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筆者認為表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忽略字詞基礎。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缺乏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
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吹饺缦聢雒妫
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
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積累。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四、倡導探究性學習,但要適度開放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于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 應該注重“探究”的“深度”和“廣度”適度“開放”,該教師講的,必須講透徹。但實際上在探究過程中遠離文本,喧賓奪主,本末倒臵,將語文課上成了“資料課”、“環保課”、“綜合課”。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于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五、倡導對話,但不能遠離“根本”
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系。(李鎮西) 《語文課程標準》引進了“對話理論”,認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能較好地體現對話式閱讀的內涵與特征。
1、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1)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本內容
的自然風景,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2)還可以利用課文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意韻之美。
2、創設對話的主導問題。
3、設置刺激參與對話的話題。包括:(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
4、培養學生在對話中的創造性。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見,真正的“對話式閱讀”應該是對話主體間視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對話主體各自向對方的“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
而實踐中,有的教師對“對話”的內涵理解不透,認識膚淺,甚至歪曲。課堂上貌似平等的對話,但實際與《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對話還有不少距離:一是話語霸權嚴重,對話機會不等。課堂教學中一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貴族,一部分學生淪為對話的奴隸,師生的對話成了“課堂上的孤獨行為”。二是注重發表和說話,忽視傾聽和交流。學生間不能夠有效地通過對話互相補充、共同提高,教師也難以及時抓住對話中閃現的教學契機。三是不重讀書,只重對話。往往學生只讀了一兩遍書教師就展開議論、組織交流,導致對話的質量不高。四是對話到底,方式單一。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邁一小步,就會變成謬誤。” 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必須革除,但我們不能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新課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2
第五周對我們東莞中學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一周的星期五是學校的教學開放日,是全體師生展示東莞中學風采的日子。在這次活動中,我的任務是上一節公開課。經過慎重考慮,我選擇了自己所教的高二·七班,課程是唐詩宋詞教材中的傳統名篇《春江花月夜》。有經驗的的老師都知道這篇詩歌知識點較多,內涵豐富,教學難度教大。但我喜歡挑戰困難,覺得越是難度教大的課題師生學習起來就更容易在交融中摩擦出火花,碰撞出智慧;于是在選報課題的時候我毅然選定了這篇詩歌作為公開課的教學內容。
在這節課的設計思路上,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的要求,我除了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外,更加注意了學生自身潛能的挖掘和提高他們的鑒賞、審美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向新課標靠攏,努力踐行自己的堂堂有智慧有火花、課課有收獲有升華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流程的具體操作上我重點突出了三個字,就是“讀、寫、品”。
讀是詩歌學習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讀有很多種,我重點采用了范讀、學生個別讀、集體朗讀等形式,爭取在不同的誦讀形式中體現出音讀、意讀、情讀和美讀的不同層次和境界。
如果說讀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知識的內化過程,是理解詩歌內涵的前提和鑰匙的話,那么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和重點。悟字表面上給人的感覺好象有點玄,可具體操作起來卻是意味無窮,這也是決定這一堂課是否精彩、是否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我下了較大的工夫,也征求了不少經驗豐富老師的意見。在問題的設計上我既注意到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識水平,同時也注意到如何實現知識的橫向拓展和遷移,使自己的課堂既體現出一定的廣度有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至于是教學過程流于膚淺?紤]到詩歌學習中感受意境的重要性,我重點突出了情景再現的教學環節,讓同學們在感知詩歌大意的前提下,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進行合理的大膽的聯想,讓同學們用心去品味詩歌中蘊涵的澄澈的純凈的美。實踐證明學生在這一環節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充分的討論,也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學。
師生之間的討論和思考是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但我總感覺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了練,就會給人一種不完美的感覺,而且知識的外化也是語文學習的終極追求。于是我在這節課的最后環節設計了學生寫作的訓練。實踐證明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他們也確實在老師的引導下交上了令眾人驚嘆的作品。
我的這次公開課雖然在我們語文科老師的共同關心和幫助下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本打算最后讓全體同學在齊聲美讀中結束這堂課,因為時間關系沒有實現,課件的制作可以再充實些等。
