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新的時代對人才必然有新的要求,我們的教學也必然要進行改革以應對時代的進步。網絡環境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也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本文對此問題以《桂林山水》為例進行探討。
我上了一節網上教學的研究課,以運用信息技術貫徹新的語文教學大綱為出發點,具體要求:
1、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
。、讀寫結合。下面就是我對這次研究課的實踐探索和教后體會。
一、實踐探索
根據信息時代的特點、新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信息技術的優勢,本課的設計思路是:
。、以培養信息時代的讀寫能力為出發點。
2、以探究和協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借助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利用、篩選、加工信息的能力。
3、以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歸宿。
本課教學環節是:
1、把先前下載的桂林山水美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品讀欣賞,描述漓江:
、
根據自學提示學習第二段,不理解的詞語,可以點擊該詞語,就會出現相應的詞義文本框。
⑵
再讀,找特點。
、
漓江水有哪些特點?
。ㄍ环N意思有不同的說法,請你們用不同語言表達出來,寫在留言板上)
。、上網,表現美:
欣賞漓江美景和美文,找出喜歡的畫面,通過重組、再造想象、來描繪一番。
。、制作出一個圖文并茂、聲形并茂的電子文稿,實現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
。怠①|疑自學,描繪山色:
、
提出自學要求,指導自學。
、
學生上網自學。
、
交流:
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
根據山色和山文,進行重組和想象,描繪桂林山色。
。、上網領略祖國風景名勝美景和美文,用自己語言描繪自己喜歡的一處風景制作出一個圖文并茂、聲形并茂的電子文稿,實現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
二、幾點啟示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的讀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同時教師的角色有了很大的轉變,真正落實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地位。同時我也得到了幾點啟示:
。、網上教學促使教師的角色有了轉變:
信息時代,教師在課堂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和壟斷者,學生自己在課外,在網絡獲得的知識十分豐富,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要求。因此如本課例中所體現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前臺走到后臺,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為學生提供物質條件、必要的學習資源及傳授必備的基礎知識。本課中為學生提供網絡教室;制作一個存有有關桂林方方面面內容,包括文本,音頻、視頻,靜畫等多種形式的電子資料庫,供學生查閱;傳授學生制作電子文本的方法。為上課創設必備的條件。
盡管學生有多種學習選擇的權利,但離不開的教師的組織規劃。課前,我從整體出發策劃教學環節,在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先檢索閱讀,協作完成電子文稿;在分組匯報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評議。信息化技術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提供了廣泛交流協作的機會。通過這種協作交流能有效完成學習任務。
。病⒃诰W絡環境下閱讀教學,培養了學生運用計算機閱讀的能力,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效率:
閱讀能力是學生形成諸多能力的基礎能力,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著力點。為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的資源優勢,使學生的學習范圍已不再局限于以前那一成不變的教材,從課堂學習到課外閱讀,只要鼠標輕輕一點,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種美文名著,精彩句章,盡收眼底。而且使教學活動由課堂擴展到課外的家庭,使學生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擴展閱讀,在這篇課文中學生閱讀了大量描寫桂林山和水的文章,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知識的積累。這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局限性,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借網絡環境,加強寫作體驗: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些都是進行寫作的良好素材。而許多學生一碰到寫作文就嘆苦經:作文難--寫不好、寫不出、不知道寫什么。面對單一的教材,統一的要求,思維受到限制,內容千篇一律,無真情實感,學生缺乏寫作的素材,寫作缺乏互動交流,學生對生活知識和常用詞匯比較貧乏,語言的組織與表達存在一定的困難,缺乏語言的積累,缺乏對信息的搜集、組織與處理的能力。在表達的方式與表現形式上,比較單一。這就是傳統作文教學所造成的。而網絡下作文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開放學習環境。并通過建立一個交互性網絡平臺,構建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的學習環境。
我們通過互聯網收集各種描寫桂林山水和祖國美景的文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通過網絡,使更多的文章聚集于一處,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與本次寫作相關的信息。學生可以自主地查閱與欣賞不同的文章,進行想象、重組、創造,他們寫作與表達的欲望也就得到了激發,在這種主體性的支持下,學生的寫作就更生動而又具有真情實感。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表述與寫作,學會了在富有創意的表達而不拘泥于模仿。用自己獨特的表述手法來描述自己的真實經歷與感受,從而寫出不同風格的文章。從而達到讀寫一體化。
。、網上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協作學習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在網絡化教學中,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再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課特點,提出讀寫一體化要求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接著學生開始自由選擇主題,自主閱讀資料庫里的資料,在老師的指導下,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在小組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協作完成電子文稿。時代的發展決定了成功必須是相互合作的道路。
現代科學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唯有相互合作才能構造出整體和諧的力量。在電子文稿的制作及介紹、展示過程中,小組每個成員的特長各不相同,有的擅長文字處理,有的熱衷于版面設計等等,只有小組成員通力協作才能完成一個代表本組水平的電子文稿。利用互聯網進行語文教學,學生可以在更加靈活、開放的課堂環境里進行更加復雜、高效的讀、寫活動,成為更加智能化的人機一體化的閱讀──寫作方式。同時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也滲透了德育方面的內容,有效地實現了語文的推進素質教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四結合。
三、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網絡教學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極為濃厚、討論的熱情極為高漲,此時老師較難控制好課堂的秩序。
2、由于網上交流、寫作都需學生利用鍵盤、鼠標輸入等方法協作完成。學生平時接觸還不多,所以較費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要求: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
2、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用簡短的內容導入課文,引發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自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學生讀課文,教師巡視)
2、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你是如何看待烏塔的?烏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點?
