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1
本節課也是在整數乘以整數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使學生明白計算小數乘以整數,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計算的,這樣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同時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數乘整數是小數乘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在數與計算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由于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要緊緊抓住這種聯系.幫助學生將未知轉化成已知,逐步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在教學0.72×5時,教師提出了"你能將它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乘法算式嗎 "引導學生經歷將未知轉化成已知的學習過程,同時獲得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領.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到困難的并不是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思考,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對計算過程作出合理的解釋.比如:教學3.5×3時,有的學生想到了用35×3,教師要啟發學生為什么可以這樣算,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先把3.5元轉化成35角,再計算35角×3,最后將結果105角轉化成10.5元,再比如教學0.72×5時,學生提出問題:3.60為什么可以寫成3.6 ,360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向左移動兩位 通過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2
除數是兩位小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學習過了除數是一位小數的除法基礎上教學的,因為有了一位小數除法做基礎,所以學生學起來比較輕松,然而,我們現在的教材編排是解決問題與計算并走,所以這節課的難點之處并不在于計算本身,而更難理解的地方是在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的解決思路的理解,對于冰箱大家都不陌生,但對于耗電量問題,孩子們因為這幾個詞而充滿了難于理解之感,因此,在解決這種問題上充滿了疑慮,因為解決問題的思路的錯誤,致使同學們學起來慢而沒有效果。四十分鐘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通過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讓我看到我們的孩子們對于口算還存在很大的難度,可以這樣說,口算是筆算的基礎,而筆算又是計算的基本,在此基礎上,孩子們的計算程度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數學學習的成敗,因此,在教學筆算時,要注重口算與筆算的齊頭并進,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夠正確進行思考的思路,解決問題必須弄清為什么這樣列式,更有利于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綜合性的掌握。
在這一節課中,我重點關注到了后面的學生,在這段時間以來,后面的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自己只關注前面的同學,而不能更多關注后面的學生的教學方式,同時,給孩子們起到一個帶頭的作用,讓孩子們能夠真正地把學習當作一回事,只有把全班的每一個學生都拉到學習之中,才能真正地把全班帶到學習的氛圍之中去。
對于學習熱情不高的孩子,比如熙坤,學習熱情不高,上課不在狀態,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采取強硬的態度和方式,應該讓孩子自覺地融入到學習之中,讓他感受到教師在時時地關注著他的學習,讓他不在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另外,對他們過多的關注,如果是我主持的課堂,多讓他們回答問題,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在孩子們主持的課堂中,也讓孩子們盡量關注這些孩子,讓他們與大家一起思考,一起感受思考的喜悅與表達的愉快。比如這節課中的世來同學,他是一個淘孩子,但他的思維是敏捷的,我幾次提問到他,讓他感受到一種收獲,一種思考后的喜悅,學習的努力程度在不斷地提高。
在整節課中,還存在著教學設計不合理,課前三分鐘設計時間過長,復習舊知用時過長,影響新知有效教學時間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舊知識的復習中,我這節課做到了既關注學生的各個細節,又能關注到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學習之中,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的學習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做到的。
教給孩子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改善我們課堂的關鍵,在這節課中,我著重強調了孩子們要關注到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無論是書面的還是口頭的,對于他們的學習都是一種思路上的引領,讓他們與小組同學交流時,知道該說些什么,接下來又說些什么,有一個清晰的表達思路,同時,讓孩子們真正地學會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學習和交流,在課堂上為順暢地理解課堂的重點難點之處起到關鍵的作用。
