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級上冊語文《詠鵝》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年級詠鵝教學反思
因為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只是這種圖畫是通過凝練的文字構成的。因此教師在對這首詩歌進行教學時,可抓住這一點,對于詠鵝這首詩歌,我至今難忘,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一年級詠鵝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一年級詠鵝教學反思【1】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快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學習興趣高。這節課,我在多處創設情境,使教學過程有聲有色。如:我以學生喜愛聽的鵝叫的錄音導入新課,學生興趣盎然。然后讓學生看CAI動畫:楊柳飄舞,幾只白鵝在池水里昂首鳴叫,紅掌撥水……在優美的樂曲聲中,聽詩歌朗讀,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詩的意境中,從而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借助多媒體,化難為易。
詩句用語言描寫的情境,通過多媒體再現出來,就變得具體可見,能幫助學生感受形象,進入情境。因此在教學中,我及時展示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設計部分,如展示“曲項向天歌”的動畫,對鵝的頸部進行特寫,一只鵝反復地伸縮脖頸,這樣,重點詞語“曲項”的含意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紅掌撥清波”的動畫,特寫“撥”的動作和水波向四周蕩開的景象,突出鵝可愛的姿態。多媒體的運用,聲音和圖像的想象結合,給學生強烈的印象,促進了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在隨后的朗讀訓練中,學生寓情于景,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盡情地抒發出來了。
三、以讀激情,啟發想象。
古詩的朗讀背誦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在朗讀訓練這個環節中,我采用了范讀、小組讀、個別讀、配音讀、表演讀等形式,給學生創設美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優美,鵝的可愛,激起學生的感情,F時,許多新的念頭在孩子們腦海中閃現,充滿了創造熱情,在教學中,我營造了一個讓學生放飛想象的情境:假如你是水中的一只大白鵝,你會說些什么呢?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大膽的想、盡情地說,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四、把藝術帶進課堂,再現詩中情境。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學生進行朗讀、想象之后,動手畫一畫,學生畫出了藍天、白云、垂柳、碧波、白鵝,把詩中描繪的景象形象化了,進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樂在其中,音樂和表演往往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使人心馳神往。教學中,我借助音樂來渲染情境,借助表演來表達情感,在學生誦讀詩歌時,同時播放節奏輕快的樂曲,讓學生盡情表演,他們仿佛覺得自己就是那可愛的白鵝,在池塘里悠閑的撥動著碧波,欣賞著大自然的美……就這樣,學生在一個寬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中,感受了美,記住了詩句,學會了字詞。
我認為這堂課是成功的,學生在看一看、讀一讀、演一演、說一說、畫一畫的環節中,全身心地參與,在情趣中進行學習,在愉悅中克服困難,在體驗中感悟知識,在滿懷熱情中不斷取得成功。
一年級詠鵝教學反思【2】
學生入學以來,第一次接觸的詩歌是第3單元中的《山村》,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古詩。《詠鵝》這首詩歌語言簡練,意思淺顯,給孩童展現了一幅活潑生動美麗的畫面。詩歌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只是這種圖畫是通過凝練的文字構成的。詩文給人以無限美好的遐想,能夠對孩子進行美好情感的熏陶。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詩句的大致意思,激發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我做了以下探討,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圖激趣,讓學生徜徉在優美情景中。
柳條飛舞,帶著春的期盼躍入我們的眼簾,飛灑一片綠色于池中。綠綠的湖水蕩漾著清波漣漪,搖碎了宛如綠寶石一樣的湖面,搖出片片鱗光。湖中白鵝曲項高歌,紅掌撥動綠波,雪白的羽毛映襯綠波,顯得那樣清美,快樂活潑。如詩的畫面,如畫的詩歌卻是一個只有七歲的“神童”創作的,這更能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愿望。
于是,開課的時候,我先是讓學生復習前面學過的六個單韻母,然后以開心的導語將孩子引入本課的學習:“這六個單韻母寶寶十分感謝您們,要帶您們一起去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接著,我就出示本課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觀察。
當我出示這幅圖的時候,孩子們被眼前美麗的畫面驚呆了,都不禁發出“哇,太美了!”的贊嘆聲。接著我問到:“你覺得畫面中的什么最美呢?”孩子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看到的景色一一列舉,然后我將孩子們描繪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修飾組織,變成一段話,讓孩子看著圖,聽著我如詩的介紹,一個個聽得入神,仿佛陶醉在了畫中。這個環節讓孩子的情感充分地調動了起來,為下一步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基礎,讓孩子迫不及待地進入到詩歌的情景當中。
