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yōu)秀]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
一年的高三畢業(yè)班的教學工作終于結束了,回顧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這一年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點簡單的小結。
首先,由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特點來反思平時的課堂教學,尤其是高三復習的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基礎,還是基礎。高考題目出的大都是基礎知識,同學只要平時稍加注意,就不會失分。
二、平時講課要注重積累,注重語言積淀,不必過多地關注專業(yè)知識。高考題目不是光靠這些專業(yè)知識就能完全解決的,比如說,病句題,同學知道病句類型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等,但是一個句子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出來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錯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這些專業(yè)知識等于是擺設,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如果你語言積淀比較豐厚,對語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較敏銳,一讀,就知道,這個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這可以就此判定這個句子就是個病句,沒有必要非知道它屬于哪一種錯誤類型不可,這叫多此一舉。
三、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擴大閱讀面,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閱歷,為作文準備素材。作文實際是生活經歷、情感、觀點的展示,一個人,要想寫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寫作功底、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積累。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腹內空空,想讓他道出來點東西,可真是難為他呀。相反,如果同學頭腦中積累有許多素材,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寫出的文章就事實充分、材料翔實,就會得高分。不會像擠牙膏一樣,半天也寫不出幾句話來。
四、學過的知識要不斷地回頭復習。只有不斷地復習,才能“溫故而知新”。高考試題中許多題目在課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題目就是書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學早已忘得無影無蹤,把不應該失的分給丟了,這就未免可惜了。為了避免這些分數(shù)的丟失,只有不斷地引導學生及時回頭復習。
五、適當?shù)挠嗅槍π缘赜柧。高考畢竟是一次考試,和平時的考試其實沒什么兩樣,只不過重要性不同罷了。為了讓同學們及早地適應這種考試,就必須平時有針對性加以訓練,但這種量不宜過多,過猶不及。在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訓練以下幾項內容:
1、書寫的規(guī)范性;
2、審題的準確性;
3、答題的程序性;
4、時間利用的計劃性。
六、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復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為?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fā)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置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qū)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既無科學性,又無操作價值,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
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七、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欲望、條件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F(xiàn)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并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贋槭裁凑Z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趲熒钚枰慕Y果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鄹呖颊Z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么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獲取優(yōu)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yōu)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整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shù)挠柧毻瑯幽茏屓税l(fā)現(xiàn)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興趣,穩(wěn)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問題的發(fā)現(xiàn)、思索、解決,有助于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正確之舉在于盡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xiàn)實、規(guī)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yǎng)”,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zhàn)?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八、管理至上,指導為重。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干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fā)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俅罅恐v述;
、诖罅坑柧;
③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xiàn)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zhàn)術特征:
、佟巴度搿倍,“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墼跓o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yè)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tài)。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趯W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于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fā)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為指導,讓考試有利于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的理念,要創(chuàng)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為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才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霸主”,學生的“暴君”。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難度適中而又合乎“大綱”“考綱”要求的考查訓練,因還學生以時空而降低了頻率,避免了“地毯式轟炸”的漫無目的,也因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權而能提升教與學的實績,學生才能從有效學習中收獲無限的快樂,而對考查與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才會萌動解決的欲望——于是高三語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
