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匯編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
這次給孩子們上的是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感知規律,增強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難點是再現或再造規律,能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在環節設置上,我采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
活動過程先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讓幼兒初步感知什么是規律,什么叫按規律排序。在導入部分應該讓幼兒進行總結或老師和幼兒一起總結,這樣能讓幼兒的印象更深刻。然后出示一列小火車,請幼兒說一說小火車車廂上的東西是按什么規律排得,為后面的練習進行鋪墊。在這個環節上,我忽略了一點,在教具的設計上我沒有把小火車的車廂或是火車輪子也按規律排列起來,使得幼兒沒有很快的找出規律。
第二個環節是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排序。每個幼兒都有一份操作卡,難度不一,幼兒有了前面的經驗積累,有些幼兒完成的還比較好,但對于另一些幼兒來說難度還是太大,在操作卡的設計上還應該更簡單一些。在操作之前老師要面對幼兒進行示范,以便幼兒能更好的進行操作。
最后的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讓幼兒切實的操作,幼兒能積極的投入其中,有個別幼兒能想出不同的規律來,但是大多數幼兒只想到了一種單一的方法?赡苁乔懊娴囊龑н不夠,導致很多幼兒的思維狹隘,單一。
這節課雖然還算成功,但是孩子未能進行舉一反三靈活多樣操作。在每個環節結束時沒有及時的進行總結,以致于在孩子的腦海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以后的區角活動中要繼續讓幼兒練習排序。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2
設計意圖
通過對幼兒日;顒拥挠^察,我發現幼兒對動物有濃厚的興趣。結合《指南》精神、幼兒興趣特點和年齡特點,我將感知數量與動物餐會的情境相結合,整個活動過程以游戲化的情景引導孩子在游戲中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的理念和數學的趣味性。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在復習感知6以內數量的基礎上,通過游戲幫助幼兒感知數量7,目測7以內的數量。
活動目標
1、了解7以內的數量間的關系。
2、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3、體驗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按數匹配實物。
難點:能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目測和感知7以內的數。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食物圖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游戲“小猴摘水果”導入。
1、今天是小動物們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帶給小伙伴們嘗一嘗。于是他來到了果園:看一看小猴的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開PPT,如圖一,讓孩子們進入電腦創設的情景。
2、桃樹上有幾個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們一起數一數。7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蘋果樹上有幾個蘋果?是不是7個蘋果呢?我請××來數一數。7個蘋果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梨樹上有幾個梨子?大聲告訴劉老師。它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呢?
小結:我們的數字7可以表示7個蘋果,也可以表示7個桃子。數字7的本領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過小動物分食物和裝盤子的游戲感知7以內的數量,嘗試桉數匹配實物。
1、感知食物的數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們猜猜他摘了幾個呢?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么多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小貓也來了,它帶來了幾條小魚呢?五條小魚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看看還有什么小動物來參加聚會了?她帶來了幾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2、小動物分食物
這時,小雞們也來參加聚會了。來了幾只小雞啊?我們一起數一數。小雞什么都沒有帶,小動物們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小雞吃。那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該把哪一種食物分給小雞,才是正好每只小雞分一個,不多也不少呢?
小雞有食物了,這時又來了幾只小狗?那誰的食物可以分給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個,不多也不少呢?