二、反復吟誦,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古體詩的藝術魅力在于本身的凝練和貫穿字里行間的和諧之美。我國傳統的啟蒙教育基本以教讀兒歌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而,詩歌教學要利用詩歌的音韻美來對孩子進行文化的熏陶,讓孩子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節奏美。
但是,入學后的詩歌教學這是第二次,孩子們還根本不了解詩歌的節奏和音韻,因而,通過范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能夠讓孩子在美妙的音韻和節奏中享受著詩歌學習所帶來的快樂。于是,我在引導學生初讀的時候,首先讓孩子認真聽老師的第一遍朗讀,要求是聽準字音。因為聽讀識字仍然是目前孩子們識字方法中的重中之重。接著,再讓孩子們來聽老師讀,這次讀是讓孩子們注意聽清老師的節奏,通過這樣有層次的讀,不僅使學生能夠讀準詩歌的字音,還能夠讀出詩歌的節奏。
三、感情朗讀,學習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課標要求一年級學生的詩歌教學只是了解詩歌大意,重點是通過反復吟誦,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誦讀中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在誦讀中識字識詞,熟讀成誦積累詩歌。為了不拔高要求又要達到能夠讓學生對詩歌有個簡單的了解,于是,我利用了詩歌的配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然后對應著詩歌讓孩子吟誦,吟誦出詩的味道,吟誦出對詩歌的理解。
然后為了檢測孩子對每句詩的了解,我將每句詩的順序打亂了,然后隨意說出一句詩的意思,抽學生來吟誦出相對應的詩句來。通過檢測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將詩句意思和詩句對應起來,從而讓我判斷出,孩子們幾乎對詩歌有了大致的了解了。
在引導學生讀出對詩歌的理解的時候,我抓住了表示色彩的詞語“白毛”“綠水”“紅掌”“清波”讓學生感受到因色彩而帶來的畫面的明朗和優美。我的思考:
1、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唱讀較為嚴重,這說明平時我的教學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應該加強教師的示范朗讀,注重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感受老師的語速,從而有效改變唱讀情況。2、仍然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是聽課習慣不好?是形式較為單一?我的教學應該關注這部分的學習狀態,否則這節課對他們來說將留下空白。
一年級詠鵝教學反思【3】
小學課本中編排的古詩,都配有圖畫,這對執教者在執教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是很有幫助的,北師大一年級上冊選編了《詠鵝》這首古詩。這首詩簡短,優美,朗朗上口。在教學時,我采用了激趣賞畫吟詩配畫四部教學法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
(一)激趣。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猜謎語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入課題。說出謎語“頭戴紅帽子,身披白袍子,腳穿紅襪子,唱歌伸脖子”讓孩子們猜一動物的名稱,多數學生都能在積極動腦思考后猜出謎底是鵝。這樣的導入,不僅讓學生開動腦筋還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賞畫。學生們雖然能經過一番思考,猜出了謎底,但未必真正地見過大白鵝,我適時地出示課本插圖的動畫課件。畫面上紅花綠柳,溪流潺潺,一群鵝在水中一邊游一邊叫。這幅白鵝戲水圖,色彩鮮艷,極具情趣。在孩子們欣賞完畫面后,我讓他們暢所欲言,說說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話夸夸這幅畫,在學生的交流中,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一定的審美情趣。
(三)吟詩。當孩子們賞畫之后,我讓他們想象這幅畫可以配上自己在幼兒園里背過的那首詩。學生們立刻想出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接著通過讓學生自己嘗試讀,教師泛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配樂朗誦,帶動作表演吟誦等多種形式,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從而實現了有感情地吟誦古詩的目的。
(四)配畫。如何引導學生“入境”這是古詩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口頭構畫這一教學環節。在學生盡情評價了畫面之后,我趁勢讓學生自己來談談對圖畫的構想,學生的熱情可高了,個個躍躍欲試,有幾個學生的`構圖創意相當高明,試舉例如下:
生A:滿河的花瓣正隨波流向遠方,上空是一群群翩翩飛翔的鳥兒,河面上有兩只白鵝在戲水.
生B:碧綠的河水清澈見底,岸邊開滿了各色的野花,一群白鵝在水中一邊游一邊叫。
生C:一只只可愛的白鵝在河水里嬉戲,七歲的作者在河邊玩耍,指著戲水的白鵝隨口做出了這首詩。……
A、B兩位同學描述的畫面著重渲染了白鵝,很明顯,學生體會到了古詩的主旨:贊美白鵝。C同學則很直接的把詩人當時的心情表達出來了。這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培養了孩子們的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聽、評別人和敘述自己構圖創意的過程中,更深切的領悟到了古詩的主旨,在不知不覺中順利地“入了境”。
激趣、賞畫、吟詩、配畫四步教學法是根據古詩“詩畫結合”這種特定的文學樣式而進行的嘗試,不僅提高了學生觀察、表達、理解等語文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賞畫、評畫等審美能力。
【一年級詠鵝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語文《詠鵝》教學反思07-19
一年級上冊語文《詠鵝》教學02-13
詠華山教學反思范文07-25
小學語文《牛和鵝》教學反思(通用11篇)11-21
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2-06
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07-06
一年級體育教學反思精選07-11
詠中秋的對聯08-20
詠月的詩句05-09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