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xiàn)提高。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并不主要體現(xiàn)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
、賹W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
②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
、蹘椭鷮W生構筑能力體系;
、軒椭鷮W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
、輰W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復習,把學生由“學習”變?yōu)椤扒笾,以此實現(xiàn)語文成績的顯現(xiàn)。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游員和服務員。
高考是一次檢閱,高考是一位老師;它檢閱著我們老師教學的思路和教學的成果,它引導著我們走向更正確的教學之路。它讓我看到許多教學的不足和缺憾,同時以肯定了我的一些做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于未來的教學,我心中似乎越發(fā)清楚。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2
周二上午,和六(5)班這群多愁善感的孩子們一同經歷了《蘇幕遮》的課堂六十分,盡管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但留給我的卻是一種異樣的感覺。但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當時還是懵懵懂懂。這幾天,自己一直在琢磨和反思,也有幸和善于“挑刺”的馮老師交流,漸漸明白這種異樣的感覺緣于自己的教學預設與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的脫節(jié),緣于自己的課堂引導不到位。
還記得那天上午,我上第二節(jié)課,于是就在第一節(jié)課來到教室準備和孩子們聯(lián)絡一下感情。六(5)班的孩子個個能說會道早有見識,也聽陳老師說起他們已接觸過詞,但總認為是停留在讀讀背背的層面上。孩子們很熱情,一下子就熟絡了。為了摸清他們學詞的起點,我就在角落里找了個不太聲響的男生來讀這首詞(這首詞已提前一晚發(fā)下了)。這一讀,不僅讀出了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也讀出了詞人的情感;這一讀,也把我給讀驚了:試教了好幾次,孩子們學詞都是原生狀態(tài)——處于零起點的,初讀時沒一個孩子能讀到這個層次的。我不敢相信,就再請了幾位來讀,結果讓我不得不相信。只記得當時笑著說:“孩子們,你們都讀到這份上了,那下節(jié)課我就沒什么可教了。”
走出教室,我開始為自己不早點和孩子們接觸而后悔,也為接下來足足六十分鐘的課而擔心。誦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貫穿各個環(huán)節(jié),從“字正腔圓”到“讀出節(jié)奏”再到“讀出韻味”直至“讀出情感”、“讀出意蘊”,在層層深入中讀透詞心,可孩子們似乎都一步到位了,該怎么調整教學預設呢?混混沌沌地過了十多分鐘,也理不出個頭緒來,就走上講臺,準備將教學進行到底。
不出所料,上課伊始,孩子們在初讀時就掀起了教學的高潮,不但讀得有滋有味,還聲情并茂。那個女孩邊讀邊做手勢,到后來情不自禁地閉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詞的意境里。也許是被孩子們那投入的樣子給蒙住了,初讀環(huán)節(jié)就草草收場。現(xiàn)在想來,正如老師所說,可用自己預設的“字正腔圓”的要求來指導,這樣他們可能會靜下心來好好讀這首詞。另外,指名讀時那個()女孩語調偏上揚,本想指出,可想到是初讀就沒說,想通過自己的范讀來感染他們,但從后來的誦讀來看,孩子們的語調都偏上揚。可見,該及時引導。
在“讀懂詞意”和“讀出詞情”環(huán)節(jié)中,功底深厚的孩子們侃侃而談,大量引用相關詩詞來助讀,尤其是對于納蘭性德的`《長相思》,更是情不自禁地吟誦,時不時地引用。從課堂來看,孩子們讀得很投入,說得很精彩,可是不是真的融入詞的意境了呢?我覺得未必,因為孩子更多的是在展示自己積累的詩詞,而不是真正地潛心入境來理解這首詞的意蘊,這也是自己引導不到位造成的。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而這點點滴滴的遺憾讓我學會思索。如夢令教學反思容積教學反思日月明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3
《老王》是楊絳先生的一篇敘事性散文。作者敘述了與一位人力車夫的交往.寫了底層勞動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仍不改善良淳樸的天性。筆者在處理課文時,將“感受老王不幸的命運.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點;理解作者作為知識分子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和關愛之情”作為教學的重點,將“作者對老王內心的復雜感情”作為教學的難點。為此,筆者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一、說說老王的命運及老王的為人表現(xiàn):二、有感情地朗讀你最受感動的情節(jié)、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并說說感受;三、理解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怍之情:四、和自己對話,關注自己身邊的老王。原來準備用一節(jié)課來完成這些教學目標,后調整為兩課時。本課的教學,有三點值得筆者思考:
一、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引領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鍵
教師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認真對話。細細地加以研讀.做好解讀文本的第一人.高屋建瓴.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閱讀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狀態(tài)——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兒童的眼光走進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抵達文本解讀的要義。 要強調教師的引領作用,因為這需要教師去選擇意義、優(yōu)化路徑。教師深度解讀文本的目的.不是代替學生的解讀與理解,而是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豐富的可能性。對教材文本的理解與價值判斷就成為師生共同的心智體驗過程.教學則是師生一起探索文本的意義與價值并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文本價值的最大化。需要強調的是教材文本的意義與價值雖然是開放的.卻是有底線的。教師一方面是底線的守護者.另一方面是學生“前行”的促進者——所謂“平等者中的首席”。當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品味需要教師點撥深化或糾偏時,需要教師有獨到而深刻的文本理解.圍繞著教學目標而展開相應的教學內容.推進課堂的互動,生成更多的課堂現(xiàn)場資源。反之.教學的預設目標有可能出現(xiàn)偏差.教學實施過程中就有可能因沒有領悟文本精髓而錯失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
二、學情評估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基點
學情評估,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之一。當時準備用一課時研習《老王》.一課時下來,教師想了解課堂中圍繞著教學目標所進行的研習效果,于是,向一位基礎較好的同學了解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這位同學說,老王給她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覺得老王挺可憐的.人也好,但我還是對楊絳一家的善良有著更深的`印象。這一說法,讓筆者大吃一驚,學生的理解重點不在感受老王品質的善良淳樸,而在楊絳一家的善良。這一專題的兩篇文章《品質》、《老王》是反映社會底層勞動者品質的光芒的,盡管學生可以對文本作多角度的解讀,但教師在教學的預設中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另外,盡管學生對課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體會,但還是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多年來在善良行為的背后對自己靈魂深深的自責和內心的愧疚。
