者聶耳的基礎上,聽賞《金蛇狂舞》,感受樂曲中都有哪些民族樂器,并鼓勵學生用肢體表現出來,觀看民樂合奏《金蛇狂舞》視頻,在初聽的基礎上,通過視聽加深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印象,感受民樂的魅力,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認識這是一首單三部曲結構的樂曲并能了解到樂曲歡騰熱烈的音樂特點,并出示第三部樂曲簡譜,教師視唱,學生聆聽,感受樂譜中樂句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樂曲中熱鬧的場面,并分小組扮演角色演唱不同樂句,在唱唱中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
通過本課的教學,雖然有部分學生對于民樂并不是很感興趣,不容易理解樂曲所表現的意義,但是今后我將會更注重欣賞課的教學,多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民樂的興趣,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3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由于幼兒不能像成人那樣抽象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他們需要依賴一定的音樂操作活動、游戲活動來感知和欣賞音樂。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征。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偏頗,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思,以在思考中更準確地認識和實施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一、對活動目標的反思——切勿重認知輕審美
教師在設計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會事先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將作品介紹印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將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強加給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將作品中認知方面的音樂元素放到目標中,始終關注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是否理解了音樂本身,是否能對音樂進行描述和動作展現。而孩子們在音樂中是否獲得情緒的渲瀉、是否體驗到美與感動、是否在音樂中沉迷留連,這些都是教師相對忽略的部分。當然,我們要把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緘默知識”。老師們往往認為只有孩子用語言去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才能證明這個欣賞活動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對兒童則是更大的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
二、對媒體運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像設備的采用,flash制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件,配套的圖片、圖書等。如果合理地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對于引起幼兒積極的音樂審美注意和幫助幼兒理解、體驗音樂的情緒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如果過多地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于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成了背景,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幼兒看似積極主動、十分熱鬧,但他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于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采用的一些輔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選擇輔助手段的同時切忌本末倒置、過度過泛,我們應該培養的是孩子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興趣,要讓兒童成為音樂欣賞中的兒童,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
三、對幼兒表現方式的反思——切勿喧賓奪主
音樂欣賞是聽覺的藝術,但是單一的傾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或用耳聽,而且采取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游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但很多活動設計過于“豐富”,以至在一個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一會兒在聽故事,一會兒在角色表演,一會兒又跟著圖譜打節奏,甚至又去用筆作畫等。殊不知,用動作、舞蹈或語言來表達,是孩子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幾個環節,而且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認真地感受、欣賞,并不一定要完整地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所以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現手段,喧賓奪主。
四、對欣賞主體的反思——切勿角色顛倒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時,教師在幼兒面前往往不自覺地充當著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現為指導語過多、線索過多、發問過多、控制過多。事實上,成人與兒童的體驗有時會有很大的差別,成人不要把孩子們天真大膽的想像引導到千人一面上來。同時,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欣賞、理解音樂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師要善于傾聽,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求師幼互動,產生共鳴。對于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并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對于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存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予指正和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
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于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拓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如,幼兒在欣賞《化蝶》的時候,并不能一開始就能想像到音樂作品表現的是兩只蝴蝶的形象,更不能體驗到其中相親相愛的高深內涵,而幼兒說出感覺“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像小寶貝在媽媽懷里睡覺”等,看似與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無關,但這些感覺同樣表達了他們對這段舒緩悠揚的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我們同樣應該鼓掌叫好。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4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習、歌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量減少對他們的限制,多給他們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迸發出超乎想象的東西來。所以在課堂中我從不去限制孩子們的想象或者一些行為。
在工作中我特別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生成,經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導、回應幼兒創編的多樣性和積極性。以下是我們中班小朋友在音樂活動《小指勾一勾》中的教育片段,是我抓住了幼兒精彩的生成來豐富我先前預設的內容進行的活動實錄。
小朋友在音樂的伴奏中,學習著歌曲《小指勾一勾》,和孩子們邊唱邊做動作,最后我說:“我們勾了手指頭就是好朋友了。”一個孩子突然大聲說:“是永遠的好朋友!”聽到這句話,我很激動,馬上說道:”對,老師要和你們做永遠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動走進他們,主動和他們去勾手指頭,怎么會有這樣的一句話,又怎么會讓這樣普通的一節課充滿了溫馨和感動呢!