。ㄖ比胫黝},引起學生思考,討論,并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烏塔的性格特點板書到黑板上,這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鍛煉。)生活經驗豐富
熱情、活潑
有愛心
膽大心細
有主見
3、同學們介紹異國風土人情。
。▽W生在課后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搜集到了大量資料,還自己動手制作了課件,讓學生到講臺前演示給同學們看,可以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藉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激情
1、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小學生來說,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現在,同學們自愿結組,贊同我們教育教學方法的'在一組,不贊同的在一組,大家進行辯論。
。ㄗ灾骱献,主動探究,相信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會非常愛學,更會積極地討論。鼓勵同學們讀書要有獨特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特別說明“每一種認識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脫離書中的語言,不脫離生活實際,對學生認真地讀書,認真地思考有一個界定。)
2、展開辯論
。ㄔ谶@里,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該如何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擴大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同時,學生廣泛地查詢資料,學習知識,流利地表達,這樣,不僅涉入了知識,
又鍛煉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布置實踐作業
題目:《從烏塔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分析中小學生在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烏 塔
我看烏塔:熱情、活潑、有主見、獨立、膽大心細 自立自強
正確認識
《烏塔》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很注意“德育”滲透點,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學生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匯報交流。
教學中我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
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精讀課文,對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于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而學習本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探索深文淺教的教學方法,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在教學中針對此文,我采用發展學生個性閱讀,首先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地學習、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釣到大魚時的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痛苦、悲哀和無奈,以及三十四年后,詹姆斯為之驕傲的情感變化,從啟示(理論)——到故事(釣魚、放魚)——再到啟示,層層剖開,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開課時我緊緊抓住“是與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放與不放就那么難決定嗎?所以先讓學生感受魚是多么誘惑人,為放魚的不舍埋下伏筆。
我還注重了以讀為主、在讀中體驗。在教學中,我圍繞“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爸爸是怎么想的?如果你在那里,你會想些什么?‘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等問題展開思考討論,找出表現“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度的語句時,讓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如果這事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會怎樣?”
在講到第15自然段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文中的“魚”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此時我引導學生討論認識到:無論在任何情況下,當面對規則時,無論自己是否愿意都必須遵守,從而突出主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參加工作三年,今年是第一次接觸語文教學工作,以前總認為語文教學工作開展起來很容易,畢竟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耳濡相染的語言環境,但當我真正接觸到實質的語文教學工作后,才發現其中的各種不易,即使是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我,也著實有些“夢想不能照進現實”,教學工作中存在很多疑惑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拿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教學來說吧,雖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對于朗讀方法的指導、朗讀習慣的培養、朗讀過程中情感的滲透引導,進行過一定的訓練,但一學期過去了效果卻不明顯,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下面我將教學中存在問題、疑惑做一總結,以此進行深刻反思,改正不足,繼續前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部分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朗讀活動,如:隨意的自我的毫無目的完成朗讀任務,有的甚至不愿意張開嘴巴大聲的進行朗讀。朗讀習慣不好,坐姿不端正,不用手指指著朗讀內容,朗讀時不知道做出重點標記,如:帶拼音的生字生詞、重點詞句、優美詞句、特殊詞句,篩選重點信息。朗讀過程中語音不標準,語調不優美,輕讀重讀不明確,停頓不恰當。中間停頓過多過長,朗讀不流利經常加一些“恩”,“呀”的語氣詞,或是自行加字少字。最嚴重的是朗讀時沒有投入感情,與文本融為一體。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若干遍的朗讀感悟之后,仍然讀不出課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讀效果干巴巴,聲音生硬千篇一律拖音現象尤為嚴重。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若干遍的朗讀感悟之后,仍然讀不出課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讀效果干巴巴。還有教師要求學生“大聲地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結果,整個課堂果然是書聲瑯瑯,非常熱鬧。但學生不能夠監控自己的朗讀,往往到最后就從自由讀演變成了不規范的齊讀。
其二,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表現出空泛和缺乏實效性的特點。朗讀要求經常只是籠統的“要讀出感情”或“把??感情讀出來”,而沒有就如何讀出這種感情提出具體的指導。
教師對于學生朗讀的評議也比較籠統,“好,他讀得真有感情”,或者“讀得真好,大家鼓鼓掌!”,其結果是,學生對于怎樣讀才算“有感情”或“好”,至多只能形成一些朦朧的感受。
二、改進措施及今后教學設想:
首先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生字生詞,要讀得“準”,讀得“正確”,這就要以必要的識字量和正確的普通話語音為基礎。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讀得多了,語感、語調也就出來了,朗讀有助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精湛的語言文字對于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后,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自己眼前的每一個學生有無開口大聲朗讀。
