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匯總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二年級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角的知識概念的進一步認識,同時介入一種新的數學學習工具“量角器”,所以要求學生會用量角器量出給定的一個角的度數的大小,要要求學生用量角器學會畫出指定度數的角來。本單元在以上內容基礎上還滲透了兩個新的知識點:平角(180°)和周角(360°),借助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學具密切聯系生活當中的實物及圖畫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這些知識。
本單元要求學生應用自己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學會拼出特殊的角度數來,比如:90°、135°、120°、180°等。
學情分析:
班級里的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角的分類,都能積極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折疊、演示較好的完成本單元所學內容。還有少數學困生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學習工具也能基本完成這單元的學習任務,具體表現在這些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弱,所畫出的角的邊不直,度量角的方法不準確,造成量出角的度數有較大誤差,畫角的時候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和一條邊不能完全重合,畫出角的大小有誤差。還有個別學生對量角器上的兩排數字理解混淆,一排數字是的角度是有0刻度起到180°,一排數字是由180°起到0刻度線。需要教師指導強調射線在端點的哪一邊,或者說角的開口在角的頂點的哪一邊而定。
組織教法:
本單元內容是借助學具“量角器”和三角板等直觀的學習工具,將數學中的角度引入實際生活當中,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物上的角的特點學習這個單元的內容,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學習興趣濃厚,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強。
指導與實踐給本單元學生學習內容帶來了方便。教師在課堂上編出一些學生容易記憶的口訣或順口溜,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比如“量角畫角都一樣,中心頂點要重合,邊線射線是一條,角的開口方向不一定,角的度數是唯一,平角原本一條線,不過頂點在中心,周角一圈很特殊,角的兩邊一條又重合”。通過這些使學生易于理解的口訣引導學生對五類角的種類加強記憶,從而掌握。
不足及改進:
這個單元的內容學生動手操作的較多,個別學生浮躁,在度量角度數和畫角時,由于粗心,使較容易的畫圖常常出現錯誤,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這些學習較粗心的學生,逐步轉化學習方法。
教師的教具較為單一,多媒體課件無法使用,這些課堂演示的內容較少,給學生的直觀接受知識的能力變弱,內化知識的能力變弱。需要教師多制作教具,制作出較為優質的課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直觀性較強的知識。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總有學生讀數存在問題,分析原因有如下幾點:
1.不分級易出錯。
因為本單元學習的是認識大數,大都是萬以上的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分級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讀數。雖然學生知道分級的好處,但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時刻提醒學生碰到大數要先分級,再逐級往下讀。可是在做練習時,少部分學生不分級就進行讀數,這樣就容易讀錯。沒有良好的讀數習慣,導致錯誤。
2.讀數時夾雜阿拉伯數字的現象。
這個問題在學習這類知識時一直存在著,每次都會重點強調,可往往就會有學生在書寫時出狀況。究其原因,有的'是學生習慣性地寫成了阿拉伯數字,有的是學生做題時心不在焉,沒有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3.讀數時漏讀0的現象。
對于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學生掌握得還不是很好。特別是萬級末尾有0或個級高位有0的數,學生出錯最多。他們容易犯迷糊,這個0要讀還是不要讀。
4.讀數時丟掉計數單位。
學生在口頭讀數時都會讀,但在書寫時往往容易丟掉計數單位,雖然教學時一再強調了,但在檢查作業時還有此類現象的發生。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就是試商。
課上我先讓學生回憶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孩子們能夠說出要先從最高位開始除起,最高位不夠除,就要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
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時,學生已經有了口算的基礎,在試商時,學生按老師要求先把想的內容寫下來,例如:245÷60=?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試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話,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試6。接著還需理解兩位數除法中,前兩位不夠除時,看前三位,商寫在個位;而當前兩位夠除時,就要先除前兩位、商寫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這樣。通過多次鞏固商書寫的位置和除的順序的基本問題學生基本解決。之后著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
例1主要解決試商、商的書寫位置等問題;通過例2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例3的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例4教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盡管教學時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很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我出示教材第19頁的教學掛圖讓學生看圖,進一步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雖然有計數的需要,但是開始還不會用一、二、三……這些數詞來數物體的個數。只知道“同樣多”、“多”或“少”。那時人們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擺小石子、在木條上刻道、在繩上打結等方法來計數。比如,出去放牧時,每放出一只羊,就擺一個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擺多少個小石子;放牧回來時,再把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對應起來,如果回來的羊的只數和小石子同樣多,就說明放牧時羊沒有丟。