我鼓勵幼兒說:“想一想,除了小指勾一勾、手臂挽一挽的方法和好朋友做游戲,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去和好朋友做游戲?”小朋友們踴躍地講出了許多方法:
陳:“我用小手拍一拍和好朋友做游戲!
郭:“我用小腳碰一碰的動作!
朱:“我用背靠背的動作!
袁:“我用頭碰頭的動作!
小朋友想出了這些動作之后,我和他們一起和著音樂創編起了歌詞,
“伸出你的小小手,拍拍手、拍拍手,我們來做好朋友。”
“抬起你的小小腳,碰一碰、碰一碰,我們來做好朋友!
孩子們都沉浸在愉快的創編游戲中,我也為這次預設活動的順利完成而感到高興,活動就要在小朋友的歡快游戲后結束了,這時突然聽到有位小朋友說:
“老師,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和小朋友用嘴巴打招呼的嗎?我們還可以用嘴巴做游戲!
“是呀!我們可以笑一笑和好朋友做游戲!币粋小朋友接口說。
這樣一說,一下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興趣,“是呀!老師可以這樣笑,老師可以那樣笑!焙⒆觽儬幹谖颐媲罢宫F著自己的笑容!澳銈冃Φ谜嫫,我們一起把你們想出來的各種笑編進歌曲里去,好嗎?”我順著孩子們的話說。“咧開你的小小嘴,微微笑、微微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張開你的小嘴巴,哈哈笑、哈哈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翹起你的小嘴巴,咪咪笑、咪咪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想:“小朋友們這么感興趣,我們是不是可以啟發孩子們用更多的表情來創編呢?”
于是我又接著問:“臉上除了的嘴巴可以和好朋友笑一笑,還可以用什么和小朋友打招呼呢?”
“眉毛、眼睛、鼻子……”孩子們興奮地邊說邊做著各種不一樣的表情,看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動腦筋,我接著又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小任務,那就是:讓小朋友把想出來的動作,和其他幼兒交流討論。小朋友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大家恨不得馬上就去完成。不言而喻,我們又把這次的創編音樂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在《小指勾一勾》的創編活動中,我預設的活動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不同的肢體動作來創編歌詞。不料,孩子們在教學中能表現出非凡的熱情,不僅能想到用不同的動作來創編歌曲,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面部表情來創編歌曲。面對孩子們的熱情,我因勢利導,啟發幼兒運用多種創編手法,并啟發幼兒用符號來記錄創作的過程和成果,把教學過程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反思這個活動,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當孩子有精彩的火花出現時,我們要把這些火花看作是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去利用這些資源,并通過積極的回應和引導,帶領孩子走向更高的.挑戰。這樣的話,小朋友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思維自然活躍了,創編也就更豐富多彩了。所以,面對孩子們的這次生成,作為教師我扮演的角色是等待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我等待著孩子們的生成,因為孩子們的生成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所以我等待著孩子們的成熟,同時當孩子們有新的火花出現時,我一方面能及時關注孩子們的生成,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教育手段,來扶持孩子們的生成,更關鍵的是我還能積極引導孩子把生成的活動走向更精彩,更好的為大的教育目標服務。所以通過我的努力,我和孩子們一起使活動開展得更精彩。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5
1.歌曲具象,讓幼兒“動心”
幼兒的學習是心靈的接觸,因為只有心靈方能達到心靈,知識的傳授也不能脫離心靈的軌道。當幼兒“動心”后,才能直接觸及幼兒的理智和心靈,從而作用于對事物的認識,對自身的反思。
要讓幼兒對歌唱活動“動心”,首先要有意識地選擇一首能激發幼兒“動心”的歌曲!皠趧幼罟鈽s”的音樂用節奏、裝飾性變奏的手法發展為A+A′的結構,旋律用五聲音階宮調式,活潑明朗,節奏鮮明。但整個歌曲較長,作為歌唱活動開展就必須截取,A部分:“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歌詞具體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兒好模仿,對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聲的、象形的歌曲特別感興趣的年齡發展特征。
2.策略有效,讓幼兒“開心”
。1)教師的清唱。隨著電教設備、多媒體的投入,老師的清唱似乎“難得一求”。 中班幼兒還沒有能力視唱,聽唱便成了他們學唱歌的唯一途徑,歌唱活動首先得讓幼兒聽清楚演唱的內容是什么。在清唱時,教師走近幼兒、走進幼兒,字正腔圓地和幼兒面對面唱歌,通過教師自己的范唱將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以幼兒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現出來,由內而外,以情帶聲,讓幼兒感受到歌唱時“彈”的魅力,從而產生情緒、情感的共鳴,促使幼兒與教師一起歌唱。