是的,楊絳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誠實的老王面前,這種善良是多么的渺小蒼白.與老王至真至純的人間真情相比.楊絳感到自己為老王所做的這一切是多么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盡管在當時來說.作者對待老王算是比較關心的一個,這也正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待苦難人們的悲憫情懷,她的勇于反思,敢于自責.對自己內心的不寬容,對靈魂的拷問,是她人性光輝的所在.也是這篇文章最富有內涵的一個亮點。探討作者在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是教學難點.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的解讀?墒.學生并沒有真正深入文本,重點解讀出老王的高尚人格.并沒有理解好作者對老王的深厚感情只是一種襯托。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極大愧疚。于是.筆者調整了教學計劃,再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心深處的不安和愧怍——盡管過去了幾年,但我們可以想象,作者每當想起老王.這種感覺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面對著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孤單老人——他能
在生命垂危之際帶著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世界上最貴重的禮物來感激自己,而我卻為他做了什么呢?作者內心的自責,更烘托出了老王的高大。
于是.筆者把重點放在如何把握作者這份獨特的情感上.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細細體會,注重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然后讓學生來談談理解。
學生一:從這句話中看出楊絳內心對老王的愧疚、自責。楊絳當時沒能理解老王這一行為的真實意義。老王樸實行為所散發(fā)出來的情是至真的.至純的.是毫無污穢的,是極其淳樸的善良。然而.楊絳在老王死后幾年才漸漸明白,所以楊絳感到對不住老王。
學生二:老王在病危之時,還拿著如此“貴重”的禮物去送給作者,他只是單純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去謝謝這么久以來對他關心的作者一家.而“我”不僅用錢去褻瀆了他的好意,而且并沒盡“我”的全力去幫助老王,因此感到愧怍。
學生三:現(xiàn)實中,楊絳夫婦并沒有給予老王太多的關懷.只是在坐車的時候“說著閑話”,在老王生病期間.并沒有去看他,但老王對他們心存感激.在臨死的前一天竟然拿著自己平常節(jié)省下來的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而楊絳夫婦并沒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善待他,所以歷經幾年,楊絳感至4自己很愧怍。
學生四:作者對老王之死只是表面上的關心,文中“我也不懂.沒多問”.就體現(xiàn)了老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正是因為這一點,作者感到十分內疚.老王是真的用心待她,可以將自己寶貴的東西拿出來無私地給作者,而作者自己又為他做了什么呢?僅僅只是覺得有這么一個可憐的人.同情他.卻沒有付出真心的行動!故作者在內心深處有著恒久的愧疚。
學生五:幸運與不幸總是相對的,也許在我們看來.當時的楊絳夫婦也并不幸運,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運,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生之年.自己并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幫助.與這位淳樸、真誠、善良的老三輪車夫相比,自己是如此慚愧.不免在內心涌現(xiàn)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吁那些幸運的人們,在生活中,將自己更多的愛奉獻給更多不幸的人。
學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漸漸深入了,能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句來談感悟,從時間的跨度、表現(xiàn)的平淡到精神的呼吁等方面來探究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怍.從學生的談話中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理解更加細膩了,課堂也在學生的互動中顯現(xiàn)出生成的精彩。根據(jù)反饋的學情,評估教學的效果.是教師處理教材水平的體現(xiàn)。筆者覺得教師每教一篇課文.不能硬性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課堂是動態(tài)的,充滿著變數(shù),而且,教師的理想期望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師在時間的支配上應有更大的靈活的處理空間.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后,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質的同時凈化和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通過學情評估,能更準確地了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的定位及達成的效果,幫助教師提高處理教材和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學必須引發(fā)學生的探討和內化
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用自己的思維、經驗來參與文本的解讀,需要用自己的心靈來和文本對話.并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研討,讓學生在自我理解與傾聽他人中構建自己的知識。
(一)激發(fā)學生的疑問并引發(fā)討論
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和文本、作者對話,而不是讓教師與作者對話的結論去影響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營造出問題探討的背景和氣氛.激發(fā)起學生的問題欲望,讓學生在研習中閃現(xiàn)思維的火花。主動發(fā)問,在探討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
在研習“老王病重時提著雞蛋和香油來感激作者”這一情節(jié)時,學生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老王病得這么嚴重了,為什么還要把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一家而不留著自己吃呢
學生一:這是因為老王的善良。他認定楊絳一家是好人,作者一家對他好.他銘記在心.要知恩圖報。在臨死前.他提著自己身子也很需要的雞蛋和香油來看他們.是來表達自己對他們一家的感激之情。
學生二:老王雖然身世可憐.由于殘疾導致生活的艱辛,但老王是一個善良、知恩圖報的人.他對楊繹一家的恩惠至死前都無法忘記.可能那滿滿一籃的大雞蛋和好香油是老王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他自己在病危之際都不忘報恩.可見老王心靈之純美。
在研習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疚…情節(jié)后.學生又生成了新的問題:我覺得剛才討論的重點是楊絳對自己靈魂的拷問.盡管過去幾年了.但內心的自責一直伴隨著.從而顯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心靈的高貴,而這一內容和底層勞動者品質的光芒有何關系?
學生經過討論,明白了文章的重點所在:正是楊絳內心深處的自責和內疚.記憶越深.就越說明老王的品質對她深刻的影響.反襯出底層的、不幸的老王心靈的高貴給作者帶來的深深震撼。
(二)引發(fā)學生的心靈感受
在充分感受“老王”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由感受老王的人生拓展到對自己內心的感悟,觸發(fā)學生不同的生活體驗.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情感。
學生一:老王.一個身患殘疾的貧苦的老百姓,對楊絳一家掏心掏肺的報恩.不覺讓人心酸。在老王面前.自己是一個多么渺小的人啊.
