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
“十幾減9”是人教實驗版教材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課本上通過小精靈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節游園會,讓學生從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我在教學時,也是通過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探索十幾減9的算法多樣性。課本上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上出現了三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里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于13,13減9就等于幾。雖然在這一環節的教學時為學生之間的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機會體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同時學生思維品質得到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還給學生留出了動手擺小棒的時間,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確了兩種計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親歷新知的形成過程,對新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體現了“我要學”這一教學新理念。同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學習計算教學,學生能從中感悟到學習計算教學的必要性,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由于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下還有幾點做得不足: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后,應該回過頭把復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后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3、個別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晰地表達出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還不能清晰地表達。在今后的練習中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注學困生。
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不足,發揚優點。爭取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內容。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2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于是我本著“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边@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仡櫿澱n,學生好像是在“節日”中度過,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的真實性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樂的節日》輕快的.歌聲引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接著圍繞“裝扮我們的教室,過快樂的六一”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
2、探究性、活動化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形狀的規律,顏色的規律,掌聲的規律,小朋友自己上臺排隊的規律。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系生活,感悟規律的美
從剛開始出現的幾幅彩旗圖,讓學生選擇哪條看著最舒服,最工整時,學生就對規律的美有所體驗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營造出規律的美的感受。最后,聯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中也處處充滿這美麗的規律。并讓學生舉例子,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3
今天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是《5以內的加法》,因為兒子今年也上一年級所以知道孩子們在大班基本上都會計算5以內的加法。考慮到孩子們在將來還要學習應用題理解加法的意義非常重要,我把重點放在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上面。在新課開始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粘貼了三個蘋果,讓孩子們說說圖意,這里就是要讓孩子產生2個和1個蘋果,合起來是3個蘋果的概念。讓孩子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這里我的時間用的`較少,對于“合起來”這個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帶過去,使孩子理解得不是很深刻。
對于2+1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2和1合成3,在這里我問孩子3+2是怎樣算的,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都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又追問了幾次,孩子其實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與合計算的,但是他們回答不上來,這里我就不應該再多次追問,直接可以和孩子指出我們在計算加法的時候就可以用分與合的方法,而且我們計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這個,雖然后來我也給孩子指出了可以這樣算,但是在教學的環節中過于拖沓和累贅,顯得教學的環節不是很緊湊。
在做練習時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對于做一做的地2題放手讓孩子們獨立完成,結果有部分孩子沒有理解題意,做錯了,還有的孩子因為課本使用書夾,將書頁中間部分隱藏了起來,看到的鴨梨的數量有誤導致做錯。由此我認識到低年級培養孩子的審題、書寫、思考等能力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放手不管。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4
本單元是在學完“10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10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本單元不僅僅是學習計算的方法和技能,還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運算的含義,發展數感,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教材設計了“套圈游戲”“乘船”“乘車”“今天我當家”四個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通過這些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和理解數學,強調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發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今天我想就“估算”進行反思:
第一、在“創設情境”時,我向提出估算的任務,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也給學生的思考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第二、課堂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中會出現不同的估算方法。
第三、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驗證估算的結果是否正確,自然地引入下面的教學。如“套圈游戲”中,創設情境:淘氣與笑笑都非常喜歡套圈,最近他倆進行了一次套圈比賽,并把成績記錄下來了,請同學們看看統計表,淘氣能贏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淘氣 24 29 44
笑笑 23 30 41
。▽W生思考)師: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估計的。(學生小組交流)能把你的估計方法說給全班同學聽嗎?(全班交流)生1:我發現淘氣除了第二次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我認為淘氣能贏。生2:淘氣兩次得20多分,1次得40多分,而笑笑1次20多分,1次30多分,1次40多分,所以笑笑贏。生3: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分,他們就一樣多了,而第三次淘氣又比笑笑多。所以我也認為淘氣贏了。……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估計,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到底是誰贏了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題,這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例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余條件,這多余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一個教學難點也是教學重點。
教學例5時,我按照以往教學“解決問題”的方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什么數學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學生都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并且能很快匯報出問題答案?删驮谶@一過程中,好像沒有幾個同學意識到這一題中“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是多余條件,更沒有誰主動提出疑問,出乎了我之前的課堂預設,所以我只好再次引導學生對題中三個條件再行分析,讓學生初步學會判斷哪些條件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的、無用的。在這樣被動探索交流后,大部分同學理解了,但感覺還有一部分同學似懂非懂。課堂上,鞏固練習還不錯,可課后練習情況就不太樂觀,有很多同學沒有分析題中的有用條件與多余條件,導致運用條件思路不清,解題錯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新課太快,沒有突出本課解決問題的特殊性——含有多余條件,所以學生對多余條件認識不深刻。如果開始能創設一個“選一選”的故事情境,比如:小熊媽媽為小熊準備了早餐,小熊起床看到桌上有一大盒酸奶,一支吸管和一把扇子,小熊想喝酸奶,它該如何選擇,你能上來幫助它選一選嗎?