(2)圖譜的運用。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更能接受直觀的事物。圖譜教學在歌唱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它更具體、更形象地展現歌曲的結構、內容,由于“勞動最光榮”的歌詞無規律可循,“突出順序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解決記憶困難,促進幼兒積極動腦、主動學習。在傾聽了教師的清唱后,“你聽到了什么?”針對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圖譜;再次傾聽教師的演唱后(伴奏很輕),給圖譜按照歌詞的先后順序排隊;幼兒嘗試演唱后,找一找“你最喜歡哪句?”“哪句你覺得有困難?”對于“喜歡”的,圖譜具有提示歌詞的作用,對于“困難”的,則直接點擊圖譜,大家一目了然。圖譜運用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引導幼兒在樂中學。當然,運用圖譜應關注其科學性,不是每個歌唱活動都需要利用圖譜,只有教師適宜地選擇、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幼兒教育網()
。3)“腳手架”的拆除。在這個活動中,圖譜在于激發幼兒參與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可謂“腳手架”之一,引導著幼兒一步步達到教學目的。但教師時常只架不拆,當幼兒達到一定的“冗余度”時,我們要試著拆除“腳手架”。在多數幼兒熟悉了歌曲后,教師逐漸隱去圖譜,每一次的隱去,對幼兒來說都是一次有意義的挑戰,都是建立在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不停頓地把幼兒的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更高水平,從而達到聽音樂演唱的目的。
3.積極互動,讓幼兒“舒心”
“上課并不像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全部實質就在于,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敏感而嬌嫩的心靈的兒童!痹趯嶋H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能夠接住孩子丟給我們的球,并以一種讓孩子想要繼續與我們“玩”的方式把球拋回給孩子,因此,我們必須具備彈性的教學機智,在與幼兒的互動中,共同感受活動的驚奇與歡樂。
“你聽到了什么?”→隨機出示相應的圖譜;“你最喜歡哪一句?”→試著把它唱出來;“哪句你覺得有困難?”→“誰能幫助他(她)?”在一系列有效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教師注重互動的參與“密度”,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我是一個有能力的孩子”,他們充滿自信與自豪,在不經意間,從a點到達b點,再邁向c 點……最終達到活動的最高點。
在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緊緊遵循《綱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和“教師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的理念,緊緊抓住幼兒的“心”!奥犚宦,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樂趣;“學一學,唱一唱”中有自主學習的快樂;“試一試,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悅。
在設計、組織老教材的過程中我認識到,只有通過認真解讀教材、解讀幼兒,以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幼兒教育網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6
從教多年,總是在想,上怎樣的課還是孩子所喜歡?怎樣的課才能讓孩子開心自己滿足?怎樣的課才是成功的一堂課呢?帶著這種種的思索,我嘗試突破我稍有特長的語言領域,在徐老師的鼓勵下,鎖定了孩子們喜愛的綜合藝術領域。
《雨趣》就是這樣生成的一個活動。剛播放這首樂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幾天后,《雨趣》蘊踉而生了,幾經周轉,我把它定義為——大班音樂綜合藝術活動。
短短的半個小時,課就上好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教師的每一節課,都飽含了我們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愿望。
《雨趣》是我初涉綜合藝術領域的第一節課,覺得它還有些稚嫩,也總是覺得自己還在語言和音樂的中介線上搖擺不定——怕自己話說得太多,把孩子們引入了單一語言的誤區;又怕欣賞音樂得太多,也把孩子們引入了單一音樂的誤區。
有同事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喜歡暖暖在上雙高課前的心態,也喜歡她說的那句話: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是的,這就是我一直支持自己保持良好心態的一句話,它鼓勵我一路向前。
課后,我細細想過,對于音樂綜合藝術有了更新的理解,也對于這個活動有了一些反思。
一、 對于音樂綜合藝術的更新理解。
什么是音樂綜合活動?到底應該怎樣設計音樂綜合活動呢?有專家說:在幼兒音樂綜合藝術活動中,從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材教法到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都要抓住音樂綜合藝術這一特長,把教學工作做到幼兒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從而引導幼兒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中參與音樂活動,發揮音樂特有的教育功能。
無論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發揮音樂綜合藝術這一優勢,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得富有音樂藝術特色,愉快活潑,寓教于樂,生動感人。在《雨趣》這個活動中我運用節奏性強、語句瑯瑯上口的音樂快板來營造輕松愉悅的表演氛圍,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也激發了他們融入活動的欲望?v觀這個活動,有音樂方面的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有語言方面的大膽講述、師生問答;有社會方面的豐富社會性經驗、培養合作意識;也有表演方面的大膽表現、隨意創作。無疑,孩子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他們是快樂的,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吃透”每一個過程,例如,我課后想想,覺得可以請孩子依據節奏進行小雨落下的仿編,不用局限于處處拖住音樂的手。
