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匯編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摘果子入手,使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濃厚趣及必要性,讓學生在觀看教師課件演示的同時,感受,發現,調動視覺,聽覺,觸覺諧調發展,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體會到減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不足之處:
1、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習慣及能力。在本節課中,我的提問過于瑣碎,呈現一問一答的情形,雖然問題都是學生在回答,但實際上還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并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討論,學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建立。課堂上,應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動空間的問題,我的教學課件可以訂正為:我演示摘果子的過程,邊做邊用手勢提醒學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摘下了幾個,還剩下幾個,問“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再說一說!边@樣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學生討論不出本課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加以牽引,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其大膽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
2、課堂上除了形式多樣,應該組織一些小競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只有讓他們動手,動口,他們的注意力才會集中。除了讓他們讀,更應該讓他們寫一寫,因為學生光會說,不一定會寫。個別男孩上課紀律散漫,有待于強化和約束。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剛剛入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學生家庭及學生智力存在差異,為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對教材的鉆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還不是很明了,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要做到:
一、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律;動物拼圖;我當小醫生等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放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
二、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要認真鉆研《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積極參與,對學生的回答采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為學好數學邁出堅實的一步。
(2)及時復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這樣就能改變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短處。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要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使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這樣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可能。
3、批改作業。
要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進行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要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后,可給滿分,要養成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要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4、注理對后進生的輔導。
對后進生,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度卷中,要增加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不再作為評價學生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要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采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類型依法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以期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走出去,請進來”。到其他學校聽課,自己上公開課,大家交流、討論: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8和9的認識》包括兩個內容,一是認識8和9;二是學會書寫8和9。雖然在設計環節比較細,但也顯示出教學步子比較小,內容上沒有體現出一定的深度。這可能和當時構思這節課的時間比較早有關系,根據當時的學生在課堂上回答能力、動手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實際水平,我覺得在40分鐘內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想法就是把這一內容上實、上細,免得因為內容太多而走過場。不過因為自己的惰性,也沒有及時去了解學生現在的實際水平,就只是在小范圍作了調整。所以到那天上午上出來的'課,自己也感覺內容有點單薄,因為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及能力是天天變化的,我應該及時作出調整。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知識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后、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0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在此之前,學生對“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0的含義,并能正確書寫。難點: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想通過多種情景來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數過程,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基礎上,營造情境氛圍,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事物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0的含義。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能主動探索,學習0的有關加減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與學生共同收獲著成功的喜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快樂學習。
例如:引導學生理解“0”表示沒有這一含義,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三毛掉毛”這一動畫情境讓學生從視覺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個含義,表示什么也沒有;接著,讓學生猜罐子里的硬幣加深對印象;最后,還讓學生舉例說明,用放磁鐵強調。這樣,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認識了0表示沒有的含義。
二、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有關0的加減法,為了讓學生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減,結果等于0;一個數加0,結果等于這個數本身;一個數減0,結果也等于這個數本身的規律。我先讓學生看圖列出有關算式,再舉生活中例子讓學生列有關算式,最后讓學生自己舉出類似的算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感覺到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課堂上的組織教學還不夠到位。由于學生首次到學校五樓多媒體教室上課對周邊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體教室相對教室大得多我沒帶擴音器,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紀律較渙散、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減少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應該做到一手抓組織教學,一手抓學科教學,兩手都不能誤。
二、調控課堂的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教學預案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教師隨時進行調整,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獲取知識服務。但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考慮到課件的問題,所以在個別環節顯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環節,學生說三根毛都掉了,頭上沒有一根頭發,成了光頭,我應該順勢引出:沒有一根頭發用哪個數來表示?煽紤]到下一張課件,卻做到一再啰嗦三毛頭上有三根頭發用幾來表示,二根頭發用幾表示,一根頭發用幾來表示,而后才問沒有一根頭發用幾來表示,致使教學顯得啰嗦。
學無止境,在今后教學中我將把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隨機調整預案,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作為努力的一個方向。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索的習慣及能力。
在本節課中,我的提問過于瑣碎,呈現一問一答的情形,雖然問題都是學生在回答,但實際上還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并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討論,學生思考和探索的余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建立。
課堂上,應提出一些具有更大活動空間的問題,我的教學課件可以訂正為:我演示摘果子的過程,邊做邊用手勢提醒學生,樹上原來有幾個果子,摘下了幾個,還剩下幾個,問“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再說一說!边@樣就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探索余地,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探索的空間。
