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合集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計算方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更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的'興致。在以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具體情境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學會計算方法。學生都能正確表述自己的想法,解決問題,突破了重點。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個別學生雖然能夠列出算式,但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有的不會計算;在練習與作業中錯誤驚人地多,像混合運算的格式不正確、計算不準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列成綜合算式對于運算順序一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的使用小括號。今后在計算訓練和習慣培養上都應下功夫。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2
講了這么多年課,好象把復習課作為公開課來講是第一次,復習課應怎么上呢?在新課程中,復習課還是對舊知識整理,使之更加邏輯和系統,僅僅是學生對一部分知識理解的深化和升華嗎?突然間,好象有些找不到北了。請教了好多老師,好象別的地方也在搞這個,她們把復習課叫習題課,但是對于怎么上都沒有一個定論。 “
我們知道,復習課是最難上的一種課,是最能代表教師水平的課.我認為就知識整理知識,學生肯定收獲不大,也不能很好地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設計的關鍵是要體現數學思想的一個高度,慣穿數學方法一條主線,構建數學知識的一個邏輯框架,具體操作可按下列步驟: 首先要確定好復習課的教學目的,其次要精心選擇練習,第三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后再反思自己的設計是否能真正體現某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并進行修正. 確定教學目的--因為內容總是為目的服務的,對一節課而言,我們把教學目的縮小為一個教學目標來實現。沒有明確目標的做題,學生是不會有什么收獲的,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精心選擇習題--習題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象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的類型,以及生源情況,圍繞一個小主題,去精心篩選,然后再串成一條線,為主題服務?梢詡個是簡單題,可以是由易到難,也可以只由一個難題而展開。因此,我們要求數學教師胸中要有無數題,而且對每道題的結構了如指掌,落實到課上只有幾道題的原因。 精心選擇教學方法--復習課不只是為了提高解題能力而安排的,就題教題,永遠也不會成為好老師。就題教題只能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厭煩情緒,更不用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了!因此,在復習課中,要讓學生自練、自得、自悟,教師只是不失時機的點評才是上策。要讓學生自悟出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題技能。要實現上述目標,創造氛圍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就很重要了!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變為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從而我認為,數學預習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數學預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谧詫W課本時,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盡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后的思維斷點。由于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數學預習,有利于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解決。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通過預習,當認知發生沖突時,學生能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數學預習,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于學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局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鑒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于課本知識的獲得,敢于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數學預習,有利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后,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必須站在學生發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于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為師生服務,不要成為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于接納的教學思路,并注意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為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為: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范,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設法自己解決問題。高一數學教學反思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新課程數學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4
認識厘米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還要學會用厘米尺測量線段的長度,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這些任務和目標來開展。這節課課前要求學生準備毛線、直尺等學習用具以及上課開始前的一些準備,這節課的課前準備還是做得非常充分的,90%以上的同學都按照老師的要求和指導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本節課的導入部分也做得非常成功,教學開始,老師今天想請大家幫個忙,可以嗎?同學們都非常樂意,很快就引起了學生對課堂的'注意,然后同學們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了相應的操作,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本節課《認識厘米》的學習。新知的教學,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仔細觀察,你有什么發現呢?這個環節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然后通過小結: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時,常用厘米作單位,并講述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因此1厘米可以寫成1cm,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尺子比劃比劃,用兩個手指比劃出1厘米大約有多長。讓學生通過比劃充分感知1厘米的長度。通過找一找尺子上其它的一厘米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一厘米?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1厘米的表象,使學生理解1厘米的實際長度。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5
《認識路線》是《方向與路線》單元的第二節也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用比較完整的語言從方向和路程兩個方面來描述一條路線,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困難的?蛇@又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難點,我做了以下設計,而這幾個環節也正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它讓學生了解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活動是人類為了生存與發展所進行的必要活動”,從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學會因為數學學習而感到生活的豐富多彩,感受數學學習的內在魅力,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在教學中,我首先設置了一個情境“選拔總導游”。先由人人做小導游帶領明天前來參觀的小朋友介紹乘1路車去動物園的行車路線,并看誰表現得最好,最后確定誰為總導游。別看這一小小的激趣,可真給了同學們無限的力量,為當選為“總導游”他們個個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己,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部激起,沒有一個甘于落后。這為一節課的成功打響了前奏。
其次是小組的合作。我將學生每4人分一組,其中有3個小組中各有一個方向感很強的同學,同時也各有一個方向感特差的同學,由方向感特強的同學帶領著方向感特弱得同學共同學習、探究,其余各組也有個別方向感較好的同學為組長帶領著操作,而且著重強調“人人參與”。先由會說的學生一邊用手指著路線方向,一邊介紹行車路線,一個一個地說,待等到不會說的同學說時,就請小組幫忙,直到他獨立完整地描述路線。在此過程中無論是給予幫助的還是接收幫助者都有很大的收獲。因為在幫助別人解除疑惑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往往會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識不夠用,感到自己的理解程度不夠深,這就自然低迫使他去深入研究;同時,通過對問題的探討、交流,也會加深對學生自己所講內容的理解。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提高自己。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把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發布出來,以和同伴分享;當有人向自己求救時,學生應慷慨相助。
