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1
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參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盡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2
《認識人民幣》教學目標是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還是有的,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了相應的知識經驗。而且,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人民幣都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認識的面值,并能從人民幣中找出識別的信息,但是缺乏對人民幣清晰、系統的認識,對人民幣的附加價值缺乏了解。在另一個班試教時就發現,孩子們雖然都認識人民幣,但對其各種面值之間的'聯系、大小關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說5張2角的人民幣可以換一個1分錢的硬幣。因此在后來修改時,我有意識的將元、角、分的十進制關系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
孩子們大多都有購買的經驗,但是支付方式和購買方案欠靈活,因此采用了課本上做一做的習題,1元可以買什么東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業本、1角的扣子。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己尋求答案,想出多種購買的方案,可以只買一種商品,也可以兩種或多種商品,在思考中進一步體驗到人民幣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課上下來,我自己感覺孩子們學得很開心,本來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經常接觸的東西,學起來很有勁,認識人民幣和換錢游戲的環節都積極踴躍的參與。但是從隨堂的練習中來看,我對新版、舊版人民幣的認識這一塊還是把握不夠。教材是20xx年編寫的,那個時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幣,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經漸漸淡出人們視野了,特別是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第五套人民幣大多都能從生活中認識,這堂課只是把知識系統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幣對他們可以說是一種新的知識點。但是書上的習題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幣為主,孩子們紛紛說看不清楚。其實在認識人民幣一環節,我就將同樣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幣和第四套人民幣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兩種版本的人民幣聯系在一起了。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3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一共分三課時教學。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的顏色、面值。第二課時學習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的換算,明確:1元=10角,1角=10分。第三課時讓學生模擬購物,體驗購物的樂趣,并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如何付錢。在這單元的教材分析時,我有這樣想法:關于教學重點、以往教學時總把重心放在識別面額價值和弄清進率進行換算上。而對于這些,學生都有生活經驗,過分強調、單純講授顯然脫離學生的實際,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的教學無法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又從何談起。所以我大膽地進行了創新,下面把我將對這一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做一下反思:
1、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人民幣的認識對學生來說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只認識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認識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它,體現它的社會價值。所以,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購物為主線,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既調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近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
2、讓學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交流。
讓學生怎樣區分不同的人民幣,怎樣付款。這些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而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嘗試。充分利用學生到商店里購物的生活實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讓學生產生主體作用,并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認識人民幣面額值在100元以內的各種人民幣。通過到商店里購買物品付款活動,買14元9角的文具盒,9元的鋼筆,23元的轉筆刀,讓學生的.思維被激發時,自主探索出了多種付人民幣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點,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步的購物游戲奠定了基礎。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關注能力的培養。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有時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所以在最后我設置了一副存錢的圖片,利用問題:圖片上的小男孩在干什么?來引導學生學會存錢,學會如何合理地花錢。
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學生太活躍了,導致紀律有些差。
2、在購物游戲中雖然學生大部分都挺活躍的,但有的學生把小組里所有的貨物都買了一遍,可有的一件也沒買,雖然我在這個過程中把每一個組都問了一遍,幫助一些不動的同學買到了物品,但這也暴露出了問題。如何才調動起這一部分人的主動性呢?這將是我以后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3、由于時間關系,結束時太倉促,沒有引導學生說,而是自己說了出來。
4、自身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對學生和教材的研究還不夠深入。
總之,以后的教學工作我要不斷總結每一堂課的教學經驗,認真進行反思,培養自身素質,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在教學上多下功夫,加強對差生的輔導工作,我相信一份耕耘就會有一份收獲的!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4
《認識人民幣》是在人教版第二冊的教學內容。對于“人民幣”學生都再熟悉不過了,對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們去講。在上這個單元之前,本以為課會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難好難,完成得還不是很順利。這讓我思考了許久,為什么呢?總結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采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方法。