3、分組練習:小動物裝水果。
最后,小狐貍也來參加聚會了,可是食物已經沒有了。我們一起來幫小狐貍裝食物吧。裝之前,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小狐貍想要幾個食物呢?(7個)
是的,有的小狐貍需要7個食物,有的需要6個食物。請你按照小狐貍的需要幫它裝好食物。
三、結束部分
數一數食物有多少。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的小盤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的香蕉有幾根?我們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我們一起把水果帶回教室給小狐貍吃吧。
活動延伸
進餐前通過數碗,進一步鞏固按數取物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內人數的變化進一步感知數量間的關系。
快樂餐會(感知7以內數量)微反思
本次活動,全程以故事展開,加上故事環節以小動物為主,幼兒比較感興趣。首先通過數一數果園里的水果復習數量6,幼兒通過跟著老師點數來完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其次,教師通過快樂餐會這一情景,與幼兒一同感知7以內數量,通過數香蕉、數蘋果、數小魚等,引導幼兒感知數量7,理解數字7可以代表任意7個物品。
在動畫效果設置上,我們選用超鏈接、路徑等技術創設動態場景,以此來調動幼兒興趣。結尾處教師通過幼兒無聲操作為觀看者營造人機互動的場景,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去。整體來看,我覺得本節活動思路新穎,教學效果顯著。但在微課制作的技術運用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3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中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剛接觸過數的組成不久,所以在設計流程時,我主要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游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幼兒在學習數字2—4的組成的基礎上,雖然已經知道數字如何分成,并且能有多種分成方法。但在動手操作記錄上面卻不怎么好。因此,在接下來組織幼兒學習5的組成時,我把重點放在幼兒動手操作上面,并進一步學習5的組成。使其更深入的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的關系。同時,我又考慮到學習數字組成的枯燥性,采用了游戲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本次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復習4的組成,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出手指游戲讓幼兒集體說出4的組成。但在活動后,發現這個游戲過于簡單,如果再增加一些趣味性就更好了。第二個環節是“尋找5”的游戲,讓幼兒找找教室里數量是5的東西,對于這個環節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在提問中就知道了這一點。第三個環節是撒瓶子蓋游戲,幼兒在這個環節中自主探索5的組成,好多孩子都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第四個環節是學習5的組成,以兔媽媽請客的游戲讓幼兒學習5的組成,并比一比看誰想得辦法多,把每次的放法記錄在旁邊的格子里。在這個環節中讓幼兒充分地操作,并請幼兒到黑板上演示分法。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始終保持著很濃厚的興趣,很多孩子基本上都能說出5的組成。
整個活動過程,通過讓幼兒自主嘗試探索,層層遞進,每個環節發散幼兒思維,從而知道了5的組成,并能用較為清楚的語言表達分與合的過程。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4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很少碰到數學領域的活動,也很少會對數學領域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對數學活動方面的認識很少。很感謝幼兒園給我這樣一次上小班數學活動的機會,在這次準備這堂數學活動的前期到最后展示結束的這個過程中,我真的對數學活動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了解。
這次小班數學活動《裝食品》是選自《通向數學》中的一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會按5以內的點數取物。本次活動我采用的教具有標有圓點的塑封袋若干,標有圓點三張桌子,還有立體的“壽司”、“蛋卷”還有“雞蛋”若干,這些立體的食物,放在塑封袋中可以較清楚的看出食物的數量。
本次活動,我主要設想通過請幼兒裝食品,學會按點數取物,在按點數歸類中,初步體驗點子可以表示物體的數量。集體嘗試按點數裝食品,按點數歸類,加深幼兒對活動的理解,進一步發展幼兒計數能力和判斷等量的策略。活動過程主要有四個環節組成:一、點數取物,學習點數。二、點數歸類,鞏固點數。三、集體操作,加深對規則的理解。四、檢查、評價。
經過多次嘗試活動以后,發現主要問題出現在第四環節檢查和評價中。
問題一:在第一次試教時,我請幼兒將包裝好的食物歸類歸在三個筐里,然后在集體檢查時,先請幾名幼兒上來檢查袋子有沒有放錯筐,再把三個框分在各組,每組幼兒檢查食物數量。出現的問題是,袋多筐小,導致袋子無法在筐中鋪平,阻礙了幼兒檢查數量。
問題二:發現了上述問題后,我將最后集體檢驗的環節改成個別檢驗,在展示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將袋子歸類到相應的桌子上,桌子范圍比較大,能將袋子鋪平了放,然后先請個別幼兒上來檢驗,桌子上有沒有放錯的袋子,再請個別幼兒上來檢驗袋子里有沒有多放或者少放食物,把錯的拎出來再進行集體講解糾錯。這樣一來就很好的解決了正確數出袋中食物的問題,可是個別檢驗的進行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我請六名幼兒上來檢查袋中食物有沒有放錯,由于食物平放在桌子上,導致沒有請到的幼兒看不到檢查的袋子,而且這樣一來沒有輪到的幼兒就空閑了下來,變得開始消極等待,無法參與到檢驗活動中,教師也就只能關注到個別兒。
解決方法:活動結束后,感覺這種形式的個別檢驗也并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后來在評課過程中,朱老師建議我將這些包裝好的塑封袋展示在黑板或者是立體的板上,這樣一來,就能很好的解決之前遇到的各種問題,這種集體檢驗的方法能使每個幼兒都能看到,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進來,檢驗的時候就可以進行集體檢驗,而且教具也可以換成平面的,將他們貼在塑封袋的外面,點數起來也就更加的清楚,這樣就能在檢驗時一起來看一看,數一數有沒有放錯的,如有放錯就一起再把它糾正過來,也就能夠更好的達到活動預設的效果。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5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游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并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于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機、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游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 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后,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里。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游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游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游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里,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么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游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床、折疊床、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游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游戲。如從“拔河”可了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6
