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
“植樹問題”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安排“植樹問題”的目的在于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
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本課的教學,并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學習支點。借助內容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
我這節課教學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這節課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我在十幾年前僅接觸過一年小學數學教學,今參加賽課,感覺特別好,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我執教的這節課整體是成功的。
首先,設計流暢簡單易懂。
整節課設計基于我班學生實際情況,課前創設情境使學生明確要學習的內容,緊接著引出例題探討植樹問題,不規定間距,同時改小數據,將長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開放的情景中,突現知識的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在這里改小數據,有利于學生的思考,主要照顧后20℅的學生。然后以例題展開,讓學生動腦、動手反復驗證,最終總結出:段數+1=棵數。這節課的設計依據了認知規律:通過例題感知間隔,以例題為載體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以生活中植樹問題的應用為探討對象,了解植樹問題實質,多角應用拓展植樹問題的認識。整節課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淺顯易懂,始終圍繞重點內容進行難點的突破。
其次,注重實踐體驗探究。
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向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注重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建構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刻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教學中我先激勵學生自己做設計,想辦法設計植樹方案,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采用了畫線段圖的方式,交流時利用多媒體再現線段圖,讓學生看到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兩個端點,一共有5個點,也就是要栽5棵樹。使學生發現植樹時準備樹苗的問題并不能簡單的用除法來解決。改變間距后,段數和棵數相應也發生了變化,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找出什么規律?”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規律,也就是栽樹的棵數要比段數(間隔數)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應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前面自己設計的植樹問題:間隔2米、4米、10米,而栽樹的棵數比段數(間隔數)多1。這樣就把整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并從中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再次,聯系生活拓展思維。
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在具體情景中體驗自主建構,體驗和建構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體驗是建構的基礎,沒有體驗,建構就沒有意義。體驗是學生從舊知向隱含的新知遷移的過程。設計中,雖然創設了情景,但一次的體驗不能達到繼續建構學習的水平。所以,這節課我多次向學生提供體驗的機會,而且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情境。從自身、教室、做操、樓房等身邊熟悉的事物,引發學習興趣,產生共鳴,激發探究欲望。
這節課雖扎扎實實,但問題也存在著。
一、針對學生能夠找到簡單植樹問題的規律“棵數=間隔數+1”卻無法運用這個規律求路長的問題,因為學生的認知起點與知識結構邏輯起點存在差異。以為學生能發現“棵數=間隔數+1”就能解決問題了,實際上這只是部分學生具備了繼續學習的能力,這恰恰導致了能找規律卻不會用規律。也就是在發現規律與運用規律間缺少了的鏈接,我要加強對規律的擴散教學,比如:得出規律時,可以說說“間隔數=棵數-1,路長=間隔數X 間隔長”等等知識的擴散。
二、把握每一個細節,問題即時解決,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學生的質疑,間隔長和間隔數之間的區別,兩端和兩邊的區別,應該考慮學生的知識構建,學生的知識認知一般是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活動體驗而自主建構的。沒有體驗,建構就會顯得很抽象。在這一次的教學設計中,雖然我創設了情境,但學生僅憑一次體驗是不可能全部達到繼續建構學習主題的水平。我可以利用線段圖或者實例來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有可以憑借的工具,借助數形結合將文字信息與學習基礎結合,使得學習得以繼續,使得學生思維發展有了憑借,也使得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滲透。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2
用量角器量角是測量角的這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的技能,在課堂上我分兩步走:
一、充分嘗試,深度討論。
在學生觀察量角器的構造,明白量角器的制作原理后,我讓學生認識畫一個角,然后獨立嘗試測量。學生測量的情況五花八門,讓學生展示各自測量的方法,然后討論評價,誰的方法合理?最后確認比較清楚的操作步驟,做到“兩個重合”。讓學生閱讀書上的量角的步驟:
1、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組織學生看教材填空。
2、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二、多次實踐體驗,形成量角技能。
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練習。學生練習包括兩個方面:讀圖技能的訓練;操作技能訓練即完整度量一個角的度數的過程,包括量角器的擺放和對應度數的讀出。
學生擺放量角器到角上時,度數容易出錯。分不清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我讓學生觀察0刻度線用的內圈還是外圈,順著0刻度線轉著看。還有的學生度數非常不準確,當角的邊畫的比較短時,建議學生把角的邊適當延長到與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于觀察。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3
本單元剛開始的教學效果真的是特別差,學生交來的課后作業錯誤滿篇,平時麻利的對號此刻卻再也難以畫上去。一節課時間過去了,作業沒批兩本,自己卻感到頭昏腦脹,哎,怎么會這樣?說實在的,對這一個單元從思想上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心想,小數對學生已經不是初次接觸了,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應該沒有問題。哪知道,實際上原不是這么回事。本單元看似容易,實則難點一大堆。小數的意義、性質上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問之知道,但運用缺乏靈活性。變換練習題題型,學生馬上無所適從。比如,學生知道: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練習題:1.04讀作(),表示()。第二個括號學生幾乎都填的是1個一和4個0.01,而少有學生填104個0.01。雖說學生填的不算錯,但也說明學生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不像對整數部分幾個一、幾個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判斷題:2.0與2大小一樣,意義相同。()學生判斷正確。說明對小數的意義還是沒有真正理解。2.0與2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意義不同。生活中的小數出現問題更多。尤其是單位之間的換算,要根據進率來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學生不是進率記錯了,就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對,要不就是數位不夠補0時,補在了中間。接連幾次作業,效果都很差,這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課我該如何進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呢?