堂堂上成精品是我的教學追求,然而教學本身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認為如果一堂課沒有任何破綻、沒有任何遺憾,那么這堂課也一定不會有真正的思考、爭論和智慧在其中,這種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公開課已經上完了,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們的反饋意見還沒有整理出來;我會在思索中等待,認真地接受聽課老師們的意見和批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莞中這塊熱土上有一個全新的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3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也。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高二語文教學畢竟不同于高三,盡管內容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學對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投入十分積極的,畢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的關鍵選擇。而這屆高二學生是從高一升到高二,對于他們而言學習似乎是個負擔,他們對學習沒有什么熱情。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語文課,就像一篇躍動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藝術品。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
1.活化課堂關鍵是教師引導靈活。
要想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活,當然教師靈活引導是關鍵。首先,教師的教法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的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少廢話、少替代、少包攬、少埋怨,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 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實物、模型、掛圖、表情動作等多種直觀手段,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種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并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再有讓學生在課堂短劇表演,新穎的板書設計,隨手勾勒的“簡筆畫”等,都能促使學生沉浸語文課堂教學中。
2.活化課堂核心是學生思維鮮活。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科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并用,并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蕩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3.活化課堂特征是課堂氣氛活躍。
教活,學活,課堂氣氛怎能不活,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學生又能大膽實踐;教師激勵學生“超越”,學生就思維飛揚;教師讓學生“選擇”,學生能自作主張;教師激發學生“創造”,學生不斷開拓創新。課堂上時而讓學生演一演,畫一畫,辯一辯,賽一賽,唱一唱,問一問,讀一讀,猜一猜,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躍了起來。充分利用小組教學模式,在不同的時段中讓學生或探究討論,或靜聽欣賞,或即興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戲娛樂,使學生如坐春風,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必定良好。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也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活動盡量不要預先排練。三是要處理好活動形式與教學內容的關系。四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最后還要老師有較好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
也許下學期教師得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策略,盡可能降低教學要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點興趣和成就感,也許才可能逐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和熱情。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4
3月10日,今天是二、四節的課,剛進入教室,就看到黑板邊上的成語換成了“秀色可餐”。上課后,我聲明首先用五分鐘讓同學們用黑板上的成語說一句話或一段話,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同學們立即就沉默了,我知道這是課堂上可怕的沉默。(要想解決這樣的沉默,還有好多好多的工作要做。)還好有兩個學生站了起來說了一下,我給以肯定,就沒敢多戀戰,趕快轉入了下一個環節。上完文言文翻譯之后我立即就明白哪里不足了!這大概就是不成熟的老師的特征吧,呵呵!
首先是課堂節奏過慢,有拖延時間之嫌。我兩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講了一篇20xx年高考江蘇卷中文言文部分,三道選擇題,三道翻譯題。我備課時,逐字逐句地翻譯,遇到考綱中要求掌握的實詞、虛詞,我就查找字典、翻看課本,把經常出現的意思總結出來,然后傳達給學生;還總結了文中出現的其他古文現象,如詞類活用、固定結構、通假字、重要句式,準備講課時板書到黑板上,提醒同學們注意并做好筆記。由于我備課過細,講課時還沉浸在字詞當中,我把我是如何理解的,如何記憶的,以及我的學習感受都倒給了學生,感覺在那一個知識點上揉來揉去的,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學生們的注意力也有限,我的喋喋不休肯定讓學生們失去了耐心。還有就是在講翻譯時,講了高考改卷會是怎么回事,參考答案又有什么不足之處,同學們又會怎么想,應該怎么想,講的過細,過多,我自己也累的夠嗆。原因是自己對知識不能融會貫通,不分主次,表達混亂。反思:備課時,要深入,要細,要盡量打通自己知識的各個關節,接下來就是內化,消化;講課時,要淺出,要有選擇地、精確地講出自己思考的結果,并且能夠啟發學生去繼續探索。
其次是文言文的教學只會言是言,文是文。其實我心里是只有言的,把整篇文章的字詞問題解決了以后,我整個人已經筋疲力盡了,哪還有心思去過問文呀,隨便說兩句就草草了結了,所以現在我的文言文教學就是字詞教學。而在學生那里好像畏懼文言文的原因也是不認識的字詞太多了?墒抢蠋熞仓v了不少字詞呀,有些字詞句式還是經常強調的,為什么學生還是不會呢?今天的課堂有一個瞬間印到了我的心里,那就是在我很用心又用勁地朗讀文章當中的一部分時,那一刻,我感覺我和學生的心靈有了碰撞,并且都沉浸到了文章當中。朗讀文言文和朗讀現代文是不一樣的,主要就是朗讀時的思維要跟上。盡管我沒有很深的文言功底,但是我得為學生做榜樣,我要顯現出我很會朗讀并且很理解文意。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我發現我確實進入到了文章當中,更重要的是我把學生也帶了進來。我頓悟:朗讀是理解文意的很好手段,我親身體驗到了。要想打破學生會害怕文言文學習的厚障壁,還是得從老師的教學觀念開始改變。至少我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文言文教學還是以文代言要好的多,起碼不會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的信心,并且老師在分析古文精妙之處時就是對學生學習的很好的促進。如果把字詞句作為了教學的重點,那首先就會讓學生望而生畏,就是掌握了大量的字詞義而沒有整體的閱讀觀念,那遲早也會失去信心甚至絕望!