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通過了解日常的勞動,激發學生愛勞動的情感,體會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勞動節和勞動人民,對我班來說,都是比較抽象的。由于水平的局限,使學生不可能了解太多的勞動者和勞動行為,所以,本活動從學生日;顒映霭l,學生比較熟悉的勞動者,直觀地激起他們對勞動者的尊敬和愛勞動的情感,投入力所能及的勞動之中。
本課的設計和執教過程中,用新課程標準來要求和規范自己的教學,始終圍繞著“生活語文”進行教育活動,學生的學習也始終圍繞體驗、感受、創造。老師在課堂中應是學生的“大”朋友,用孩子的語言和他們相互學習和平等交流,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的目標。
這節課主要的教學任務是學習一個有關愛勞動的生字“澆”使學生了解到勞動是一種美德,同時勞動也是快樂和幸福的事情,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吸引學生注意力,發現勞動,提問你會做什么?你在家幫媽媽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出課題《我們愛勞動》。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于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了解。首先回想,教師講引導學生回憶勞動的故事,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想自己都參加過哪些勞動或看到爸爸媽媽在勞動的時候是怎么樣子的,這時同學們會給我一些不錯的^答~`案。例如掃地,同學們會給我一個^答~`案人是彎著身子的,頭是向下的,雙手拿著掃把等等。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板演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擦黑板》《拖地》等。
本課主要是通過觀看課件理解勞動地喜悅與歡樂,主動地投入到學習和勞動活動中去。我通過看動畫,愛勞動的情感激發很重要。教師可在學生不同愛好,不同熟悉的基礎上,著眼于情感培養和情緒體驗,如通過與勞動者^對`話,觀察勞動者的辛勞以及討論勞動成果與生活的重要關系等,使學生建立愛勞動的情感。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2
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動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我們要利用好文中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
勞動,身體各部分之間為保持平衡會發生相關動態。因此,在勞動中常產生最典型和最美麗的動作瞬間。許多畫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創作出了充滿勞動激情和快樂的繪畫作品,讓人感受到勞動時的動態美。比如畫家王文彬的油畫《夯歌》是描繪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懸于半空的最緊張的瞬間,表現了年輕姑娘蓬勃的朝氣和建設新農村的崇高理想。畫面構圖以傾斜的不穩定形式來加強打夯的動勢,生動地表現出勞動的美感。
本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勞動之美,樹立熱愛勞動的情感。通過描繪勞動中的動作、工具以及周圍環境,不僅可以提高造型表現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美術課程的學習價值之一。
教材還重點展示了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學生在中外畫家對勞動動態美的不同風格的描繪作品中進行比較、欣賞。同時還選擇了一些素描、速寫和版畫作品,為的是引導學生觀察、回憶、思考、體驗和想象人體活動時各部位的變化,體會各種勞動的動態。教材還演示了不同動作的動態線,讓學生對人體的動態有直觀的感悟!霸囈辉嚒焙汀疤崾尽睂⒈菊n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一一化解!皩W生作業”的展示和“學習建議”都提示了對學生創作的要求。
教學時,教師講勞動的故事,讓學生回想自己在勞動的時候或看爸爸媽媽在勞動的時候是怎么樣子的——例如掃地,人是彎著身子的,頭是向下的,雙手拿著掃把等等。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最后是學生欣賞書中作品,感受作品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有了這樣一個過程,再進行人物動態定位指導,學生就能夠創作出不錯的作品了。但是,在學生進行創作的時候,對人物構圖必須進行巡視指導。構圖的好壞是一幅畫成敗的關鍵,否則就不能表現出人物勞動中所體現的動態美。所以,這節課人物動態線定位和構圖指導非常重要。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3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小學開設勞動課,是向小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校3—6年級安排了勞動課程,每周各年級一節,由各綜合實踐老師或勞動課老師來上這節課,并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按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中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二、認真備課,加強現場教學
勞動課也要認真備課,選好教學內容、勞動場地,通知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加強現場教學,并盡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操作示范。例如《釘鈕扣》一課,教師備好課后,事先通知學生帶好縫衣針一枚,兩眼扣兩粒,四眼扣兩粒,碎布一塊,小剪刀一把,線團一個。在勞動課上,老師用投影機出示兩眼扣和四眼扣的圖片和一件上衣的圖示,讓學生懂得釘扣子釘在什么位置合適,又動手做示范怎樣握針,怎樣穿針引線,并教學生:“注意線不能太長,否則容易繞結!辈⒏嬖V學生左手怎樣按緊扣子,左右手怎樣配合,防止被針刺手指或不小心釘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師講完釘扣子的方法,然后讓學生進行釘扣子的比賽,最后引導學生針線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亂丟亂放,以免扎傷自己或別人,并讓學生談談學會釘扣子的好處,進行思想教育。
三、加強與社會、學生家庭的聯系
利用勞動課時或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社隊、車站和軍烈屬、五保戶家里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學到勞動本領。我校有綜合實踐基地,在勞動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基地觀察、探究、勞動和體驗,真正做到教學做和一。
四、積極開展科技文體活動
