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精選12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
通過《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以后,有很多反思,整理如下:
成功之處:
1、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發書的實際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計數器直觀實物,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形成計數單位“十”的豐富表象,便于學生以“十”為單位,探索計算方法,從而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2和10+20,觀察、對比,從而加深對計數單位“十”的進一步理解。
2、注重教學的層次性。在第二環節探究算法的過程中,10+20我采用了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理,并抽象出算法。而在探究30—20的算法時我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學生把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理遷移到整十數減整十數上來的,讓學生獨立說一說計算方法,并通過小棒和計數器來驗證此方法的正確。
不足之處:
1、本節課,對于學生來說是很簡單的一節課,在講授過程中我對于算法的探究部分,還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應多讓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多說說。
2、時間分配上,練習部分顯得匆促。由于課堂上正課部分生成問題較多,又必須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把后邊的練習時間擠少了。如何把握課堂的時間分配,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探索。
3、語言上要更加的簡練為好。不要替孩子說話。讓孩子把自己的話語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說的慢,總是提醒孩子說,這樣會打斷孩子的思路,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愉快,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繼續學習!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要求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從以上內容上看,難度不大,學生只要把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掌握熟練了,這里的學習應該不成問題,實際上孩子的計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錯誤率非常高,由于學生有筆算的基礎和豐富的經驗,學生對于筆算有很大的依賴性。如果引入新課后直接出示例題進行教學,絕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用筆算的方法進行計算,想不到用簡便的方法直接口算,這樣就完全失去了本課的意義。于是我在教學新知前設計了練習在其中滲透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為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做好鋪墊。在設計這些練習時,我希望學生能從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中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了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學生間的引領,找出不同解決的方法。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取長補短,發揮學生集體的智慧,在相互補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組交流時,盡量讓學生來交流總結,并適時進行引導。
本課練習的設計緊扣重點、難點,在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后,又設計了一系列的鞏固練習,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鞏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練習中,先通過對比題、小游戲、編口算等進行基本訓練,分清進位與不進位兩種情況,提高口算正確率,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再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運用數學。
由于設計的內容很充實,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究發現、討論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時間,使得最后一個環節未完成的時候下課鈴已經響了,所以上課還需更緊湊一些。還有一點是,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精煉,不能做到一針進血,在講解口算方法的時候有點啰嗦,不夠簡潔。為此,今后要多多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在計算練習課上,我還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練習,競爭性練習,拓展性練習,同樣可以調動它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探求欲望。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是在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的計算課。上完后發現學生的興致不是很高,靜下來想有幾點做得不夠:提到計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機械重復”相聯系起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雖然在課上讓學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覺得很簡單,沒必要,而我組織的也不好,所以沒起很大作用。對后進生的幫助不是很大,小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課后思考,為了防止單調,我覺得可以試試利用善意而恰倒好處的激勵語,不斷地在學生心中點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當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時,“會提問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當學生認真傾聽時,“你聽得最認真!”“老師發現你不僅聽得仔細,而且說得也好!”當學生暢談自己的發現時,“你的發現讓大家做這一題簡單多了,謝謝你!”“你的.眼睛真亮,連這個秘密都被你發現了!”適時地給予表揚。同樣,當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時,“別急,再想想,你一定會說好!”“你有進步,加油!”及時地送上鼓勵。
這樣,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照顧后進生方面,應多讓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多說說。例題是一道整十數加整十數和一道整十數減整十數,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雖然掌握了計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對于后進生來說,要直接進行獨立的練習仍有一定的苦難。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增加一個說計算過程的練習,通過指名說、男女生說、全班說等形式,使計算方法得以加深鞏固以及拓展,讓后進生也能跟上步伐。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上了一節《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課后,有以下的教學反思:
1、我能把“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通過就知的遷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在學習新課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地高,完成了教學目標。
2、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從情境圖中獲取數學信息,以及根據已知條件提出問題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組交流互學活動,在交流中做到以優帶差,討論氛圍熱烈活躍。
4、注重培養學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幾?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個0
。2)用相同數位相加: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數是30。
。3)數的組成: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合起來是3個十,所以從上面可以體現了學生的算法多樣化,也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開闊了思路。
5、教學中,我能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對比,從中發現規律:明確理解幾個一與幾個十之間的區別,使學生能抓住這個突破點迅速、正確地進行口算,計算正確率也較高。
6、高效的處理了教學中的`生成問題。
如:“活動單二”4+5=2+7=9-3=
40+50=20+70=90-30=
我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組數的特點,從而引出豎著做會既快又準的做題方法,但是課堂上卻有學生說橫著做快。這是我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我靈機一動說:那我們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樣做更好。通過比試證實了豎著做既快又準,這樣既有說服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的生成不僅沒有影響到我的課題教學效果,反而為這節課增添一抹艷麗的色彩。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5