這樣的生活情境學生很熟悉,也一定會愿意積極參與,并能作出正確的選擇,然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不選擇扇子”,孩子們一定能解釋出小熊喝酸奶不需要扇子的道理,桌上的`扇子是多余的,這時教師再強調“多余”,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多余”,為接下去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其次,讓學生討論的時間較少,學生沒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對這類問題理解不透徹,只能”現學現用”,不能“活學活用”,一旦離開教師的引導就不知所措。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非常重要,只有學生好學,才能學得更好。
再次,學生還沒有掌握取舍條件的方法,為了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打算在引導學生分析條件方面再下功夫,讓找出解題所要的條件,要求學生將題目中的多余條件用虛線框圈起來,加強了孩子對多余條件的判斷能力,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我們要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6
這節課后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數學來源于生活但與生活又有本質的區別,數學是對生活現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做老師的必須引導學生明確這一點,并且讓學生應用所學的數學思維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主要教學例8。例8有兩個目標就是讓學生理解有兩種情況用到減法:一是求找回的錢就是用付出的錢減去花掉的錢,二是比較兩種價錢貴和便宜也用減法。計算人民幣減法也和加法一樣先統一單位然后再計算。我本想例8無非就是把加法變成減法,學生應該也是迎刃而解?墒钦嬲虒W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高估了學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為是的錯。學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錢,但不明白找回的錢就是花掉后還剩的錢!罢一亍眱蓚字和他們所學的加和減的含義好象脫節?梢娢移綍r的教學不夠靈活,在教學加減法的意義時,我應該給學生提前滲透花錢的時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還剩,求找回的錢就是用付出的錢減去花掉的錢。
在我教學例8的`時,學生能夠理解題目的意思,就是要買一個皮球6元,付出10元,應該找回多少錢,學生幾乎異口同聲馬上就能說出是4元,但讓他們用算式表達他們的思考過程,他們卻只有少數能說出。這出乎我的意料?磥硭麄兊纳罱涷炦h遠高于他們的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啊。()于是我又從他們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始引導。如果你要買一根5角錢的雪糕,你給了售貨員1元,他應該找你多少錢呢?他們說是5角。怎么列算式呢?他們意識到是用1元減去5角等于5角。我再次引導為什么用減法呢?因為這5角錢是買雪糕花掉的,而且是從1元里花掉的,花掉就是減去,要找的錢就是你自己還剩多少錢。當找回多少錢和還剩聯系起來時,他們好象又有很多人理解了。到是計算方法上還比較順利。
我現在想,應該可以把教學指導思想放開些,不要拘泥于例題。而是設計“購買游戲”,我當顧客,學生當售貨員。當我把錢付給學生的時候,激發學生探求“找錢”的欲望,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要找的錢”要用我付給學生的錢減去物品的價錢,或者小組內活動,組長當售貨員,同學們當顧客讓每個學生參與計算“找錢”的過程,細化算理,鞏固算法。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7
1、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看、想、問、做
低年級的統計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因此,我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我利用舉行“六一”兒童節聯歡會,問要買什么水果?學生比較感興趣,而且樂于關注。有了這樣的情感,學生學起數學知識來,當然是事半功倍了。讓學生自己去調查,,如此以來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通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親身體會調查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統計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并懂得如何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了數學問題。
2、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張揚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性,鼓勵他們想自己所想,問自己所問的,說自己想說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會想、會問、會說。要學會肯定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幫助別人彌補不足之處。對別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責,而是學會提問。形成一種老師、學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問題的氛圍。教師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學生個性化的思維方式與結果,還要抓好時機,激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促進他們個性素質,整節課學生不是靜靜的聽教師教,而是熱鬧的“動”起來。這是我呼喚學生“積極參與”與“合作交流”的成功之處。同學們在我創設的民主、平等的氣氛下思維開始了,頭腦靈活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漸佳了。
3、評價形式多樣化,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我注意到了對學生的評價,實現了方式多樣化,既有語言上的'激勵,也有體態語的觸摸。雖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樣評價方式我除了用以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關注了學生情感態度的形成和發展,另外我還進行了一個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嘗試,我看到了學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爭中增添了一份勇氣,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