二、 在綜合藝術中音樂和語言的關系。
這是我課后被某一“高人”點醒的重要一點,我苦思冥想,終于有了突破口。何必一定要在音樂和語言中劃一條清清楚楚的楚漢界河呢?音樂有著動聽的旋律、生動的節奏、鮮明的藝術形象等特點,它從聽、想、唱、動作等方面讓幼兒感受音樂、領悟音樂、產生美感,給予幼兒美的享受。教師可以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達,向幼兒進行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音樂審美教育。音樂在語言環境運用結合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把“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作為幼兒園教育原則之一。因此,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同時利用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利用音樂語言,如唱著歌向幼兒問好,讓幼兒隨著音樂進入課堂等,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
語言和音樂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他們都有重音、節拍、節奏,有聲調的輕重、快慢、高低的變化。
開展音樂表演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多聽、多看、多活動是培養幼兒音樂興趣的一個捷徑。音樂表演活動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聽、唱、奏、舞、創作等。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音樂競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廣泛的探索活動中產生和發展音樂興趣。在綜合藝術中,每個領域都是重要的,沒有殊輕殊重之說,看的,只是教師在設計教案是的把握度。
課前,我總覺得語言是我的強項,當孩子們認可并深深喜歡上我的幼兒快板時,我興致勃勃的開始去找合適的音樂來配合這些快板的朗誦。課后,我體會到,什么是音樂活動?什么是好的音樂活動?好的音樂活動,是給孩子一段動聽的音樂,讓他們體會、感受、理解,用語言表達、用肢體演繹,這才是對音樂的理解。
這就是我在活動《雨趣》中得到的最大感受,其實還有很多想法在腦海里轉悠,想找一個突破口,我想,我會用實踐去感受、去進步。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7
新教師“呼吸”說要來班級里聽課,不過,除了實習生執教活動之外,剩下了美術活動,她有點不是很想觀摩,于是我問她:你想聽什么課?她說想聽體育課或者音樂課,最好是音樂課。翻了一下教學進度,有音樂活動的安排,不過是屬于主班的活動,也就是她要即將執教的,聯系每次來聽我的課,她都說我們班級的常規比較容易管理,但是她們班級的孩子很活潑,常規難控制。于是,想了想,我對她說:這樣吧,我來你們班級上一堂音樂課,我們互相探討。
“呼吸”看了看我,“啊”,好像有點不相信。我說:我想看看你們班級孩子的常規(發現問題之后,能有幫助她解決一直以來困惑的方法和措施),我也想嘗試一下借班執教音樂活動(這段時間覺得孩子們比較喜歡我執教的音樂活動,也再深入地探索一些有效方法)。
這是星期一的交流,然后再到周二的時候,“呼吸”碰到我,有點不放心的問,會去上課嗎?我說,說好的事情一定會做到的,并告訴她另外有事情,我會在第一個活動的時候執教。她放心的點點頭。
我執教的音樂活動是“小鳥落落”,這是一首感受三拍子節奏的樂曲,意在讓幼兒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并能用動作表現歌曲;顒忧埃覝蕚淞烁枨臉纷V、一些能用具體圖片表達的歌曲中的內容,還有歌曲的節奏卡。事先進行了彈琴學唱歌曲,規范音高和唱腔。活動中,孩子們(除一個孩子上課不是很專心外。)都能認真傾聽和演唱,回顧過程,并和“呼吸”進行了交流和研討,覺得有以下幾個活動的有效性:
1、當我引出課題,出示小鳥,問他們小鳥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時,孩子們的舉手非常熱烈,還能告訴我,小鳥為什么喜歡在這些地方,如:小鳥喜歡大樹,因為它在樹上做窩;小鳥喜歡天空,因為它在天上自由飛,小鳥喜歡草地,因為它在捉蟲子……
2、當我清唱歌曲第一段后,我問孩子,你們聽到了什么?孩子們說:聽到了這里的風景很美;小鳥落下來;有山有樹有河;請來這里做窩……根據幼兒的回答,我又清唱了一遍,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學唱。我發現大二班的孩子非常聰明,接受能力非常強,基本上當我第二遍范唱的`時候,他們就能跟著我大膽地學唱了。
3、然后我出示了節奏卡,告訴孩子,這首歌曲還有好聽的節奏呢一邊出示,一邊請孩子們來拍拍,發現幾個簡單的節奏,孩子們都能正確地表達,在二分音符節奏和全音符節奏上,孩子們不能正確處理,我就帶著孩子們一邊演唱節奏一邊來拍手,孩子們也學得非?,不用我指導的時候,孩子也能完整的表達出來。
4、接著,我請幼兒配合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演唱歌曲。應該說這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會發現孩子們手口不一。不過這里的孩子給了我更多教學的熱情是因為他們對節奏地掌握,對演唱整首歌曲的熱情。我們一起合起來演唱了一遍,看孩子們都會唱了,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5、和孩子們一起用動作表演歌曲,即帶著孩子們一起演唱,一邊用動作來表達歌曲的內容。觀察了一下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每一個幼兒都參與了,動作也非常漂亮。
不過,反思整個活動,也覺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我作為執教者,的確還是有點緊張,在整個活動的把握上雖然比較完整,但是每一個環節的安排時間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在拍節奏和用動作來表達的時候,還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充分地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在拍節奏地過程中,再多唱幾遍歌曲,進一步熟練歌曲,在用動作表達部分,完全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創造各種動作,教師進行小結等。
