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課堂教學反思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對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學習興趣是保證教學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目前我們的歷史學習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厭學,課堂教學效率低,考試成績不理想。那怎樣才能提高歷史學科的成績呢?我認為,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探究新知呢?關鍵在教師。教師首先必須先認識學習興趣培養和激發的重要性,其次是找到正確的途徑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調動上給予了充分重視,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中就強調了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高度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并指出“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前提之一。沒有興趣就沒有真正的學習。”同時還指出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激發不同的學習興趣層次。“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從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轉型期,因此其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除了要繼續利用初中階段的間接興趣,即學習內容情節的生動、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等外在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探究、學習熱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即學生能較為深刻地體驗和感受歷史問題中蘊含的文化力量對自己心靈的撞擊。”可見,培養歷史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做為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要完成這個目標,前提必須是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對所學的知識有了解、掌握的欲望和要求。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亞杰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突出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去自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習質量。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學科,內容豐富,綜合性強,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要將這么多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有意識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把歷史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而主動去學,歷史課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歷史學習興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歷史學習興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巧設導入語。
傳統歷史教學不是很重視新課的導入,這使得學生嚴重缺乏學習新課的興趣,大大降低了教學的實效。導入新課是一門教學技巧,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可單獨使用,有的可揉合著用。我們應當依據不同的教學對像,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導入,都應當遵循一個原則,即學生聽得懂,感興趣。由此可見同一教材內容的導入設計應緊扣主題,立足于“了解”課文及與課文有密切關系的社會現象等。不要一開始就拋出類似探究題式的難度的問題,而應由淺入深,鋪墊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氣氛和能引起學生關注的問題和現象的導入法為佳。比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的《“百家爭鳴”和儒家形成》一課時,我考慮到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階段,對后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我是這么導入的:中國自1840年后一百多年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在武器上的落后是一個客觀原因,但這并不是必然導致中國受辱的根本原因,那么究竟與中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某種關系呢?還有我們平常提到的“中庸之道”,“仁”和“尊老愛幼”的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習了這一課后,你將能從源頭上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模式,增加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是培養興趣的重要條件。針對歷史學科的過去性、綜合性等特點,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目的地采用圖片、音像資料、實物、幻燈片、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復現歷史,創設一定形象生動、具體的歷史場景,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或者讓學生自己扮演歷史角色,設計表演情境,使歷史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人物,而是學生自己或者是班上的同學,這樣可以促進他們認知結構的發展,減少學生理解無趣抽象概念的困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引起一定的態度體驗,也使學生對歷史角色產生了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內心的體驗,產生內在的激情,進而促使學習的興趣由內心迸發并不斷提升。
同時,改變教學模式也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嘗試新課程倡導的主導-主體模式,在課堂上充分發揚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搭建展示他們風采的舞臺。比如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內容圍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展開,可以是一則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對某個人物、事件的評論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給學生營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蛘咭部梢栽谡n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歷史辯論賽等活動,關鍵是讓學生動起來,形成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途徑。
、骋愿叱恼Z言藝術,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溝通師生,實現師生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橋梁。歷史語言藝術最講究的是在準確前提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形象性就是善于把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道理形象化。講人如見其人,講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講景歷歷在目,娓娓道來,絲絲入扣,余音在耳,牢牢地吸引和有力地感染學生。比如在分析民族資本主義的處境時,學生對其“夾縫中生存”的表述有些費解,我就舉了漢堡的例子向學生說明:漢堡的上下兩層分別代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而民族資本主義就是中間的夾層。學生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通過漢堡這個形象比喻,很快就理解了民族資本主義“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處境,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同時歷史語言還要求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教學語言中的味精,是教學魅力的源泉。歷史教學需要幽默,通過寓莊于諧,莊諧并舉,調節學生的心理節奏,活躍課堂氣氛,喚起內在的學習熱情。
、丛O置有效問題,激活學生探求的心理,提升學習興趣
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常用的手段,有效的'提問能夠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優化課堂教學。但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胚m度性
問題的設置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為依據,不能太難或者太容易,否則都達不到刺激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目的,要注意把握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的思維高度,使學生享受成功的體驗,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就自然而來了。在分析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時,我考慮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了解的不多,因此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從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提出了英國和美國的最高領導人怎么稱呼?他們是怎么樣產生的?各有哪些權利?等一系列問題,學生躍躍欲試,相互討論,爭相發言,積極性很高,最后我讓他們把分析討論的結果歸納整理,制成一張表格,讓每個學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識化為簡單易懂的知識,學習歷史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得到增強。
、茖哟涡
由于學生在理解認知、思考分析、知識儲備等方面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既要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飽,吃好”,保持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要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能吃到”,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具體地說,就是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啟發誘導,讓學生自然順利地“摘到果子”。
、菚r代性
中學的歷史教育不是專業教育,除了少數學生由于特殊興趣對過去的事情有所關注,大多數學生主要是從現實的意義來接受歷史的。所以,提問時注意找準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深化到規劃學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講解“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時,我就適當補充了“神舟六號”、“嫦娥一號”發射等知識,學生對于這方面知識了解很多,特別是男生,一講到這些內容時特別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在講《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習俗的變化》時,我從學生給最感興趣的服飾入手,讓他們談談自己對服飾變化的認識,幾乎所有學生都投入了這個話題的討論中,最后他們從服飾談到飲食、住房、婚喪等,講得頭頭是道,有些學生的見解很獨到也很精辟。直到下課鈴響,學生還是意猶未盡?梢,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入手,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總之,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途徑還有很多,但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做有心人,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并將它們有效地用于課堂教學中,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高一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范文12-13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7篇)01-21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7篇01-21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6篇06-29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精選7篇)01-21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集合7篇)01-21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03-13
歷史教學反思12-19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12-08
歷史教學反思范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