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自己是一個容易情緒化的人,而情緒對于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基于此,要時刻地提醒自己不能因一人一事一物而暴跳如雷,更不要因一人一事一物而喪失了自己的理性,急也罷、煩惱也罷,事情來到根前,我們照樣得走下去,而對于問題的處理,如果采用一種情緒化的態度和方式,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在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有一顆平常的、平和的心態去處理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具理性,也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更淡然,只有用一種淡然的態度,才能讓孩子們更平和,自己的平和就會換來別人的平和,你對人怎么樣,別人就會對你怎么樣,世界是公平的,因為自己的執拗、固執己見錯的還不夠多嗎?在該堅持時堅持,在該做主時做主,也許是我一輩子都學不完的工程。
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子很長了,可是我仍然沒有記住他們的姓名,真的是不應該,今天起逐一記住他們,并且對癥下藥,既不過于關注(關注過度),也不能放松對孩子們的檢查和督促。
適可而止也許才是萬事萬物的真理所在!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3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由于計算教學往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脫離,所以學生對計算內容的學習缺乏熱情和興趣,對計算的練習備感枯燥。因此,提高學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更顯重要。在教學時,我就利用課本上的主題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幫助圖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這樣,學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理解與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如何使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化,使其既能達到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教學要求,又讓學生產生一種強大的內趨力去主動探索數學的奧秘。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營造民主、快樂的氛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實踐應用等主體活動去參與數學、親近數學、體驗數學、"再創造"數學和應用數學,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題教學時采放手讓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主題圖的問題,重點說明將元轉化為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維的習慣,慢慢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學生的課堂表現基本做到了自主解決問題。
三、鞏固方法 體驗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況下,讓學生脫離具體量,直接引出小數乘整數。出示例2,
用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說明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法的理由。根據計算結果,說明如果積的小數末尾有0,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用最簡方式寫出積,積中小數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進行專項練習,鞏固新知。
整一節課能讓學生解釋自己的思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對思維過程的表述能力的培養。但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1)進入主題圖后有點匆忙,應讓學生充分觀察主題圖。
(2)算理用的時間太多,導致練習太少。在以后的教學中將在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應的調整。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4
今天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第一課時,雖然進入課堂之前我已經思考了很久,并且為此進行了精心的教學設計,但總朦朦朧朧地覺得我的目標定位有問題。就在鈴響的一剎那間,一個念頭一閃而過,我禁不住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今天這堂課我到底要學生學什么?是教會學生做小數乘法嗎?還是通過小數乘法來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顯然,后者比前者更能體現學科的數學價值。抱定這樣的目標之后,我那“精心”的教學設計也受到了徹底的顛覆。
在課的開始,提供了一組題:
(1) 125×3=375
(2) 12.5×3=37.5
(3) 1.25×3=3.75
(4) 0.125×3=0.375
請學生比較第(2)(3)(4)題與第(1)題之間有什么聯系?旨在滲透積的變化規律,并試圖溝通小數乘法時與整數乘法之間的聯系。然后在談話中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一本數學本的價格是0.52元,每位同學開學的時候都發到了4本數學本,請你算算每個人一共要多少錢?提出要求:怎樣列式?為什么可以這樣列?(0.52+0.52+0.52+0.52 0.52×4 或 4×0.52)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而后,我提出挑戰:你能算出0.52×4 或 4×0.52結果是多少嗎?請你來動筆算一算。學生開始嘗試計算,先做好的上來板演,下面的同學如果有與黑板上的不一致,也可以上來把你的過程展示出來。一個接著一個上來,看來情況真的很復雜,列舉一下:
生1: 生2: 生3:
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主要就是這三種做法。接下來就讓學生陳述理由。
生1:我們剛剛學過的小數加減法就是相同數位對齊,我就把4和0對齊,然后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
師:那積里面怎么會有一個小數點呢?