對于1元的人民幣比較熟悉,但對于面值大的人民幣,孩子們接觸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認知出現了混亂,如:2元與2角辨認不清楚。孩子們經過觀察、比較終于能很快辨認了,非常高興。因為面值比較大,不便于老師為學生準備學具,見不到真人民幣,一切都變的抽象了,因而給后面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轉換帶來困難。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尚Ч皇呛芎茫驗槿嗣駧盘,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看的很仔細。
2、在人民幣兌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具換出老師所說的多少人民幣或是怎樣拿這些錢,
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學生的學具又小又多,十分的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40幾位學生的差距也很大,優生早就換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幣。如何讓優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兌換出人民幣呢?這點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研究。
3、部分學生對于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驗,
甚至有的小朋友對于“營業員應找回多少元?”、“購物者應該付多少元”、“至少需要帶幾張十元的錢”等等理解困難,所以課后我還設計一個“紅領巾小賣部”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人民幣,同時掌握人民幣的兌換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5
這是第三次磨課,感覺自己進步很大,會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怎么結合,F在閉著眼睛都是想這句話該怎么表達,怎么說孩子喜歡聽,怎么說孩子能聽懂。這就是磨課帶來的收獲吧!現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學設計和課堂進行一下反思。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始我出了一個謎語引起本課課題,創設的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在認錢、換錢、購物這些過程中,均設了不同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無論哪一個情境的創設都是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利用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絲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學具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直觀體驗。
學生在換錢的活動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游戲,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性。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孩子們喜歡活動體驗和游戲體驗,喜歡好玩的課堂,我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在課堂上學生用手觸摸學具,用游戲感受開心氣氛,在玩的過程中就鞏固了所學知識。
三、數學思想在教學中有效的滲透
在換錢的過程中,我在向學生滲透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這種思想的滲透對學生后續學習知識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蘊涵著許許多多的數學思想,這些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學生日后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讓這些數學思想成為學生數學思考的一種支撐。
當然,我的課還有很多缺點,比如說教師語言不夠規范,有時候有點隨意;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很單一,都是“你真棒!”“不錯!”這幾句評價語。而且在接下來的復習中,還要加強學生書寫格式的規范?傊兄x這次磨課活動,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課堂,讓自己有一節高質量的公開課!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6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能正確、熟練地辨認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設置情境(觀察主題圖:買東西、買車票、存錢)導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著讓學生動手先自己認一認人民幣,再通過當小老師、我會拿等活動進行集體反饋。同時介紹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人民幣的一種分類方法:紙幣和硬幣。
三次課下來,在這一環節,我都低估了學生的認識,花費了太多的時間。接著,多媒體出示一堆剛剛認過的雜亂無章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桌討論,并動手分類。由于學具的限制,在我下去巡視時,發現不少學生分類錯誤,導致我直接把分對的.學生作品拿上臺,打擊了不少學生的積極性,下次一定注意了。
通過分類,再次讓學生強化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接下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知道1元=10角及人民幣的換算。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小男孩買一元錢的練習本卻不知道怎樣付錢,請小朋友幫忙的情境。讓同桌先討論好一種付錢方法,并擺一擺。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擺出了1張一元,2張5角,5張2角,10個1角……各種各樣的付錢方法。但是由于給學生準備的學具包括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有點多,學生找到需要的錢也花了不少的時間。最后,我只剩下一點點的時間來通過練習鞏固加深對1元=10角的認識。
總之,三次課下來,我發現自己最大的毛病是課堂各環節的時間把握不當,導致重點不突出,教學內容不完整。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7
由于課本中的四個數字都非常小,學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選那兩種合適,根本體現不出這兩種策略的優越性,學生很容易產生浮躁情緒,認為這是多此一舉。講解時,我這樣問學生:試想一下,在這里的雜志的價錢不是5、6、7、8這些一位數,而是兩位數,讓你湊成的數也不是13元,而是更大的數,你還能一眼看出答案嗎?有的學生說能,有的說不能,說能的口算能力比較強,說不能的口算能力比較差。對說能的要表揚,“看來你的口算能力非常強,老師的口算能力不是很好,我就不能一眼看出答案,我還得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你們想學這些方法嗎?”這樣一下就拉近了和說不能的學生之間的距離,并調動了說能的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想老師口算能力不強,能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也要學學。這樣他們就不再認為下面教的兩種策略多此一舉了,就會認真的跟老師的思路走了。