我校根據新課程計劃,把“興趣小組”活動列入課程。做到課堂打基礎,課外多實踐。我校設有10多個活動小組。每逢這節課,各輔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編織、折疊、繪畫等手工,并動手做發豆芽、種花、種菜、植樹等試驗,開展穿襪子、系鞋帶、戴紅領的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兒童善于動腦,勤于動手,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通過勞動課,學生掌握了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培養了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4
品德課倡導教學要來源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捕捉學生感興趣的教育資源,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培養遵循的是一種生活的邏輯,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和引領者,要通過創設情境和活動體驗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和領悟。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形象生動地講清觀點,是品德課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時,我特別注意從學生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特點出發,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把道理寓于實際生活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淺出。
1.整體把握教材,調整教學目標。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在小學品德課中多次涉及勞動教育,一上《讓我自己來吧》,一下《今天我當家》,二下《我們生活的地方(社區)》,三上《生活中的你我他》,三下有《可愛的社區人》,三下《了不起家鄉人》等課,都滲透了勞動光榮、勞動者受尊重的情感教育。但是,上述課文并沒有專門指導學生認識勞動的重要作用和偉大意義,沒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樹立“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思想意識。要實現本單元教學目標,首先必須進行正確的勞動意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愛勞動”的思想意識,因此,我重組教材,抓住《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課的關鍵詞“勞動、創造”,結合本單元的序言部分,作為整個單元的第一課時,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良好行為品德教育,使他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感受到勞動著是幸福的,激發他們熱愛勞動的情感,養成熱愛勞動的行為習慣。
2.針對學生實際,調整教學材料。
品德與社會的最大特點是生活性,而在這個環節中出現的“啃老族”說明了教師必須要走入孩子的生活中,要善于根據實際生活的變化、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家庭狀況來調整補充教材內容,給孩子一個最實際、最直接的指導,也正是我們教學中所要力求達到的來源生活、用于生活,貼近生活。
3.要隨時抓住生成性進行深究,從更高的層次認識勞動的價值。
這節課沒能引導學生展開“富有的人,為什么還要辛勤勞動”的討論,留有遺憾。
通過此次教學,我深刻地認識到《品德》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做一個有心人,有意識地去積累各類教學資源。這樣才能真正落實“從學生生活中來,到學生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5
《勞動最光榮》是湘教版美術六年級上冊第11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的一課。本課是要求學生掌握人物動態速寫的造型基礎課。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們更加直觀形象的接受知識。是“示之以形、動之以情,愉快教學、快樂學習”的美術教學模式完美顯示。
上課伊始,我從聆聽一首《勞動最光榮》開始的,伴隨著音樂還呈現出了一幅幅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然后提問學生看了以后有何感受?學生的回答都很好:勞動很光榮,很辛苦,是件快樂的事情。從視屏中的勞動場景慢慢引進到了我們生活中,同學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呢?學生的回答還是很積極地,需要使用哪些勞動工具?并且把這些工具呈現在了黑板上,但是課后我覺得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示范勞動工具會更好,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課堂氣氛會更好。
《我們愛勞動》通過感受,使學生體會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同時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及表現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地,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回想、模擬、欣賞的方法,讓學生對于人物的運動規律有一定的了解。為了更好的強化學生們心中的印象,我讓學生進行模擬,通過模擬不但使課堂氣氛得到了活躍,而且為學生更好的表現人物打下了基礎。接著,我就在黑板上出示學生最常見的和孩子們自己也參加過的一些勞動畫面如《擦桌子》《拖地》等。
本課的重點是勞動動態的把握,難點是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在突破重點、難點的過程中我采取了欣賞、討論、教師示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接受知識!皠討B線”這一知識點在講解透露中我采用多媒體動畫演示的方法,學生更能加形象的理解。此外,本課教學還體現了一個人文性:熱愛勞動,要幫家長做家務。在課堂中這一關鍵點我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美術教學的人文思想得以體現。
總之,本課教學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這就要求我認真反思,認真總結,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不斷提高。而美術新課改又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所以,我們每一個美術教師需更加努力,在課改的洪流中才會百尺桿頭更進一步。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以欣賞《勞動最光榮》為主線,把欣賞、拓展、創造等形式,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在音樂欣賞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感受音樂的美在教學中我以聽為先導,讓學生真正學會“聆聽音樂”。本課教學的主教材是《勞動最光榮》,在聽賞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聆聽有童聲演唱的《勞動最光榮》,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口動,讓學生說說歌中哪些小動物是十分光榮的、要跟誰學習、不跟誰學習,為什么。體態動,讓學生表演歌中小動物勞動的動作。