生1:我把0. 5 2看成了52,擴大了100倍,所以積要縮小100倍,這樣才能保證積的大小不變。
生2:我把0. 5 2元擴大100倍后成了52分,52分×4=208分,再改寫成用元作單位,就要縮小100倍,得到2.08元。
話音剛落。一生馬上補充:她的單位名稱錯了,前兩道的單位名稱應該是分,不是元。其他同學根據學生的補充也發現了問題,對于她的發言,同學們露出了信任的神情。
生3:(大概是聽了前面的同學說得振振有辭,顯得很緊張,發言時含糊不清,極不肯定。)
我想描述一下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生1的口才很好,平時對數學總有自己的見解,想要駁倒他還真不容易;生2的問題好解決;生3的想法最符合意思,可偏偏又講不清楚,真是不湊巧啊!我開始著急了,覺得要收不回來了,怎么辦?我積極地尋找對策,先點評了生2的做法,肯定其想法,然后我就指著生1和生3的做法說,他們現在兩個人的做法都不一樣,你準備支持哪一方的做法呢?請說出你的理由來。學生思考了片刻,陸陸續續開始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經過一系列的辯論之后,學生開始明確,其實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了整數乘法,既然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就要遵守整數乘法的法則,4自然要和2對齊。課堂上生1帶著他的部隊開始主動向生3部隊靠攏,我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第三層次,我延續情境:剛才我們已經算出每個人需要2.08元錢,那你能算一算我們班50個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其實今天的敗筆也在此,這一層次的練習應該將班級人數擬定為51人,這樣的話更有利于今天的小數乘法學習,50最終還是歸納為一位數,不能很好地暴露問題,因此在今后的練習設計中要注意問題的全面性與合理性。
今天的課堂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根據“新基礎教育”的思想,當課堂上我們把問題“放”下去之后,面對“收”時真有點不知所措,這里有很多的因素困擾著我們:該怎么“收”?收到什么樣的度?資源怎樣有效地為課堂教學所用?思來想去,還是自己的專業素養不夠,今后需要不斷提高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5
教材內容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第六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一節“小數的意義”第一課時。
本課時教材知識結構展現具有層次性:
。1)首先簡要說明小數的產生,幫助學生了解小數是在實際生產、生活、測量、計算中產生的。
(2)教材通過對已經學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的知識的復習,使學生的頭腦中再現分數的相關概念,并借此作為本課乃至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和邏輯起點。
(3)引導學生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概念。
。4)教材最后綜合所學內容,用定義的形式概括出了小數的意義: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
。5)接著教學小數的各部分名稱和讀寫法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所作的一種拓展和延伸。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小數。
教學難點:利用小數的意義進行單位的改寫以及“把——改寫成小數,十分位要添上0”這類分數改寫成小數的題目。
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整體設計合理,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無論從教學的引入還是新授課的講解都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充分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整節課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效果較好。
二、本課亮點:
1、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體現了新型師生關系。
2、從生活實際引入,小數作為新的數形出現,學生剛接觸對于它的讀法及表示的意義仍是難點,教師通過學生已有生活知識引入,處理得當。
3、重點把握準確,通過讓生自己說小數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就會學到知識。
4、課件制作精美,體現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三、教學建議:
1、加強教學難點的落實。
2、如果在練習中增加一些整數、分數、小數之間對比練習,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提高練習效率。
3、應給學生更多質疑空間。
在練習內容是否靈活一些,如:例題中已出現了1分米、3分米、7分米、用小數表示,在練習時就沒有必要重復例題的內容。
教學感悟:
第一,讓學生學會認知,即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第二,學會做事,即學會在一定環境中工作的能力。
第三,學會共同生活,即能夠與他人一道參與人的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合作。
第四,學會生存,即充分發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斷增強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責任感來行動。中小學階段對四個學會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
因此,課堂教學目標除了繼續重視“雙基”之外,還應加上培養基本的能力和養成未來公民應有的基本觀念、情感和態度,構成“四基”的要求。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6
這是踐行“先學后教”教學模式的第一課,雖然課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課件,小黑板,該做的做了,改寫的寫了)但課上還是感覺很亂很亂。
其一、教學設計上的問題。
1、學法指導跨越幅度太大,多數學生看著學法指導卻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2、內容含量大。兩個例題放在一節課,如果是以前的教學方法,時間會很充裕,完成兩個例題及相關練習不成問題,可因為實行新的教學模式,孩子們還找不著門道,所以浪費了很多時間,任務沒有完成。
其二、學法指導上的問題。
新的模式學生不了解,不知道老師又在耍什么花招,茫然中似乎還在等著接招,卻不知學習任務已經布置下去,很多學生倍感茫然,手里端著書,眼睛盯著學法指導,不知道該怎么辦。這不僅反映出學生沒有自學能力,也說明我在備課時對課堂預設不夠,沒想到孩子們會如此茫然,如果課前交代一下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他們該怎么做,效果會好一些。
其三、實行過程中的問題。
因為陌生,所以各個環節都顯得時間不夠用,十五分鐘仍然有部分同學沒有完成自學任務(有的同學一節課也未必能完成),在檢查自學效果時,讓后進生匯報,再讓后進生更正,因為我對學生不熟悉,在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時關注不到位,以至于在匯報環節浪費很多時間。利用小組合作,對“小數乘以整數”轉化成“整數乘以整數”說理過程落實還可以,但當堂訓練環節因時間關系,完全取消了。