在本節課之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等,本節課在小朋友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比較、分類的能力。
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如下思考:
這一節數學活動課是靠游戲來完成的,它擺脫了枯燥、無味,充滿了童趣,小朋友的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本節課以圖形寶寶找朋友的游戲為主線,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不同點,從顏色、形狀、大小,鼓勵幼兒積極的參加圖形找朋友的游戲,逐步深入,通過PPT的操作讓幼兒更直接的去感受,幼兒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
不足之處:
1、在圖形找朋友游戲時次數玩得不多,一些孩子都沒玩到,有些失落。
2、電腦上操作演示的東西可以豐富些。
作為新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前輩們的經驗和教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在教學中的領悟和體會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需要自己平時慢慢思考,慢慢積累的。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7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學習用數字、圖形記錄結果。
2、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3、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過程:
一、為小兔做餅干
1、出示兔子玩具及餅干,小兔從點心店買來一盒好吃的餅干,它們是什么樣的呢?(有大有小)
2、小兔吃了還想吃,想請我們幫忙再做一些餅干。
3、引導幼兒用模具在泥塊上壓印餅干,看看每塊油泥能做幾塊餅干,并用寫數字或畫圖形(圓點、短線等)的方法記錄。
4、在操作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做餅干時采用的方法,并引導幼兒探索怎樣壓印才能多做一些餅干。
5、從幼兒所做餅干數量的不同,引導幼兒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皮”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餅干大,數量少;餅干小,數量多。
二、誰做的餅干多
1、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做出的餅干數量,比一比誰做的餅干多,為什么。
2、找出餅干做得最多的幼兒,請他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模具,怎么做的?為什么能做那么多。
3、幼兒再次嘗試做餅干,將前后2次的操作結果做一比較,發現在同樣大小的面積上壓印的餅干大小與數量的關系,初步獲得如何有效合理地在有限的面皮上印制餅干的經驗和方法。
反思
活動中教師注重既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心智的發展。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8
數學活動《打扮新年樹》該活動我準備了一棵實物新年樹,和許多禮物掛件,這樣的情景創設著實讓孩子們激動了一回。如此,孩子們在按數取物的環節,無論是操作者還是關注的孩子都十分的投入,操作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然而,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就有一些值得自己反思的細節了。看到孩子們在第一環節中的出色表現,想必孩子們是牢牢掌握了6以內數量的數物對應關系了。因此,我迫不及待地將人手一份的“新年樹”操作材料投入集體操作活動,難點就是在每棵新年樹的樹干上寫上了不同的數字,讓孩子們根據新年樹上的數字畫上自己喜歡的禮物數量。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有些孩子畫著畫著,就忘記了先前的任務,出現了本末倒置的現象,以圖畫為樂趣,禮物畫得細致精美,但是數量卻不符合事先核定的數量。我想中班上學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不長,畫禮物的形式使得孩子注意分散,不利活動展開,調整為貼禮物的環節就可以避免孩子操作中的不利因素干擾,從而真正為操作實效服務。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9
《花燈會》是中班建構式教材上中班第二學期的一個復習活動。目標是
1:目測數群,復習7以內的數量。
2.注意傾聽活動要求,并按要求操作。具體要求是通過按特征分類復習用7以內數字表示數量。
圍繞目標教師設計了看花燈、數花燈大環節,分層目標是
1.能說出“幾個誰用數字幾來表示”;
2.看標記數數并記錄。操作材料中的教具是以圖片形式出現的。其中是三個男孩,4個女孩;五個手上拿燈籠,六個拿煙花。幼兒操作材料是一張各種花燈的圖片。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反思和調整。
數學活動的開展能夠培養幼兒在數、邏輯、空間等概念的能力,這是數學活動無可厚非的重點。但是,孩子在活動中怎樣才能更高效、更迅速地獲得這些能力,這與幼兒的品質養成也有很大的關系。當孩子沒有良好的學習品質、思維品質,如:不會傾聽、不會表達、不會自主思維、遇到困難容易退縮、解決問題思維不開闊、集中注意力時間較慢、思維靈活度差等等,就會大大影響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學習質量,導致活動低效、低質。
1、確立隱性的品質目標
數學活動固然要獲得一些相關的數學概念,但是思維品質的獲得是更為重要的。如在本次活動第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把數數活動的目標落實在幼兒靈活的思維能力的養成上,用不同的數數方法幫助幼兒知道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使思維更加靈活;又如在第二環節中可嘗試記錄,用不同的標志來概括對數量匹配的認知,提高思維的概括能力;而第三環節操作活動則更應幫助幼兒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些隱性目標的達成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能力,從而使幼兒能夠更好地獲得知識。
2、解決幼兒的分層培養:
幼兒的發展是個性化的,這一問題在幼兒數概念、邏輯思維發展上尤為突出,突出表現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幼兒完成作品的快慢極不一致,有的幼兒在2-3分鐘內就能完成相關的任務,而有的幼兒則需要幾倍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完成,有時甚至會產生“幫別人完成、抄別人的答案、”等等一系列現象發生。此時教師必須要關注不同能力幼兒的`分層培養,可以給能力強的幼兒在完成基礎任務的基礎上給予更高的任務目標;可以給速度較慢但有能力完成任務的幼兒以獨立安靜的思考空間;更可以給能力弱需要教師進一步指導的幼兒單獨建組進行培養。細致、靈活、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可以進一步解決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各取所需、各得所長。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0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的是中班數學活動“比高矮”,教學目標主要有二點:
1、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形、時空和空間等現象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通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后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后,通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后,我通過游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當性;顒咏Y束后,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但我在活動設計上沒有突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雖然也有要求幼兒兩兩比較、感知高矮?捎捎谝笥變赫驹诘厣媳容^,沒有為他們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機會,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于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雖然在設計時希望通過下一步圖片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圖片比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課的流程,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較高矮活動目標
1、在比較活動中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
2、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比較性觀察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學習區分高矮,掌握區別高矮的簡單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課件:數學卡——3—3比較概念,3—4比較概念,3—5比較概念;顒舆^程
一、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做相反游戲,激發興趣。老師說“高”,小朋友說“矮”,同時蹲下;老師說“矮”,幼兒小朋友說“高”,同時站起來。
二、展開
1、學會區別高矮。(1)和同伴比高矮,
請幼兒和伙伴比一比,說出:誰高誰愛?誰和誰一樣高?(2)數學卡:3—3比較概念
比一比,兩座樓,哪一座高?哪一座矮?兩個禮品盒,哪一個高?哪一個矮?兩個廚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兩個梯子,哪一個高?哪一個矮?
2、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掌握比較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的兩名幼兒,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擋板遮住他們的下半身,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
(2)一只長頸鹿在地上,一只小貓爬到樹頂,小貓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小貓的話對嗎?為什么?(3)講解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小結:比較高矮時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對性。(教師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1)數學卡:3—4比較概念三座樓相比:
甲樓同乙樓比,甲樓比乙樓高,乙樓比甲樓矮。甲樓同丙樓比,甲樓比丙樓矮,丙樓比甲樓高。三棵樹相比:
引導幼兒說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3)討論: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變矮了呢?
。4)小結:一個人或一個物體是高是矮,要看和誰相比,高和矮是會變的。 4、小組4人排隊,滲透高矮排序。請幼兒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嘗試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5、音樂游戲“找朋友”
老師播放一首歡快的兒童舞曲,幼兒按節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兒均找到朋友后,音樂停止,幼兒說出兩人比較的結果。游戲反復進行,朋友不斷交換。
三、結束
活動評價,表揚積極參與比較、認真觀察的幼兒。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1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中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基于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游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為了讓幼兒“復習10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我設置除了以猜想游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等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松的游戲中自我探索復習10以內的數。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游戲中復習10以內的數,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2、在觀察水果和數字的同時,培養對事物的專注、記憶能力。
3.愿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講述,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學具:水果的背面有圓點和數字,塑封條。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水果,引起興趣!斑@是誰呀?小熊在果園里摘了許多的果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蘋果、梨子、草莓、香蕉、櫻桃、菠蘿)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6種。
二、水果游戲
。ㄒ唬┎虏滤砩系臄底
1、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游戲,每個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個不同數字,而且這些數字是在5—10之間的,你們知道5—10之間有哪幾個數字呢?
A、蘋果說“我是5—10之間最小的一個數字?我的數字就是5”。
提問:“蘋果的數字是幾?為什么?剛才蘋果怎么說的?