在讓學生大膽開口朗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音量適度、儀表大方。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發言響亮,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和運用有感情朗讀的基本技能,如重音、停頓、速度、節拍、語氣、語調,以及表情等等。正確地斷句,不能讀破句,這主要表現在停頓和氣息的一些處理上。學生的口語經驗已經使他們對句子結構和語句節奏等形成了一些感性知識,教師仍需引導學生正確感知處理。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培養好的朗讀習慣,那就是“眼到、口到、心到”,需要學生對自己的眼、口、耳、腦進行協調配合。學生在朗讀中常常表現為能以比較快的速度和正確的讀音“唱”出全文的文字,但對自己在“唱”什么卻缺乏必要的知覺和監控。
朗讀時側重情感表達引導,讓學生聯系自身經驗,理解和體會特定角色或自己在特定
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這些思想感情的可能方式,然后把相應的表達方式在朗讀中表現出來。這主要表現為感悟式的朗讀指導。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模仿和練習來掌握運用語氣、節奏、音高等表達不同情感的具體做法,輔助學生讀出課文人物的語氣和語調。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校成為研究高效課堂的試點校,剛剛邁出第一步,我覺得高效課堂的主渠道在課堂,的切入點也在課堂。即促進每一個兒童在各方面生長。所以,我校把高效課堂定位在“生長課堂”上。在研究中,我們把課堂的價值取向由“教會”轉向“促進兒童生長”,把“尊重兒童主體,基于兒童經驗,順應兒童規律,發展兒童潛能”作為課堂教學的原則,尊重兒童,相信兒童,釋放兒童,發展兒童,成就兒童。提出了構建“生長課堂”五大標準,結合這五大標準我談一談我這節課的授課感受:
1.師生和諧的情感課堂。由于借班上課,這一點一定不如本班教師與孩子的溝通。
2.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堂。“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與實物直接接觸,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直接經驗,體驗成功,形成興趣,實現基于經驗和體驗的自主建構和精神生長。這節課的設計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基礎之上的,學生自學能夠解決的自己學,自學解決不了的同桌解決或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才是需要教師的引領和指導,這節課我就是在學生疑難處指導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智慧、精神、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生長。
3.生生合作的有效課堂。這節課就是分組學習共同研究,學生教學生,變單軌學習為復軌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都有個性思考的自由表達,都能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思考,實現教學相長。
4.拓展思維的智慧課堂。這節課上我找準學生的應激點和認知差,找準蘊含學生生長的挑戰點、突破點和提升點,并據此開展師與生、生與生的思維碰撞,智慧分享。積極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鼓勵學生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鼓勵創新。同時,積累、拓展學生學過的古詩和與本詩密切相關的古詩。達到以詩解詩的目的。
5.多元評價的差異課堂。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就會多一批好學生。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堅持“不同起點不同目標”的原則,特別關注學生各自不同的`進步幅度和發展空間,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特別注意挖掘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實施因人而異的多樣化的鼓勵性評價,如最努力的學生,天天都有進步的學生,最專心的學生,最有見解的學生,最虛心的學生,最認真的學生等,這種多元的積極評價培養了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自信樂觀的態度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使教學超越了學科本身,進入了兒童的精神領地。對于這一點,我們還在探索中,需要各位行走在高效課堂的路上的伙伴們給予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看著《我家的親屬》課堂上孩子們快樂的笑容,聽著他們充滿激情的話語,看著課后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感受著他們心靈的愉悅時,我不禁問自己:語文課堂,究竟是什么?我想到了熟悉的這幾句話:語文課堂應是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的表演場所;語文課堂應是學生創造生命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而不是一潭死水。語文課堂應當成為連接課內外,溝通校內外的橋梁,而不是師生的禁錮之地;語文課堂應當成為學生孕育激情、弘揚個性、體驗生活的平臺,而不是一方未開墾的處女地?總之開放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是新課程所追求的課堂。
上完《我家的親屬》這一課,我的感慨頗多,但我最想告訴自己的就是:語文教學要敢于打破以師為本的老傳統,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和諧發展。因為發展是永恒的追求,開放是發展的平臺。
課一開始,我就和孩子們玩起了游戲:說謎語猜字。這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形式了,很快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這樣的課題引入,比較新穎,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又提高了思維和想象的.能力。 下面再看一個教學片段: 合作探究——指導看圖,學習詞語 學習引導:
1、出示課文插圖:說一說還有哪些親屬歌曲中沒有提到。用“有? 有?還有”說說話。
2、生結合課文整理黑板貼的字卡。你發現了什么?(從輩分、爸爸家親屬、媽媽家親屬方面談、女字旁的字)
3、男生讀第一行詞語,女生讀第二行詞語,全體讀第三行詞語。
4、再讀:(男生領讀爸爸家親屬。女生領讀媽媽家親屬。)學生們真正地發揮自己主人作用,互相交流合作,表達自己的學習所得。 再仔細看圖時,我班的徐天一表現特別突出,他能通過觀察說出課文插圖與情境圖大樹之間的關系。 這一舉動讓我感到了孩子的潛能師無限的,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會還你一份精彩。
在本課中,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老師一言堂走向學生間的互動。孩子們自身的語言儲存,靈性、好詞佳句,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實現生生互動,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享共進,不斷熟悉語言,積累語言,把好詞佳句精華據為己有。
科學的幼苗只有在開放的沃土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寬松的環境能使根系更深更長,溫煦的陽光能使枝葉更繁更茂,鮮活的知識能使主干更粗更壯。讓我們開放課堂,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掌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因為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自卑的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應對生活”的故事。課文經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課文資料極具有感染力,但對于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孩子來說,卻是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梁,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讓他們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是教學中應當解決的重要問題。
