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后,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創新意識不強。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系非常微妙。我通過本次培訓學習,學習并總結了能夠促進教學的一些教學方法和原則:
1、要分析學科特點,采用合適教法;
要把握學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過分強調美術學科的特征。如上課大量使用美術專業名詞、專業術語,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將學生本來以為生動有趣,輕松愉快的美術欣賞課,上成深奧難懂的“學術研究課”。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學生興趣,將美術課上成歷史課或政治課而失去學科特征。對美術的“邊角余料”過多闡述,沒有回到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上來,忽視了《大綱》中規定的美術欣賞的目的。要把握學科特征,教師還要準確把握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注重美術與其它學科,特別是子門藝術學科內在聯系的研究,從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術與其它學科的共性。要從學生熟悉的或已經形成的知識經驗切入,跟隨老師設計的思路,潛移默化地進入美術欣賞的學科知識中來,順理成章,逐漸深入。
2、基礎知識學習和作品欣賞并重
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作品欣賞重在感受美,基礎知識重在研究為什么美。如果說欣賞是一把鎖的話,基礎知識便是一把開鎖的鑰匙。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來評判美術作品,就是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不能并重基礎知識和作品欣賞的表現。“象”和“不象”對于再現性作品來說,尚有可言,而對于表現性作品,特別是十九世紀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難以入座了。藝術作品的'創作遠不只是為了象形,藝術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才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因此,若不通過美術基礎知識,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評述它,美術欣賞是難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體欣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美術作品的欣賞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既向學生傳授了審美知識,又給學生作出了審美示范,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應具體到內容和形式上。但在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我們常會聽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評述方法,其實,并不是什么“不可言傳”而是“不會言傳”,原因是缺乏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具體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為美術欣賞教學,萬不可以此為搪塞之詞。應該說,只要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有具體的意會,都可言傳,只是意會不清或語言貧乏,才會出現“不可言傳”的現象。解決的辦法,唯有教師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專業、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能意會,可言傳”,語言準確而言簡意賅,風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實現師生互動
美術作品包含有多層次的信息,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不象做數、理、化試題,只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講,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作品的再創造,是建立在欣賞者認識水平上的和作品的信息交流。所以,對美術作品的賞析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教師應尊重、保護、鼓勵學生的任何見解,甚至是相反的見解,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源自內心的觀點、感受,鼓勵學生以創新精神從多角度理解作品、發表真正屬于自己的主張,結論正確與否并不關鍵,關鍵的是學生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的過程。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要實現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關鍵是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欣賞的熱情,而實際上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對美術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教師去搭建一種平等、自由、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敢說、想說、積極參與。
5、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一提到現代課堂教學、我們自然會想到計算機、多媒體和互聯網,但是,現代教育技術也并不是簡單地只是關于媒體使用的學問。而是包括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在內的一場歷史性變革,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傳統的授受式美術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現出來,現代教育技術確實給美術欣賞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這種融聲音、圖象、文字、動畫、信息于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有許多教學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但它卻不是萬能的,它要與教學內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運用,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只要老師認真鉆研,運用合理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學生一定受益非淺,無論鑒賞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提高。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2