通過和同事的交流,我們認為,首先要慢下來,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針對問題,一點一點講清講透,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第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整理,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一個個消滅掉。后來的幾次課,我依計而行。果然作業效果有了很大改觀。批改起來也順暢多了。單元檢測在即,我想對本單元的問題再做一個小結,幫助大家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4
北師大版的一年級數學下冊共有六個單元,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本人努力鉆研教材,深入探索教法,現總結如下:
一、知識的掌握:
1、在加減法(一)的教學中,通過學生的擺小棒、計數器、以及其他的學習用具,探索并掌握計算“十幾減9、8、7、6、5等”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減、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等。讓學生學會了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并解決夠不夠的問題。理解并能夠用減法解決誰比誰“多多少”“少多少”的問題,能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提出問題,并嘗試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在這單元設置了一次數學活動,學生親身經歷了用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從經歷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退位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直觀的理解了退位減法的意義,并掌握了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學會了用退位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觀察物體教學中,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通過觀察,辨認從不同位置(同一物體各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從實物觀察到看圖觀察,再到空間想象,發展空間想象能力。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3、教學生活中的數,以學生常見的事物入手,從數花生、數小棒、數豆子、數紅果、數小動物從小空間到大空間,從課內到課外。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有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的數大校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將具體的活動抽象為相應的數學概念。在比較熟的大小時,通過“動手操作——應用實物——計數器——抽象的數”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過程,概括出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認識物體的教學,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并能對簡單圖形進行分解和組合。初步認識七巧板,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進一步初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發展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造力。欣賞利用圖形組成的美麗圖案,并能嘗試進行設計。
5、在加與減(二)教學中,通過具體情境,理解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a.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只把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個位上的寫0;b.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先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先把一位數加減一位數,再加上整十數;c.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把整十數相加減,再加上一位數;d.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十位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減,個位和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弄清誰和誰比,誰是大數,誰是小數。如果所求的數是大數,就用加法計算;如果所求的數是小數,就用減法計算。
6、在加減法(三)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數感,獨立思考,重視算法多樣化,逐步提高計算能力,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
法,會進行兩位數減一位數(兩位數)的退位減法,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結果,能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7、在數學好玩教學中個,學生的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分類的方法,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也不同。能用給自己的方法記錄下分類的結果。學會看懂游戲規則,在給定的條件中找到突破口,體驗學習的樂趣。
二、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用數學的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根據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迅速準確的判斷出怎樣計算,并能很快的說出得數;
3、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并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學中反思:
在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本著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對學習優秀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學困學生給予及時的輔導幫助,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讓全體學生在數學知識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教然后思過,通過這一學期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有以下地方要改進和加強:
1、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應當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廣泛的教學活動的經驗。