其次,教具的運用還是比較倉促;顒忧拔覝蕚淞四鼙磉_歌曲內容的比較形象的樹、山、窩,意在讓幼兒容易掌握歌詞,不過,因為幼兒都能認真傾聽和回答問題,過程非常順利,以致我的這些教具都沒有出示;顒雍螅⒆觽儑^來看到了我的教具,我才充充展示一下。
另外,為了照顧和延伸大部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我對其中不夠專心的孩子的個別引導不是很到位,或者是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化表現。(由班級阿姨在幫我管理。)
這是我第一次借班執教的常態音樂教學活動,有了第一次的嘗試,我相信我還會有第二次以及更多,音樂是一種美妙的東西,因為自己音樂素質的關系,錯過了許多和孩子同樂的機會,現在我要努力爭取和把握。相信對于“呼吸”來說,也是一次成長的幫助,怎樣和孩子充分的互動,怎樣顧全大局,在和集體幼兒交流的過程中,照顧到個別孩子的情緒和發展。相信,我們在以后的研討中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8
音樂教師,應該明確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所以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音樂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
一、激發興趣,營造氛圍帶動學生
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敝茖W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音樂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全面發展的大事情,因為音樂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唱歌,還是開發和提高學生智力的最好形式。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強烈的探索欲望,其次為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學生有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會對學習音樂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學習,不再感到學習音樂是一種負擔或者是無聊的事。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精神才會豐富,思維才會靈活、多變、流暢。教學時,教師應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多樣的方式進行,比如師生互動,建立學習小組,或者借助多媒體模式等來活躍氣氛,激發學生對音樂教育的學習,教師用愛去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提升自己自信心的同時愿意去學習音樂。
二、創設情境,培養音樂情感
音樂教學的情感化需要情境的歷練,一個人音樂情感是在社會實踐、生活積累中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提高的。這其實就是一個大情境的磨煉。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中,需要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根據環境調整音樂教學的過程。比如,在郊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環境心情把音樂教學也融入進去,還可以根據各種學習活動或者各種節日等去適應音樂教學的過程。最終使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教師用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感情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師生一起進入教學內容所規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在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實現師生思維同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力。這樣也與所學音樂作品緊密連接,啟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和創造動機。在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提高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升華。學生審美能力、審美意識的`發展,讓學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完善。
三、音樂為橋,培養學生能力
音樂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智力、素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古今中外許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盧梭、歌德、列寧等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于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在進行音樂教育時,教師可通過音調、音色、力度、時值等讓學生去感知和認識聲音,這樣不僅可以進而聽旋律、聽和聲、聽辨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聲音,提高學生聽覺的選擇性和敏感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钴S,這些都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這不但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而且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的發展,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大有益處。