一、聯系生活,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對于“規律”一詞很難理解,理論的解釋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途勞無功的。但生活中卻處處存在的規律,學生也在時時接觸著規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簡單的規律現象抽象出來,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讓學生來玩一玩規律,這樣學生在玩規律的同時,就在認識著規律,理解著規律的特點。然后在初步感知規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動活潑的場景――六一兒童節聯歡會,找一找其中的規律。學生對于這個場景太熟悉了,有的學生甚至還親身經歷過裝扮會場的活動,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從數學課本上飛到了實際生活中,體會著規律給生活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寓教于樂,增強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這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數學知識。低段兒童對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理解,甚至不感興趣,但一聽到“游戲”、“活動”這類詞時,馬上打起精神,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所以課前我就以游戲的形式把學生帶入本節課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來認識“什么是規律”。本來復雜的理論解釋,用游戲的形式來表現,一下子顯得淺顯易懂,學生也在喜歡地玩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規律”。接下來的學習,通過生動活潑的課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處感官,環節清楚,層次分明,有張有馳,學生一直處于“玩中有學,學中有樂”的狀態中。當學生認識了規律,并積極探索規律的時候,讓他們擺一擺的規律,玩一玩規律;當他們在學中感到累時,讓他們舞一舞規律,感悟規律的多種形式。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愉快地學習狀態中。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9
《跳繩》是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二)第63頁——64頁的內容。本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家知識的含義,主動構筑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課前我設計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一道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豎式的練習,讓學生回顧兩位數減法的計算和豎式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提醒學生在列豎式計算的注意點,也是為這節課后面的學習做好輔墊。使學生能從舊知順利遷移到新知。所以在本節課的新知識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用豎式計算時,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正確的用豎式計算。
我在展示完課本情境中的跳繩產生的數據后,讓學生找完數學信息并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有強調學生能提出完整的'數學問題,這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材第一次向學生明確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在本節課中,學生的估計意識較差,讓他們估計時很多學生直接就把得數算出來了,或者只會說出等于十幾或二十幾,讓他說是怎么想的,根本就說不來。這時教師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將估算方法和策略教給了他們,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估計,提高了學生估算意識。
但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一是在復習時,時間用了比較多,影響了后面的教學進度;二是在讓學生討論算法時,沒有充分發揮好引導的作用,討論效果不理想,流于形式;三是學生匯報豎式的計算過程時,為了趕時間講解得不是很透徹,沒有突出本課的重點。四是我們的估算就是為了檢驗我們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而本節課在計算完62-48的準確得數后沒有回到估算驗證計算的結果,這樣學生對估算的作用不了解,認為估算是可有可無的了。五是對本課的難點100-48這種連續退位的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介紹的也不是很透徹,可能還有很多學生做不來。六是課堂語言不夠精練,評價激勵性的語言太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高,整個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我在今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細節的東西,避免出現類似錯誤。要加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0
抽象的立體圖形前,大膽想像,正確辨認所搭擺物體的正面、側面、上面的形狀!犊匆豢矗ǘ方虒W反思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體驗、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在輕松、快樂地搭、擺積木中,完成對本課的學習。教學過程中,我把自己放在了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我為學生創設了動手操作的機會,搭一搭、看一看、連一連、畫一畫等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參與拼搭、觀察、感知,使學生建立起豐富的表象,在抽象的立體圖形前。數花生
《數花生》一課主要是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數花生,來激發學生數數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數花生的活動,學會用一個一個數、二個二個數、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等方法來數100以內的數,體驗數量與物體的對應關系。感覺比較成功的一點是: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還注意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數一數在教學設計中我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為學生提供數量是100的'實物學具,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了直觀教具。充分利用學具中的小棒,讓孩子們自己說說你想怎樣數出100根小棒,明確100的基數義,同時讓學生在數物品的過程中對計數單位“一”、“十”和“百”有一個感性認識,在出現有不同的數法后肯定了他們10根10根數的方法后,告訴他們每10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并結合課件演示,形象地再現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比較順暢地理解了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
數數這一環節以學生按照各種形式數數為主,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一捆就是十,可以十個十個的數和一個一個的數,學會數100以內數的順序,通過操作達到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的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在有趣的活動學到知識和中鞏固知識。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1