上述案例,究其原因,就是我害怕學生討論不出本課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加以牽引,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讓其大膽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重視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作為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不局限于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么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組成方法,還會把方法并成又如,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匯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里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并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后。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我雖然在師范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并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么好,學生一聲高于一聲,做什么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松”并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松”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后幾年里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于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于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方法與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
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由于我們是農村的學校,家長不太重視孩子在家的學習,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達不到一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這一課時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對鐘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讓學生來說一下時間,學生還是沒有生活經驗,本課時設計時,我設置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以此幫助他們進入情境之中,幫助他們學習。在學習中,認識整點和大約幾時,效果還是比較好,認識幾時半,還是有點糊涂。
課程一開始,我設置了一個猜謎環節,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很順利,接著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這個情境圖的設置非常好,孩子們認真的觀察圖片,發現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從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這個情境圖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拿出鐘面模型,讓孩子們認識幾時半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問題,比如,分針指到6,時針指到8和9之間,這個時候應該是8時半,但是開始有好幾個孩子說是9時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時針還沒有走到9,也就是還不到9時,怎么能說是9時半呢?應該先到9時,才能接著到9時半。一部分孩子會了,可是,還有幾個孩子比較迷糊,怎么給孩子解釋,才能更好的讓孩子理解,這是我的一個困惑。
而對于大約幾時的認識,這個本應該是一個難點,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預設是,這是一個難點,在大約幾時的認識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結果,孩子認識起來,效果卻非常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節省下來的時間,我又回到認識幾時半上,結果因為沒有預設到,自己也覺得不是很順,我感覺孩子們也是有點繞暈了。
通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對課程做充分的預設非常重要,課堂上,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我們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難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時間控制較為準確,能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以小象生日貫穿整節課,統計小象的客人、禮物鮮花和我們最喜歡的水果,銜接連貫,樂趣無窮。整節課的活動設計和問題設計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即以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以興趣揭示教學內容;以巧妙設疑建立統計的初步表象;以自主活動經歷統計過程。從教學設計當中可以看出每一個環節所要達到的目標特別清晰,從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成中給人一種水到渠成,自然流放的感覺。
本節課從小象生日客人太多太雜,怎么可以一眼看清開始了對統計的探索,讓學生自己發表意見,自己上臺動手,學了基本統計方式為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再利用小猴對鮮花的顏色、數量有疑問讓學生開始初步動手制作統計表。接著以小象幫同學們買水果,要怎么買?這個問題情境,這個情境的創設緊密的聯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情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引導學生開展最喜歡的水果現場調查互動活動,使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樂于交往、積極互動。活動中:先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愛吃什么水果,再讓他們親自參與了統計的全過程,并對收集的信息進行了簡單分析。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使課堂氣氛極為融洽,因而較成功的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了如何進行統計的表象,使學生經歷了對數據的收集及簡單分析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及初步的統計意識。
這節課我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構建。我們說,只有學生親自體驗到的印象才是最深刻的。在這節課上教師設計的客人統計、鮮花統計、組內調查都是學生的自主探究的'過程,雖然有些同學并不是一步就能達到預想的結果,但是興趣使然,會讓他們對接下去的學習充滿激情,3個練習可以讓他們基本學會基本的統計方法。同學們總是認真的去完成這項工作,這樣的自主、這樣的探究,學生的收獲我們可想而知。
本節課的教學仍存在一點的缺點。比如給客人們排一排時,有2個同學把隊伍排成了橫的,接著又有2個同學把隊伍從上往下排,最后又有2個同學從下往上排。對于這3種情況其實都是正確的,但是我急著找到我們的統計圖的設計,忘記了對前面2種方法的肯定,而是急著讓不同意見的小朋友上臺重新給客人們排隊。還有在制作花朵統計圖后,只有小部分同學上臺介紹自己的統計圖,而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沒有上臺的,對于沒上臺的小朋友,我應該引導同桌之間進行交流從統計圖中得到的信息,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從統計表中得到基本的數學信息。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乘火車》這節課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教學活動。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探究過程中學會數學。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分成“檢查,復習鋪墊——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主動探究,學習新知——拓寬延伸,發展新知”四個層次。在檢查復習層次既了解學生對前一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又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層次中根據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的特點,以學生熟悉的“乘火車”游戲為引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現代數學教育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及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學習,體驗成功。在主動探究,學習新知層次的教學中我通過小組練、獨立練、分層練、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動腦、動口,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我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在拓寬延伸,發展新知環節中我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11~20的認識和加減法》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
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靠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我抓住這個契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為此,我適時安排了相應的活動。新課引入時,我就先通過“考眼力”游戲,讓學生通過數數,猜數。這不僅僅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以及在出示主題圖時讓學生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信息,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讓學生一個一個數外,還讓學生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數。這些安排不僅加深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9加幾》是學生在學習了11--20各數的認識以及20以內不進位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掌握好本節知識,可以為以后進一步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我就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上課伊始,我從學生熟悉的運動會場景為主題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們主動地發現并提出問題,積極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我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9+4。在說的過程中,有的說一個一個數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說從9往后接著數,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說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沒有反對。教師應開放自己的思想,開放學生的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學生自己動腦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讓生比較這幾種方法那一種比較簡便。然后引出課題。