高中美術教學以欣賞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說采用的方法有別于其他學科。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而藝術課也不是高考項目,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度大部分取決于教師。“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要先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課。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體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時代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敝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要求和體現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崇高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理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藝術課是最讓人心動的一門學科,它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也輕松地接收一些本學科外的知識。可是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部分學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尷尬的自習課或休閑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比如說《新的實驗》這一課,關于電子科技所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對于我們現在的90后學生來說早已不稀奇了,為了調動學生的上課胃口,我把這部分的內容改為另一種對于學生來說很稀奇的藝術——行為藝術,達到了我預期中的效果,學生都很感興趣,聽的也特別認真。
此外,我的課力求在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想要達到這個目的,課堂情況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應變了,比如說:我所帶的.高一年有七個班級,每個班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對他們所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一樣。一班的學生屬于過分活躍類型,所以課堂上及時抑制他們過于興奮的情緒是主要任務,否則會嚴重跑題;三班的學生又屬于過分淡定型,所以三班的課要時不時的幽默一下,調動他們的上課情緒。讓學生以開心輕松的上課情緒跟著我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走,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這對于我自己來說也有一些成就感,對以后的教學也更加有信心了。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厲,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3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高中美術欣賞課的開設,正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從而提高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啟迪智慧,擴大視野,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境或基于傳統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狀與反思教師創新意識不強,課堂教學模式單一。
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的掌握則比較薄弱,而對其它相關學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論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術欣賞課開設時間不長,對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尚處于摸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因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一言堂”現象,就是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教學技能和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結果。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當前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由于非統考科目,高中美術欣賞課自然也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或打瞌睡等的情況。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調味”課。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每班兩周一課時,即隔周上課,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v觀以上種種現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一)提升教學理念,師生共同發展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反思,不拘一格的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如在學習《外國近現代雕塑》這一課時,教師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讓學生在本課中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品,然后把他們分成相應的若干組。2、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各組欣賞和討論。3、請學生表達個人的感受和見解,發表對作品的評價。4、教師作鼓勵性評價,對學生發表的不足之處加以補充或改正。5、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在全班進行探討。6、指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進行更廣泛的欣賞實踐。在以上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大膽的表達。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雖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對于同一作品很可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評價,又由于學生經驗能力所限,看法也許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們是認真的,真實的感受,教師就應給予尊重和認可。其次,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既要組織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又要主動而坦誠的與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此外,還應該看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學生學習的渠道越來越廣泛,他們可以從網絡上查找到很多相關的學習資料,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即可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展示學科魅力,挖掘作品意蘊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不僅存在于藝術殿堂和博物館中,也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不僅有繪畫、雕塑等以觀賞性的為主的美術,更有如建筑、工藝設計等滲透到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實用性美術。在教學初期,教師應讓學生對美術的范疇和功能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充分的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以及美術對自身素養、能力、心理乃至整個人生的重要影響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欣賞課的積極性。