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通用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1
學習英語一個重要的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兩人之間的交際是活動的重要形式,因此,語言訓練中應經常開展兩人活動。
兩人之間的對話活動是最常見的兩人活動。可以要求學生就某一話題、某一張圖片、某一個人等進行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也可要求學生開展一個發指令,另一個做的活動,還可以開展兩人之間的討論、辯論、商量等活動。
兩人活動很容易在課桌上開展,不需要學生離開課堂,有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者提供更多與不同人進行訓練的機會,可以讓前排的學生轉身和后排的學生進行兩人活動。
教學反思四:今后教學注意以下幾點:
1、堅持英語教學的實踐性原則,改變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
2、防止過分強調模仿、死記硬背、機械操練的教學傾向。
3、倡導語言知識教學和技能相結合的、開放的、互動的學習模式。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2
在《兩只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松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伙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舍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于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3
英語的學習和教學切忌過于受考試的壓力,處處以考試、做題訓練為核心,回到應試英語教育的老路上去。也就是,忽略了實際語言知識的系統的牢固的掌握,而根本就不記,不聽,不說,不寫,使得英語在生活中根本不能夠熟練運用的活知識。當功利的思想日重,考試的壓力日重時,如果英語不能給兒童帶來成就感,那么精通英語的可能性將非常微弱了。市場上大部分流行的應試型考試題這種教學資料講解一些零碎的語言知識,應付考試,給精通英語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堅持以學生實際掌握多少語言知識為指導,“一字一句一篇”全部能夠背誦默寫的教學原則,從一而終,扎扎實實地在兩年內做到熟記1500左右單詞,100篇左右(《新概念一》課文的長度)文章,熟記涉及到的語法規則,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可達到大學一年級水平。單純追求短期目標的危害望能夠引起足夠重視。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4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自己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2、讓學生讀著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著他說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著,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愿,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著樹坑,額頭上已經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弊寣W生抓住“興致勃勃”“布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弊寣W生抓住“仔細”“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了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歡慶》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
。ㄒ唬┳⒅囟鄬W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于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 薄罢婷!”“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著”、“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ǘ└形蛭谋旧顚,提高閱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才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著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著對閱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閱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說說你眼前仿佛出現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才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復復,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蘊意。
。ㄈ┎蹲秸n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睂W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著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為什么說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么?”“楓林跟旗幟有什么關系?”“鴿子有很多種的,為什么要說是潔白,而不說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涌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粗⒆觽兙实谋憩F,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說,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于表現,急于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節中,正當我為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下個環節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為什么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為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后來,課后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著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為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閱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ㄋ模⿵娀Z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于處于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后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后,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說“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說歡慶什么?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說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說“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著!”“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說著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5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于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么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n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币恢币詠恚铱偸怯幸庾R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霸谏钪凶R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鞓返臅r光!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6
我在課堂上,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我常常進行鼓勵,這是幫助初學者克服英語學習的良好方法。而且任何鼓勵都會使兒童感到高興。我在課堂上大膽使用鼓勵,可以鼓勵全班,也可鼓勵某一小組或某一學生。學生在開展個人活動、小組活動時,可以到學生中間去,鼓勵和幫助某一個學生、某兩個學生、或某一組學生,這種做法是比較好的。
對學生的書面作業,我也經常給予鼓勵,不僅可以寫上“Good!Very good!”等,還可以貼上一張表示鼓勵的小粘貼畫。對于學生書面作業中的錯誤應給予糾正,讓學生感到你在意他們的書面作業。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7
一、教材分析
剪影也是前兩個學段涉及過的內容,但是作為六年級的學生,這次需要“讓剪影動起來”。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體關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別是“動”的關節所在,更重要的是導語中說的“動手試試,表現你的生活故事”。
二、教學思路
通過開頭欣賞的一段《俏夕陽》的視頻,將學生帶進皮影的情境中,去感受皮影藝術繪畫、剪刻、靈動的美感,然后通過觀察討論等形式,引出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它是怎樣動起來的呢?進而師生共同去探究皮影怎樣動起來的原理,進一步來感受剪影的制作方式。我們是根據皮影的制作原理來制作剪影并且讓剪影動起來的。我們選擇比較清晰的黑色卡紙,將人物的側面形象拓在黑卡紙上剪下來,再將身體的各部分關節用針線連接起來,最后安上竹棍,就可以將剪影舞動起來了。
最后設計了演皮影,讓學生將作品制作完成,自編自演游戲,小組合作,體驗自制作品的成功和愉悅。課堂的結束,由教師總結,說明我們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民間藝術,我們不僅要去保護它,還要繼承和發揚我們國家的民間藝術。
三、教學建議
。ㄒ唬┮龑щA段
播放視頻《我和奶奶跳皮影》。
教師:同學們知道視頻中舞蹈的奇怪動作來自什么藝術形式嗎?