課文以“掌聲”為線索貫穿全文,在教學設計中,我抓住兩次掌聲來展開教學。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推進,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總是”、“默默”來體會英子的自卑及孤獨,在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我又創設了情景引讀,“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時,英子總是------”,“課下,同學們在操場上歡樂地玩耍時,英子總是-----”。學生在反復的想象朗讀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此時來談談自我的體會,再把這種體會帶入朗讀中,自然就讀出了感情。在教學“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边@句話時,我讓學生經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再創設情境“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么?”然后隨機采訪“英子”的感受,讓學生真正把自我當作英子,感受到英子的內心活動。之后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后展開,揣摩英子前后心境、性格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的鼓勵,并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和鼓勵。我們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同時也要主動地學會去關心、鼓勵他人。
之后讓學生說說,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鼓勵和關心?我點了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可是他沒有回答出來,此時,還不待我講話,教室里就想起了一片掌聲。我想,這掌聲遠比我這節課上得要精彩得多,同時也說明孩子們已經懂得了掌聲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把握住了略讀課教學的步驟,讓學生從閱讀提示入手,按閱讀要求獨立閱讀、思考,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香港的。我緊緊圍繞香港是“萬國市場”、“美食天堂”、“旅游勝地”和“香港的夜景”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2、香港離我們比較遠,可以說大多數學生甚至全班學生沒有去過香港,為了加深學生的體會,教學中運用圖片和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文字描繪的'情境之中,使學生體會到香港的繁華和美麗。
3、課文語言優美,詞匯豐富。許多詞語,如,“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物美價廉、一應懼全、舉世聞名、璀璨無比”等詞語,對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通過查字典(詞典)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聯系上下文加以理解,這樣可鼓勵學生多積累、多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4、在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積累的基礎上,開展學練結合。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小練筆。在寫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詞語和句式可以完全遷移過來運用。由于前幾課進行了這方面的練習,學生的習作靈感和思路大為開啟,較好地達到我預想的效果。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說起來容易,寫起來就難了,有些學生落到筆頭上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培養學生的說和寫的興趣和自信,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使學和寫真正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
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無論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要想使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能保持下去,關鍵在于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應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領會、去發現,在自主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1、小組合作開辟自主空間
教師作為引導者,應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我從很早就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如何使這一組織教學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給學習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長此以往,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在以后的`讀文中就會自覺的給自己小組提出學習要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那學習的興趣可想而知就會更濃了。
語文教學中,如能讓學生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后在小組內交流,那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大大提高。學生在朗讀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師只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參與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一個問題提下去,如果不給足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那將會給課堂帶來冷場。作為教師不要讓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學生還未充足地去討論,更不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與真情流露,教師就草草收場,勢必起到反作用,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對于小組學習的結果,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評價可多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饋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都要有詳細地分析。我認為作為教師只要精心付出,學生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2、質疑問難,發現問題自主學習
創造性思維是人問題的開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現問題的起點。
課堂教學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質疑釋疑,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三、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點
語文教學應創設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應多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在語文學習中注重學生說的訓練。還可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因為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希望老師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學生在表演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自主學習。因為要表演,學生得仔細揣摩小動物們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從更深一層理解課文內容,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自主學習使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我們的課堂充滿樂趣,才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使真正的創新思維火花常開不敗。
四、在工作中的一些感悟與隨筆
1、習作的思想、情感和觀點是自己的,語言和結構可以模仿。這不為抄襲。
2、小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情感和思想都在發展,因而,我們的造句、習作、閱讀理解的指導也得跟上去。周琬珉這個四年級的學生,造句還是照搬二、三年級的句子。這個孩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太深,作業和考試只求穩妥、只關心得分。因為她怕錯,怕丟分,怕老師和家長批評,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將失去表達力、思考力和生活觀察力。長大了,還能干什么?!