2、對一年級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評價還不夠。在教學中還要改變教師提出問題和方式,努力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在教學中要創設性的開發課程資源,利用課程資源,適當擴展教材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還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評價來促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5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余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余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于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
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于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6
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1)、(2)班的數學教學,一學期的教學有得也有失。
一、加強小數加減、整數中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分數加減法的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容易算對,但在口算中容易加錯數位,分數加減法注意最后結果寫成最簡分數,為了避免在這些題目中失分,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二、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書中例題的類型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應變,讓學生心中有數,做到有的放矢。 三、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又蘊涵著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四、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一、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后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二、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想聽就聽,不聽就干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范。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2、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給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7
20xx年x月份,我正式迎來了自己的教師生涯的第十五年。帶著些許欣喜、些許希望、些許緊張,我見到了四二班的小孩子們。望著他們一張張稚嫩的笑臉,我立刻覺得自己的職業是多么得神圣啊!于是,我在心里暗自下決心:我要盡力教好這群小精靈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掉隊的孩子。
時間是個頑皮的小孩兒,它從來都不說等你順備好了再走;剡^頭來,靜靜地想一想自己的得與失,也想一想孩子們真正需要什么樣的老師,更需要認真想一想今后自己應該怎么教、怎么終身學習、怎么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怎么才能讓小孩子配合好你的教學。這些問題,都需要我不斷地去總結經驗、反思自己。
一、不要太依孩子們的性子,做一個既和藹又嚴厲的有威望的教師。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學的金鑰匙。這點兒大家都是給予肯定的。但是,教師必須把握好這個“度”。我覺得自己就是對我們班的小孩子太好了,結果他們有些“蹬鼻子上臉”,不把你這個溫柔的小老師放在眼里,更不放在心里。例如,我們班有個全校聞名的壞小子小亮(化名),曾經敲詐低年級的小朋友100元錢而“臭名昭著”,學習成績更是“慘不忍睹”,紀律性極差,臟話連篇,在班級里的人際關系也不好,幾乎每天都有小孩子向老師報告他的“壞事”。但是,我本著及其善良的“拯救失足少年”的心,一次一次地去教導他,結合事例耐心地去給他講大道理,結果發現他真的是“狼心狗肺”。上課時,他經
常搗亂,為了鼓勵他,我經常把發言的機會留給他,但是效果并不好,他紀律性仍然差、學習更差到了極點。我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簡便計算的題目教會了他,結果他考試的時候仍然是胡亂一畫了事,簡便計算一道題也沒做對。我反復思考這個孩子到底如何拯救,見了幾次他的家長,我才發現“孩子多多少少都隨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影響很大”,我覺得作為一個教師,我已經盡力了。但在語文課堂上,他卻收斂很多,老老實實地聽課。和語文老師交談,我才知道這個孩子“吃硬不吃軟”。以后我得把握好這個“度”,做一個既和藹又嚴厲的有威望的教師。
二、不要太高估孩子們的“聰明勁兒”,教師需要做一個好的鞭策者。
每次上完課之后,我都會感覺效果非常好,因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很好,氣氛很活躍,發言很積極。但是,一切問題等考試完時候,就會暴露無遺!小孩子們,“眼高手低”,非常容易翹尾巴。所謂“驕兵必敗”“謙受益,滿招損”“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教師還需要時刻調節孩子們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于暫時落后的孩子,教師更多地給予鼓勵和期望;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需要告誡他們戒驕戒躁。例如,每次考試中,都會有幾匹“黑馬”顯露頭角,同時也有一些好學生“落馬”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是告訴學生“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同時告訴他們要持之以恒,“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三、補差對象有所失誤,應重點關注那些學習努力、渴望成功但暫時沒有取得進步的孩子。
一直認為影響整個班級的實力是班里那幾個最差勁的孩子,但是看了《第56號教室》才知道,“有些學生就是教不好的,我不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會成功,但我認為,我的工作是給學生一個成功的機會,一個老師的工作是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學生要自己走進來,我不會使勁地把學生推進這扇門,不是拉他們或者推他們進來,而走進來必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崩追颍堪箍谷缡钦f。對于我們班的那幾個死活扶不上墻的孩子,我已經盡力了,我本著教育的良心想把每一棵小樹苗扶正,但是他們從骨子里不想自己站起來。
教育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我的預想,我只能說“教師也是個平凡的人,不是神,不是拯救萬事萬物的神。”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教師的職業壓力、教師的職業倦怠,又有誰能真正關心呢?或許這個社會把太多的關注給了祖國的未來的希望——孩子,卻忽視了擔此重任的人——教師的感受。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教師,還是非常有良知的教師的,他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過著清貧的生活,只有在孩子們成才成器的時候才會感受到些許的欣慰。都說教師是公務員,但事實是這樣子的嗎?除了周末、寒暑假,你們還能羨慕老師什么呢?我只能這樣子說:“教師不是神,修行關鍵還是靠個人。我只能去拯救那些渴望成才成器的孩子們。”