學生:皮影。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動起來的.嗎?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剪影是怎樣動起來的。(板書課題)
(二)發展階段
看皮影
1、簡單介紹皮影知識。(自學教材“小知識”部分)
皮影戲是操縱以動物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表演,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演奏,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展示相關皮影的圖片
2、教師拿出一件真的皮影給學生看。
讓學生觀察這件真皮影,親手摸摸它的質地,看一看它的造型,再觀察一下它們各關節的連接處是怎樣連接的。教師試著像民間藝人一樣,讓這個皮影動一動。
畫剪影
3、教師講授制作剪影的過程。
教師:“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剪影動起來好不好?”
。1)討論:分配形象。
因為做完后我們要按角色表演故事,所以現在先分好小組和角色,以便于制作每個人的角色形象。我們以身邊的同學形象為故事中的人物,來編故事。
。2)畫草圖。(教師講解示范)
首先從頭部開始,了解側像外輪廓的大體形象,仔細描繪側影的五官、前額、發型的特征;然后再分別畫出身體的各部件,可適當夸張人物特征。(形象可稍大些)
(3)將草圖形象拓在黑色卡紙上。
。4)將人物形態的各部位按關節分開剪。(胳膊、腿)
做剪影
4、學生開始繪草圖、拓形象、剪關節。
5、連接。
用針線將剪好的手臂、腿按關節點縫合好。(教育學生,使用針線要注意安全)
6、在相應的部位裝上木棍。
(三)展示與評價階段
表演。(教師準備幕布、射燈)
。1)每組成員準備一下表演的故事情節。
。2)每一組將制作好的剪影輪流展示并表演。
。3)師生互動,說一說制作剪影和表演剪影的感受,交流一下。
。ㄋ模┙處熆偨Y
教育學生熱愛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
面對正在迅速失傳、斷代的民間藝術,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恢復它繁榮時的原貌,而是要如何拯救、保護和傳承。最后,教師教育學生熱愛并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間文化藝術。
四、評價建議
1、能體驗皮影的知識,感受皮影的藝術特點。
2、能否學會制作剪影形象的方法。
3、會操作剪影,能使剪影動起來。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8
本學期自開學以來,我在課堂上盡量使用簡單的英語組織教學。無論課上時師生相互打招呼問候、道別,或是教師發指令讓學生活動等,都用英語來說。到目前為止,已有多數學生已經接受簡單語句的說法,并逐步學會了其說法。這樣做有助于創造英語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英語直接理解教學內容的意思,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當然必要時也可適當的利用母語。例如用英語難以理解的,較抽象的詞句就可以用英語解釋,以節省教學時間。對于特殊的英語表達方式,也可作英語與母語對比,以加深理解,便于記憶。例如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的漢譯是“早上/下午/晚上好!”但是英語里必需是Good在前的順序。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9
一、在中國,英語是外語,不是第二語言,不能自然習得。而在我們的小學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著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
在3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說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學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說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采用采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于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
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匯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
而在我們現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
而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
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并盡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四、 小學英語教學不應排斥基本的語言規則
傳統英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語法規則的講解和操練成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隨著交際教學法的興起,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80年代,有的語言學者公開排斥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反對在任何教學階段控制語法教學項目的做法。他們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供有意義的交際,語法就會被學習者自動習得。受此觀點影響,80年代有一段時期,語法教學曾一度在部分外語課堂消失了。然而,物極必反,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反思,人們終于意識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語法課的弊端,因又重新思考語法在語言交際以及在外語課堂中的地位與作用。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學科的教學反思08-09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11-29
小學英語學科期末總結教學反思11-07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9篇11-29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9篇)11-29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精選9篇)12-22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1-25
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反思11-17
小學地方學科的教學反思08-31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