所以,在這節課中我認為成功的地方在于,通過情景,聽覺,動覺來感受歌曲活潑的歡快情緒,從中也使學生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在音樂欣賞中創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本身就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與聯想,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表演校園勞動的情景時,讓學生回憶真實的勞動體驗,啟發學生自己創編勞動的項目,模擬勞動時發出的聲音,以及創編勞動時產生的節奏和動作,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表演來培養他們分工合作的精神。但是,二年級學生的小組活動能力還不是十分好,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我及時地幫助和指導,帶領學生一起探索學習。但在創作內容安排上有點過多,時間短,學生有些無法及時完成創作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一個遺憾。所以,我應該及時調控,根據實際情況減少創作內容或者延續到下一節課繼續進行。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7
《勞動的開端》節選自吳運鐸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課文記敘了作者童年時代因受饑餓的威脅,被迫走上謀生道路的經過。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第一次挑煤的經過,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此為主線,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體會到作者挑煤的艱辛,感悟作者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如果能緊緊抓住課文中心點,老師的教就能簡練,準確;學生學就能快捷,深刻。因此在教學《勞動的開端》一課時,我就緊緊圍繞“艱辛”這個中心詞展開教學,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艱辛,在讀中感受艱辛, 體會人物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在教學《勞動的開端》的第2課時中,抓住學生第一課時中質的疑“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怎樣?”引領學生進入課文。學生在自己閱讀文本的基礎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勞動的感覺。學生對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與文本產生共鳴。當問及作者對第一次勞動的感覺時,學生都找到了“艱辛”這個詞。“艱辛”是這篇課文的“文眼”,課文的整體內容,包括具體涉及到的體現的詞句也比較的多。而這些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感悟到課文的中心。接下來的教學環節是在學生找到文眼的基礎上,以文眼為切入點,以 “文中哪些具體的詞句讓你感受到那份艱辛的?”為引領,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反復揣摩,朗讀,感悟中心。最后結合吳運鐸的生平,深入體會他的堅強。
不足之處,整節課局限于文本內容,未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單元的整合?梢栽诮淌诘倪^程中滲透以下內容: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勞動體會?偨Y時可以結合導學導練的題目與《幸福在哪里》進行一個對比。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8
《愛勞動》是一年級的第五課。本課從“愛勞動”的.人文角度,選編了久唱不衰的兒童歌曲《勞動最光榮》和經典民樂合奏曲《三個和尚》作為聆聽作品。演唱作品選編了兩首:一首是長期以來深受兒童喜愛的歌曲《洗手絹》,另一首是在兒童歌曲中少見的、具有號子特點的歌曲《大家來勞動》,目的是通過聆聽與演唱實踐活動,將“愛勞動”的美德教育,自然而有效地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并通過活動,得到發揚和滲透。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除了讓孩子們唱好歌曲外,還讓他們根據歌曲的旋律,編創新的歌詞,一邊演唱一邊加入動作表演歌曲。為了烘托歌曲的情緒,加入了打擊樂器木魚和碰鐘為歌曲伴奏。在此活動中,我首先讓孩子們了解兩種樂器的音色,并通過視奏找出適合演奏這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然后再按照教材上的節奏為歌曲伴奏。在教給孩子們演奏樂器時,我總以為碰鐘的演奏姿勢,比較難掌握,所以,把重點放在了碰鐘的演奏姿勢上,而忽略了木魚的演奏姿勢,結果在跟音樂伴奏時,大部分孩子敲擊木魚的姿勢都不規范,而且也沒有發出好聽的聲音。這時我又重新去糾正,最終順利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
另外,為了突出“愛勞動”的主題,我把聆聽歌曲《勞動最光榮》也作為學唱歌曲來教唱。孩子們模仿著勞動的動作,唱著他們“自己的歌”,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9
學習過哲學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永遠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完美,所以客觀的反思總是能夠讓我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后,我習慣性地對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自查,下面就這次的自查情況作一簡單的小結。
一、亮點。
1、能夠以勞動場景為主線,創設一種勞動的氛圍,用不同的勞動場面引導學生走進不同的音樂場景,教學效果頗好。
2、能夠主動積極的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能多角度的利用教具為教學服務。
3、能夠主動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評價。
4、通過本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5、教師能夠自信且良好的駕馭課堂,親和力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很有吸引力。
二、存在的問題。
1、沒有能合理的安排歌曲教學的時間,對于本節課來說無疑是有些缺憾。
2、課堂中沒有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得課堂氛圍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3、給學生創設自由交流的空間欠缺。