所以,我以后要做的工作就是自己消化字詞句義,多多朗讀,形成整體語感,然后在課堂上把那種最優秀的語感呈現給學生們,以期和同學們產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那應該就是真正的教學相長了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5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于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于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誤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于類似:"通過……你讀懂了什么""還讀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并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于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么什么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最后,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么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么辦"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著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后,先作一番思想斗爭,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高考優秀作文><高考滿分作文>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后,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么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于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后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于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么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么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煉,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占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后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6
《像山那樣思考》這篇課文重點就在于讓學生提升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重視環保。
應該說,這是一篇比較嚴肅的文章。平時我上課的語言都是比較隨意的,這次我希望我可以改變這種不好的習慣,就從這篇課文開始改變。我發現,當我的語言變得正式的時候,學生也變得很嚴肅。他們有了想更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念頭,正是這念頭使他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地去閱讀文本,從而理解這篇課文的深刻內涵。安靜地思考,對于《像山那樣思考》這篇文章是很必要的。
另外,我提出了三個問題來串聯這篇課文的教學,即:1)山是怎么思考的`?2)狼的嗥叫中隱藏的內涵具體是什么?3)人為什么要像山那樣思考?這三個問題貫穿了整個課堂,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使課堂教學完整。這是我以后也要繼續堅持的。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7
本學期我任高二(276)(277)班語文教師,期末考試即將到來,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進步。為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更好地進行下學期的工作,特作總結如下: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二,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F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1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二,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語文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
三、調控措施
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
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蔼剟钍侨说囊环N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回顧近一個學期以來的教育教學工作,自己還存在著不少的不足之處。在教育學教學改革一日千里的新形勢下,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還需要一步地更新和改善,以便適應新教材、新要求、新高考。還需要與同科的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在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要著意改正的自己的不足之處,以求更好的成績。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8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節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確定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
我認為,首先,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讀寫、聽、說、修辭、邏輯等等,每節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實效。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就明確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及口語交際能力。這就明確地指明高中語文教育指向“人的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聯系生活實際,注重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要以語文知識為基礎,做到切實有效,課內課外有機結合。但我認為,無論課內課外,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也就是圍繞“能力訓練”這個核心而展開,兩個基本點就是課內與課外。課內注重于練習,課外致力于閱讀,課內課外相互結合,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延伸到課外閱讀教材,并穿插一些課外讀物,這樣課堂教學氣氛就比較活躍,對深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前提。
其次,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注重了語語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有時在思想上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造性。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9