再如,人們出去打獵時,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獵回來時,再把拿回來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對應起來,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樣多,如果是,就說明武器沒有丟失。結繩計數的道理也是這樣。這些計數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數的實物和用來計數的實物一個對一個地對應起來,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一一對應。以后,隨著語言的發展逐漸出現了數詞,隨著文字的發展又發明了一些記數符號,也就是最初的數字。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記數符號是不同的。例如,巴比倫數字就是用一個類似三角形的符號來表示1,兩個這樣的符號表示2,三個這樣的符號并排表示3……九個這樣的符號表示9,10就將這個符號橫放來表示(板書出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用一豎表示1,兩豎表示2……五豎表示5,6就用一橫加一豎來表示,依此類推7就用一橫加兩豎來表示……9就用一橫加四豎來表示(在巴比倫數字下面對應地板書出中國數字)。除此之外,還有羅馬數字、印度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在中國數字下面對應地板書出這些數字)。阿拉伯數字,其實并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公元八世紀前后,由印度傳人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紀又從阿拉伯傳人歐洲,人們就誤認為這些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后來就叫做“阿拉伯數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但各個地區數字不同,交流起來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漸統一成現行的阿拉伯數字(對應著上面,板書:1、2……9)。后來人類對數的認識逐漸增加,數認得也越來越大,如果每一個數都用不同的數字來表示,很不方便,也沒必要,這樣就產生了進位制。古代有十進制,還有十二進制、六十進制等等。由于十進制計數比較方便,以后逐漸統一采用十進制。經過很長時間,才產生了像現在這樣完整的計數方法“十進制計數法”。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到的活生生的知識,學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時時能看到,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理解數學的真實。課中我適當地放手,讓學生多去探索,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去總結出線的特點出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為一些線編字母,然后讀出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教學中利用生動的課件,具體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歸納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并且利用表格的方式,很直觀地把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比較出來,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我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試著畫一畫,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了“學生體驗知識與形成技能的過程”。
但美中不足的是臨時運用了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用平板展示學生的作業。因操作不熟練沖淡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干擾了學生學生的思路。所以說應用不熟的教學手段要謹慎拿到課堂上來用。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用量角器量角是測量角的這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的技能,在課堂上我分兩步走:
一、充分嘗試,深度討論。
在學生觀察量角器的構造,明白量角器的制作原理后,我讓學生認識畫一個角,然后獨立嘗試測量。學生測量的情況五花八門,讓學生展示各自測量的方法,然后討論評價,誰的方法合理?最后確認比較清楚的操作步驟,做到“兩個重合”。讓學生閱讀書上的量角的步驟:
1、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組織學生看教材填空。
2、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二、多次實踐體驗,形成量角技能。
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練習。學生練習包括兩個方面:讀圖技能的訓練;操作技能訓練即完整度量一個角的度數的.過程,包括量角器的擺放和對應度數的讀出。
學生擺放量角器到角上時,度數容易出錯。分不清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我讓學生觀察0刻度線用的內圈還是外圈,順著0刻度線轉著看。還有的學生度數非常不準確,當角的邊畫的比較短時,建議學生把角的邊適當延長到與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于觀察。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教學片段:
1、師出示數據:這些數你會讀嗎?(在萬以內數據中選擇:一般數、中間有0的數,末尾有0的數、中間、末尾都有0的數)
5347 5067 5006 5070 5500
學生自由讀----讀給同桌聽一聽
2.師:哪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
(小結萬以內的數的讀法。)
3.師: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
生1:我知道這里有很多數位。有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生2:我還知道這些數位的計數單位是一(個)、十、百、千。
生3:我還知道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如: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師:還能想到什么?