結束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以后,靜下心來仔細回顧了一下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成功之處:
1、整十數加、整十數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是學生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是計算數學中的重點內容之ー。為了避免計算課的枯燥,我在本節課中運用了生動的多媒體和游戲活動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在很輕松的氛圍中得已完成。
2、整堂課,我盡量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開始,我讓學生進行闖三關游戲,通過游戲復習舊知。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整堂課,我盡量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開始,通過書本提供的情景圖,讓學生先提出問題,備課前我預設了幾個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然后,出示,讓學生幫助我解決,而不是要求他們解決,提升學生的位置,可以增強他們的積極性。然后通過學生間互相討論,總結出多種計算方法,最后把學生的發現再做整理即可。
如為了在加法教學中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明白算理。我引導學生使用擺小棒的方式。邊擺邊說,再擺、說給同桌聽,再全班擺說交流。然后進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個十加2個十得3個十。
3、培養字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小學數學數學的重要任務。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我創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4、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練習時注意到了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課標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币罁抡n程理念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練習設計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練習,目的是既吸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連教學。使學生主動學,樂于學,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讓學生以無比愉悅的心情投入練習活動,同時也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不足之處:
1、如在講授過程中我對于算法的探究部分,還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應多讓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多說說,讓他們也能夠掌握。
2、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沒能自如地應對。
3、鼓勵性語言單一。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6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所以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該重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學法,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并且讓這一情境貫穿始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前,我進行了調查研究,我發現我們班大部分學生已經會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只是說不清算理。所以我認為,這節課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只要發揮好輔助作用,使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了。
同時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練計算,我設計了大密度的練習。為了吸引學生我把練習題設計成各種有趣的游戲:小貓釣魚、蝴蝶送信、松鼠過河、摘蘋果等,把枯燥的數學練習變得充滿生氣。并且給每個學生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做一道題,使第一名學生都不掉隊。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孩子雖然可以正確的算出結果,可是,當我問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能表達。該如何引導呢,為了節省時間我在課堂上是直接告訴他們計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許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比如擺小棒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說理,明理。
大密度的練習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習題過多過難,給一些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再如練習的形式變了,但習題的.內容單一,只是把平時開火車的練習賦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練習的內容再新穎多變一些,我想效果會便更好。
通過本次計算課研討,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方法的指導,習題的精心設計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他們喜歡的小游戲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練習中來,在歡樂的氛圍中鞏固學習的新知識。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7
本周,學校舉行的數學優質課比賽如期進行,此次,我選擇了一節計算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展示。本節課我的授課流程是,先以游戲方式導入帶領孩子們復習本節課會用到的10以內的加減法,然后復習數的組成這一部分,由數的組成里面涉及到的數字引出曾經學習過的整十數,進而導入課題。明確課題之后,通過出示課本情景圖,讓學生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在孩子們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問:你們是怎樣這么快速準確地算出來的?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之內借助學具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進行計算的,進行方法的討論與交流。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讓學生們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并且從中進行算法的優化,選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過整十數加整十數過度到整十數減整十數,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遷移,將方法靈活運用。之后通過對例題的.解決,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所學的內容與方法,同時讓他們自己對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出題并計算,進行適當的發散。最后利用一些闖關環節,讓學生再次鞏固練習并進行總結。
在整個的授課環節中,孩子們的表達能力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在這節課整個備課過程中,最無法預設的就是孩子們對于小組討論結果的一個表達。他們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樣,但是有時候他們無法正確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想法。而這一點也是我在平時的上課中著重對他們進行訓練的地方。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同時也讓能夠聆聽者明白他們所表達的含義,所以我會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把自己的話組織好,完善好,可能他們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說好,那么在我給了適當的引導之后,我會讓他們自己再完整的說一遍。并且,在平時的上課中,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是我經常強調的地方,比如遇到50里面有幾個十這樣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回答5個十,這個時候我會小聲地提醒他,完整嗎?他們都能夠迅速反應過來,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說出來,50里面有5個十。到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夠完整地進行問題的回答。我想,這樣的訓練對他們之后學習如何寫解決問題中的“答”會產生些許積極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節課算理的表述中,面對10+20=,他們能夠說出“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1個十加2個十等于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夠說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這些經過他們的理解深化所表達出來的內容,給了我太大的驚喜。