在我們的課堂上,有時學生似乎很有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間提問、回答頻率很高,同座之間也有討論,結果卻是“問之不切,則其所聽之不專,聽之不專,則其所取之不同!逼鋵,這只是形式上的互動,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用不大。當今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倍受人們關注,語文已成為眾矢之的。作為身在語文教學一線的教師應冷靜思考語文教學的高效性。所謂“高效”可以從兩個維度上來界定,一是效能與效率,著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與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案咝А笔切、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綜合體現。
新課程提出了一個重要理念: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自主理解、自我解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這無疑為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求新、求活的清泉,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卻主動放棄了自身的主導地位,把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似乎“讀書找難點——合作解疑惑”的“討論課”方彰顯其對課程改革的真正踐行。似乎一堂好的語文課就以教師講的“少”和學生討論的時間“長”和“熱烈程度”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難道這就是新課改的主要精神嗎?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梢姡抡n程所倡導的師生合作方式,不是讓教師退而做課堂的旁觀者,而更應以學習上的激勵者、教學上的對話者角色進行課堂點撥和調控。在動態生成的課堂中,教師不能忘記自己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而必須確保對文本衍義的主線明晰,決不能讓語文課堂衍變成自由沙龍,否則教學目標與教學意義也就從根本上被消解了。
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解決“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問題上反復斟酌、精心設計。
一、教什么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參不放,對教材畢恭畢敬,對教參唯唯諾諾,以致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內容過“全”的現象,40分鐘的一節課,從課文的正音正字開始,涉及段落劃分、內容分析、中心提煉、寫作特色歸納等等,面面俱到,儼然一桌“滿漢全席”,教師的“苦口婆心”越發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其實,教師對文本教參應作出適當的“裁剪”,取舍之間、增刪與否,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學科專家的方案、或優秀的教案,而忽視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因此,組織語文課堂教學,總得有個“抓手”,找準“基點”才行。抓住什么,找準什么才能突出教學過程的高效性,一篇課文可以學習、把握、挖掘的要素有很多,但總要找準一個明確的目標。勿庸置疑,許多教師備課很認真,在上課時也嚴格遵循教參上的教學目標去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領著學生一項一項地去完成每一項目標,結果是目標有了,過程有了,學生卻丟了。我覺得:為目標而目標,圍繞的只是課本,面對具體的人而設定目標,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無論是哪一堂課,都應有屬于自己的教學目標,它應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課堂的知識反饋去設立和修正。
在學習《琵琶行》時,小序中“錚錚然有京都聲”中的“京都”二字,對解讀白居易的人生際遇、人生感慨,同琵琶女的天涯淪落之恨,互為慰藉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由此放射出去的問題“點”更直接與主旨關聯:“京都長安對白居易來說意味著什么?有著京都之聲的琵琶樂曲對白居易來說為何如此動人心扉?”“何以最終引至‘江州司馬青衫濕’”?因此,一節課的基點,就是我們開展課堂教學的一個著力點,也是激活學生思維的觸發點。教學目標的擬定,應該是細化的,可具操作的,有實效性的。
二、怎么教
“亮點”的營造將帶動整個課堂,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導向,使課堂教學的境界升華。“亮點”可以是先行“預設”的,也可以是隨機生成的。那么,“亮點”該何時帶出,又該設置在什么環節?這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師的智慧和意識。
1、駕馭全局處設亮點
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由于知識的'限制與經驗的不足,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自己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尋求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為學生提供一些思維的激發點,預設一個或多個“亮點”——即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同文章重、難點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盡量使問題提得巧,問得新,產生“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在教學設計時,要善于抓住一個關鍵句、一個場景、一個細節等,由其貫穿全課,如教《祝!房勺プ 把劬Α倍,從而帶出對“人物形象的變化、心理的變形、人生的遭遇”這三個層面的理解。教《林黛玉進賈府》可以從林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行蹤為突破口,拎起全文。再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確是一篇情辭慷慨的至情文字,文中表達其發憤著書觀的一段文字就是一個重要的“亮點”,我嘗試以此“亮點”貫穿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一是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精華;二作思維遷移:有許多封建文人在屢遭貶官后創造了流傳千古的文學名著,許多文人在官場站得很低時,在文場就站得很高,對于這種“貶官文化”現象,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寫作短評,并將探究學習的結果整理成歷史人物故事,在課前進行三分鐘演講;三是寫作視角的延伸:讓學生思考這些事例在作文中至少可論證哪些觀點,凡此總總設疑,找準切入點,教師只要抓住課文的“亮點”,進行多角度發散思考研討,點到即止地拋給學生一條條的“鑰匙”,就能讓學生在求知索道上輕松地開啟了“知識的大門”,這種方法遠遠要比教師包攬一切的整堂翻譯要生動得多。