B、梨子說“我比5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6
C、香蕉娃娃說“我比7多1”,那是幾呢?8
D、草莓娃娃說“我比8少1”那是幾呢?7
E、“你們看看5————10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9和10,那櫻桃和菠蘿誰是9誰是10呢?”
櫻桃說:“我的數字比菠蘿小,誰能告訴大家是幾?9那菠蘿娃娃是數字幾?10
2、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后的數字。
提問:你是怎么記住的?
3、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么水果,重復指認水果和數字。
。ǘ┙o水果排排隊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數字都出來了,那現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請你們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來排隊?誰愿意來排隊。
2、幼兒上來為數字排隊,說說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隊的?
3、這個小朋友是按照從小大的順序來排隊的,那么你們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會按照什么來排隊呢?
4、小結:水果是按紅黃紅黃的規律來排的。
5、還有沒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會是按照什么規律排隊的呢?
三、拼貼水果
1、教師講解作業。
小熊在果園里還摘了許多的果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這兒有一張帶有圓點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數字是幾?數數看上面有幾個圓點,那夠嗎?除了看數字外,還要看看卡片的顏色相不相同,這下對了,猜猜老師手里的會是什么水果呢?
2、幼兒動手拼水果。
現在請小朋友也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顏色對嗎?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
3、教師評價作業。
你們都拼好了嗎?誰愿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后,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游戲重復幾次。
四、品嘗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數的游戲,那老師想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動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感覺選材還是比較好的,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課堂上內容大部分孩子都會。只是我自己覺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顧小朋友課堂上的呼應,所以感覺離孩子有些遠。另外,由于我選擇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紀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見投影儀,很新鮮,一直跑到投影儀處張望。同時,聽課的老師也向我提出了幾點建議:水果的對話可以錄在課件里,不需要老師一直說。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認識橢圓形,能將橢圓形與其它圖形進行區分。
2、能夠讓幼兒找到與橢圓形相似的物體。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音樂《認識橢圓形》,紅色、黃色橢圓形若干個、各種顏色的圖形若干、小組操作圖、橢圓形和圓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們去參觀“圖形游樂園”,路上要經過很多的圖形,我們一邊走一邊讀出它們的名字吧。幼兒聽音樂一邊走一邊復習已認識的圖形。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游樂園”里有什么圖形?
2、找一找“圖形游樂園”里來了什么樣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讀“橢圓形”
4、點擊“環球動漫城”圖標,幼兒欣賞動畫!拔覀儎偛怕牭降膬焊杳纸小罢J識橢圓形”,今天有三個小伙伴被帶入了橢圓形王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認知理解:
1、教師提問:
、倌хR是什么形狀的呢?
、谒麄儾戎裁礃拥膱D形來到巧克力噴泉邊?
2、視覺感知橢圓形:
、俪鍪緳E圓形,引導幼兒觀察其邊緣。(光滑沒有棱角)
、诔鍪敬笮、顏色不同的橢圓形教具,這些都是橢圓形。
3、視覺辨別橢圓形:
、俪鍪緢A形和橢圓形,通過重疊比較的方法發現橢圓形比圓形扁,呼啦圈演示。
、谕ㄟ^比較橢圓形和圓形的兩條中心線不一樣長。
③出示所有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請幼兒從中找出橢圓形。并驗證。
三、操作體驗:
1、第一組幼兒給橢圓形涂色:將橢圓形找出來、涂上同一種顏色。
2、完成《迪多游戲樂園》第21頁“大象的晚餐”游戲。
四、經驗遷移:
尋找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是橢圓形的如:橢圓形的雞蛋、鏡子、包裝盒、餅干等。“我們去外面看看有沒有橢圓形的東西好嗎?跟客人教師再見!”