先教嘗試調整策略,任選兩本,假如選單價是6和8的兩種雜志,一算,14元,說明比13多了,肯定得把其中的一本換成便宜的,換哪種呢,還得定一本,把另一本換成便宜的,例如還要6元的,那就得換8元的,把8元的換成7元的,這要正好13元;例如還要8元的`,那就得把6元的換成5元的。使學生知道,當總數大于13時,這兩個數都選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換成一個小一點的數;反之,剛好選的是5和6,這兩個數都選小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換成一個大一點的數。嘗試調整策略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靈活的解決問題,并且間接的鞏固了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接著再教學羅列策略,羅列策略在這里主要是有序的“試算”,體現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通過這個兩種策略的學習,培養學生嘗試調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維方法,這兩種方法,在當數據較大時會非常有效。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8
在本次幼兒園開展的三優課數學賽教活動中,我與其他兩位同一年級組的同事上的是同課異構的數學活動《認識人民幣》。在組織這一活動前,我就和搭班老師商量事老師自己準備錢呢?還是讓幼兒自己在家里準備了帶來?如果老師自己準備的話就省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大家的錢都是統一的,要是讓孩子帶吧,那些硬幣肯定會背孩子們不小心弄丟的,但匯過來想想,讓孩子帶錢來園,硬幣會讓孩子不小心弄丟,但幼兒“帶”錢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讓幼兒發現并探索、學習的過程,這樣上起課來就方便多了。
在活動開始前我給每個幼兒分發總額均為1元,但面值不同的硬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幼兒已經能探索出這些硬幣的'關系,活動開始 我以參觀《紙幣展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認識從古至今的紙幣,感知錢的不同,和它們的共同名字“人民幣”,讓幼兒找出現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幣,接下來出示人民幣中的硬幣,讓幼兒了解1角、5角、1元硬幣,從硬幣的大小來知道它們錢的面值不一樣,讓幼兒了解后帶著分發的錢去購物,并用錢來收銀員這來付錢,進一步讓幼兒感知1元=10個1角,1元=2個5角,5角=5個1角。我在這個環節只是說一下有兩個小朋友買了5角東西,其中一個小朋友給我一個5角,另外一個小朋友給我5個1角,有的小朋友買1元的東西,一個小朋友給我1個1元,一個小朋友給我2個5角,還有一個小朋友給我10個1角,其實我在這里應該立即把這個等價兌換的公式列舉在黑板上,讓幼兒一目了然,也可以避免幼兒在做練習時不知道從何下手,還有一個不足的地方就是買東西的環節,幼兒“買好東西”到下一個環節,幼兒一直都把東西抓在手里,覺得這樣影響了孩子的注意力,我也沒有明確買好后東西應該放在哪里,如果當時要是買好了,把錢付好了,再添加一個把買來的東西捐贈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這樣東西就不會在孩子們手中礙手礙腳。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9
《 人民幣兌換》這一課的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錢幣并不陌生 ,但是錢幣的兌換畢竟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怎樣查看匯率、理解匯率、根據匯率來計算,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所以上課時我從調查了解學生去過的城市,欣賞美麗的美國圖片入手,通過對話以及欣賞美景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興趣,這樣的情景創設為新課的引入開了很好的頭。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知道的各個國家的錢幣,由人民幣怎樣兌換各國錢幣這個問題入手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激起學生極大的探究興趣。由學生了解的兌換的有關知識為后面的學習作了較好的鋪墊。
在學生自己獨立的自學、質疑,并與同學討論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人民幣和外幣的兌換,同時總結了如何求積和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經過邊欣賞美景邊解決問題的鞏固練習,進一步的熟悉了人民幣的兌換方法,也能熟練的求出積和商的近似值。最后拓展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再采用四舍五入法,而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要靈活,不能一個模式來套用。既及時滲透了估算和算法多樣化的意識,又使學生增長了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能力。
最后根據學生還想知道哪些知識中,發現了學生的閃光點,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很有思想。讓學生去調查了解更多的關于匯率、關于兌換的知識,這樣就很好的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在課后再一次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整合,讓數學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讓學生產生意猶未盡、回味無窮之感。
一節課下來,學生興致很高,學習效果也不錯。但是有一少部分學生在根據乘、除法的意義分析題意,選擇正確的算法上,特別是需要逆向思維的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平時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輔導。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篇10
在前面的學習中,教材精心按排了不少的反映學生日常生活的畫面,它們揭示了共同的一個主題,即一切要進行商品交換的,都要用到人民幣。而在使用人民幣時,有時就需要進行人民幣單位間的等價交換,也就是換算。要準確地換算,首先要知道單位間的進率,也就是:1元=10角,1角=10分;其次要理解“換”的要點是:等價;三是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四是能判斷什么是夠換,什么是不夠換。夠換就可以換成另一個單位量,不夠換就原樣照寫。避免后階段學習把“換算”和 “計算”混淆。五是現實生活中的價格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形式出現的,因此,理解價格表示的意義也是學習的內容之一。教材例題五的安排是先教學復名數轉化成單名數的方法,同時逆思考得出單名數轉化成復名數的方法,鞏固練習也只是各有一題。這樣的安排不合理,練習量的不足對學困生習得新知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教學時對此例做了適當的調整,先教學1元2角=12角,然后完成相應的練習,梳理清思路,再用逆思考得出12角=1元2角的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描述算理,逐步懂得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并養成習慣。
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書第50頁例5、例6。讓學生掌握復單位到單一單位的換算。特別是數值是小學的以元為單位的.值到復單位與單一單位的換算。這是學生的一個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過小數,對小數的讀法都不會,更是不知道整數部分與十分位、百分位及進制的概念。所以講起來就比較麻煩,學生也不容易理解。
在這一塊我采用直接讓學生不理解的記住:小數點前面的數對應單位元,小數點后第一位對應單位角,小數點后第三位對應單位分。在此基礎上給學生講解元、角、分的進制是十,即遇十進一。再進行練習,希望學生能夠更熟悉。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認識厘米》02-13
小學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11-26
小學數學《認識分數》教學反思03-13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06-08
小學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6
小學數學《分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7-11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2-14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教學反思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