四、多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觀察找出規律,然后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出規律。
記住了公式或計算法則,并不代表孩子們真正理解了這個規律或知識。應該讓孩子們嘗試著做一個“小老師”站在講臺前面講解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教師不要急于把結論或者規律說出來,要學會“等一等”,把這個發言權教給孩子們。
五、注意多幫助學生總結錯誤、經驗教訓。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多次嘗試便成功”,應該讓每個孩子準備一個錯題集。讓他們自己整理一些平常易錯的題目粘貼到筆記本上。每星期教師可以留出一節課,專門讓孩子們做這些工作。兩周可以實現一次班級內部的“易錯題匯總本”的漂流,不僅要總結自己的錯誤,也需要分享一下別人犯的錯誤,所謂“引以為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8
從教學內容來說,關于“角”,學生在二年級已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大都屬于直觀的描述,現在是在二年級的基礎上恰當抽象出圖形的特征,系統學習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等等。角的分類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角、周角,根據角的度數分類,區分直角、平角、銳角、鈍角和周角。
從教學方法來說,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而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是探索問題的廣闊天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我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他們獲得主動探究數學的快樂。
不足之處,在教學周角時,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周角的形成過程,及這個360度怎么得出的,沒有和學生好好探討。如果能用多媒體慢慢演示,讓學生觀察的是它轉過的范圍?梢赃@樣:先轉到直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繼續轉到平角的位置,提問:現在是什么角,是多少度?由此得出,周角是360度,一周角是2個平角,4個直角。
總之,關于角的分類的知識,我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通過微視頻,既有教師的講解性
學習、也有針對學生的提問,增加學生思考、操作的時間,真正實現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9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多位數的讀法,在具體情境中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多位數,體會并能闡述多位數讀數的規律。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于觀察的能力。這節課的重點是:教學讀億級的數。難點是:億以上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的讀法。億以上數的讀法,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是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拓展,也是學生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基礎之一。由于學生已熟練掌握億以內數的讀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自己總結讀法。在讀法中,含有三級的數的讀法,學生最難掌握的就是每一級中間不管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不是整個數中間所有的0都只讀一個0。例如:108000007這個數的中間就有很多0。在不分級的情況下,可能就會有很多同學讀錯。所以我們必須提倡同學們先分級、再讀數,明確每一個0在每一級的哪一個位置,確定哪些0是該讀的,哪些是不該讀的,不要盲目地亂讀。我認為在讀法中,教師要求學生有分級的習慣也就相當于分散了難點,分級至關重要。但有一小部分學生,常常懶分級,造成讀數的錯誤。以后在學生練習中多加以提醒。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0
一、試題分析
從試卷來看,本次期末試卷所考內容全面、靈活,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試卷從“填空、判斷、選擇、計算、畫圖、解決實際問題、統計”七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檢測。
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比較容易,內容不偏不怪,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精神。有利于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學方法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
。1)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干內容。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檢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關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干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重視各種能力的考查。
本次試題通過不同的數學知識載體,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成績統計、整體水平分析情況
本班共70人,100分:4人;90~99分56人;80~89分;8人;70~79分:2人。
三、學生答題分析
1、填空題:本題面廣量大,分數接近全卷的1/5,本題主要考察學生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很多學生不能根據書本上知識靈活處理問題。錯的較多的題是第6小題:□÷△=29……18,△最小是xx,這時□=xx。錯誤率較高,說明這方面還做得不夠,還需要加強練習。第8小題,看圖計算角的度數,有少數同學題都沒看清楚就直接用量角器量,結果有誤差。第10小題,煎魚問題有少數同學沒掌握。
2、判斷題:第3小題:要是□41÷83的商是兩位數,□里只能填9,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試商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不能靈活運用。錯誤率較高,其中也有不少因為粗心造成的錯誤,沒看清楚題。
3、選擇題:第2小題、第3小題,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三角板的認識和對角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小部分同學沒掌握好。
4、操作題。此題做得比較好。但也有部分學生畫垂線沒有畫垂直符號;不懂得畫一個120度的角;寫角的度數時沒有寫度的符號。這也說明學生做題不夠細心或者平時根本不注意這些細節。
5、計算部分:估算中有一部分學生把除號看成乘號,而出錯。