2、導課時設亮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形象的、生動的、具體的事物感興趣,而對一些抽象的、概念的東西不愿接受。教學中如何順應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呢?如何使學生的心理從上課依始就高效地定格于課堂?我認為導課時設亮點不失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情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導入《陳情表》一課時,我注意以疑促思:李密作為亡國之臣,多次拒絕召見,除了因“孝順祖母,暫不出仕”之外,還要對侍奉晉武帝的顧忌或是對前朝的忠心,那么這番“衷情、孝情、忠情”他該如何“表白”呢?開講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節,確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妙。正如特級語文教師于漪所說:“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庇纱丝梢娔芊窬脑O計教學的“突破口”——在導課時設亮點,是奠定課堂教學成功基礎的關鍵。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也只有這樣,才能“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發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3、打破課堂困局時設亮點
例如在講授《寶玉挨打》時,我本懷著一股教學的激情想與學生交流一下對《紅樓夢》的閱讀心得,沒想到反應者寥寥,這是教者“預設”所未及的,我也正懊惱自己忽略了學生的基礎和知識儲備情況,如果按既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勢必“冷場”。我決定改變一下教法,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問題:作為老祖宗眼里的“命根子”,寶玉為什么會挨打呢?學生對此也只是懶洋洋地看著課本。更有甚者是有幾個“搗蛋鬼”故意“找茬”:老師,金釧是誰?她為何“含羞賭氣自盡”?她跟寶玉有什么關系?我一陣欣喜:有問題就有“戲”了,面對其他人同樣疑惑的眼光,我靈機一動,又寫下了第二個問題:有人說《紅樓夢》有一種非!敖洕钡膶懛,就是經常借一個事件,把很多人卷進來,再“逼迫”每個人出來一一表態,從而讓其相互烘托與對比來凸現人物性格。那寶玉這次挨打事件,都把哪些人卷了進來?問題一出,同學們果然來了精神,課堂上探究的氣氛開始形成了。教材擬定的學習重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性格”等,不攻自破。語文教學過程的動態性決定了教學本身是充滿著“變量”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突變”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突變”又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亮點”所在。正如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信息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教師不能過分重視預設性目標而忽視生成性目標,過分重視既定任務的完成而忽視對學生的適時引導,只有力圖喚起學生的思考意識,才能使其積極參與而成為課堂的主人。
4、質疑探究、爭議處設亮點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問題并非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師生互動中,教師及時把握、整合學生的觀點而臨時生成的,這時,教師能否依據文本的中心,適時引導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阿q正傳》時,當問到學生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何評價和體會時,卻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方持欣賞的態度,一方對此卻嗤之以鼻。對此,如果任由學生爭論得“不亦樂乎”,那只會讓討論變成“打嘴仗”的膚淺的“熱鬧”,教師就要取得教學的主動權,主動亮出這樣的問題:魯迅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和初衷是什么?如果今天給“精神勝利法”作新的詮釋,它將會有什么內涵?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反復回扣文本、品味語言、領悟內涵、感受情感的過程,“問題”的“亮出”具有導學、促思的作用,也不斷驅動著課堂教學的展開。又例如學習李白的《將進酒》,在學生領略“酒仙”的豪放與不羈的同時,我拋出了這樣的一道題: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聯系李白的人生經歷,分析他為何會與“酒”結下不解之緣?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各抒己見:有仕途失意說,有內心平衡說,有自我麻痹說,一時誰也說服不了誰,在質疑探究、爭議不一時,教師不能避重就輕或匆匆帶過,也不能任其發展而不作引導。亮點探究的最終指向應是對學生人生觀的正確引導: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
三、挖掘拓展點(即“教得如何”的效果鞏固)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私處熞膭顚W生主動探究,并積極創設探究的學習環境——挖掘課文的拓展點。拓展教學是鞏固學生知識、幫助理解教學內容、活躍學生思維的高效手段,恰到好處的課堂拓展與延伸,就如一支樂曲回味無窮的尾音,常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課堂上的亮點。但不能純粹為拓展而拓展,緊扣文本還是第一要義。
語文課堂是靈性的課堂,因為它承載了幾千年的文化熏陶。因此,如何延展教學文本,把文本放置于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在我們的腳下,有一條滋養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長河: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衛鳥在藍天里歌唱;嶙嶙魏晉風骨,巍巍盛唐氣象;蘇東坡月下把酒,聲聲向蒼天發問;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夜夜夢里點燈……語文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漫步這歷史和文化的長河,和學生一起沿著歷史長河古道逆流而上,拾一塊女媧補天的彩石,借一彎漢宮的冷月,摘一支渭城朝雨中的柳枝,帶領學生走上精神和文化之旅,將語文課堂放置在古老的文化長河中,即使是枯燥的文本,也會變得靈動起來。這樣,教師教起來可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學生學起來可以舉一反三,集思廣益。而且廣度成就高度,學生在文化之旅和文學殿堂中可以自由的翱翔,釋放心理能量,激發心靈暢游,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例如在講授愛國主義主題的作品時,可以將其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環下,從理想主義、集體意識、濟世救民等精神品格中抽取出“憂國憂民”這一精髓。從屈原的“雖九死其猶未悔”到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痹俚疥懹蔚摹巴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等中發掘其歷史淵源。這樣,一部愛國主義文化史就源源不斷地流淌在課堂上。