隨音樂退場。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先出示不同的圖形,讓幼兒辨認圖形特征,整節課程,思路清晰,設計完整,氣氛活躍。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了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孩子能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大膽想象并能說出相應的圖形名稱,能在不同的圖案中找出不同的圖形再通過自己動手拼圖,更加進一步掌握了圖形的特征。
不足之處:
語言不夠親切,缺乏親和力、幼兒動手操作粘貼時間較長、缺乏了鼓勵孩子的語言、看到幼兒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品,便非常的無措,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語言不精煉,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還要多加學習。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3
孩子們對禮物都是非常喜歡和新奇的,本周的數學活動《分禮物》,我就通過分禮物的形式讓孩子來感知7以內的數量,同時讓孩子們在開心、輕松的環境中學會看禮物單的圖標并能按圖標拿取相應數量的物品。
活動一開始,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各種各樣混合在一起的禮物,“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禮物,都有些什么呢?”讓孩子們找出自己喜歡的禮物,“我們來幫這些禮物找朋友,把同樣的禮物朋友放在一起!弊尯⒆觽儗⒍Y物分類放好,孩子們都積極舉手參與。在這個環節中,我請我們班一個能力較弱的孩子來進行分類,他也能把自己喜歡的禮物完全分對,分類的效果很好,全部都很正確。
接下來的環節就是讓孩子認識禮物清單,“這里有這么多禮物,我們每個小朋友可以拿到什么禮物?每樣禮物又可以拿幾個呢?”為情境導入,讓孩子們認識清單,了解清單的作用,我根據清單進行提問“每個人會拿到什么禮物?每樣禮物可以拿幾個?”“我們先來看看這張單子上面有什么?標記表示什么?數字又表示什么?”“這張禮物單告訴我們什么呢?”孩子們也能根據清單進行觀察和回答,如:雪花片7個、積木5個、糖果4個等,孩子們能很好的理解清單的意義。
孩子們在理解了清單的意義的基礎上,我們就要讓他們按照清單拿取相應的物品,在分組活動中,我給孩子每人發一張清單,每個孩子清單上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孩子根據清單上的圖標進行操作,操作活動結束。在進行集體檢查和驗證時,多數孩子都能對照自己的清單正確選擇自己需要拿的禮物,只有個別幼兒所拿的禮物及其數量不與記錄單上的要求一致,集體一起幫他改正;顒娱_展很利。孩子們對7以內的數量掌握得很好。
在整個活動中
1.我抓住“禮物”這個幼兒的興趣點,運用到計算教學活動中,以禮物為活動線索,增加計算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里學習計算。
2.我的教具準備也很充分、精致,運用各種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始終帶動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
3.利用實物到數字,一步步對數量進行感知。通過實際的操作來驗證多了、少了、一樣多,使抽象的數學變得具體化,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和缺點,新《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根據新《綱要》精神和幼兒的心理特點本次數學活動還有諸多需要有所改進的地方。
如
1.多媒體課件的簡單易操作,可以讓多個幼兒參與到示范操作中,比較適合,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嘗試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2.作業過程中有部分幼兒需要老師個別指導才能完成,有了老師的指向性提問,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后,幼兒才肯動手操作。說明對于幼兒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
3.在介紹結果的時候,教師規定了句式,剛開始幼兒有句式可循,有些不太會介紹的幼兒用句式進行輔助介紹,后來幼兒需要開放性的回答問題,不應該繼續受束縛。讓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介紹等等。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4
設計意圖:
守恒觀念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各種最基本的推理形式都是建立在量的不變性的原理基礎上的。大班的幼兒他們對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已傾向于自主探索去尋求答案!懊娣e守恒”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是一個相對較為難理解的一個內容。但卻符合大班幼兒愛探索的年齡特點。對此,我選擇了《體驗面積守恒》這節活動。幼兒通過感知親身體驗,能不受形狀、顏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擾,初步體驗圖形面積的守恒。在活動中我將知識點轉化為一個個具體操作的環節,讓幼兒通過活動,初步體驗感知,會比較用相同的小圖形組成不同形狀的大圖形的面積,感知大圖形雖然形狀不同,所擺放的小圖形個數、形狀相同,從而推理出大圖形的面積相等。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動腦、動手活動,使自身動作與所學知識協調,從而獲得知識。整個活動由初步感知——排除干擾——小組合作,進一步感知體驗,難度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地引導幼兒去觀察、比較,探索發現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繼而粗淺地掌握了圖形面積守恒的概念。
在本節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比較法、討論法、操作法,讓幼兒在看一看、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玩一玩中了解了原來判斷兩個圖形的大小是不受排列形狀、顏色、方位的影響的。從而輕松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目標:
1、對數學活動感興趣,能夠大膽的探索發現。
2、在操作過程中主動學習,進一步發展觀察力、探索發現能力。
3、能不受形狀、顏色、方位等因素的干擾,初步體驗面積的守恒。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發現,初步感知圖形面積守恒。
難點:能不受排列形狀、顏色、方位的影響,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活動準備:
圖形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整體與部分的比較,初步感知圖形面積守恒
。ㄒ唬┱w導入,引發話題。
請幼兒觀察正方形并沿著圖形上面的虛線進行分割。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部分?是什么圖形?