第六單元的標題“購物”點明了本單元內容的特點,即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熟悉的購物活動,使學生認識人民幣,能解決與人民幣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買文具”認識小面額人民幣,通過“買衣服”認識大面額人民幣,通過“小小商店”學習正確使用人民幣等知識,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放在購物活動中體會人民幣的功能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方法,體會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進行等值兌換方法的多樣性。但是一年級小學生比較缺乏購物的實際經驗,學起來非常抽象,難度很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算錢。4張20元+6張1元=()元,3張5元+5張2角=()元。這部分內容學生出錯,看到5張2角馬上會算成10元,看到4張2元會算成6元,從而導致最終結果出錯。
2、付錢。剛開始有的學生會寫1張30元、1張80元等等,鬧了不少笑話。3、找錢。5角-2元7角=()元()角,20元-4元5角=()元()角,50元-31元9角=()元()角,這部分內容也較難,運用已學的減法知識,學生慢慢地在接受,但還是容易算錯。
我的想法:
1、學生實在是沒這方面的`經驗,在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別說用錢了,就連最常用的人民幣都沒摸過,現在會認人民幣已經很不錯了,至于兌換和算錢實在是太拔高要求了。長大后連傻瓜都會用錢,為何非這么“拔苗助長”不可?
2、我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低段非安排不可的話,可以分梯度進行,一年級“認識人民幣”,讓孩子有個初步的接觸;二年級“兌換”人民幣,因為二年級孩子已經學了乘除法,兌換、互換相對好算;三年級再學習“付錢、找錢”,學生有了用錢的直接經驗,“付錢、找錢”就不在話下。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2
每個學生的生活與數學知識背景、數學活動經驗、所處的文化環境、自身思維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課程教學新理念指出,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何把握這一理念的指導,向學生提供的是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而不再是定論式的客觀數學知識結構?反思“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數學課堂上要達到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要具備一下幾點:
1、注重呈現形式的豐富多彩,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愿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征,采取適合于他們的表現形式,培養他們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例如:鞏固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由易到難,針對性強。特別是改錯,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學生當成小醫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在鞏固練習時,還設計了開放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做到課雖結束興趣還存在。
2、突出知識之間的聯系與綜合,數學是一個整體,其不同的分支之間存在著實質性的聯系。例如,在教30+4=?時,我是讓學生先自己摸索解題方法,感悟今天所學內容與以往的異同——數的組成,這樣,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練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3、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這節課我的教學內容是口算,但我并沒有直接出示口算題,而是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小猴愛吃桃的情景,力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4、提供探索與交流時間和空間。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提出“30+4等于多少”這個問題后,讓學生討論,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傾聽他人的發言,學會賞識和學習同伴獨特的,富有個性的見解。
總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教學學習方式。注重將數學與學生聯系起來,將所學知識應用的生活去,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課上教師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感悟,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給學生提供人人參與的機會,使每位同學都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3
《買衣服》是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二課。通過本課的教學,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較大面額的人民幣,通過購物等活動,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形成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v觀整節課的教學,自我感覺做得較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學習回歸生活。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教師把數學學習置于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都注重回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為基礎。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豐富,循序漸進。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提出換錢、算錢的問題,然后學生自己體驗買一件衣服如何付錢,再是幫老師估算100元買兩件衣服是否夠,應該找回多少錢,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了如何使用人民幣!皳Q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認識人民幣之后,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傊瑢W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煉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存在問題:舊版的大面額人民幣在教材中出現了,可是這些人民幣早已不常用,大多學生從來沒見過。課標上要求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的錢是否有必要再組織學生認識?會否影響學生對新版人民幣的認識?另外,從學生作業反饋上看出,有部分學生對文字題的人民幣換算和計算還是很有困難,很難從形象的表象轉化到抽象的想象。這些問題,有待在教學設計中妥善處理。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4