三、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在欣賞時,教師應做些什么?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逼鋵嵐_課也是一個例子,它告訴我們教師是永遠的學習者,希望我所承擔的這次公開課也能給各位教師以啟發。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教學的歌曲是一首勞動號子,對應低年級小朋友來說,顯得非常抽象。因此在設計上,盡量根據學生好奇、好玩、好幻想、好模仿的特點來設計。通過反復聽、唱、說、動,學生感受和理解了解歌曲的音樂情歌,再啟發引導學生想象和即興創作,運用自己的方法為歌曲伴奏。運用身體的動作即興表演,再次體驗和表現歌曲的音樂情感。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我還設計了一個勞動大合唱的環節,讓學生模擬勞動時的聲音,比如:掃地的聲音“shua—”,擦桌子的聲音“ca ca”,修理的聲音“dongdong dong”。這些既是勞動的聲音,又包含了音的長短的問題,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體會了勞動的樂趣,又學習了音的長短。
讓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表演不同的聲音,并把這些聲音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合唱,告訴同學們,這就是《勞動大合唱》。在這個環節同學們都異常的欣喜。在學會了這首歌曲之后,要重點強調這首歌的情緒“有力地”,讓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充滿力量,不要軟綿綿地,勞動是熱氣騰騰,朝氣蓬勃地。然后讓學生們邊“有力地”演唱這首歌曲,邊模擬大掃除,真正地形成一種“大家來勞動”的景象。就這樣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生對歌曲的學習。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1
“品德與社會”課是一種體驗性課程,新課程標準提出:“品德與生活教學要密切聯系生活”,“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我要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過程中。
然而,三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還處在依賴父母為他們解決衣食住行諸多問題的階段,對生活的體驗不深,而且大多還不能做到主動留心觀察社會生活,因此對“職業”的認識理解不夠。所以,我在上課前先讓學生去調查了解社會上有哪些職業,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們具體要做什么的。再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他們對照自身生活,講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的職業,來逐漸感受各種職業的勞動都是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正當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當得到尊重。從而引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尊重別人,長大成為別人生活需要的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待學生要像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小心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但卻非常脆弱,稍不小心,它就會滾動破碎。作為教學工作者,對待學生的學習過程應當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所以,在活動過程中,為了保證全員參與,體現自主合作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多次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機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大膽展示、大膽探索自己,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情感、態度、能力等都得到發揮和提高,通過課堂上學生的交流、匯報,讓學生對“人們的職業和勞動”有全新的認識。
陶行知先生講,如果你按著雞脖子喂米給雞吃,它亂叫亂掙也不會吃。如果你松開雞,它就會自己去主動吃米。于是我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以活動來體驗生活。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職業與職業之間是關系密切的”,我讓學生扮演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比如:醫生的小孩要上學誰來幫幫他,教師生病了誰幫幫他。通過“接龍游戲”讓學生體會到在我們的社會中,人與人是相互依賴、相互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們。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整節課,學生熱情高漲,活動目標也達到了。但是,這節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在抓住教育契機這方面還是做得不夠,對于理解“人們通過不同職業的勞動滿足他人的需求,同時也為自己獲取相應的報酬”這個問題,所用時間不夠,學生談得不多,而我在這時卻沒有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向,以便更好的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去思考,要在這一環節適當加時。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2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游戲導入。
2、通過問答,理解職業和勞動的關系。
3、圖片感受勞動者為我們幸福的生活付出的辛勤勞動。
4、了解職業的分類。
5、感受各種職業都是人們需要的。
6、感受不同職業的職業要求。
7、創設情景,體驗職業者的勞動。
8、情感升華,出示贊歌。
一步一步地、層層深入地對兒童進行感受不同職業的勞動者給自己帶來的勞動成果并懂得珍惜,激發學生對從事不同職業的勞動者的尊敬和熱愛之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品德,只有當它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自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 也就是說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設置與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本節課我首先通“我做動作你來猜職業”游戲導入,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職業者的勞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職業和勞動的問答,學生充分認識到職業和勞動的關系,理解了當選擇了一份職業,就要從事相應的勞動。
再利用圖片和視頻由學生身邊為其服務的勞動者拓展到廣闊的社會中,讓學生從眾多的職業中區分一類是直接生產產品的職業,一類是為人們提供服務的職業。帶給學生強烈的感性沖擊,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者。通過介紹父母的職業,讓孩子更深刻的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及收獲。