再者是適當借助輔助性教學手段。我這里講的是利用一些恰當的肢體語言幫助我們去識記一些東西。如我在教學第一課時《辨認方向》時,為記住八個方向,我讓全班同學站立,跟著我用手指出圖上的.八個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左上方為西北、左下方為西南、右上方為東北、右下方為東南,每次制作方向板之前也用手勢來幫助回憶和記憶這八個方向。這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效果確實不錯,以至于本節課上學生在敘述路線時,反應之快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料。
另外,對于分小組活動的課,教師要特注意的是教師在小組的輔導非常重要。教師在小組內輔導,因為面對的是很少數的幾個學生,所以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在這個環節,教師備課時要首先想好,對于哪些學生要如何去輔導、輔導的重點是什么、采取何種方式輔導效果最好。
其實在課上完之后,我一直為拖延了時間而耿耿于懷。直到第二節數學課處理問題時,我才恍然大悟。要想上好一節課,教師必須做到兩點:
要給孩子們創造一份快樂的心情。給孩子一份快樂的心情,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因為快樂心情讓學生神采飛揚,讓學生的思維達到最佳的活躍點,所以學生們的自主探究也落到了實處。另外老師的激勵評價,給了孩子一份自信,這份自信讓他們的課堂表現更加出色,我們不可以吝嗇自己的表揚,把贊許的目光給孩子們,把欣賞的話語給孩子們,讓他們擁有一份美麗的心情,孩子們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每個孩子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讓小組代表中能力強的同學上臺當小老師,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感,然后降低要求讓學困生模仿他們敘述,老師精巧地及時地引導或幫助使他完整地描述,使其及時收獲成功的喜悅。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來說,進一步的失敗會導致學生動機的下降,而一次或多次的成功則會成為學習動機的“激活劑”。讓學生盡早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受到自己是在快樂而成功的從事著智力活動。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必然會顯得更加高漲 、更加激烈、更加濃厚。
當然,這節課有幾處成功之處,也有更多需要改變、更進的地方。如,在學生敘述路線時只是停留在口頭表達,而沒有用文字把它寫出來。盡管二年級學生在書寫上也是一個難點,要么有字不會寫,要么就是寫得太慢,但如果從小就養成這種有記錄的敘述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更佳的自學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教會學生自學方法。
還有新課探討的第二步“說一說”,教學時時間太少,仍然還有少數幾個同學可能不太理解題目的意思,這一題主要讓學生明白題意,答案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該如何去分析該類問題。要想上好一節課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注意的細節問題還有很多,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多學習,多多探討,爭取實現更有效的教學。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6
《買球》這節課,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引導學生在1——7的乘法口訣的學習的已有經驗上理解8、9的乘法口訣,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課堂實踐,變“重知識傳授”為“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死記硬背”為“靈活識記”,實現課堂教學的科學化、自主化,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自主學習”。
在本節課上,我引導學生找出8、9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學生找到了表面的規律,如:9的'口訣前后2句相差9、十位依次增加1、個位依次減少1等等,同時我根據課本的安排,出示一組圖片,有幾個同學發現了9的口訣的其他比較特殊的規律如:1個9比10少1、5個9比50少5;有的學生還能根據之前所學內容,說出5×9=2×9+3×9=6×9-9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探究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
為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我設計了搶答游戲、開火車、對口訣、玩手指游戲(用手指幫助記憶9的乘法口訣)等游戲,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了枯燥的口訣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7
從現代課程理念來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評價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自始至終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學習的情緒是不是達到了興奮點,是不是獲得了主動發展;谶@樣的觀點,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試著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方面做了一點嘗試。
1、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边@就要求數學教學從內容到方法要更貼近兒童,盡可能順應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要不斷地觸發他們的興趣點,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事先設計好的一個事例,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事例,感知東西要分門別類的放好了,這樣才不會出錯,其目的也是為了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計算機向學生呈現了一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這幅畫面既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一下子就緊接著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操場上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活動?”從而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接著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幫小動物們“發運動服”、“訂午餐”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的意識。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
1、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
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在電腦前操作。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制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讓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如:學生自己動手完課本第95頁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題。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薄
同時又安排了活動和實踐作業部分,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統計的?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一下子發現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么分類呢?”,接著課件出示“中國象棋”和“積木”幫助他們開動腦筋,他們的想法會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勵,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在課下實施。我的用意是讓他們懂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我如果這樣設計或許會更好些: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看到的小動物“數一數記下來”,當學生用以前學的一個統計表來統計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只,跳高、賽跑的動物各有幾只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麻煩,那就是由于分類不清,讓人很難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幾只小動物(看圖數是13只,看統計表算是26只)。這時,學生便對掌握更好的統計方法產生了期待。當學生面臨這個新問題時,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思維異;钴S,都紛紛投入到尋找新的統計方法的探究過程中,我想這時的參與將會是更深層次的參與。
運用以前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為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接著,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最后,把分類統計的方法告訴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充分的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再如:由于某些原因,沒能充分的讓孩子說說通過觀看這兩個統計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對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上分析得不夠透徹。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8