6、解決問題?偟膩碚f題目比較簡單,但部分學生不理解題目意思導致列式錯誤,還有部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不細心、計算不過關導致失分。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不夠,是導致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分析題目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7、統計題。此題做得比較好。大部分學生只失1分。主要是第(2)小題:xx年級春季植樹棵樹最多,3月份4個年級共植樹xx棵。在計算3月份4個年級共植樹多少棵,很多學生由于粗心、審題不仔細算成六年級3、4月共植樹多少棵。
四、存在問題
1.從考試情況看,大部分學生不到60分鐘就做完了試卷,但是有的學生玩,不知道檢查,有的學生不會檢查。
2.從試卷看,有些學生卷面不整潔,數字書寫潦草,還有學生抄錯數的,有漏題不做的,有漏寫解、得數、單位名稱和答案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需要進一步加強。
3.從學生來說,審題不夠仔細,解題較馬虎;概念模糊不清;知識的應用能力差。
五、對今后數學教學的建義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個別學生在一些比較簡單的計算題中出現問題,并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夠細心,比較浮躁,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認真、細心、書寫工整、獨立檢查等一些好的學習習慣。
2、加強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能力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才能得到提高,每天堅持鍛煉,相信學生在今后的考試中會有所進步。
3、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與方法,尤其是檢查的良好習慣。加強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4、聯系學生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生活情境給學生提供真實而完整的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的第一影響最重要,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應在首次教學時,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的活動,充分地感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感悟數學。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的知識才是永遠都忘不了的,才能夠靈活地舉一反三運用到各種變化的情景中,并在這一過程形成能力,發展智慧。
6、重視知識的實際運用。平時既要注意知識的及時鞏固,更要注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關注到后進生的表現,做到每天都能落實好一項學習的任務,讓他們學會學懂。培養好學困生的閱讀和審題能力,讓學困生的知識能夠為他們自己所靈活運用。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抓好家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量,及時查漏補缺,抓好待差生的轉化工作。
20xx-6-27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1
4月27日上午第一、二節在本班上了一節校內教研課:《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是高效課堂模式下的兩節課。這是在學習整數加減法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我在設計導學稿時,關于教學情境,教材上呈現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的主題圖,其意圖是讓學生觀察主題圖中的幾輪成績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然而我經過反復琢磨,決定放棄教材上的主題圖,理由有二:1、對“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沒有什么印象,他們那時才三、四歲;2、學生跳水比賽規則不熟悉,不知道成績是怎么計算的,另外對于一些外國的國旗、選手名字很陌生,讀起來甚至很拗口,這些都不便于學生自主探究。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直接出示計算題目,讓學生嘗試計算。計算題目分為三個層次:相同數位的小數相加減,不同數位的小數相加減,整數與小數的相加減。
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學習,讓學生獨立的嘗試列豎式計算,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辨別哪種豎式是正確的,哪種豎式是錯誤的,并集體分析錯誤的原因,說說正確的豎式該怎么列,最后集體展示。
課堂教學時我發現只有少部分學生嘗試獨立完成用豎式計算時會受到整數加減法的影響,考慮到末位對齊,也有幾個學生把整數和整數對齊、小數和小數末位對齊,絕大部分學生完全能憑借學習整數加減法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經驗,通過自學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
上完課后感覺學生的表現還不錯,課堂上發言很積極,個個都參與學習,所有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能掌握。不足之處:應設計改錯題目,這是防微杜漸的練習,預防小數點不對齊,計算結果不化簡,掌握計算方法但計算不仔細等。
我們不可能走進兩個完全一樣的課堂,正如“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教學如棋局,如何提升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我想只有:厚積薄發!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2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后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說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后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昂汀痹陬}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系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余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作業及單元檢測情況來看,還是有部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不過關,主要體現在:
、夙樞虺鲥e;②抄題時抄錯;③計算發生不必要的錯。
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我要求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做到“一看(認真看題)、二畫(運算順序)、三算(認真計算)、四查(檢查計算結果)”來幫助學生提高計算效率,同時養成自覺檢查作業的良好習慣。另外,堅持每天對學生進行3-5題強化訓練,力爭全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應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盡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于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簡單的“畫順序線”,即可增強形象感。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3