雖然下午又利用一節專科課(停了)對小數乘以整數這部分知識進行了補充,但學生究竟會了多少,我心里沒底。上完課心里如此沒底(尤其是數學課),好像還是第一次。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7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小數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所接觸,但由于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讓學生親身經歷小數的產生的過程。
新課開始,我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通過讀商品標價理解標價的意義和測學生的身高(測彩帶的長度)來引入小數的產生,使學生感受到在測量和計算時,有的能用整數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數的結果。像這樣得不到整數結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聰明的人們于是想到了用分數、小數來表示,于是小數便產生了,學生親身經歷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 第二個環節,以米、分米、厘米、毫米為背景,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學習過程,學生體會到了小數的意義,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十分之幾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用兩位小數表示……盡管這是一種規律,但教學時,我是通過舉例的方式,從0.1米還能用什么數來表示,引導學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數、分數、整數之間的聯系,依次類推, 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數怎么表示?接著,認識一位小數;以同樣的方法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四位小數.順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數的意義。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遷移、合情推理和邏輯思維能力。既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又重視發揮集體智慧,組織好學習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活動。允許并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孩子們在靜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樂學、會學、創造性學的境界。
在實踐運用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的不同為他們設計了三個不同發展層次的練習,人文性的提示更激發了學生展示的熱情,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展,他們的知識得到了充實,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1、對教材鉆研不夠。在教學相鄰小數的計數單位的進率時太倉促,處理的不到位,在課中應引導學生回憶并舉整數的計數單位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
2、教學最后的總結較少,引用的名言有點畫蛇添足。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8
《小數的性質》意在引導學生在探究比較大量材料的前提下,尋找不同數位小數之間的關系。本堂課,我也試想在課堂上還充分時間,給予學生小組合作,自己研究。但是隨著課堂的演進,一切超出了我所料。
回顧整堂課,就著備課本的教案以及課件,我先提問學生,2.50元是否等于2.5元。學生興趣高漲,立刻舉手表示自己的理解。面對學生積極的情緒,我不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于是,改變將此作為“引子”的教學設計為教學實例展開討論。學生提出:2.50元表示2元5角0分,2.5元表示2元5角,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所以2.50元和2.5元可以用等號連接。也有學生表示,結合數位順序表,2.50元中的2.50表示2個一,5個十分之一,0個百分之一;而2.5元表示2個一,5個十分之一,單位相同數字表示的意義相同,所以二者可以用等號連接,F在回想學生當時的說法真好。
接著,我問,像“2.50元=2.5元”這樣的例子你能舉出幾個嗎?班級里一個基礎不是很好,但是上課舉手總是分外積極的男生,第一時間興奮地舉起小手。出于考慮這樣的問題,不難,我請他來回答。學生提出“4.30=4.3”。我問,同學們,這樣的兩個數字相等嗎?沒有了單位名稱的幫助,學生遲疑了,有人說不相等,有人說相等。于是,我趕緊切入主題,給出今天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學習了這堂課后再來解答。
然后我引入例題,激發學生思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相等嗎?”我想按著教材的提示,學生應該會去考慮將0.1米化成1分米,0.10米化成10厘米······但是事與愿違,學生依舊停留在計數單位上,之前的學習,以米為單位,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是分米,第二位是厘米,第三位是毫米,后兩位是0,就表示什么都沒有,所以其實都是表示1分米,似乎停留在此處樂此不疲。整個年級68名學生竟只有一個學生想到了將其轉化為不同的小單位來思考。面對學生死寂的氛圍,我有些納悶。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狀況,在學生遲遲聯系不到單位之間的轉化之后,我心里干著急,但又實在想不出該如何引導他們往書本的提示的方向靠攏。最后萬般無奈之下,我語:“我們來看看老師是怎么想的?”屏幕上出示了,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我指著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問學生,這三個之間的大小是什么關系,令我大為吃驚的是,兩個班學生都想到的是三者之間的進率。那一剎那,我想為什么當學生看到兩個有著聯系但不同的單位名稱的時候,脫口而出的竟是他們之間的進率呢?難道是我平常提到的次數太多?盡管之后課堂還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心里一直很難受?偢杏X這堂課不應該呈現如此慘淡景象。
綜觀課前課中,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必須得承認自己在課前備課所花時間還不夠多;如,在討論三個長度的大小時,教參就指出,“可以啟發學生想:0.1米、0.10米、0.100米各是幾分之幾米?可以用哪個比米小的單位來表示?并分別在米吃上指出其長度”我想事先自己做足了準備,不至于有手足無措的慌亂感。其次,課堂上的應變能力還需鍛煉,學生學情了解不多。
合格老師的道路,其修遠兮,吾將且行且珍惜!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9
《小數的意義》這節內容知識點多,在教學過程中,我分成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教學小數的讀法、寫法、小數的組成、小數的意義,第二課時教學小數的數位順序表。