學生二:《老王》一文,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也許在那樣的社會里.楊絳和錢鐘書夫婦是善良的.他們對待別人的關懷是難能可貴的。但相對于老王.那是無法相比的.老王身心都受摧殘.卻仍抱著一顆善良、感恩圖報的心去待他人,總是為他人著想。
學生三:不僅僅是老王那高尚的品質感動了我.作者的情感也使我深受感動。對一個不起眼的底層勞動者.作者不僅沒有鄙視他.而且還關懷他,文末還感到對不起他.這種情感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
學生四:老王這一窘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起眼的三輪車夫.以他那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善良誠實的生活作風.知恩圖報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更讓我明白。情與錢永遠不可能畫上等號.因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一份真情;蛟S物質生活對人來說是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有時候精神的幫助會給人以更大的激勵,千萬不要忽視了一句話的作用.即使話語簡短,也缺乏修飾.但它卻能表達對別人的關愛.
學生五:校門口經常坐著一個老奶奶.滿頭白發(fā).手中拿著一個她自己的飯碗.不時地向同學乞討,可是我們畢競是高中生.并沒有多少錢.于是只能視而不見.快步離開.我也只能從心底默默承認自己的關愛并不夠,表示愧怍。
學生六:我是一個幸運者.比老王幸運幾百倍,所以在以后,我更應該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不幸的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幫助更重要。
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是對人情感的潛移默化、心靈的無聲熏陶。而要實現(xiàn)新課標中關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維度目標,教師必須要有課程意識,課堂要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承擔情感啟迪和價值觀指引的任務.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心靈對話.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多角度感悟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寶貴財富,并讓學生在分享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唯有這樣超越文本的心靈交流.才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最好體現(xiàn).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4
孔子曰:學而不思那么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fā)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里,學生的語言智能的開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于一個根底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xiàn)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擬活潑,課后卻把大局部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管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shù)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會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么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并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從而到達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采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根底
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發(fā)動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根底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yè)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周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根底。
其次,加強閱讀。
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guī)律的遵循。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fā)〞,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jié)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
“一日不學那么落后,三日不學那么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yōu)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余,我采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高考動態(tài);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里的優(yōu)質網(wǎng)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說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xù)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后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根底,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后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5
自語文新課程標準在全國實施以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廣大高中語文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努力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踐行新課標的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在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之間存在素質差異,有些教師沒能真正領會新課程標準,盲目追求形式主義,導致課堂教學華而不實,收效甚微。由此可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病”得不輕,主要有以下幾種癥狀。
一、教學內容重人文性,輕工具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眰鹘y(tǒng)的語文教學教師過度關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上課時強調語文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課堂上缺乏思維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沒有得到發(fā)揮。新課程實施以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了語文課程人文性的重要,這是可喜的現(xiàn)象。
然而,有些教師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曲解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高舉“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語文課上成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課”,淡化了語文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課堂上聽不到瑯瑯的讀書聲,看不到對文本字斟句酌,欣賞不到學生對文本獨特的感悟。這種“重人文性、輕工具性”的語文教學,失去了語文學科最本質的功能,導致學生讀起課文斷斷續(xù)續(xù),寫起文章空洞無物,說起話來吞吞吐吐,何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談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了。
二、教學方式重活動,輕訓練
活動化的教學方式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但有些語文教師不是從根本上去轉變教學觀念,而是過分放大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過度在活動的多樣性和新奇性上下功夫。于是課堂上就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熱鬧的活動,濫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這樣似乎是豐富了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但課文卻被放到了一邊,大量的活動擠占了學生閱讀文本的時間,擠去了對學生字詞句篇的訓練,擠去了學生對課文謀篇布局的揣摩,語文課程的語文味喪失殆盡,這樣的語文課還能算是語文課嗎?
如在教學《歐也妮·葛朗臺》時,有一位教師想通過表演讓學生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和神態(tài)的變化,但事先并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閱讀,學生還沒能體會葛朗臺語言的特點,也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就匆匆上臺表演,結果導致全班學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無法進行下去。這樣的表演效果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需要生動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更需要的是讓學生動靜結合,靜心思考,潛心會文,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語文訓練,使之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學習方式重形式,輕效果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設”中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因具有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引發(fā)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的優(yōu)點,已經逐漸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于是有些教師就錯誤地以為合作學習使用得越多越好,課堂上合作學習到處可見。只要教師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學習。學生的討論聲、爭吵聲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熱鬧非凡。
可是嘈雜的背后,學生究竟有多少收獲呢?其一,這樣的分組學習缺少合理、明確的分工,沒有建立小組合作機制,真正參與其中的只有少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則作壁上觀,要么一言不發(fā),要么閑話家常;其二,教師在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前,沒有事先布置學生進行充足的準備,如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對問題的.獨立思考等,因此學生的討論浮于表面,不夠深刻,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其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沒有發(fā)揮好主導作用,袖手旁觀,放任自流,缺少過程性的指導,學生的討論往往脫離了文本的中心和重點;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合作學習,過于簡單、缺乏思考性的問題只能是浪費時間。