又如在講授戲劇單元時,結合本地和當代學生實際,大力拓展文本,弘揚傳統文化。針對當前學生普遍對戲劇知識的低認識、低興趣的實際,認真設計活動課。一方面舉辦傳統戲劇知識講座,讓學生大致了解祖國傳統戲劇常識及其藝術魅力,同時精選一批經典的京劇、黃梅戲、川劇等讓學生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結合課堂教學,開展“我編”“我演”“我評”的綜合性教學,讓學生自己編劇,自己表演、自任評委,如通過要求學生將老舍的《茶館》某段改為四川方言版,并當堂表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四川方言那極具表現力的文化魅力。同時,還要求學生編演了《守財奴》《藥》《套中人》等劇目,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廣泛的拓展文本,以文化充實課堂,我們的課堂便不會再沉悶,不會再枯燥,而是精彩紛呈,活色生香,特色彰顯。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課堂的高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 又是一種策略, 充滿挑戰, 呼喚智慧。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 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 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追求的!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0
上初唐詩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現代詩歌,感覺更加有內容可講,針對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較顯著,所以備課時內容更加充實。但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發現設置的問題并不是完全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時候問題太深,或者問題方式不對,容易造成學生的思考瓶頸,課堂氣氛也冷場。授課是提問的藝術,如何更加科學地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到達老師所期待的彼岸,這是每一個新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所謂備學生大概就是指這方面。
另外還有關乎教授內容方面的思考。我們老師很多的思維方式和視野比較多地停留在文學史,古代漢語等比較專業的層面上,所以在授課時,不免會陷入學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勸學》一篇的講授過程中,我對于文言句式,詞語結構的講解可能過于深刻,涉及到現代漢語的語法層面,但是學生的'語法知識不系統,也比較混亂,初中階段的語法學習大多停留在聽聽而已,用不到也懶得深刻學習的程度,所以很多時候,學生并不能聽懂,講解文言的倒裝,在學生眼里,也只是難懂的文言知識,自己仿佛感覺到這些內容只是講給自己聽的,為了講而講,或許說到底還是對于學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認知,所以在授課內容選擇上并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很想說,雖然這些日子以來,自己精神上,身體方面壓力都比較大,但是與學生的交流也使自己體會到生活的充實,創造的快樂。學無止境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經過課堂的種種,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這或許也是幸運之所在。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1
優點:
1、課前開始播《月滿西樓》flash,營造詩詞氣氛,引發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設得較為成功。
2、課前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使得學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閱讀了大量關于李清照的事跡及詩詞,了解她的經歷,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準確把握愁的諸多內涵。同時在閱讀中知道作者前后期的經歷不同,詞作的'風格也不同。
3、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課可以說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本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4、課堂上討論落到了實處,使學生明確具體任務,時間充分,老師在巡堂過程中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指導,切實掌握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作業的處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5、導入太長,意象品讀拓展不足。也許是由于時間的限制,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討論,所以對意象的品讀顯得不十分到位,有點淺。
6、解決“如何入愁”問題時,我非常在意時間,顯得過于急躁,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處理的不夠從容,給學生時間不夠充分,整個課堂感覺很“趕”。
7、課堂上老師的反應不夠靈敏,應對學生的回答語言顯貧乏,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品讀,不能給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泛泛而談,做不到一針見血。同時對回答好的同學沒能給予及時的表揚。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2
5月即將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來的教學,緊張、疲憊而又充實、愉悅。學業水平考試已經塵埃落定,我們終于從必修教材的緊張復習中解脫出來,好好地喘了一口氣,從孩子們考完回來的言談話語中得知,今年的語文測試并非原先想象中的那么難,大家答得都還不錯,心里頓時不免一陣竊喜,一個月的辛苦與期待總算沒有白費。
本月我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選修教材的處理上,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精心挑選若干詩歌和散文篇目向學生們推薦學習。教學思想是啟發式的、合作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我認為一些教條式的方法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而培養學生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語感更重要,好文不厭百回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更何況我們選擇的篇目幾乎都是祖國語言文化中的經典,要想真正地理解其中全部的文化內涵又談何容易。有鑒于此,我自己也是費了許多心思。在朗誦上,幾乎每一篇文章我都要事先下載范讀錄音,聽一聽名家的朗誦,不斷地完善自己,精確到每一個字詞和句讀都不出現任何紕漏;在講解中,巧妙地設置問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啟發同學們的認真思考,一起來探求文學瑰寶的藝術魅力;在反思后,我積極努力拓展和遷移已經學過的知識內容,不斷整合詩歌鑒賞與散文理解的一般規律性的認識,讓同學們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學而不倦。
或許是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此間同學們的學習狀態比較放松和隨意,剛開始接觸詩歌欣賞的時候,大家都是興致勃勃,妙趣橫生,問題很多,想法也不少。課堂上有睿智的'發問,也有激烈的討論,“詩無達怙”,很多同學都能在課堂上做到動筆、動腦和動心?墒呛镁安婚L,同學們逐漸對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失去了原有的興趣,課上也慢慢有了嘮嗑、溜號、看閑書等不正常的現象。四班厭學的同學很多,三班偷懶的同學也不少,這都讓我很傷腦筋,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多關注一下他們,同時也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讓同學們真正地喜歡語文學科,欣賞語文魅力。