。ǘ┨剿靼l現,分割比較。
1、比一比、看一看這四個三角形,你發現了什么小秘密。
2、為什么說它們是一樣大的?你是怎樣操作的呢?引導幼兒發現四個三角形是一樣大的。
小結:將四個三角形摞在一起,邊與邊、角與角對齊的方式重疊在一起,比較出四個三角形一樣大。
。ㄈ﹫D形還原,逆向深化。
還記得老師最初給你們的是什么圖形嗎?你還能用四個三角形變回原來的圖形嗎?
小結:我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合起來能在拼成原來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大小不會變。
二、排除排列干擾,體驗面積守恒
。ㄒ唬┲R遷移,感知面積守恒。
這四個三角形除了能變成之前的正方形,你還能把它們變成其他的圖形或圖案嗎?
。ǘ┡懦帕懈蓴_,深入感知面積守恒。
1、你變出的圖形和剛才的正方形,它們一樣大嗎?為什么?
2、觀看PPT課件,拓展幼兒知識經驗。
小結:分割出的圖形的排列方式雖然改變了,但它們數量和大小沒變。由它們所組成的新圖形的大小也不會改變。
三、小組合作,進一步感知體驗面積守恒
請幼兒分小組合作拼擺圖案,并通過記錄進一步深入感知面積守恒。
小結:數量、形狀、大小相同的地墊拼成的不同的圖案,它們的平面大小是一樣的。
我這里還有更多的地墊,我們一起到外面拼一拼、擺一擺,看看它們還能變出什么不同的圖形或圖案,在比一比它們的大小是不是一樣,帶好你的地墊,快跟我一起出發吧!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5
設計意圖:
通過一大一小的兩種實物讓幼兒分辨大小、通過游戲,圖片等讓幼兒反復認識大小,在熟練掌握了大小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來按大小不同進行分類,并感受到數學與大小的緊密聯系。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大小的認識。
2、學習按大小進行分類。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按大小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魚缸大小各一個
2、娃娃大小個一個
3、奶瓶大小各一個、
4、神秘袋一個
5、各種動物的圖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我們今天玩一個好玩的游戲:
“大大的鈴鐺(鐺鐺)小小的鈴鐺(鐺鐺鐺)大大的西瓜(啊嗚)小小的西瓜(啊嗚啊嗚啊嗚)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氣球(飛上天)”
二、認識大、小
教師:看郭老師有一個大筐子我們看里面都是有什么?
幼兒:《魚缸》,出示一個大魚缸一個小魚缸讓孩子對比
大小!這是一個大魚缸,這是一個小魚缸,
老師總結:
利用三階段教學法反復讓孩子練習,這是什么?
幼兒:大魚缸等。
教師:看老師又拿出來的是什么?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奶瓶。
幼兒:《奶瓶》
老師:這是一個大奶瓶,這是一個小奶瓶,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答案。
游戲:猜猜看,老師舉起來的是什么?
幼兒: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兒說:小奶瓶,利用三階段教學法讓孩子練習。
教師:郭老師又變出兩個,看看是什么?
幼兒: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師:哪個是大娃娃?幼兒:老師舉起來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游戲:同上。
三、結合生活經驗,學習。
教師:我們在班里找一下有沒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讓孩子在班里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請孩子自由的找個別發言!
四、孩子操作圖片
教師:郭老師準備了幾份漂亮的動物圖片想和小朋友們分享,有老鼠的圖片,有兔子的圖片,有熊的圖片!赌贸鰜碜層變嚎匆幌露际谴笮〔煌摹。
教師:分別發給幼兒每人一份,請幼兒自由操作把大的圖片放在大筐子里,把小的圖片放在小筐子里。(給孩子們講清分的規則讓孩子們自由操作圖片分大小)最后一同分享結果!
活動反思:
根據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大小對于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游戲來反復認識大小,并分類。通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1-13
幼兒園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教學反思11-18
幼兒園數學活動《認識星期》的教學反思08-04
幼兒園數學活動《找鄰居》的教學反思08-04
幼兒園數學活動《分禮物》教學反思09-14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的教學反思10-30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學反思10-29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學反思06-03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5篇)11-13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反思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