3、如何讓學生進入講讀課文狀態?采取師生對話式講讀課文,即,或跟著老師的話題走,或跟著學 生的話題走。嚴格要求“有話跟我說,說給大家聽。不準私下說話!边@樣,師生的心靈才能碰撞出火花,教學才可進入狀態。吵雜、喧鬧不是好課堂,一言堂也不是好課堂。
4、中國教育管理是行政式運作,不是靠表彰來鼓勵老師工作,就是靠文件和檢查來督促老師工作。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本質。
5、教學論文的一般構成:提出觀點,簡述理論,常用方法,教學案例(這一項是最重要的,要靠自己平時收集)。這樣的文章,讓讀者明確主旨,懂得道理,掌握方法,看得懂你是如何教學的。
6、在思辨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一例:
一生寫句:“石榴笑紅了臉,裂開了肚皮。”
思辨:裂開了肚皮多么痛苦,與美好的情境不符。應怎樣修改?
討論修改句:“石榴笑紅了臉,張開了紅潤的嘴唇,露出了一顆顆水紅色的瑪瑙!
7、公開課從形式到形式,把學生當成自己名利的敲門磚,是一種行政化行為。這樣的教改只會在應試教育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我不想聽作秀的課,不想聽為了討領導歡心的課,只想聽用什么方式解決了什么教學問題、落實了什么素質教育觀念的課。
其實,小學完全可以采用新課標來教學。老師們不敢這樣做是有各種原因的。學校每學期都要進行均分排隊,老師們只能分分必爭,不敢放開手腳抓素質、打基礎。我們的教學形成了天天圍繞試題轉,學一節考一節,差什么補什么,考什么背什么。
素質教學需要老師情感和思想的投入,要付出極大的精力,是復雜、長遠的工程。而應試教學精力和時間投入少、形式單一:講題目、做題目,背答案。教育方式很簡單,那就是罵、打、罰。老年教師固守著“師道尊嚴”,年輕教師是在題海中長大的,新課標的真正實施還任重道遠。
我們的老師要改變教育觀念,堅守職業道德,勇于犧牲眼前的利益,敢于同舊體制作斗爭。為了拯救孩子,振興民族。我們老師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小學是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而教學,不是為了分數而教學。
讓教學過程穿行在思維、情感、快樂、自主、交談和活動中。講讀課文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服務于學生的思維、情感和表達。教學課文的目的是通過文字來理解別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為了考試來背誦別人的情感和思想。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段精彩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以高漲的情緒貫穿全課,同時能使學生的思維放飛,激發學生探索的積極性,誘導學生思考,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根雕》一課時,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一位木匠到山里去選材,當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狀的樹根時,讓為是無用之材,搖搖頭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藝術家也來到這里,看到樹根,喜出望外,就把它們拾回家,加以精雕細琢,這堆樹根就成了價值不菲的藝術珍品。就在人們對這位根雕藝術家大加稱贊之時,他卻意味深長地說:“其實這也沒什么,只不過是我們的眼光不同罷了,別人是看它們不能做什么,而我是看它們能做什么。”同學們,我看你們都是未來的根雕藝術家,就讓我們以根雕藝術家的眼光來學習本課好不好?