生4:我看到5030,就想到了它是由5個千和3個十組成的。
4、師:同學們真棒,看著這些數,想到了那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啊,我們要帶著這些知識去認識一下這些數。(屏幕上隨即展示我國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及北京人口等有關數據。)
5、師:看到這些數,你后什么想法?
生1:這些數很大。
生2:這些數又很多數位。
……
6、師:對這些數,你已經知道了些什么?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課后反思:
經過第一學段數的認識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大量的關于數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尤其對萬以內數的組成和計數單位等有了較深的了解,這就為將數的知識擴充到萬級、乙級做好了鋪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00以內數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為學生提供了萬以內的各種形式的數,力圖用“讀一讀”、和“關于萬以內的數,你還知道什么知識?”這兩個步驟,喚醒學生對萬以內數的已有認知和學習經驗,為下一步“遷移”工作做好鋪墊。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又用一個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對“遷移”這一方法進行了及時點撥,使學生在學會新知的的同時,學習方法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對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精彩之處:
一、有效利用學生的思維矛盾,為學生良好的求知環境。
本節課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置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學生認識了數對在實踐中應用數對時,我采用師生問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樣嗎?引起了學生的一場爭論,最終明確了數對中的兩個數各自的意義,這樣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逐步突破難點,接著我又說出“—5”不完整的`數對,導致學生無法確定位置,從而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確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矛盾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帶著問題探索、研究知識,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身邊找到數學。
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白弧笔且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入手,提出讓學生幫我“找班長的位置”的問題,但我要求學生不能用嘴說,不能用手指,而是簡單的寫或畫在答題紙上,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再通過與學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究,獲取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體會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在學習了數對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讓他們用數對說出同學、自己的位置,用數對找同學,使數對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練習題選取的學校周圍的地圖、游樂場的場景等,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
整節課以活動為主線,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的自主探究,還有老師的恰當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了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組之間的立體式交叉網,實現了教學的靈活高效,也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1、本課導入部分:利用小軍和小晴到文具店去買文具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從而自然的引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新授部分: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解決實際問題一;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教學綜合算式,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把學生已知的分步算式改成綜合算式。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說說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讓學生根據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初步感知乘加綜合算式中,不管乘法在前還是在后,都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部分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起總結這一點。但有個別學生還是不知道為什么先算乘法。
第二層次是教學脫式過程,這里要強調遞等式的`書寫格式。首先要先計算第一步,特別注意沒有計算的要照抄下來。有個別學生在書寫格式上存在著些問題:比如,乘法在后,加法在前的,有些學生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先寫在前面,或者把第二步計算的不照抄等等書寫格式上的錯誤。
第三層次是認識混合運算。
第二部分:解決實際問題二;這里是學生在已經初步學習了乘加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乘減混合運算的。要注意放手讓學生試著列綜合算式并解決。這道綜合算式是減法在先,乘法在后,不能按照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書寫。再次總結了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應先算乘法。
3、練習部分:特別是想想做做第2題,改錯?梢詮膶W生犯的典型錯誤來舉例講解。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解決。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近似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與精確數不同,它僅表示某一對象的一定范圍。本課的學習是讓學生認識近似數,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及意義,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上課時提供富有生活氣息的`不同班級學生的人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32人大約是幾十人,并談談理由。從學生用“接近”一詞來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學生不僅體驗到了這些數的近似數,而且明白了為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入“近似數”和“≈”,順理成章,學生非常容易接受。
1.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并最終服務于生活。教材安排了兩個生活情境,讓學生讀一讀,注意劃線的數在表達時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發現“約”字,體會其表達的意思,從而引出近似數和精確數的含義。接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系本班人數說說32人大約是幾十人,并談談理由。從學生用“接近”一詞來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學生不僅體驗到了這些數的近似數,而且明白了為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入寫法32≈30,順理成章,學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讓學生在比較中體驗。
比較是常用的一種數學思考方法。通過比較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規律、區分出個體獨有的特征。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使直觀感受到的經驗得以提升,進入學習數學化的過程。教學如何求近似數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我通過出示480000到490000之間的數,讓學生口答它們的近似數,并觀察比較,和同學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給他們提供一個廣闊思維的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去發現數學中的一些規律和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從中體會探究與發現帶來的樂趣。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把自己個性化的想法展示出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通過對本課教學的反思,我有這樣幾點思考:
第一:大膽、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這節課中,由于自己過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學生有好的試商、調商的方法,而沒有及時地讓學生展示、總結。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使我意識到,教材只是一個教學工具,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實際,靈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內容上進行適當的增、改。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感覺本節課的容量較大,其實我們可以分課時進行,讓學生充分的嘗試,經過探究,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這樣再經過練習鞏固幾種方法,掌握方法,在鞏固中選擇最優的方法。
第二: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環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
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師給多大空間,學生的發展空間可能就有多大。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為學生多創造一些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學生展示自我個性、有利于學生交流的環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舞臺上盡情展示自我,吸取他人的精華,獲取知識。例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完全可以創設讓學生自己探究的環境,通過生生交流、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幾種試商的方法,參與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學生獲得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到的,而不是教師“教”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又怎么能輕易忘記呢?所以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多么重要。感覺本節課我還沒有充分的放手給學生,當學生出現了問題時,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契機,而是著急的站出來,給學生的空間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要深鉆研,勤動腦,為學生更好的.服務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和我們組的老師進行研討,分析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1、強化口算。
新課標提出要重視口算,由此可見,加強口算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落實在平時的每節課中!澳サ恫徽`砍柴功”,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每天花上3分鐘進行幾組口算練習是必要的,只要堅持,相信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會明顯提高。
2、讓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
一方面,為學生計算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另一方面,學生已經有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計算基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讓學生親身經歷筆算除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算理理解。
3、適當增加關于計算的訓練量。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計算訓練。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一、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認識
1、教材分析
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2、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常見的角的分類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教學體會
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1、利用知識遷移引入,同時體現數學源于生活。
課堂伊始,我讓學生回憶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接著出示生活中常見的鐘面,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成的度數,量出度數后提問:你能根據這些角的大小對角進行分類嗎?學生產生疑問,接著我說:學了這節課的知識,大家就能對角進行分類了。這樣順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識引入新課,體現知識源于生活。
2、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對于直角,學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學習直角時,我直接讓學生利用長方形紙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數,讓學生更準確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學習銳角和鈍角時,我都是讓學生用活動角去感受它們是比直角大還是比直角小,而對于平角和周角的學習,也是通過學生動手用活動角旋轉而感受它們的形狀,并通過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數。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種角的形成過程,而且對度數的取值范圍以及準確的度數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足夠的學習空間。
。1)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長方形、活動角等。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折一折、轉一轉,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各種角的形成。給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課件,使學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深化。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悅,并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深
對于教學平角和周角的認識這一知識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通過旋轉活動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狀,推導出它們的度數,而沒有更進一步的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加深對這兩種角的認識,課后我認真的反思后認為還是自己對教材沒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點知識沒有講透徹
在講課過程中以及課后的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于各種角以及度數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沒有掌握的很透徹,因此我反思得出還是自己在講授新知識時沒有很好的把重點內容講的很到位,因此導致學生沒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
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明白直線和平角的區別,周角和射線的區別,可能由于設計教學時只是簡單的考慮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就可以區別,而沒有更深入的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出現錯誤。
4、教學程序出現次序顛倒現象
在教學完平角后本來應該直接引導學生探究平角和直角的關系,而我在教學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導學生探究直角和平角以及周角的關系,在教學程序上出現顛倒。
5、教學語言不夠精煉
教學語言不太嚴謹,比如說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準確表述等等。
6、評價方式太單調
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做的還不夠,不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學習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可能與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師的激勵有關。
四、努力方向
1、繼續深入研究教材,學習課標,熟話說“學無止盡”,確實如此,一天不學習就感覺自己落后于別人,因此我繼續堅持每天備課時認真的研究教材與教參,以及深入了解學生,結合多方面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須做到每節課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教學語言的錘煉,適時合理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通過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決定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摸索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課課理用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學會應學的知識,并且巧妙的利用評價,使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3、精心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關系到整節課教學的成敗,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做到考慮全面,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等等,設計重點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合理的教學過程。