如在教授《寬容序言》一課時,一位教師設計了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一是了解課文大意,概括主要內容;二是從文中找出描寫人物的有關語句,感受其形象特點,理解深層的含義。由于第一個問題比較淺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獨立解決,根本不需要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反而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個問題學生大多能參與討論,但在大組交流時只有一個小組的代表匯報,沒有一個學生提出異議,可見參與討論的學生并不多,討論的質量也不高,這樣的合作學習不要也罷。
其實,真正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所以,討論前必須讓學生明確本小組的“共同任務”,以及自己擔任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只有這樣,小組內的成員才能人人參與討論,真正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內涵。否則,合作學習只能是流于形式。
總之,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廣大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正確解讀和踐行新課程標準,把準語文教學的“脈”,對癥下藥,才能使語文教學健健康康地走進新課程。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6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辈捎脤W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鑒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東風破》,《菊花臺》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向往,再講解詩歌鑒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簡單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敖逃乃囆g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闭Z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用心。
2.務必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jié)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fā)言,發(fā)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用心發(fā)言。但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被動地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茖W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lián)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lián)系起來,考試要在必須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必須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lián)系起來,而且要及時復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構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xiàn)實好處。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但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那么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透過日記能夠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于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guī)。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xiàn)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說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改編一個笑話,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后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透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于高中學生更為重要。高中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立刻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忙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xiàn)代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睂W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7
根據(jù)十幾年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語文教學反思(楊)。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煟瑧撓嘈琶總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8
一、教材簡析:
1.整體課文分析
《趕海》是蘇教版三年級的一篇課文,文章以倒敘的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趣”事。
2.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具體語言,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fā)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點及難點:借助具體的語句體會趕海的樂趣,積累運用語氣詞,動詞。
二、設計思路及理念:
《趕!芬晃碾m然文字輕松、語言活潑,但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如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融入到課文描繪的情境中去,就成了我們最值得研討的地方。因此,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趣”字,設計問題:這么多有趣的事,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另外,通過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圖片展示形態(tài)各異、五彩繽紛的海星、海螺,拉近學生與大海的距離,讓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文中。整節(jié)課的實施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說趣、演趣、寫趣,使課堂氣氛和諧,充滿了生命活力,教師鼓勵下的學生敢說、敢評、敢演、敢問,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課堂靈動。
三、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板書:追浪花)
1.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xiāng)>.閉眼邊欣賞邊想象畫面.
2.你腦海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發(fā)揮想象)
3.美妙的歌聲仿佛又把我們帶到蔚藍的海邊.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再次跟著小作者一起去趕海.(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理念]情境導入。鼓勵孩子插上了翅膀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想象大海的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向往,自然地引入課題“趕!保@樣做既豐富了學生思維,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找“趣”
過渡:潮退了,告別了可愛的浪花,小作者又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打開課文,快速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ǹ偨Y,相機板書:抓海星 捉螃蟹 捏大蝦)
2.默讀你最感興趣的事情,畫出讓你覺得有趣的字詞,句子甚至是標點符號!然后再大聲地讀一讀最喜歡的片段。
三、品讀課文,體驗“趣”
(一)、抓海星
1.引導學生讀好“摸呀摸呀”。
以讀代講:你為什么把“摸呀摸呀”讀那么慢啊?
這樣摸會把小海星嚇跑的.
2.想看看可愛的小海星嗎?(出示圖片)
3.指導感情讀出喜愛之情。
鼓勵性的評價: 你笑著讀這個”嘿”這句話,讀得真棒
4.讓我們學學他,邊笑著讀邊加上你的動作,一起來感受下摸海星的樂趣!齊讀
小結:這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從一個動作”摸呀摸呀”、一個語氣詞“嘿”、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感嘆號都感受到了一幅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文中像這么有趣的畫面還有很多呢,你還覺得哪件事特別有趣呢?
(二)、捉螃蟹
1.指名讀覺得有趣的句子.
質疑:那個低著頭的小伙伴在尋找什么? ---捉螃蟹
2.同學們,螃蟹好捉嗎?
從文中哪兒看出來這家伙一點兒都不好對付? ---東逃西竄
3.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表演東逃西竄.
4.為什么要東逃西竄呢? ----不愿意乖乖地被人捉住。
順勢理解“不甘束手就擒”的意思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9
《雨巷》教學反思
戴望舒的《雨巷》寫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寫思慕追求一位有著丁香般美麗的姑娘而不可得,實則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壓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狀態(tài)的詩歌意境朦朧,耐人尋味。
在講《雨巷》時,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關資料,特意選用了撐著油紙傘,身著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彎彎曲曲的江南小巷作為背景,并配之以歌曲《雨巷》及《神秘園》的音樂烘托氣氛。
果然如我所料,學生雖還未讀《雨巷》,就已經被朦朧、寧靜、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嚴肅而感傷。
此時,我話鋒一轉,對學生說,讓我們走進《雨巷》,去探究詩人戴望舒的真實心靈。我認為:課堂教學應該體現(xiàn)師生雙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的對話機制。沒有互動,沒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師生互動是借助特定的課堂情境實現(xiàn)的,具有臨時的生成性特點,課堂情境是引發(fā)師生互動的先決條件,對師生互動產生現(xiàn)實的牽引作用。這節(jié)課較好地達到我預想中的效果。
我先讓學生在配樂中自由讀,目的是先對文本有一個大致的印象,盡管這種印象可能是粗糙的、不完整的,但它所喚起的最初的審美體驗卻是真實的、重要的。
在學生朗讀、范讀的基礎上,我展示課件,抓住這首詩的學習重點,讓學生共同探究兩個問題:“《雨巷》的多義性主題(朦朧詩的特征)是什么?大家可以根據(jù)詩人背景、具體詩句盡情發(fā)揮”“《雨巷》主要意象的'象征義(包括“我”、“油紙傘”、“雨巷”、“丁香”等)?”