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象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的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其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藏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的要求與體現,是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的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的崇尚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思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的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三)提高教學藝術,增強學科魅力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時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沒有主動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日本教育家齋滕喜博稱提問為“教學的生命”。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指明學生的思考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欣賞元代王冕的《墨梅圖》時,教師先設問:“畫中梅花與生活中的梅花有何不同?”然后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比較,初步認識到畫中梅花的藝術特色,即只有一支橫斜在畫幅中間的梅花,作者用墨色畫梅,畫中還有題詩等。接著教師再用“畫家為什么不用生活中所見的梅花的顏色,如紅色、粉色來畫呢?”、“畫中的題詩與畫中梅花有什么關系?”等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逐步領悟畫家的創作意圖,感受作者的胸懷和理想。繼而再以“畫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感和理想呢?”引導學生聯想元代的歷史背景,最終使學生領悟作品所體現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藝術特色。
此外,好的藝術作品往往留有藝術遐想的空間,應當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自己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如在欣賞外國現代繪畫夏加爾的《我和我的故鄉》時,就可以讓學生隨著作品中景象展開豐富的聯想,跟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那帶有童話色彩的寧靜而又祥和的夢幻氣息,去體驗那魂牽夢繞的思鄉之情。教師只需把作者的生平和經歷稍加提示即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也是現代教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教學藝術手段。如在欣賞《二十世紀外國繪畫》時,讓學生對二十世紀的時代背景有較全面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為了能更快更全面的讓學生了解,采用多媒體技術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如把世界大戰影片片段、工業革命的成果等進行播放和展示,既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又可以創設課堂情境,為接下來開展學生的自主欣賞奠定了基礎,無形中也加強了美術與歷史、政治等學科之間的聯系。
此外,人們常說藝術是相通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恰當的引入音樂,可以起到調動情緒、豐富感受、創設氛圍的作用。如在欣賞繪畫作品《百老匯的爵士音樂》時,讓學生欣賞一段爵士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一邊播放著古樂《高山流水》,一邊會使人的視覺、聽覺乃至整個身心都得到美的感受和體驗,繼而能幫助欣賞者對作品作出更準確的欣賞和評價。
總之,要改變當前高中美術欣賞課的不良現狀,美術教師就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首先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善于挖掘學科中的人文因素,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和維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地與教師一起遨游于璀璨的藝術海洋里,共同感受、探討和欣賞,使美術欣賞課成為學生與教師共同感受美、領悟美的殿堂。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4
本課程的主要特色:
1 、本課程探索性較強,探索研究版畫的外延,以及版畫語言形式。在教學方法上注重理論講授、作品賞析、藝術實踐與藝術創作、藝術展覽的相結合,形成了成熟的教學流程體系。
2 、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積極了解當代藝術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勇于實踐,強調學生創作思維能力的培養。
3、 本課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帶動教學,注重實踐、注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在20××年全國普通高中美術模塊教學研討會上作為展示課,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本課程的改進方向:
存在不足:
1、相關設備配置不夠齊全,版畫工作室未能配備版畫機機器及絲網版畫等相關設備,提供給學生的學習種類不夠豐富,創作作品時可以選擇的題材受到限制。
2、今后要進一步加強課程網絡教學資源的整合,使教學與實踐更多地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
關于黑白木刻
任何藝術都是有局限的,沒有完美的藝術,只有真誠的藝術,是藝術家情感的真誠。黑白木刻從最早、最原始的形態,作為文學作品的附屬品,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許許多多藝術家表達思想情感和藝術理念的理想方式,從丟勒、多雷到珂勒惠支、麥綏萊勒、肯特、瓦洛東、黑克爾、彼負施泰因以及蒙克、畢加索等等,都曾拿起過木刻刀。大師們的創作,為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發展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他們的創作成為黑白木刻藝術畫廊中的經典。他們中的有些人也許不能算作職業的版畫家,但他們首先是藝術家。黑白木刻對于以藝術養心的人,是一時抒發性情、傳達觀念的又一種語言方式。就如小說家也有詩興大發的時候,也會有逸情散文、小品或詩歌名作,作品甚或成為經典。黑白木刻是人類文化藝術資源的`組成部分,伴隨著人類文化前進的潮流同時完善和發展著自身語言。各個時期的文化藝術思潮不斷在影響著黑白木刻的形式與風格。為了黑白木刻藝術語言的突破與拓展,在當代藝術語境與文化大背景中,對黑白木刻藝術本質意義的思考就顯得至關重要。
在教學上,除了讓學生掌握黑白木刻,還要知道種種知識,知道它的來源,知道它的藝術價值等,所以在每次上課,我都會跟學生講講關于黑白木刻的一些知識,以增加學生的見識,我覺得這對于學生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5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表述: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因此,普通中小學美術學習絕不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被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獻。
“高中藝術教學內容以欣賞為主線,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鉆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心”到是學生學習的內部驅動力,“心”到與不到,全由教師組織調度;整齊與否,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多種美術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合理運用是很重要的適當設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學生思考和探究興趣的問題最不可少,激勵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的各種感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地在美術學習活動中獲得愉快和積極的體驗。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