我在教學十幾減9這節課時,一開始,通過復習20以內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減做了鋪墊。一開始,同學們通過觀察主題圖,能夠很快找出數學信息并列出算式15-9,當我問到15-9等于多少時,大部分學生立刻說出是等于6。當我再問:你是怎么算15-9時,學生似乎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讓學生用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再與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算法,相互啟發,激活思維。實現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節課還有一種“破十減”需要學生掌握,這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在上課之前想了很多種方法,最后選擇創設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過擺圓片,讓學生領悟到“破十減”法的過程。給學生一些引導,讓回答的學生一點一點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最后再向大家介紹了此方法的名稱。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它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小朋友。基于這一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設計這個有趣而熟悉的游園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的學習,并貫穿全課,使乏味的運算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活動聯成一體。通過解決“還有幾個氣球?”“還有幾個沒套中?”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不只寫在紙上的算式,而是蘊藏在生活中的一個個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低年級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了獨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節課中在探討“15-9”算理時,就先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并借用小棒來幫助和驗證,再和小組同學進行交流學習“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饋與交流,從這些算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在動手、動口、動腦中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且同時體驗到了同伴合作學習成功的樂趣。
三、鼓勵算法多樣,并注重算法最優化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關于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匯報交流“15-9”的算理時,先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發現的方法和他們的選擇,只要思維的方法和過程合理、合乎邏輯,就應加以肯定。然后在眾多的方法中,比較和感受出哪種方法最好,算法最優化的過程成了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統一。
本節課還有不足之處:
1.當揭示了想加算減和破十減兩種方法之后,應該回過頭把復習的內容和新授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印象更為深刻。
2.每上完一個環節應該給這個部分做個小結,最后還要給整節課做一個總結,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
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認識人民幣》教學目標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還是有的,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人民幣都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認識的面值,并能從人民幣中找出識別的信息,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在另一個班試教時就發現,孩子們雖然都認識人民幣,但對其各種面值之間的聯系、大小關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說5張2角的人民幣可以換一個1分錢的硬幣。因此在后來修改時,我有意識的將元、角、分的十進制關系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
孩子們大多都有購買的經驗,但是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欠靈活,因此采用了課本上做一做的習題,1元可以買什么東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業本、1角的扣子。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己尋求答案,想出多種購買的方案,可以只買一種商品,也可以兩種或多種商品,在思考中進一步體驗到人民幣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課上下來,我自己感覺孩子們學得很開心,本來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經常接觸的東西,學起來很有勁,認識人民幣和換錢游戲的環節都積極踴躍的參與。但是從隨堂的練習中來看,我對新版、舊版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塊還是把握不夠。教材是20xx年編寫的`,那個時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幣,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野了,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第五套人民幣大多都能從生活中認識,這堂課只是把知識系統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幣對他們可以說是一種新的知識點。但是書上的習題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幣為主,孩子們紛紛說看不清楚。其實在認識人民幣一環節,我就將同樣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幣和第四套人民幣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兩種版本的人民幣聯系在一起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05-26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2-23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6-30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15
小學數學下冊《近似數》教學反思10-22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精】11-08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熱門】11-09
【推薦】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1-0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推薦】11-09
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熱】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