這兩個問題,學生充分討論、分析后得出不同意見,然后我叫事先準備好的兩個課外研究小組的學生上講臺將他們的研究結果進行課件演示,讓學生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首詩,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對兩組的小老師很感興趣,也很羨慕,紛紛表示以后也想試試這種研究活動,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我講《雨巷》時一直在追求大量的學生自主活動,可能有時過于追求課堂活動的活躍性了,對個別學生的把握就會顯得松散。
還有學生代表在講課的過程中提到了兩首古詩詞,可是并沒有對這兩首詩詞進行分析,而是一帶而過,使這兩首古詩詞沒有真正的發(fā)揮好在這篇課文中的作用,我也沒有及時補充說明,也是我講課的一個失誤。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力圖避免上述這些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師生互動的生動課堂。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0
本節(jié)課,用了將近五個課時,比原計劃多了一個課時。
通過本節(jié)課的講解,發(fā)現(xiàn)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積累的或者掌握的并不是很好,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學生在課后沒有進行復習和反思,只是依托自己在課堂上的所得。而且,還發(fā)現(xiàn)大家的壞習慣依然存在,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喜歡記在書上,而沒有整理到單獨的筆記本上,供以后總復習使用。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隨意,認為語文不用學,照樣可以拿到高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沒有一定的積累,怎么會有質的飛躍呢?
本節(jié)課,個人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第一、對本文的第二、第三段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對這一模塊的設置,很新奇,也有很多學生想要嘗試著表演。我也把機會留給要表演的學生,這樣做,級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優(yōu)點,又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待枯燥無味的文言文,教師采用必要的`手段,還是很有作用的。
第二、知識點的歸納更加詳細了。在講解第一篇的時候,采取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綠葉。由學生找出自己不懂得地方,老師講解的方式,事后有的學生和我反映,說找不到重點,不知道哪里應該掌握?所以本節(jié)課調整了戰(zhàn)略,由老師提出重點,再讓學生來分析,這樣的話,學生知道了重點,也會按照老師的思路,去尋找重點,這對于初學文言文的高一新生來說,很重要。
當然,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第一、在激發(fā)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方面有待加強。
第二、對學生們的啟發(fā)這一塊需要耐心。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1
新學期伊始,在津南區(qū)“深化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的指導思想下,我校大刀闊斧的進行了課堂教育改革實踐活動,推行“三六”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以“學案”為載體的富有特色的高效課堂。
對于這一新的教學模式,起初我并非完全接納,可以用這樣一句話說明在這一過程中自己心態(tài)的變化:在遲疑中不斷嘗試,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變化,在變化中反思提高。
作為高二年級的語文老師,起初對“學案”總有幾分顧慮。學案該怎樣寫?復習課的學案該怎樣寫?在緊張的復習中學案能否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諸多疑惑存于心中。聽過幾堂課后,我也開始了自己的教學嘗試。從教學目標的確立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教學方法的斟酌到反饋練習的篩選,在設計學案、實施學案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和學生都有了新的變化。
變先講后練為先學后講,讓學生體驗從確實如此到原來如此的心理轉變。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對話交流多了,分組討論發(fā)表各自觀點,展示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思維過程的機會多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分享學習的過程,在主動學習中提高了課堂效益。
在這一過程中我心里對學案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學案是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的中介,借助學案改進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改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模式,引導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和和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并能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學案的落實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xiàn)學案的作用、發(fā)揮學案本身的價值則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的核心。
當然,對于語文教學我主張教學模式因文而定,因課而變,因時而改。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學習、善于學習。
“學案”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xié)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tài)。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于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于發(fā)現(xiàn),注重總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2
身前背后,總能聽到學生說:“我不喜歡寫作文!本科湓,皆因作文很難。課堂上,單純依靠老師的語言描述,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創(chuàng)作,他們也感到很困難或無從下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當作苦差事。如何使學生會寫作文一直是我反思的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的作文指導也像動畫片一樣吸引小朋友;假如,學生寫作文也像玩游戲一樣投入,一樣有激情。那么,學生將會感受到作文課的幸福、快樂。這也是作為一名新課程下的語文老師的追求。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潛心研究如何把情境引入作文課堂優(yōu)化學生的心境,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作文,寫作文。那么,如何在習作指導中,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寫作思路,為學生習作開辟自由、想象的空間呢?這一直是我反思的內容。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起點,是邁向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支反映則是不可能的。對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如我教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說明文時,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我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下手,著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果的形狀、顏色和大小,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親身實踐,并懂得觀察的重要性,學會觀察的方法,養(yǎng)成仔細觀察事物好習慣。
1、看:
一看:課堂上,我積極引導學生仔仔細細地觀察自己帶來的.水果是什么顏色,它們顏色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2、聞一聞、嘗一嘗:
讓學生知道,光憑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水果是我們經常吃的東西,通過我們的鼻子聞一聞,親口嘗一嘗,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把握這些水果的特點,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摸一摸:
大千世界,水果品種繁多,它們的外表也不盡相同。課堂上,我引導學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從而使學生加深對這種水果。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3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綜合能力。其中“寫”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在所有的高考學科中是最具分量的,眾多的同行削尖了腦袋,希望能夠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以期幫助學生在高考考場上寫出有質量的文章。