在《買球》這節課教學中,我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引導學生在1——7的乘法口訣的學習的已有經驗上理解8、9的乘法口訣,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課堂實踐,變“重知識傳授”為“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死記硬背”為“靈活識記”,實現課堂教學的科學化、自主化,讓學生在整個課堂中自主學習”。
而“自主學習”就是學習主體自立、自為、自律的學習。學習的自立性、自為性和自律性是學習自主性的三個方面的體現,是“自主學習”的三個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學習的基礎,自為性是自主學習的實質,自律性則是自主學習的保證。這三個特性都說明了同一個思想:學習主體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學習歸根結底是由學習主體自己主導和完成的。
在本節課上,我引導學生找出8、9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學生找到了表面的規律,如:9的口訣前后2句相差9、十位依次增加1、個位依次減少1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問題,主動探究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學生熟練地應用8、9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數學,學好數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口頭表達等能力。
在互動中引導學生自我感悟,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的作用僅僅在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活動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币虼,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學生廣泛參與的機會和發展的余地。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設計練習時,我注意到學生情感方面的問題,特地設計了題型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從而導入填表格的教學中,根據表格中的數寫出乘法算式,進而讓學生自己編出9的乘法口訣。同時,我還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并通過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達到逐步鞏固應用乘法口訣的目的。最后,通過“手指記憶法”、“找朋友”等多種形式的練習,使“9的乘法口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在教學中重點是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如:“我說你對”“開火車”等游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僅讓學生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愛學、樂學,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不足。
1、在教師評價的語言上,我還需再仔細斟酌,力求讓評價的語言再靈活一些,更有針對性。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期待更多動態生成的內容,讓課堂變得更充盈、鮮活。
相信,在今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我會努力做得更好!
改進。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學生潛能,多注重學生自為性的培養,該放手就得放手,教師不要過分包辦,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愛學。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9
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數學情感和情緒體驗,使學生投入到豐富多采、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后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我就《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談談:
教學設計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大綱提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在課堂伊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也藉此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如何感知角的特征并提高到理性認知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的感官參與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促成他們豐富了對角的認識。這樣,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出發點,把數學知識的傳授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原則,學生在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并藉此內驅力開始探究,從而創造成功的心理體驗。
能處理好教師的角色
教師擺正了自己的位置,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教學中教師是以一名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引而不發;學生難以理解或不易接受的,組織動手操作;學生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學習等,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如有學生指出扇子圖中弧線與線段組成的圖形是角時,我沒有否定,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折、摸、畫、自學課本等辦法,自己去辨別、
理解角,領悟角。學生畫角時,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嘗試的空間,學生想怎樣畫就怎樣畫,使他們擺脫了來自教師和教材的束縛,對教師和教材的依賴,自己去實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盡情表達、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課堂訓練扎實張弛有度
即體現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做到練有目的,練有重點,練有層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并注意反饋及時、準確、高效。思維拓展題的教學,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更是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本節課多處設計思維拓展題,如用所給的材料做角,“在一些組合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角?”“思考一張圓形紙可以折出多少個角?”等問題。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讓一些同學個性飛揚,同時也體現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恰到好處
現代教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強信息強度的功能,本課例依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激發學生興趣。如動態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較角的大小等,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學得實在。
在教學中還有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比如注意細節問題,傾聽同學的發言等。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0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并猜出顏色這個游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么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后,匯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于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一案例中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矩形物體,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觀察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即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對性。應該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曾老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是正確的,這主要表現為:
一、讓孩子親身觀察體驗,增長自身的經驗,這是新課標所主張的,在整個這節課中,曾老師從始至終堅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去表達,去評價,這樣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自己或合作探究的結果,而非是對老師所講的被動接受。