教師還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展,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不論是繪畫還是工藝,不論是具體還是抽象都是美術家精心的構思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時代審美理想創造出來的,同時,美術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除了通過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題之外,往往還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更隱敝的意蘊是一種文化精神層面要求和體現美術作品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時代、社會、民族精神的寫照,如青銅器和秦俑所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古希臘藝術所體現崇高理想與科學的精神,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中的人文主義理想,中國山水畫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識等,使學生對作品產生深刻理解,達到審美情感的升華。
藝術課原本是最讓人心動的.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教師力求“活”而有趣,但千變萬化始終是一個欣賞,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對于藝術課他們也就開始走過場,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們上課,我行我素。
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習課或休閑課。
高中教學不同于小學和初中,又說又表演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表演”課自然是不會出現的,偶爾的“故事會”也不能多用,“快樂的大本營”到了超級大班,擁擠的空間會讓你窒悶得喘不過氣來。
到了這個時候,學生不用意志來控制自己,藝術課決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藝術課同樣需要學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從現階段來看,高中藝術課,尤其是美術教材缺少讓學生“手動”的教學內容,實地考察參觀應當另論。
但在欣賞內容的基礎上,多一部分實際操作的練習,教學內容活而豐富,更能滿足多數同學的學習需求,極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學、初中有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大學里也有相關部分知識,而在高中階段卻出現“斷層”現象。
實際技能訓練不是少部分參加藝術高考學生的專利。
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體學生,這部分內容就不能空缺。
因為真正的知識,它的本身內涵是豐富的,也是全面的。
大綱鼓勵教師靈活機動,但這當中還得有一個“約定”尺度和綱要,否則又容易走形成“專業”課了。
當前,藝術課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過它仍然是“調味”課,缺少不行,又不能將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師在很多時候充當的是類似“變臉”一樣的角色。
許多教師認為,反正學校也不重視,評職最后,待遇最低,上藝術課沒人會看得起,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創新意識不強。
前幾年,地理、生物課也非應試科目,教學景況和藝術課相差無幾,但自從加盟理科綜合考試科目起,成績上去了,地理、生物教師一下也搖身變成升學考試舉足輕重的顯赫人物了。
藝術課呢,還是那樣……更多時候只能服從教學需要,為主課讓路,在主課與主課的磨合中客串“潤滑劑”、點綴物。
最終主課豐收了,藝術課也未能實現“叢中笑”的初衷。
顯而易見,藝術教師在這當中的“色調”關系非常微妙。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6
嗓音功能本身是每個人生來固有的,但是唱得動聽的能力卻主要是訓練的結果。歌唱是通過用特殊的方法——多方法的語言來訓練嗓音功能而獲得的。這是因為人體的各發聲器官在歌唱時運動狀態和它們間的相互協調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主要是依靠聲樂老師把自己歌唱發聲的感受、體驗、歌唱的經驗和方法,通過通俗的、精煉的、準確的、形象的、生動的教學語言傳遞給學生并指揮他們的發聲器官協調配合,讓他們歌唱,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歌聲,進行判斷、評價、提示,再應用教學語言,引導他們逐步調節、校正發聲機體,使之找到正確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運用好語言教好聲樂課,下面就我的教學實踐談點自己的經驗體會,這些經驗也同樣運用于中小學音樂教學。
一、精煉準確性
聲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正確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訓練獲得的,而訓練又必須是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這就要求老師的語言要精煉而又準確。老師的教學語言精而準才能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精而準才能體現教學的重點,精而準才能解決聲音中的主要毛病,精而準才能對癥下藥,精而準才能使學生對復雜的理論理解透徹,如通?梢月牭嚼蠋熢谡n堂訓練中這樣提示學生:氣息沉、吸氣深、吐氣穩、下巴掉、笑肌提、牙關開、咽腔張、前胸松、后背緊、氣息通、雙肩落等。也有些老師在課堂上針對某個問題大講特講面面具到,有的則空談聲樂理論,使學生感到漫無邊際,無重點,演唱中會感到無所適從。
聲樂教學語言的精練準確既要合乎邏輯,又要顧及到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容易理解,過于專業化的教學用語,如:“運用頭腔共鳴來歌唱”、“運用胸、腹式聯合的呼吸方法”、“你要用真假聲混合的唱法唱”,以及過分強調教師自我體驗的提法,如:我是應用頭腔共鳴唱的,就是把聲音唱在頭上,讓頭頂來歌唱等等的語言往往會讓學生莫明其妙,弄不明白。精練準確的教學是建立在活潑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上的,在聲樂教學中教師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豐富發展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學中就能達到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模糊為生動的教學效果,精煉準確的語言來自教師客觀敏銳的聽覺,它是教學的基本功,也是聲樂教學的基矗精練準確的語言來自教師主觀努力的教學經驗,它是教學實踐而成的積累。也是聲樂教學的關鍵。
二、辯證統一性
在聲樂教學中,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訓練的總目標,教師對這一總目標的教學要求,心中是有數的,但在具體的分階段的教學中,不可能把未來的目標要求拿到現階段來付諸實施,在對學生進行歌唱技巧訓練,音樂處理表現,音樂感受和創造思維的綜合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整體要求和局部訓練的辯證統一的關系,聲樂教學主要是靠教師的聽覺和辨力來指導學生的訓練,聽到了學生演唱中的問題,就要拿出具體的辦法去解決,聲樂教師責任就是要訓練學生有一對客觀的耳朵,能聽出自己演唱時的對與錯,所以教師的分辨能力和教學方法是直接影響學生的演唱水平的,就聲音的訓練來講,正確的歌唱方法是整體的.歌唱,這就要求聲樂教師的思想方法是辨證的,聽覺是平衡的,看問題是客觀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全面的,比如在聲音的訓練中,當強調聲的高位置時,同時要強調氣息的低控制,否則就會產生氣淺、喉緊,發出的聲音效果尖、擠、卡、虛的現象,在提示氣息下沉有深度時,同時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會破壞歌唱狀態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訓練中讓學生把喉嚨打開時,又要提示學生把聲音唱的集中;提示靠前唱時,又要注意聲音的垂直性;提示歌唱發聲中要有點感覺時,又要注意整體面的結合;提示笑肌上提時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覺,真聲位置假唱,假聲位置真唱,閉口音開著唱,開口音關著唱,這一系列的訓練方法、