通過情景演示,讓學生體驗勞動者的不易和勞動的責任感。懂得勞動者是有專業、有水平的勞動者。
最后出示贊歌,升華感情。
本節課教學的效果良好,達到了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品德行為。教學之后,我認為這堂課的成功有這幾個原因:
1、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設計了有趣的全體同學都能參入的活動,通過活動體驗,增強了學生的感受和認識。通過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帶給學生豐富的視聽感受,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培養了敢想敢做,體驗到職業勞動者的辛勞和付出。
3、教學環節簡單,銜接緊密。教師在教學中既有引導示范,還和學生一起活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游戲、活動等多種手段,豐富學生的認識。學生輕松愉快的參與教學活動動,積極思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了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學中,準備的人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資料豐富多彩,課堂上學生沒有太多地時間看,如果課前把相關的視頻資料放給學生看,準備更充分,課堂效果會更好。
2、本節課在情景體驗活動中,學生準備時間不足,所以表現時不夠入角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3
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甄別和選拔,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品德課堂不同于以知識的掌握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學科,在下課時已經基本能檢測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也就是說在品德課堂上學生很難從一個量性的評價中看到自己在這門課程中的進步,對他們的道德情感的深化和學習興趣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是品德課程低效的原因之一。
品德課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道德行為的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形成的過程就是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豐富的過程。品德課程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質性的評價外,還要重視課堂的拓展延伸,在具體的實踐中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并給予正確的評價。用公平、客觀、發展性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鞏固道德情感。當學生在一次一次的生活體驗中不斷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認可時,成的道德情感就會得到很好的深化。
在《我愛做家務勞動》的教學中,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鞏固課堂上形成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課后布置實踐作業讓孩子每天在家長的指導下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并請家長按老師的表格登記下來,班級根據孩子們的表格上登記的情況和家長的推薦進行評比,評選出“家務小能手”。 這種生活體驗活動,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也能讓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贊揚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家務勞動的興趣,愿意積極主動參加家務勞動。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4
正逢五一勞動節,本次的周末活動設計的是《大家愛勞動》。一是給孩子進行節日教育,二是讓孩子體驗勞動的樂趣。
過程其實很簡單,就是通過大掃除的方式,讓孩子們學會怎么正確使用小抹布來打掃衛生,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講衛生、愛勞動的樂趣。其實,對任何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都是一件既興奮又有意義的事。小班的孩子雖然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但擦擦洗洗等勞動是孩子們最樂意干的。所以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很投入。
在活動中,我告訴他們正確擦洗的方式,也劃分了每一組小動物的勞動場地;目的是為了讓他們不盲目地亂擦,能夠知道自己需要清潔的地方,也保證了活動的有效性。我還采用巡回觀察,言語指導的策略,在過程中,認真勞動的動物組進行了表揚、肯定。這樣一來,他們便更加積極的勞動了;沒有受到表揚的組別,我親自示范正確的方式,孩子們都很專注。最后,我們把小抹布都曬到了戶外,讓太陽公公每個地方都能曬到。小抹布被太陽公公曬過之后,就會起到殺菌的作用,下次又可以使用了。
整個活動,孩子們情緒高漲,積極參與,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也感受到了活動室變干凈后的歡喜。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5
小學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叵脒@段時期的手工折紙教學實踐活動,使我悟道:沉醉于游戲中的兒童,讓他自己尋找生命支點,讓他自己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中認識自己。手工折紙正是采用了快樂的教育方法,以此對孩子進行教育,富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對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陶冶孩子的心靈情操;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啟發學生自學感知: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勞動課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最后形成技能,教師的教應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以學生會和不會的臨界點為切入點,所以勞動課的自學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
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運用舊知識與技能,學習新知識與技能的機會,還使學生對所需學習的新知識技能有整體印象。如在拆麻雀時,學生通過拆,了解折麻雀分了六步:麻雀的尾巴拆開后,發現“折脖頸、翅膀”屬原有知識,折尾巴由學生實踐感知,一起找到方法。