近日教學了四年級三角形一節的知識,認為有很多知識點位可以進行探究教學,如: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三內角的和等。但教師在組織學生探究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準備好師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會影響探究結果的不當的.甚至錯誤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預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如在讓學生探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時,初上這節時我讓學生自己課前準備了三組探究材料:(678)、(459)、(3610),課堂上讓學生根據這三組材料分別擺成一個三角形,試一試,你有什么發現?結果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得出均能擺成三角形,課堂上我通過巡視發現這部分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操作方法出現了差異,他們在操作時是將每相鄰的兩根小棒的端點靠在一起,而不是將兩個端點重疊在一起,這樣由于這些學生操作方法的不當而造成了探究結果的不同,借此機會我適時的教育學生掌握和應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們要重
視對科學的探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一個班上這節內容時,在探究活動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用小棒擺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學生思考片刻后我請了一名同學展示自己的想法,讓全體學生達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識,再分組進行探究,效果較好。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4
“平行與垂直”是學生學習支線及角的認識角的認識基礎上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繼而靈活應用概念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平行與垂直”是學生學習支線及角的認識角的認識基礎上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繼而靈活應用概念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索
”兩個小棒掉在地上,可能會出現什么情形?”放手讓學生展開豐富想象,畫出可能出現的圖形,這樣學生在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中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從而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二、動手實踐自助探索
由于這是一屆概念課,教師不能把現在概念簡單的直接給學生,而因通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去,所以,我先用兩根小棒引出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然后畫在紙上;再對這些圖形進行分類;最后根據“分類”的思想進行抽象概括。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建立在學生的感性認識基礎上,學生認識深刻,概念清晰。所有一切活動都是依靠學生動手操作,自助探究完成的。
三、環節緊湊,結構嚴謹
先擺出兩根小棒掉在地上可能出現的情形,畫在紙上,然后根據兩條直線位置關系進行分類,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而所有練習都是圍繞“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來展開的,進一步突出概念本質,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教學是一門缺憾藝術,在本節課中也有一些不足,如:課前對學生要求所做準備不足,課堂上學生畫的圖太小而且不清晰,展示時后面的學生看不清,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和進程。其次,對學生評價語言過于單一,比較欠缺,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提升。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15
在《角的分類》一課中,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究實踐,學會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在課結束之余,我饒有興致地布置了探究作業,“鐘面上時針與分針在什么特殊時刻形成什么類型的角?”課一結束,同學們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對策。第二天,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說:"老師,昨天你留的作業我們討論完了。"我定睛一看,吃了一驚!本子上畫滿了各式各樣的鐘表,有著不同的時刻,不同的角度,有的說回去和爸媽商量討論,有的幾個同學聚起來,用量角器量,有的理直氣壯地說,是通過計算、觀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動的匯報課開始了,有的把結果制成了小報,有的設計成了表格……娓娓道來。
組1: 我們小組來匯報一下,首先××同學家有一個破手表,我們先對它進行了研究,后來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時刻和看似直角卻并非直角的時刻,如形成直角的時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容易發生錯誤的有:12∶15(銳角),12∶45(鈍角),3∶30(銳角),6∶15(鈍角),6∶45(銳角),9∶30(鈍角)。
組2: 我們小組要補充以上小組的結論,我們還專門對180°(平角)和看似平角的時刻進行了研究,我們發現:6∶00時是180°(平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平角,實際上時針與分針形成的并非平角,同學們要注意!
課后我有這樣的疑問:在認識周角這個環節,我們為了讓學生感受隨著邊的張開角是由小到大變化的,在用動畫展示的時候,在1800和3600之間稍作停留,讓學生判斷這時的圖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還是小于1800,通過判斷想加強學生對“兩條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這句話的理解,為周角的認識作鋪墊,讓學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讓學生知道1800和3600之間還有別的的角存在(因為在另外一個班上課時,有很多學生認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間沒有別的角存在)。
【數學小學四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3
小學教學反思數學10-20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01-08
小學數學的教學的反思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