觀點、語言無一不貫穿在辯證統一的規律之中。
三、形象比喻性
聲樂教學中由于聲樂教學語言語義的不確定性,學生對教師講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師采用形象的語言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化。為了達到訓練的目的,教師還常采用啟發式的感覺教學方法,所謂感覺教學就是將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動作和感覺用于歌唱和訓練之中,通過這些感覺體會到科學的發聲狀態,達到訓練的效果。如:訓練氣息下沉時,用聞花的動作,雙手提水的感覺去體會就不至于把氣吸到胸上。當訓練聲音靠前唱時,教師會說“讓你的聲音先向后劃圈再拋向前方”“讓聲音坐在氣上滑出去”“唱高音時要像跳高運動員起跳時腳先向下蹬,身體再向上拋的感覺”“聲音要始終向前滾動的唱,氣才不會重”“聲音的高位置像雨傘的傘蓬,氣像傘的把”,“聲音像風箏在空中自由飄蕩,?氣息要像線軸始終在下面拖妝?“吸著唱”“喊著唱”“真的唱”“假的唱”“收著唱”“開著唱”“豎著唱”“圓著唱”“扁著唱”等等。在聲樂教學中采用確切生動,形象的語言,比用單純技術性的闡述,更易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
聲樂教學沒有器樂教學那樣直觀,學生只能通過聆聽教師的演唱和從教師的教學語言中,去理解發聲的原理和琢磨歌唱的技法,去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去創造美好的聲樂藝術形象。教學語言起到信息傳導與反饋的作用,對聲樂教學的語言研究探索,對促進聲樂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對中小學音樂課教學有意義。<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7
高中美術教學以欣賞為主線,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說采用的方法有別于其他學科。高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強調學生的“心到”、“眼到”,藝術教師在鉆研教材、備課,設計教學模式,尋求教學方法時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課堂上,有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有的對那部分感興趣,如:中國古代繪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外國近代繪畫,學生對這些內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懸殊很大,而女同學喜歡服裝的多一些,到教學“現代服飾藝術”這部分內容時可能比較專注,學生對藝術課的學習態度大部分取決于教師!坝H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上課要先抓住學生的心,學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的課。決定了最終的教學效果。
藝術課是最讓人心動的一門學科,它讓學生在接受藝術熏陶的同時也輕松地接收一些本學科外的知識。可是藝術課尤其是美術,單一的欣賞內容,過分的知識化、理性化,學生的熱情不會堅持很久,部分學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藝術課就成了尷尬的自習課或休閑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根據學生自己的需要來設計美術課堂的教學,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良好的情緒中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方法等不斷獲取新知識。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再接再厲,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8
普通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加強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為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教育隨之步入課堂。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思想觀念,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資源來適應新的課程改革標準。新的課程標準和以往的教學有了非常大的變化,這不僅表現在課本內容的編排上,更多的體現在教學的形式將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創新教學將粉墨登場。
高中美術鑒賞課是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因為優秀的美術作品是時代精神的文化結晶,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關系到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真正起到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美術鑒賞意義深遠。美術鑒賞是用運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模塊教學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和鑒賞方法,了解美術學科各科的各個門類,通過鑒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作為面向全體學生,以素質教育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審美能力的培養和人文修養的提高是其問題所在,因此,美術鑒賞的模塊教學是高中美術整套教材的基礎和重心。
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呢?我認為: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潮流,使創新教育在美術課中得以充分體現。
第一、創設課堂氛圍,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教師,如果失去了讓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那在新課程已步入課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質量也往往是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產生。教授美術鑒賞我有這樣的體會: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會使課堂變得活躍,必然就會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師生之間的配合與互動油然而生。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如上教學效果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大家都不陌生,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首先要動腦筋使得每一節課都會讓學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畫面上有一個閃光點就是一幅好的繪畫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學生自然會為之所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在學生走進教室時聽到的都是高雅、優美的鋼琴曲,當然在上中國民間美術時換上了那純樸、高亢的陜北民歌。此舉雖然簡單,但效果明顯。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智力和創造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再加上藝術課的自身魅力,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始終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個性,他們有著獨到的思想與見解。