但是,在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最后的開火車練習環節,本應該順利進行下去的小火車,到中間的時候突然停頓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個孩子沒有認真聽,不知道進行到哪一道題目了。面對這種情況,我當時的內心有些急躁,這也導致了我沒能更好地處理這種情況。在這個孩子不知道講到哪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時候,我沒有給他思考的機會,沒有進行些許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進行,讓這次提問變成了一個無效提問。正是因為他沒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應該去檢測他的掌握情況,我應該給予他再一次的機會,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節課的內容,是短暫的走神還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參與,并且在他沒有進行思考的時候,應該想辦法激發他的思維,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課堂。
通過這一節公開課,讓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意對于一些細節問題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發揮學生主體……學無止境,身為教師,通過“教學生”我們也能夠學習經驗、反思提升,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魅力所在吧。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8
整十數加減法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計算課給人感覺總是與“枯燥”相連,其實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種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在教學本節課時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組織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小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如10+20等于多少?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算法1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2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一個十,20里面有兩個十,加起來一共是三個十,就是30;3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4類似豎式的算法。這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理念,使學生既在交流中鍛煉了語言,明白了算理,又開闊思路。在鞏固練習階段設計了加減對照練習。如30+40與70-30,為便于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其在操作中體驗整十數加減轉化10以內加減過程,從而理解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在計算30+40時,用10根一捆的小棒來擺。先擺3捆小棒表示30,再擺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讓學生依次回答:一共擺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是用3+4算出結果的。接著,讓學生說出算的過程。在計算時也有出現這種情況50+20=52。因為學生兩位數中每個計數單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還不是十分明確,把第二個加數中2個“十”當作2個“一”來加。教學中,我對有困難的學生借助計數器撥一撥,滲透豎式計算時的數位對齊意識。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9
整十數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為了將其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教學本節課時要力爭做到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本課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應該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本課的練習設計要注意這樣幾點:
a.講究練習的形式;
b.多進行口頭練習;
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教師輕松,學生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0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計算能力。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借助參加森森里的知識競賽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愉快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1、創設情境,在教學中借助帶學生去參加知識競賽的生動情境
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交流、動手操作,
讓學生自主探索。
3、練習以動手擺一擺、去森林參加知識競賽、幫助別人等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環節雖然進行的較順利,但亦有不足之處,學生在說算理的過程中表達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加強訓練,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感悟。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1
新課結束后,自我總結了以下本節課的得與失: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創境導入的闖三關起到了收心和復習引入的作用。通過做題把學生的心收回到課堂上來,在復習的時候又為本節課做好了鋪墊。
二、注重學生思維的鍛煉,方法的總結。在算10+20=30的時候,不規定一種方法,而是由學生總結出多種方法,并且都給與肯定。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及以后的改進:
一、導學單的設計不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怎樣計算的?”,范圍太大,對學生的指向性不強,沒有實際操作的指導性。如果再講這堂課,我會重新這樣設計導學單:
。1)擺一擺:先擺()捆小棒,再擺()捆小棒,合起來是()捆小棒,就是()。
。2)撥一撥:先在()位撥()個珠子表示(),再在()位上撥()個珠子表示(),合起來是()。
(3)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二、評學中的“摘草莓”,題目數量過多,學生說的太慢,題量過大,而且每一個草莓題目都讓學生說算法沒有必要,浪費了時間,導致后面的習題沒有時間做。如果再講這堂課,我會減少幾個草莓題目,或者前面的草莓讓學生說怎樣算的',后面就不說算法,直接說得數。因為通過前面的訓練,后面學生已經掌握了,可以加快速度。
三、評學中兩個做游戲時發獎品,浪費了太多時間。如果再講課堂課,我會這樣設計,學生回答正確,口頭表揚,告訴學生下課來拿獎品,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四、學生動手太少,課堂上沒有學會動筆計算的時間,學生一直在口頭說,沒有實際的紙上計算訓練。如果再講這堂課,我會在“摘草莓”和“找朋友”兩個訓練當中縮減一些時間,留一些時間讓學生做書后面的習題。
本人的能力有限,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和前輩不吝賜教。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識是“整十數的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比較抽象,怎樣體現《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理念呢?在過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個”特點:
一、以現實生活為主線,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現代建構主義的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生活情境是知識經驗建構的最可靠的生長基地,它是知識經驗得以產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價值的根本條件。所以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以“花園——苗圃基地——幫阿姨解決生活問題”現實生活為主線,使學生在富有現實生活的情境中認真觀察,獲取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產生親切感,從而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
二、以問題引領先試后導,使學生善學。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思考是數學的核心,嘗試是獲取知識的方法。課堂教學中問題設置的成功與否,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本節課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以問題為主線,將文本知識問題化,為知識轉化為能力搭建“橋梁”,引領學生經歷問題發現、問題生成、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由“幾種花——怎樣列式——如何口算——怎樣思考?”等問題引領,讓學生聯系學習實際,發現問題,生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優化問題內容,把握問題時機,講究問題技巧,進而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善于學習。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05-21
小學數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說課稿一等獎03-10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學反思(通用11篇)06-08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教學反思07-28
小學數學整十加減說課稿04-01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教學反思(精選10篇)04-19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說課稿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