雖然學生已在三年級初步認識了小數,但本節課教學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意義作為重點,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組織教學,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時我把準備的正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十份,并將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請學生用已學過的分數來表示涂色部分,在學生說出十分之一后告訴學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寫成小數0.1,接著又將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學生先用分數再用小數嘗試表示涂色部分,在學生會用一位小數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數后,我又將另外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一百份并將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請學生用分數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學生說出百分之一后告訴學生這百分之一還可以小數0.01表示,接著我又將其中的58份涂色,并請學生嘗試用分數和小數來表示涂色部分。因為有了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學習基礎,學習三位小數我就放手讓學生用知識遷移的方法學習。因為學生對分數的知識掌握得較扎實,所以學生學得較輕松,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配合得很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昂,從課后作業反饋的情況來看,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在引導學生認識小數的意義時,沒有充分放手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在學生學會用小數表示分數后沒能趁機再次利用正方形紙的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相鄰數位間的進率。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10
我在教學《小數的基本性質》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題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3個1。提問:這3個1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回答。接著,我在第二個1后面添上一個“0”成10,在第3個1后面添上兩個“0”成100。問:現在這三個數還能用等號連接嗎?(不能)師: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相等嗎?這問題情境的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這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吸引著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通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評判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這樣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出發研究新問題是小數意義的運用。接著通過觀察米尺,引導學生得出0.1=0.10=0.100。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發現了什么規律?引導學生找出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時,小數的大小不變。接著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驗證: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這節課,以學生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環節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課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反思下來我覺得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給學生鞏固練習時間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11
今天有幸聆聽了組長的一節公開課,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第三單元例2例3的新授課,第三單元在五年級教材中所占比重比較大,小數除法整體對學生來說也有難度,但還好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的基礎上來加深的,而李老師這節課所講條理清晰,算理分析得也很透徹,綜合來說很是成功。
上課伊始,李老師以復習四年級所學的小數的性質直接導入,這個來說對學生不難,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繼而大屏幕出現了一組口算題,以開火車的方式要求學生口算結果。由這樣一個環節,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口算的能力還是比較好的,聯想到自己的學生在口算方面還比較欠缺,需要我多投入些精力在此方面提高。復習環節之三就是指名學生上黑板上筆算上節課的舊知。此環節有利于下面更好地吸收新知識,并且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繼而引入例題:王鵬的爺爺計劃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李老師讓學生齊讀例題,并要求學生自己先列式計算,寫完的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學交流一下,看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根據題意,學生很快列式:28÷7在列豎式計算式,學生發現了商是1余12,這時李老師發問:余數是12怎么辦?引導學生懂得把12個1變為120個十分之一,120里有幾個16?商應寫在哪一位上?還有余數怎么辦呢?引導學生發現繼續添0接著除。本節課的新授還有一個知識點是在例3,李老師在講例三時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主要重點是在于讓學生發現:整數部分小于除數,不夠除,用0來占位,繼續除。在新授的小數除法的兩種情況后,李老師總結學生回憶,當我們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余數怎么辦?因為兩種情況要牢記,遇到這樣的情況就要對號入座。那我們怎么才能知道我們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驗算。沒錯,老師要在日常訓練學生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通過驗算才能知道你的計算是否正確,這一習慣要貫穿于小數除法學習始終。最后在新授結束練習鞏固,通過課后做一做的題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后趁熱打鐵加深方法記憶,這有利于學生之后更加輕松地應對類似提醒,輕松學數學。
每一次聽課,都伴隨著一次收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學數學小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小數乘小數》教學反思08-1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3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熱門】11-23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推薦】11-23
【推薦】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
【熱門】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