只要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在尊重學生自主地位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敢于質疑,敢于發言,敢于冒險,學生的潛力才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一個微笑,學生的一份信心,課堂上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要做到與學生親切、和諧、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個和諧的、美的環境。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中,研究并理解教材的主要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將教師自身的知識和情感融入到教材的講授中,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創新能力。美術鑒賞是用運感知、聯想、比較、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內涵的美術活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以講解、討論、比較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同時,鼓勵學生文字形式描述、表演來完成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上網收集課程相關資料,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和相關自然資源進行參觀、調查等多種學習形式。
以往,在我們的美術鑒賞教學中,許多學生喜歡被動的地聽老師講解、分析。在評價藝術作品時,也盡量尋求一種傳統的標準和說法,所以使得一些學生人云亦云,思想毫無創意。在美術鑒賞活動中,鼓勵學生交流,其實就是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們教師在美術鑒賞活動中應改變過去傳統的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方法,尋找一些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地參與。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研究性學習,這就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幾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傊,我們教師要秉承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遵循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盡可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終身學習和進一步發展的平臺。
第二、不斷提升教師審美素養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認為:對于“我們來說,沒有知識就沒有欣賞。如果有人說,某一件作品使他感到歡欣鼓舞,但卻認識不清楚這種情感到底是什么,追求不出這種快感之所由來,那么,這種人就是自欺欺人。為一部不能理解的藝術作品而引起的喜悅,是一種令人痛苦的喜悅”?梢姡诿佬g鑒賞活動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新教材和過去的教材相比較最大的區別是對鑒賞基礎知識的強調,這樣,會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學習美術鑒賞。學習美術鑒賞,首先要了解美術語言,它包括美術元素和組織原理。美術元素是美術中最基本的組成元素,憑借這些元素,如:點、線條、形體、明暗、色彩、肌理、空間等,藝術家可以創作出各式各樣的美術作品。組織原理包括: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比例與尺度、動感與靜感等,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要借助這些組織原理來進行構圖和安排。
高中美術鑒賞第一課就是、美術作品的特征。那么,作為老師就應首先廣泛的涉獵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水平豐富自我。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如果我們教師自身在專業領域碌碌無為,那么,怎樣為學生答疑。新課程標準不僅對老師專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與其相關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寬,只有不間斷的學習才能適應并勝任高中美術教學,這是創新美術教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終身教育的根本所在。馬克思主義認為,審美教育是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審美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的發展賦予我們教師新的時代氣息,看著那一個個渴求新知的眼神我們責無旁貸。
第三、多元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教學評價已經遠遠不適應現代的教育發展。新課程標準對評價的建議是:“具有開放性的、能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教師教學的以及推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教師的發展關系到教育的發展,這已經達成了共識。所以,教育要發展首先要對老師已經形成的傳統教學模式逐一改變,教師要以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正如評價建議中所說:“建立以美術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美術教師從多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促進自己不斷成長!蓖ㄟ^多元的評價,我們的教學才能夠發展,我們的工作才更有意義。比如,新課程開設以來,在新的評價體系下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競賽活動,參與聽課的面很廣有本學科專家、學校領導、本學科教師、其他學科教師,這樣一來多方面的反饋意見接踵而來。當然,在問題之初是覺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當認真的梳理過后可謂是撥云見日,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這里徹底的體現出來。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了,老師在課堂上也比以往輕松了。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有對美術作業的評價,是全部由我們教師實施的評價,而且整個過程都是由老師憑借個人的教學經驗評判。對學生的成長而言處于一個即盲目又被動的地位,這顯然以遠遠不能適應新的課程評價標準體系,新的課程評價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標準,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是我們教學的核心。同樣,我們學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學科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也有量化評價,但基本上處于主觀、隨意和無序的狀態,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體的評價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認為,在多主體的評價方式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會學習、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所以,必須重視學生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
第四、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提高教學質量