當然我也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還存在問題,雖然運動會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事情,但他們真正對此還比較陌生,因此雖說能激起學習興趣,但離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遠的,如果從生活中的能湊成十的具體例子而且是學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課題(如拿藥盒等),這樣更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建構主義學說也認為,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數學知識、方法、思想等必須由學生在完成活動中自己去理解、感悟、發展,而不能單純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根據上述理念,我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的心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因此在這里我讓學生動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湊十法。 引導孩子動動腦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讓老師和同學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導孩子說出湊十法。在此繼續讓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幾的算式,加深理解湊十法。因此,凡是孩子們能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孩子們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寬他們的思維,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后面讓學生舉例生活中能湊成十的例子(藥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環節中也許可能會好的。這個環節里有些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是有限,在日后的學習中要多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靈活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湊十法后,讓學生繼續理解湊十法。因此出示了一個基本練習,讓學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個變式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拿算式找朋友,讓學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個數14沒有朋友,此時讓學生說算式,可能會出現9加5,也可能會出現10加4,還可能會出現十幾減幾,還可能會出現連加等,這樣不但鞏固了9加幾,還培養了學生靈活的思維。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做的還不夠好,還需要老師的引導,日后在教學中多出類似的習題,逐漸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可能學生說的不太完整,但這樣會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讓學生說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教育,讓生說說心情,同時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依據,讓我們思考如何讓學生能夠喜歡自己的課。
總的來說,本節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提高,讓學生真正掌握應該學到的知識和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真正讓學生個個成為有用的人。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數一數看似一節很簡單的課,數,誰不會呢?當然,幾乎所有孩子都會數,也都能數對了,不過在教學的時候,我更看重數的方法。
在數大樹的時候,孩子們說出了不同的數法:一個一個、兩個兩個、四個四個。最好的當然是四個四個數,不過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孩子來說,還是一個一個數比較好,因為這樣的數法才能讓他們確定自己對不對,也才是適合他們的數法。數小鳥跟大樹是類似的,可以一個一個,也可以兩個兩個。
在數小飛機的時候就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很巧的是,我在兩個班請的第一個小朋友說的都是錯的。有的孩子錯是因為沒有看到被遮住的那個,還有的是沒有看完整。這其實也是該年齡的孩子常會犯的,觀察事物比較粗糙。不過,經過其他孩子的解釋后大家都找到了原來沒有看到的。
其實這節課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數蝴蝶和小花。我原本請孩子上臺數只是為了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不過卻讓我有了意外的收獲。孩子上臺后就開始拿著教鞭指著一個一個數,等他數完我發現他數的非常有順序。我當時是有些興奮的,于是我問:“他數的好不好?”答:“好!蔽医又穯枺骸昂迷谀睦锬?”沒想到,也有孩子注意到了,我請了一個回答:“他數的很有順序。”追問:“按什么順序?”答:“他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苯又疫順勢帶出了其他順序以及做記號的方法。
數是簡單的,但是卻也有這么多花樣,孩子你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嗎?我選擇相信你們!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算法多樣化”提倡并鼓勵算法多樣化可以矯正過去計算教學中算法的“一統化”。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
一、多樣化算法可以釋放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計算過程中,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個人也許有快慢之說,而對不同的人卻不存在優劣之分。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中,我沒有提前透露自己的觀點,只是組織學生們不斷地發表自己的想法,盡量滿足每只舉著的小手,鼓勵他們敢于爭論,呵護每一位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爭論不休的時刻,也正是他們在積極地參與整個學習活動,經歷著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的時刻,這正是教師組織教學的精華所在,同時也挖掘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力,用學生那顆智慧的火花去點燃其他學生,鼓勵算法多樣化是尊重學生的表現,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符合現代認知建構主義思想,是釋放學生自信心和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二、多樣化的算法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不同的算法有時也展示了學生思維的不同發展水平。毋容置疑,學生的認知發展在水平上也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也常常反映到不同的算法上來,如8+6的計算,接著數這種算法表明學生的思維處在利用數序運算的水平上,還不能把第二個加數作為一個單獨的對象看待,需要把它分拆成6個一,思維的概括性還很差。如果學生只能用這種方法計算,對進一步的學習將是非常不利的。我們鼓勵算法的多樣化,并不是說要允許學生的思維一直停留在這種較低的發展水平上。相反,它為我們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況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使我們能有的放矢地采用各種手段推動這類兒童的思維發展。其他學生展示的不同算法,為這類兒童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三、算法的多樣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算法多樣化是《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讓學生掌握多種方法。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他們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同一個計算問題,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風格的'不同,常常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正是學生具有不同個性的體現。教學8 +6時,放手讓學生試算,學生中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教師鼓勵學生用已有的經驗大膽思維,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氣氛寬松活躍。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變得聰明自信,在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得到收獲,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于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礎,低年級口算是基礎的基礎。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又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基礎,所以1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必須使學生非常熟練。
把加減法與數的組成聯系起來教學,使學生真正明白加減法的算理。以10的組成與分解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組成10。加法的含義就是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2和8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來,即2+8=10。減法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從總數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減法訓練,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如:把數的組成寫成卡片進行練習,出示卡片既可以看卡片讓學生說出數的組成與分解,也可以看卡片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進行練習,這樣循序漸進,既能照顧到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又能使全體學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讓學生視算,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聽算,聽算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
總之,聽、說、讀、寫在口算訓練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說數的組成、讀口算卡片、寫口算題、讀口算題、聽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堅持,持之以恒,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01-05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2-02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反思范文10-20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1-02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3-21
關于小學數學上冊期中的教學反思12-11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范文12-22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篇02-04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2-02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