同學們這節課特別有興趣,一個個都好像真是小小根雕藝術家一樣,認真研究樹根的材質、紋理,小組合作制作時,也好像很在行地進行去皮、雕琢、打磨、著色、上漆處理。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得都很積極,學習熱情很高。在課程結束時,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思考通過對本課的學習,除了掌握了根雕技術還懂得了什么?有的同學說:“做人也要像根雕一樣,要順其自然、遇事不能強求!庇械恼f:“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學會揚長避短!币欢尉实膶дZ,一個恰到好處的點撥,不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看得更遠、想得更多。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和學生的回答,使我也懂得一些哲理,其實根雕也蘊涵著一種育人的理念,即“人人有才,都可成才!敝挥小皳P長避短、因勢育才”才能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最大潛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并在動手實踐中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朝著目標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段褰切恰坊顒右唬▽ふ也煌|感的物體,如麻繩,紡織品,硬幣,樹葉等,用蠟筆或鉛筆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圖,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意在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并通過操作,經歷和體驗拓印的過程,掌握拓印的方法,體會拓印帶來的樂趣和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這一課活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設置是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來認識、發現和體驗實物紋理所具有立體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這種簡單的方法是學生易掌握的。在本課的圖例中展示的自然紋理和實物紋理,是為了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更多紋理清晰的實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多種顏色、形式拓印,在作業中體現操作能力、創造力,使實物的紋理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呈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
學生活躍了起來,相互說著魔術的神奇。
師:那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學生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了。
師:看,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片樹葉)現在老師要把這片樹葉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們想要什么顏色的?
生1:紅色的。
生2:樹葉變黃了,我想讓它還是綠色。
生3:我想讓樹葉上有各種顏色。
師:哪兒有彩色的樹葉,當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們一定行。
教師拿出大部分同學選擇的綠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樹葉放在紙下,用蠟筆拓印。
師:瞧,一片新的綠葉變出來了。
師:大家想知道怎樣變嗎?
生:想。
教師將紙挪開,呈現紙下的樹葉。
生:原來老師是印的,我也會了。
師: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學生動手拓印。(教室伴隨音樂)
結果:有的同學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沒有出現紋理。
師:讓我們來找找原因吧。
2.請拓印好的學生演示拓印過程。
生:把樹葉反面向上放好,蓋上紙,用手按好后,再用蠟筆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學,并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生1:我的樹葉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樹葉、紙動了。
……
3.質疑,體驗紋理。
師:樹葉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紋理呢?大家摸一摸樹葉的兩面,有什么感覺?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師:大家真聰明,樹葉反面有許多紋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們在拓印時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紋理,而正面沒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就拓印不出花紋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有美麗的紋理,都可以拓印出來。
電腦課件展示,讓學生拓展思維。
師:大家覺得美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來拓?
教師將物品(麻布,紡織品,硬幣,各種樹葉)按小組分發,讓學生摸,體驗紋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師: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你想拓印的物品,開始拓印吧。
4.鼓勵創造,體現個性。
師:在剛上課時,有同學想要彩色樹葉,現在動手試試,看看誰能作業變得更漂亮.
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時表揚,感染全體學生不斷創新.
結果:有的學生將樹葉拓印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樹葉,有的將硬幣印成五環……
師:大家除了用蠟筆拓印還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讓花紋展現出來呢?
生1:我今天沒有帶蠟筆,用鉛筆側著涂也可以印出花紋.
生2:老師,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把東西直接蓋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紋.
教師積極肯定學生做法.
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
三.總結
展現拼組圖,進行評比。
師:這節課玩得高興嗎?
生:高興.
師:今天我們的方法叫拓印.(板書課題:拓印)
師:你們覺得拓印有趣嗎?
生:有趣.
師:大家下課后還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變成美麗的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并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同學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趣”貫穿于教學始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八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在本課活動之初,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有效的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變魔術”,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秘密的興趣”,為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帶著興趣去發現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拓印的喜悅,讓學生在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制作課件時我考慮到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如果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問題“你最想在哪里攝影留念?”來學習的話,課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經過再三考慮,我最終決定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來學習。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方法雖然使得教學流程清晰,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師是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本節課是一節漢語拼音的總復習課的第一課時,對于拼音的復習我共安排了兩個課時。在剛學完課文的'前提下,對于拼音我估計很多學生都已經是又陌生又熟悉,這時學生最易厭煩、隨意,上拼音復習課很擔心他們懂了的沒興趣,根本不聽,怕不懂的復習課上得快,還是跟不上。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復習的興趣,讓拼音情趣盎然地走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我把整節復習課的內容用學生喜愛的方式──游戲故事串編在一起,讓他們喜愛的動畫主角喜羊羊們進入教學內容,以動畫人物的角色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拼音王國由此展開,學生果然興趣大增,小眼睛發亮。