在步入數字時代的今天,運用多種電教聲訊設備進行教學,以加強視聽直觀效果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成為一種新的綜合性教學形式。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有幻燈,錄像,投影儀,實物投影等。多媒體教學把以往人們常用的直觀教具如掛圖等準確、逼真地通過屏幕反映出來。具有如下的特點:
1、形象直觀,聲畫合一。
2、簡捷靈活,動態感強。
3、信息量大,傳遞迅速。
4、形式活潑,表現力強。由于上述特點,和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如下優勢:
(1)節省課堂教學時間。
(2)對一些理論知識通過畫面可得到非常直觀的詮釋。
(3)為調動學生的思維創造條件。
(4)聲畫并用,充分刺激學生感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求知興趣。
教學追求最佳教學效果,正確利用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個最佳使用效果的問題。在教學中,影響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因素很多,根據知識特點合理運用多媒體。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中大部分內容都要仰仗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輔助才能輸送給學生,但各個知識點在內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如何使用的問題。如繪畫鑒賞需靜態的圖像,而建筑鑒賞則更多的運用動態圖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慮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學效果,這里還有一個使用的藝術問題。即何時用,怎樣用,尤其是用什么樣的語言把直觀教具和正常教學連在一起,使其渾然一體。打破舊的教學模式需要在實踐中創新,時代賦予我們教師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總之,高中美術教學要求教師要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為主,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美術”,讓學生因為有“美術”而快樂。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9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在素描教學中,我只是單一強調基礎知識,認為將知識系統而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學生便能聽懂,也能畫好,這應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從學生的一次次畫面效果中,從教學中一路走來,我感觸頗深,學生怎樣來學,教師怎樣去教,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許許多多的問題也“變”成了我在素描教學上進步的階梯。所以在素描教學中,關于素描的“教”、“學”及相關的經驗想法,教師與學生都完全有必要進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引導學生理解概念,把握特點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線條、體面來塑造物像的形體結構、明暗及空間關系的一種繪畫形式。每一個剛剛步入造型藝術大門的學子,總是先從素描學習入手。因為單色的素描繪畫,是研究造型的方法與規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同時,素描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優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遜色于任何一種繪畫藝術品,古今中外大師們的素描藝術成就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這在寫生素描靜物中,很多學生機械的照抄光影這一錯誤的.認識,表現得非常的明顯。從這一點來說,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概念其本質性的東西。
二、教學中注重自主性與靈活性
素描教學上,認為將鉛筆削得尖尖,從6B一直畫到6H,最后將畫紙畫得起毛,這才是主張素描的整體性。這樣的學生培養出來將缺乏自然的理解力與想像力。試想歷代大師的素描作品有哪張是面面俱到畫出來的呢?又有哪一件不是非常優秀呢?每一幅杰作都滲透出大師的智慧與靈感。審視我們的素描教學不應該過于單一、機械,一張好的素描習作應具有以下的品質:較好的構圖,流暢的線條,準確并較深入的形體結構,使人產生較強的直觀感覺而非細節吸引,既準確生動地描繪出物象,同時又不千篇一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表現力、想象力。關于材料的應用我們不須死板地讓學生先怎樣,再怎樣,一定要怎樣,只須告訴學生“B”與“H”標志軟硬鉛的區別,及繪制產生的效果,由學生自己根據個人繪畫的內容及習慣去選擇,放開手腳大膽捕捉和追求。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感受美、發現美的能力;當選擇臨摹的范畫時可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己來決定,石膏頭像的難易程度差不多就行,無論哪個角度,“萬變不離其宗”,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繪畫中發揮自主性,這也是適度培養其“個性”的一個良好出發點。
在高中素描教學進度上,由于該階段要達到專業高考的要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學完該內容,對于學生們來說,人頭像相對來說時間短一些,似乎不易上手,但歷年高考素描頻率較高就屬人頭像,面對現實,試探在石膏頭像開設中穿叉人頭像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有所接觸,一來緩解畫石膏頭像的枯燥情緒,二來可以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0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后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本課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
本課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于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獲。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升華互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游戲,都會思考完成游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系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后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游戲的趣味性,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游戲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1
美術高考已好幾十多年了,送走了很多屆高考美術考生,個人感覺在美術高考的輔導中,素描起著基礎而重要的作用,在素描教學中,作為教師考慮了很多,而學生對于“學”則觸及得相當的少,缺乏階段的總結,在素描學習中就會長期停留于簡單的描摹上,同時一些思想上的認識也不能及時得以疏清,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明顯的進步。所以在素描教學中,關于素描的“教”、“學”及相關的經驗想法,教師與學生都完全有必要進行探究性的思考。
一、明確概念、把握特點
素描是運用單色的線條、體面來塑造物像的形體結構、明暗及空間關系的一種繪畫形式。每一個剛剛步入造型藝術大門的學子,總是先從素描學習入手。因為單色的素描繪畫,是研究造型的方法與規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同時,素描也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優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遜色于任何一種繪畫藝術品,古今中外大師們的素描藝術成就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這在寫生素描靜物中,很多學生機械的照抄光影這一錯誤的認識,表現得非常的明顯。從這一點來說,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概念其本質性的東西。