四、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學生的音樂興趣、潛能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不一樣。作為音樂教師,我們不能以同一標準去對待學生,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的積極性。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和潛能的差異,要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把全體學生的參與和發展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學,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素質教育。而音樂教育因其具有愉悅性、審美性、易接受性的育人觀成為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影響著學生的思想道德、智力、情感等身心健康的發展。音樂教育中能體現出美學教育,德育教育等很多關系中學生人格發展的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以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發揮著獨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重視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塑造學生完美人生的有效措施。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9
以往的音樂教學,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無形之中,教師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會學生課本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僅僅成為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權威。而忽視了教師應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泉眼”。這樣培養的學生缺乏能力創新,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
音樂教育理念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ㄒ唬┌迅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
原大綱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強調按音樂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新《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它淡化了傳統教育中那種單一的知識傳遞過程,強調音樂課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學生和小學生正處富于想象的年齡,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離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在他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通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主動提問,這些方式都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各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間的優秀音樂作品浩瀚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他們通過作品中所表現的贊美和歌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同一部音樂作品,識譜的人可以欣賞;不識譜的人也可以欣賞;本國的人可以欣賞;外國的人也可以欣賞。它可以超越種族、語言、信仰的界限,與人類的心靈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去激發他熱愛音樂的情境。
。ǘ┌选斑^程與方法”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傳統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從教學過程講是“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角度將是“重學會、學好,輕會學、好學”。而新《課標》站在“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角度,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音樂本質來看,他具有愉悅性特點。人們通過聽覺產生一種“審美情趣”。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對于有心的教師來說,教學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10
教學反思,又稱課后分析,就是任教者在上完課一堂課或一個欣賞作品及一個知識技能后,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將教學中的成績、經驗和問題、教訓寫成書面材料,F在不少教師都堅持寫好教學反思,也是著名教師介紹的經驗之一。