這節課我的主要復習內容為三方面。
第一:聲母;
第二:韻母;
第三:整體認讀音節。
整節課我完成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雖然有些細節沒有做到位。其中有些細節也是臨時做了改動,如:本來在拼讀復韻母的音節的時候是全班一起拼讀,但是考慮到現實的情況很多學生的注意力被課件吸引住,所以我臨時換成小組比賽的形式,讀對了并獎勵卡片的方式,很快的轉移了他們得注意力,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拼音是識字的入門券,沒有拼音識字將會變得困難,今天的復習課,我都是以基礎的為主,中間加入形近字母的比較,和音節的拼讀。這些都是拼音的基礎。
以基礎為基礎,再往上就會事半功倍。
另外,我覺得今天另外一個讓我覺得獲感動的是,自己的課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覺得這是一種欣慰。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自己也感受到了許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時間分配不合理,對于較為簡單的聲母,我用的時間較多,而且很多都是反反復復在做,做的都是無意義的。比如說連續讀了很多遍的聲母表。
其次,對于韻母的教學還存在著教學問題,比如說音節是由聲母、韻母、聲調組成的。而自己是將音節理解成聲母、介母、韻母組成,導致學生對于音節的組成有了錯誤的認識。另外一點就是對于yan的教學。
最后,對于自己的課堂掌控和提問的語言還需學習和仔細斟琢。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從事幾年的教學工作,我一般將語文一篇課文的教學分成二到三課時,第一課時接觸新的課文,初讀文本;第二、三課時分析理解課文。
以前我一直以為語文課的重點是在二三課時,所以對第一課時一直沒怎么重視。后來漸漸意識到初讀環節是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是培養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上好第一課時才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那么第一課時該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又使我產生了疑惑。但是又無從學習,因為無論是觀摩課,評優課,還是展示課,幾乎沒有人會執教第一課時。后來查閱資料了解到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要三實:真實、樸實、扎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扎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并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和識字正音的問題,解決怎樣讓學生一步步讀出興趣,讀出疑問。
如何讓第一課時的初讀教學變得扎實有效呢?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總結如下:
1、理解課題
文章的題目能引人入勝,提示文章內容,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閱讀,首先要學會讀題目。文章題目就是學生展開閱讀學習的突破口。
2、讀通課文
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記牢幾個難讀、難寫、難理解的詞,把課文讀通順。
3、初讀理解
中年級的學生應當初步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第一課時教學時需要對預習進行檢查、反饋。在預習中學生會有一些疑難,盡量通過讀課文內容來找到答案,在閱讀中發現新問題,他們會有成就感,那閱讀的興趣也就得到提高。接著再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難理解的詞,學生就讀得很有興趣,不會覺得枯燥無味。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輔墊,激起更高的學習興趣。
4、介紹作者激發興趣
了解了作者相關信息之后再來讀課文相信可以成為作者的知音。讓學生讀課文,說出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再相機引導學生分段讀課文,達到讀通課文,掃除障礙的目的。這也是一個比較直接而有效的初讀方法。
5、抓住關鍵詞句,讓初讀讀得扎實有效。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進行字詞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抓住重點,質疑
第一課時在結束時,教師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此來引起學生細讀的欲望,為第二、第三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思無限的藝術效果。
第一課時是上好語文的關鍵,我想,如果它真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讀通了課文,真的訓練了學生的寫字水平,那么我就覺得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是成功的了。課堂教學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浸潤著我們的操勞和智慧;鐫刻著我們的惆悵和欣喜。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規律,不斷總結經驗,探尋思路,以使教學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詹天佑》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認識詹天佑是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教學開始我讓大家通過用一句話概括收集的資料的方式,讓學生從整體初略地了解詹天佑這個人。接著出示京張鐵路100周年的時候搞的一些活動的報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什么這條鐵路如此重要?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通過快速讀文,了解文中重點介紹詹天佑在修筑鐵路的時候三件事: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學時直奔重點段落4~6自然段。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4~6自然段,把感動自己的細節畫下來,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印象深?
學生交流的時候其實就是更深一層次的,更多面的.,更立體地了解詹天佑這個人。在交流中我重點抓住了這句話反復品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边@句話是詹天佑遇到困難時的內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難,完成艱巨任務的動力。這句話更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教學時我抓住這句話四次品讀,通過層層深入地學習,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詹天佑的愛國和杰出。第一次品讀是讓學生找詹天佑修筑鐵路的時候感動我們的細節描寫,這是初步感知;讀后讓學生找文中哪些語句和詞語感受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難?老師出示課文中的相關詞語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畫面,交流后再讀。接著又出示了資料讓同學們感受詹天佑遇到的人為的困難,談體會之后再讀,這三次讀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的精神。第四次讀是在學習了詹天佑所處的歷史背景之后,也就是課文的2~3自然段,感受了帝國主義者為什么阻撓清政府的修筑計劃?以及了解了他們要挾清政府的目的之后再讀這一句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已經深深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課文5~6自然段是寫詹天佑在修筑鐵路時是怎樣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這是詹天佑杰出才能的充分體現。我在教學這2個自然段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導讀法,輔之以示圖法、以讀助講法等進行教學。
我教給學生通過“讀──說──畫──說”的學習方法來,弄懂課文內容。開鑿隧道、設計線路兩部分寫作方法基本相同,我又采用由扶到放的形式,逐步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學完這部分再讓學生談體會,進一步地感受到了詹天佑的杰出。齊讀:“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边@句話,使感情得到升華。
學完課文后,我又把話題回到開始的問題:說說一條鐵路的誕生為什么那么重要?讓學生面對詹天佑的塑像寫一寫感受。
整個的教學設計遵循整體性教學原則,無論是全文的教材處理,還是一個自然段讀的訓練,都采取了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課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課文長,課堂的容量大,為了實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的地方只是匆匆而過,引導的還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遺憾。接下來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片斷一: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
師:你喜歡什么動物呢?說給大家聽聽。
生:我喜歡小白兔。
生:我喜歡小狗。
生:我喜歡小貓。
師:小動物很可愛(出示各種動物的掛圖),請大家觀察一下黑板上的動力物,它們都長了......?