然而現(xiàn)實是許多太想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悟加諸學生身上,卻沒有意識寫作是一件很自由化的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觀察、思維、想象角度也不一樣。因此,每人的`風格、特色也就不盡相同,更不存在什么標準規(guī)律、標準套路可言。只要能準確自如地表達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象到的內容或事情,就是好習作。偉大的作家巴金曾說過:“寫作的最高技巧為無技巧!彼貏e強調自然抒寫,無拘無束,不包含任何虛偽、矯揉和造作的成分。新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高中作文教學也這樣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蹦愕姆椒▽δ愫軐嵱,但把它強加在學生身上,也許就會弄巧成拙。寫作要呼喚個性,要自由表達,作文才能夠獨具一格,放射出自由的光芒,才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我認為作文教學的最佳方法就是努力使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把寫作的自由和快樂還給學生。要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
趣與快感,前提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寫作,是一項任務,是訓練系列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為了應試有很強硬的理由,學生則有太多的無奈。他們沒有選擇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自由寫作體現(xiàn)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的確高考作文是有規(guī)定時間的,甚至有時連文體也有限制。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應該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而不是我們多做幾次定時訓練就能完成的。
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接觸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作文思想。強調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對現(xiàn)實做出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惟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
語文教師不用將分數(shù)常掛心中,現(xiàn)行的高考作文評價標準正愈來愈傾向于對學生心靈的解放。只要我們的學生真正擁有了寫作的自由和快樂,一切自會水到渠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4
在提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養(yǎng)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和實踐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與寫作基礎的前提下,怎樣有的放矢地傳授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大有卑益的教學內容和寫作訓練方法等。以此為基點,高中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在教師、教材和學生這最基本的教學三環(huán)節(jié)中進行認真檢驗的基礎上,探尋一種有別于其他學科的不同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力地促進高中語文的素質教育,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改,F(xiàn)就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談兩點反思:
一、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堂教學。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仍然存在著許多舊的觀念,無法擺脫舊的思想、習慣勢力、舊的傳統(tǒng)的影響,注重45分鐘課堂知識的講授傳播,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智力的開發(fā)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語文科的本質屬性,就是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而語文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聽、說、讀、寫、用等等,每節(jié)課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講授,只有集中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語文素養(yǎng)。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xiàn)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純粹的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乃至語文素養(yǎng)。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思想素質都沒有,這樣,對學生的發(fā)展就有明顯的影響。
新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和本次課改,就明確地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變化體現(xiàn)在哪里呢?主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課程目標和內容的調整;學習方式的變革,從而帶來教學和評價方式的變化;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和實施機制的調整。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也要解決最突出問題,那就是“學科中心”問題!爸R本位”問題和“技能訓練至上”問題。這些建立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高中語文課程新理念之上。其中,語文素養(yǎng)是涵蓋三個維度目標的概念。始終重視語文課程的特點、性質,語文課程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好它的“育人”方面的功能,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高中語文課程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共同點。它們在語文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標又是不同的。高中語文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就是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由此看來,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必須力求一個“新”。對于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化課堂教學,才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
二、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注重了語文知識的傳授,始終讓學生在課堂上都是被動的接受,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的認識和實踐,完全是處于一種膚淺的認識狀態(tài)。有時在思想上雖有所認識,但一到實踐中,就縮手縮腳,擔心打破原來的定勢模式,引起課堂混亂,不可收拾。這樣學生根本無法體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中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這就無法實施素質教育,更無法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改。
要提高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和課外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
比如,文本課堂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在講讀課文的教學中,每節(jié)課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fā)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fā)言,發(fā)表評價。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fā)言。
又如,“寫”的“積累梳理”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我的一般做法是:
首先,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在書上加圈,加點,劃線,當然只限于自己的書。在書上作眉批、旁批或注解,當然也只限于自己的書。摘錄重要的信息和精彩的語句、文段。對于非常精妙的短文,還可以全文抄寫下來(也可以剪輯)。如筆者所教的某個學生在閱讀了比爾蓋茨的大量事跡之后,他就摘錄了一句話:“在學校,老師會幫助你學習,到公司卻不會。如果你認為學校的老師要求你很嚴格,那是你還沒有進入公司打工。因為,如果公司對你不嚴厲,你就要失業(yè)了”……這樣,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積累梳理”的習慣,為自己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礎。
其次,養(yǎng)成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的“積累梳理”習慣。在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平時要注意觀察、感悟生活。然后有感而發(fā)地寫隨筆(周記)、寫讀后感、寫文學評論,和同學、老師交流。這樣的“梳理”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哪怕是只言片語,“不求長短,但求真情”。