寫教學反思確實是一項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因為這是一種教學上自我鑒定、自我評課、自我提高的有效措施。通過課后有意識地及時總結教學中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分析原因,研究改進措施,以作為今后改進教學的依據。堅持下去,必將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又為日后的教學總結或撰寫學術論文儲備了寶貴而又說服力的素材。雖然寫教學反思費時、費腦,但是,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充分發揮教學反思的作用?本人結合自己的實踐和一些老師交流的經驗,應抓住7個字。
一、心,做有心人。
要有目的、有意義地做好這項工作,課內有心留意,主要教學那幾個知識點,重點的、略帶的把節與節、章與章、舊知識與新知識此問題與彼問題是否能巧妙地連在一起。用什么形式與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根據課型多樣的特點,分類型記載,象音樂課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以音樂知識為主的樂理課,以游戲為主的唱游課,以知識技能為主的訓練課,以聽音樂為主的聽賞課,以鞏固為主的練習課等等,這樣記載看起來就更清楚,印象更深。
在教學方法上,一節課的開始、結束,全過程是否簡明,層次清楚,音樂知識技能訓練是否有機結合,音樂理論以及概念掌握、理解得怎樣;在調動學生的感情啟發,學生形象思維等方面實施的情況如何;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動耳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如何,以及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有創意,所以要做教學有心人。
二、勤、及時記載。
這是寫好教學反思的關鍵之一。根據記憶規律,在識記以后不久就開始遺忘。因此,寫教學反思要趁熱打鐵,課后及時記載,立即整理歸納,總結分析,記錄于冊。如果拖久了,課堂教學情況,回憶起來時間反而費長,甚至遺忘。尤其是藝術技能方面的,必須在下一環節加以糾正掌握知識點,才能順利地往下教學。
三、全,全面分析。
首先要對教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細致全面的回顧,從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過程的進展,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到師生活動,教學效果都要象過電影似地琢磨、反省,歸納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待進一步改進。在全面分析基礎上還應根據教學目標、音美課的`類型等,突出重點地總結,記載自己體會最深的“得”與“失”。這樣記載才具有較好的價值。全,不是面面俱到,一課一記載要有一得,否則會形成次次記載千篇一律。
四、活,靈活多樣。
寫教學反思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應根據要求和教學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形式,因課而異,不拘一格。我參考了一些教師的教學反思,有的記在教案旁邊,隨著教學過程而寫;有的記在一節課后面;有的沒有專門的教學反思本上;有的全是文字記錄,有的文字和符號兼用?傊,不論任何方法、形式,以反映教學情況為準。
五、高,標準要高。
分析教學情況,提煉得失,不能低標準地就事論事,應有一定的高度。這個高度不是自己隨心所欲而定,要根據音樂課的教育教學任務,教學原理原則和不同年級不同要求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及學生的年齡、身心特征來衡量。另外,教學反思要求條理清楚、語言簡練,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高收成。這樣的教學反思才是精品,可供自己之用和他人的借鑒。
六、實,實事求是。
寫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因此,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教學反思應如實地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中肯地分析成與敗。即使是學校領導要求的,也不應只求形式,只圖應付,只為檢查,這樣,就失去了寫教學反思的本來意義。
七、恒,堅持不懈。
許多事實證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堅持數年,必有良效。寫教學反思也不例外,需要始終如一地長期堅持下去,決不能“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記得了寫一寫,忘記了擱一邊;空時會記,忙時忽略。要養成一種習慣,實際是一種良好的習慣,也可以算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
【小班課堂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音樂教學課堂反思07-18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6-22
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反思02-20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6-09
【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3-29
【推薦】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3-29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推薦】03-29
【薦】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3-29
【熱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03-29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熱門】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