本月最為遺憾的是聽同組老師的課較少,尤其是翠姐和微姐兩位師傅的課,兩位師傅每周都能抽出時間來聽我的課替我把關助我成長,而我卻沒能做好自己應該?赡苁瞧饺绽锏膶W生社團工作很繁重,盡管如此自己也不應該再找借口,更注意處理好教學與工作的平衡,知道教學為首要任務,感謝翠姐的鼓勵與指點,也感謝同組老師對我的包容與理解。
人的一生過得是否精彩,其實并不是看它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比別人體驗得更多,因而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3
新學期伊始,在津南區“深化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指導思想下,我校大刀闊斧的進行了課堂教育改革實踐活動,推行“三六”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以“學案”為載體的富有特色的高效課堂。
對于這一新的教學模式,起初我并非完全接納,可以用這樣一句話說明在這一過程中自己心態的變化:在遲疑中不斷嘗試,在嘗試中發現變化,在變化中反思提高。
作為高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起初對“學案”總有幾分顧慮。學案該怎樣寫?復習課的學案該怎樣寫?在緊張的復習中學案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諸多疑惑存于心中。聽過幾堂課后,我也開始了自己的教學嘗試。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教學方法的斟酌到反饋練習的篩選,在設計學案、實施學案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和學生都有了新的變化。
變先講后練為先學后講,讓學生體驗從確實如此到原來如此的心理轉變。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交流多了,分組討論發表各自觀點,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思維過程的機會多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分享學習的過程,在主動學習中提高了課堂效益。
在這一過程中我心里對學案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學案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的中介,借助學案改進現行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改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模式,引導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和和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并能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學案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學案的作用、發揮學案本身的價值則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的核心。
當然,對于語文教學我主張教學模式因文而定,因課而變,因時而改。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學習、善于學習。
“學案”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于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于發現,注重總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4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鑒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東風破》,《菊花臺》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向往,再講解詩歌鑒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簡單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敖逃乃囆g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闭Z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用心。
2.務必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用心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茖W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系起來,考試要在必須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必須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系起來,而且要及時復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構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實好處。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但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透過日記能夠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于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說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改編一個笑話,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后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透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于高中學生更為重要。高中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立刻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忙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5
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盡管是在復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鑒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高中語文09-09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05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9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4-17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高中語文期中教學反思07-10
(經典)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0-01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3
202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13
【推薦】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