4、適當的運用給予學生評價,學會教學中急中生智,合理處理教學生成資源,教學機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不斷的總結研究,不斷的學習參考,雖然這方面能力的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大量精力,但我會盡自己所能不斷努力。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次數學試卷題型多樣,覆蓋全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旧细采w了本學段所教授的課程,主要測試了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測試了學生在理解、分析、解決問題方面的掌握程度。
二、試題分析
數學試卷分為填空,判斷,選擇,計算、解決問題共五道大題。概括有以下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細化考察體系
本套試題考查面廣,涉及知識點多,突出了教學重點,題量適中,難易程度適中。符合兒童心理,其中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點。
。2)題型設計新穎,試題結構均衡
試題做到了計算技能考查與思維水平考查相結合。其中填空、選擇、判斷題重在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注重了數學概念,思維方式,解題技巧的檢測。而四、五題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3)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
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離開生活。
三、學生存在的問題;
(1)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的知識、基本的技能掌握較好。
(2)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不夠高,反映出學生的基礎不夠扎實,這與平時的課堂訓練及差生轉變工作不夠也有直接聯系。
四、今后的教學方向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個別學生在一些比較簡單的計算題中出現問題,并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夠細心,比較浮躁。這是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認真、細心、書寫工整、獨立檢查等一些好的學習習慣。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又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3 、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與方法,尤其是檢查的良好習慣。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4、加強后進生的情感教育,增強他們學數學的信心,激發他們學數學的興趣。并適當的進行分層教育、個別指導,使他們都能在自己適應的條件中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改進教育教學,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教材的知識點,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今天領著孩子們學習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認識與讀法。
這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已經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萬”“十萬”“百萬”“千萬”“億”等計數單位,知道億以內個數的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關系;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會讀億以內的數;進一步建立孩子們的數感。教學重難點是:數的概念的建立以及數感的建立。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
根據孩子們已有的基礎與經驗,我在本節課重點放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上。
一、調動已有的經驗,促進知識的遷移
首先我利用課本提供的20xx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情況為素材導入新課,初步讓孩子感受萬以外的'數有多大。孩子們領會的很快,立刻發現“萬以內的數最多的是5位數,這些數字有的是7位數,有的是8位數!边@位進入新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自主探究,使他們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通過情景教學進一步培養數感
大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的聯系,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通過想象感受1億有多大,幫助他們建立數感。
三、自主探究,解決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或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沒有直接給予孩子們答案,而是通過探索、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們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讀法,學得很扎實,印象也很深刻。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也有遺憾。
1、教具不夠充分,學校沒有定制大數的計數器。在認識大數和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得進率是多少,我們只能借用手指來數數,感受是10進率的。
2、第4頁的做一做,我不能帶領孩子們一起撥珠子數數,還有個別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了計數器上,課堂上不時的出現撥珠子的聲音。
3、在讀大數時,個別孩子分不清數級,不懂數級的用途,導致萬級的數和個級的數分不清楚如何讀。
措施:在今后的練習中注重學生的讀數指導。特別強調:
1、含有兩級數時,先讀萬級,再讀個級。
2、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讀上個“萬”字。如:24967845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萬七千八百四十五。
3、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 “0”都不讀,中間或前面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表象”,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這節課主要是設計了這幾個環節:復習角的知識———揭課題《旋轉與角》————操作活動角————認識平角、畫平角————認識周角、畫周角————鞏固練習。教學中,我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活動角),設計了恰當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同時也經歷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本節課很好地遵循了這一理念,將教學置于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通過動手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掌握新知。這節課我還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生活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內化。真正實現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效溝通,使生活世界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堂課我還設計了小組評比活動,從中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小組凝聚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第一點:我用活動角設計了相關的數學學習活動,但活動的過程中總是老師在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活動,我沒能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獨自操作,讓孩子們多說說他們在旋轉過程中的發現和感受。第二點:課堂上各個環節的銜接語不夠自然,不夠孩子話的語言,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課堂上的口頭語太多,沒能體現數字語言的嚴謹性。要如何設計課堂的活動環節,使得整堂課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修改銜接語,使得數學語言更有嚴謹性?不足之處還有望改進。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20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06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03-02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推薦】03-02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門】03-02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薦】03-02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03-02
【推薦】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