二、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曾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圍繞主題,豐富多彩的。這樣的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可以使他們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這篇案例反思寫得較好的還有,注意到了不足并努力去尋找其原因,而且這種歸因應該說是正確的,相信曾老師今后的教學就可以彌補或防止這些不足之處。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我們的課題是《構建新課程背景下高效率課堂教學機制的研究》,因此,無論教學還是對其的反思,都應該緊密地圍繞這一主題,去反思我這樣教學究竟提高了教學效率沒有,為什么提高了或降低了,我應該怎樣去做才可以提高。希望下一次的反思能看到這方面的內容。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1
我執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自我感覺這節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能夠做到環節緊湊,思路清晰。
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開門見山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生動活波、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二、注重語言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想敢說。凡是通過思考能說的我從來不包辦代替,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在談聽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紹“我是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講完故事之后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但效果不是很好。
2、對學生備的不夠。
比如:在做角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老師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只是說,我發現我做的角象鴨子的嘴,象海鷗在飛┈就就是不說大小。后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2
在本課的學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谶@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 本節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 。
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經過暑假的學整理5的乘法口訣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編?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
記憶口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背,更多的體現在練 學生自己練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我自己從這節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3
《買書》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元、角、分與小數》一單元中的一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經歷各自算法的過程;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根據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在本節教學中,我采用下面方法教學收到良好效果。
一、重視經驗,溫故納新。
在本節導課時,我按照教材改編寫意圖創設了“笑笑和淘氣去新華書店買書的情境”,接著安排了一道學生已學過的整數加法練習題,指名學生板演,全班齊練,計算后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在交流時,我有意提問“為什么在計算時要把個位對齊?”目的讓學生明確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這一練習不僅激活了學生以前學習的多位數加減法的.經驗,而且進一步明確了多位數加減法的算理,然后再出示教材例題情境:“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出示例題后,我并沒有急于講解,而是鼓勵學生迎接挑戰,認真讀題,審題,列出算式。由于有前面的復習,絕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列出算式:3.2+11.5= 11.5+3.2= 對這兩種算式我給予了肯定,并寫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這時我指著黑板上的兩個算式說:“為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加法的算式,可是,我們從來沒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么相加,現在就請大家都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現小數加法的算法。這時我安排了這樣的學習流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解讀教材、明晰算理。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再看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計算的。其中哪種算法和你的一樣?哪種算法你沒想到?你還有不同的算法嗎?最后全班交流總結算理。
把學生對小數加法算法的個性化的探索放在第一位,確保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在個體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再回歸到對教材的解讀,這樣學生在解讀過程中進一步澄清了自己的思路,了解自己的成功與不足,彌補了自主探索中不到位的地方。
三、突出重點,融會貫通。
在進行全班交流時,我讓學生圍繞“為什么小數點一定要對齊”展開討論、交流,最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歸納小結,“多位數相加時,個位上的數一定要對齊,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就對齊了,這樣才能做到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三種算法的共同點都是把相同單位上的數相加”。讓學生明晰小數加法的算理。把整數加法與小數加法的算理融會貫通,把新舊知識有機地統一起來,把教師的教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但在本節教學中,因在小組討論,交流時用的時間過長,沒有進行必要的鞏固練習,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對時間的把握。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4
在本課的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煉。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系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本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創新的`思維火花、熱烈的氣氛都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主體性、探究性、實踐性。
(一)主體性。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谶@一指導思想,本課的設計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獨立學習──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主意識,從而主動去獲取和領悟感性材料中的簡單數學問題。如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學習活動中,繼而讓學生獨立沉浸在豐富的學習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勵學生自己選擇觀察的方向,再畫一畫,畫好后又讓他們離開自己的座位,從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所畫的物體,最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互相啟迪,體會到在實際的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物體都是立體的,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二)探究性。
本節課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條件,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刀課堂上來;另一方面我也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同學生一起觀察,這樣的操作活動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通過他們的探索逐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實踐性。
對于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這節課中,大量地創設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之中,“學以致用”,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課中觀察玩具、用品等,都采用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聯系生活,開闊視野,同時延伸學習,使學生能從看到的物體的某一個面,聯想到整個物體的形狀,培養其觀察立體實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15
教師復習舊知,為新知識做鋪墊,然后設計了認識除法的教學活動,組織“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的學習活動,以及讓學生反復動手操作,多次經歷用除
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從而領悟除法的意義,大部份學生已經能很好的掌握本章的內容。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
小學教學反思數學10-20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01-08
小學數學的教學的反思10-3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