折尾巴是難點,學生雖拆開尾巴,也不能完全掌握方法,于是師利用示意圖出示折法,通過閱讀再嘗試折法,師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圖示意義,再全面展開,興趣高漲。
鞏固練習總結。技能的形成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學生掌握了折麻雀的方法、要領,放手讓學生練習操作,一鞏固和加深所學的勞動知識,形成技能。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巡視時及時矯正存在的問題。
鞏固練習總結后面加上延伸,如請同學們欣賞幾組折其它的動物的示意圖,會更加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未來的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將來的文盲不在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沒有創造力的人。因此在課堂上要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才是關鍵。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 篇16
一、結合學科特點,突出育人育魂
農村初中的勞動技術教育如何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和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的問題,是農村勞動技術教育的方向問題。農村普通初中肩負著雙重任務,既要為上級學校輸送人才,又要為農村經濟建設輸送合格的勞動者。因而,農村普通中學的勞動技術教育,就是要面向農村,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勞動技術教育的多功能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成為當地經濟建設中的有覺悟、懂技術的勞動者。1984年,我從事勞技課教學之后,一直把這些做為我校勞技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并在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認真總結經驗,探索規律。
1.明確目標,教育學生心系農村
我認為:勞動技術課教學的根本,就是育魂,那么這個“魂”的中心是什么呢?要緊的是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農村的生產實際,結合勞動技術學科自身的性質、任務和特點,一要向學生傳授勞動知識和技能,二是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科技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勞技課多功能的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轉變觀念,強化科技興農意識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把讀書作為升學謀職的階梯,部分學生輕視勞動,瞧不起農村。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感到升學無望,破罐破摔,根據這一情況,我們帶領學生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用勞技課講到的知識幫助農戶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學農基地、有關村社和學生家里開展科技示范試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看到了勞技課學到的知識有用處,付出的勞動創造了價值,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熱愛科技的思想情感逐步建立起來。
農村中學勞技教育課的出路在哪里?怎樣才能使學生都認識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呢?多年來,根據我國杰出的職業教育家黃炎培先生的“做學主義”學說,瞄準本鎮農業生產的需要,制定了勞動技術課教學的總目標——“學以致用”。也就是說讓學生掌握農業技術,并能夠獨立操作,因此,要把“用”字貫徹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只要在生產和生活中能夠應用的內容,不受時間、地域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及時地進行傳授,以充分體現教學的靈活性。如1992年春,當地多雨低溫,玉米花白苗病嚴重,我們就在全校各年級講授該病發生的原因、病株癥狀及防治方法,學生很快把學到的知識用到了生產實踐中,教學效果明顯,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在教學實踐中,和農研部門取得緊密聯系,積極引入科研新成果,充實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始終具有先進性,并通過教學把最新利研成果和生產技術傳播出去,縮短了科研成果在我鎮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為農業技術進步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增強了學生科技興農意識。
二、拓寬教學渠道,培養學生能力
農村勞技課教學,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把它放在廣闊實踐的基礎之上,以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這個實踐不僅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擴大到課外、家庭與社會,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勞技教育網絡。實行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建立以校田為基地,以家庭為補充,用教學帶試驗,以試驗促教學的多方位、多渠道的運行機制。
立足課堂教學,力爭人人學會。我針對學生對農業技術了解參差不齊的實際,給學生分類上課,形式多樣,有一般正常的課堂,也有特殊的輔導式的課堂,有集中上的課堂,也有個別上的課堂;有固定時間上的課堂,也有隨時隨地上的課堂。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把自己空白的農業技術“填平補齊”。
從事任何一項工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它的實際效果。勞技課的功能和效果體現在哪里?又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呢?這是受勞技課的指導思想和目的所制約的。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生勞動教育教學反思(精選6篇)04-01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01-10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12-01
小學教學反思11-23
小學教學反思10-20
小學的教學反思11-02
小學教學反思05-27
小學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總結09-01
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小學)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