生:耳朵。
生:眼睛。
生:嘴巴,還有腿。
生:還有一條尾巴呢!
師:真聰明!它們的尾巴是一樣的嗎?
生:不是!
師:是啊,每個動物的尾巴都不一樣。今天,動物們都聚在了一起,要進行一場比賽呢!現在,老師就帶著大家到動物王國去看比尾巴大賽吧!
(出示CAI課件,板書課題)
教學反思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所有的感活動起來,每個學生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是在于老師如何開啟,如何去引導他們去、去發現、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板書課題,范讀課文,這種舊的課前引導,只會讓學生產生依賴的情緒,讓學生習慣于教師的落入,而不是主動去想課文寫的是什么。激情是導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躍的成份,為了能有效地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導入工作,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片斷二:
師:大家看看,有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呢?
生:有猴子、兔子、松鼠參加了比尾巴大賽。
生:還有公鴨子和孔雀也參加了比賽。
師:很好,剛才,小動物們說要請小朋友們做評委呢!大家看,首先出場的是誰呀?(出示CAI課件)
生:是猴子。
師:哦,是猴子,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生:猴子的尾巴細細的,長長的。
生:猴子的尾巴真長,可以蕩秋千。
生:猴子的尾巴像一條繩子。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猴子的尾巴又細又長。
師:誰的尾巴長?
生:猴子的尾巴長。
師: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是哪位選手出場了?
生:兔子、松鼠。
生:兔子的尾巴好短。
生:我養過小白兔子,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很舒服。
師:真了不起。
師:誰的尾巴短?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師: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好大啊。
生:不對,是上面好大,下面小?粗孟袷且话褌。
師: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師:真不錯。我們看了三個小動物的比賽,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是一對反義詞。松鼠的尾巴好像是一把傘。第一場比賽結束了,現在請同學們把書打開83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1-2節。
(同桌對讀,分組讀)
教學反思二:
若要低年級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首先要從他們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著手,使學生對該事物產生興趣,讓學生產生觀察的欲望,教師加以引導,明解目的,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雜亂無章地去觀察。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自問自答,沒有讓學生用心地去想,去觀察,使學生的思想處于懶惰狀態。從一年級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有利于日后習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學家斯賓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去觀察、去發現。
片斷三:
師:大家看,第二場比賽開始了。有哪些動物出場了?
生:公雞、鴨子和孔雀。
師:我們看一看,公雞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生:公雞的尾巴彎彎的。
生:還很漂亮呢!五顏六色!
生:它的羽毛還可以用來做毽子。
師:是啊,公雞的尾巴彎彎的(相機用手勢表示彎),有好多顏色,好漂亮。還可以用來做毽子。
師:我們再來看鴨子的尾巴。
生:鴨子的尾巴扁扁的。
師:真對。鴨子的尾巴扁扁的。(用手表示扁)
師:誰的尾巴扁?
生:鴨子的尾巴扁。
師:我們來看一看最后一位出場的是誰呀?
生:孔雀。
師:孔雀的尾巴好看嗎?
生:好看。
生:比公雞的尾巴好要好看呢!
生:孔雀的尾巴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生:美麗極了。
師:說得好。小朋友們,比賽全部結束了,我們看了六位選手的比賽,小動物們說要你們評一評呢!
(生討論)
師:結果出來了嗎?誰得冠軍呢?
生:孔雀!
師:誰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師:我們今天看了一場精彩的動物比尾巴大賽,知道了每個小動物的尾巴是不一樣的。還有很多很多的小動物沒參加呢!現大請大家把你收集的動物圖片拿出來,同桌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觀察一下它們的尾巴。(在討論中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三: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要學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縛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師是放開手,讓學生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讓學生自由地去想,大膽地去探究,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教,學生聽,這種學習方式被人稱為靜聽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于被動的靜聽狀態,幾乎沒有活動的余地和自己的經驗,而成為課程和教材的奴隸。新課標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長久以來,我們教育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承,剝奪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利,新課標要求教師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敢想、敢說,愛想、愛說。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6-13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2-11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精選)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30
[精選]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