第三,養(yǎng)成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積累梳理”習慣。做作業(yè)時,教師要求學生應先梳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然后才做作業(yè)。要求學生平時不要過于依賴市場上良莠不齊的教輔書。告誡學生放棄思考,抄襲答案只會讓你的語文學習能力下降的后果。提醒學生做作業(yè)時,書寫要清楚,如犯錯誤一定要認真訂正,切不可忽視。
總之,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和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培養(yǎng)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習慣,不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應主動地去掌握和運用知識。只有這樣,所教學生就會掌握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融會貫通,終身受益。
我在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節(jié)課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也較好。
這個案例說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fā)的意識與能力,善于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從而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智慧?鬃釉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生活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認真?zhèn)湔n,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讓學生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并加以積淀,成為一種綜合素養(yǎng)。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么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钌膶W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或許在正確理解新課標之后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5
一、初高中語文文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從初中入學成績看,不少語文成績不低的同學,在進入高中后,尤其是半個學期考試后接觸到文言文的學習時表現(xiàn)得比較發(fā)愁,大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之感,對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疑惑感。
有的學生竟然放棄了高中語文文言的詞法學習,覺得特別沒意思,個別人甚至對語文逐漸失去信心,將精力轉向專業(yè)課的學習,當然,職業(yè)中學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原本在入學初就不是優(yōu)勢,選擇職業(yè)學校本來就是要在專業(yè)上有所建樹。但是,表現(xiàn)為大批的學生厭學文言,甚至影響到整個語文的學習,另外,高一講的文言文,學生對一些語法現(xiàn)象,如倒裝句式,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學生初中沒學習過,這些新的生的知識,與現(xiàn)代漢語,根本不理解,老師還必須補充講解才行,而職業(yè)中學的大多數(shù)學生原本就有文化課的厭學情緒,講解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二、成因分析
首先,由于初中屬九年制義務教育,也受學生年齡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較低。這就決定了初中語文教學大部分要求低難度的,是簡單知識型的,沒有稍高難度的知識要求,能力型的更少。
雖然考試分數(shù)較高,但科學的學習習慣未充分養(yǎng)成,應有的能力沒有完全培養(yǎng)出來。加之《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
這樣初中教師認為不考的就可以少教,甚至不教。特別是文言文,初中教師一般不再強調字字落實,學生只要憑語感、直覺,大致意對即可,這樣,造成升入高中后的學生文言學習的困難是可向而知的了。
而久在高中的教師卻覺得以前的學生語法知識學得比較系統(tǒng),扎實,而現(xiàn)在的學生卻連最基本的主、謂、賓、定、補、狀都一團亂麻,特別是文言文,問起句法、詞法,問起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學生茫茫然不知所云,造成了前后不銜接的局面。升入高中后,部分學生仍然延續(xù)原有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定勢,過多地依賴老師,掌握知識以機械記憶為主。
如:靠前才背書,看課文,記解釋等。而高中教育階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此,一些必要的知識要求相應增加,難度上也在增加,就說文言教學,職業(yè)中學教材雖然沒有普通高中的高難,但也旨在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知識技能,要求職業(yè)中學的畢業(yè)聲具有一定的語言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應對策略分析
要想初中高中銜接”,使得學生知識能保持、強化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進一步習得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學習機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語文文言文教育目標的差異。
初中“理解基本內容”,高中“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譯文,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
由此看來,文言文閱讀,對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明顯增強。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和語文學習達到的程度。我們采用問卷和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特別是文言文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便于在下一步能有針對性進行教學。
注重對學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條件。
第三,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
其一、通過學習文言文,拓展現(xiàn)代漢語知識與能力。
文言文是漢語言的“文物”,是我們民族語言的根基,是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支點,也是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文化的起點,F(xiàn)代漢語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它是語言發(fā)展的必然的結果。
僅僅掌握現(xiàn)代漢語,并不能保證我們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更高的語言能力應該是融會古今的。
而識讀文言文的能力是漢語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如果割裂了古代漢語,則我們的語言能力是不全面的。
其二、學習文言文,提高識讀文言的能力是繼承中國傳統(tǒng)古代文化的必然過程。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
而這些文化的載體是通過文言文來完成的。如果不能識讀文言文,則必然失去了了解這些文化的依托。
反之,如果我們的文言能力水平高,則在傳承中國文化,弘揚中國文化精神方面會減少許多障礙。
其三、學習文言文,是我們在彌補我們過去語言學習的不足。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對于傳統(tǒng)中華文化并不很在意。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面臨削弱的危險。
而要保證中國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更多的人能讀懂文言文,需要更多的人具備識讀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則需要我們從高中階段起認真學習積累文言基礎知識,提高識讀文言文的能力。
以上這些,是我從本次繼續(xù)教育培訓學習中習得的,將在以后的教學中實踐。 第四,改進文言文教學,努力接近學生實際 傳統(tǒng)教學文言文的方法大都誦讀與串講。
在要求學生普遍熟讀課文的前提之下,經過老師的串講,使學生明白大義,理解基本的內容,再綜合提高。雖說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相當大的成分是合理的。
但今天,各種社會因素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要求學生反復記誦某一課文內容已經比較為難。由于多年的現(xiàn)代漢語教學已經弱化了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對文言文了解得越來越少,學習的難度已然加大了。
在這種情況下,要學習文言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樣 。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高中語文09-09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05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9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4-17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高中語文期中教學反思07-10
(經典)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0-01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3
202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4-13
【推薦】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