二、轉變觀念、調整心態、正確認識
輔導美術高考學生也有這么長的時間了,每一屆來的學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誤區,比如認為學習美術是考大學的捷徑,認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學校,而且很多中學班主任也這樣認為,把文化成績不好的學生都動員來學習美術,客觀的說很多中學都有這樣的觀念誤區。而目前美術高考其實并不容樂觀,很多好的專業對專業文化線都要求較高,正是這種觀念,讓學生一開始學習基礎素描的時候,態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學生還停留在平時對一兩幅卡通畫臨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確認識美術高考,不能正確認識繪畫這些觀念都較大程度的阻礙了學生在開始進行基礎素描練習中的一種良好心態的建立。因此很多學生不能及時調整心態,認識美術中的首要基礎課程素描的學習,在學習中產生了挫折感,畏難心理,不自信心理,這種前期理想化與后期現實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于是,學生往往就在美術的前期學習就中斷。
在美術學習中,基礎素描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寫生都是一個良好的鋪墊,但這個階段的重點主要放到了對形體、結構、明暗、空間的刻畫上去了,這些課題都是非常理性的東西,學起來難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在這階段的教學中就應當首先做好學生對美術的全面認識了解,不要讓學生在懵懵懂懂中進入第一步的素描訓練,進一步通過優秀的素描繪畫中的賞析,讓學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別是對素描本質上的東西的了解,同時在素描靜物的寫生中,我們要時時處處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比如一組多物體靜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對比,比如長與短、高與矮、寬與窄、粗與細、剛于柔……。在寫生之前,這些特點我們可以想象成人的外貌形體特點,把無生命的靜物當成有血有肉的人來表現,區分出他們的各自特點,這樣我們在建立興趣的時候就找到了一個建立點?傊诨A素描的學習中,學生應該有耐心、自信的心理,刻苦不畏困難的精神,同時對素描還要進行理論上的全面認識。這樣才能打好學習美術的第一步。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2
著名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過:“人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备咧须A段專門開設美術欣賞課,其目的在于通過欣賞教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境或基于傳統教育模式下,加上美術欣賞課不是高考科目,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均有輕視的傾向,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教學的美術教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頗深: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并不樂觀。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的現狀與反思
首先,教師專業知識不足,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大多高中美術教師在學院中接受的專業技能訓練多,美術史論、教學理論等內容的掌握則相對薄弱,因此,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較多,比較普遍的是“講授式”教學,就是只講作品本身,而沒有把作品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缺乏知識的系統性。
其次,學生對美術課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在一考定終身的壓力之下,非高考科目自然得不到學生的重視,因此有的課堂上,就出現學生做其它學科的作業或打瞌睡的情況。
再次,課時得不到保證,教學課時量少。目前,藝術課程雖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小三門”。大部分高中美術課的開設安排,一般都為兩周一課時,由于所隔時間較長,知識得不到系統的識記和理解,也就不利于學生把知識整體化和系統化。
縱觀以上種種現狀,高中美術教師應該面對現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挖掘學科潛能,努力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想方設法改變不良現狀。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對策
。ㄒ唬┟鞔_教學任務,增強美育意識
美術欣賞課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
價,去理解藝術家的創作初衷,體悟美術作品內在的精神含義,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不僅要思考如何講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學生來參與欣賞。
高中開設美術欣賞課是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育是一種修養人性、提高人生質量、深含文化底蘊的教育,是一種培養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國學大師王國維認為,教育分心育與體育兩大領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個方面。在我們看來,智育、德育和美育雖然相互區分,但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處于對立統一之中。所以,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僅與智育、德育、體育相輔而行,而且還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規律,在整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奔礃淙擞说某跏己徒K極,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換言之,美育,包括藝術教育,不但是人格修養的入門途徑,而且也是使它達到成熟的、高級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二)提升教學藝術,培養學生興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畫師出了個“深山藏寺”的題目,令其弟子作畫。大弟子畫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廟;二弟子也畫了一座山,樹木掩映下露出廟宇的屋頂,遠遠望去頗有點“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畫了一座山,一條河,一個和尚挑著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顯然后者高人一籌,含蓄地體現了主題,余味雋永,含不盡之意于畫外,自然得到老畫師的贊賞。這種言不盡意、意在畫外的無盡妙處給我們以非凡的'啟示:藝術手段的精深微妙,可應用于教學藝術之中。“深山藏寺”給予我們的微妙領悟應用于美術欣賞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啟發學生的新思維,寓教育于藝術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藝術之中,教學藝術因之而升華,教學也因此富有個性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皼]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币虼,激發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是學好美術課的一個關鍵。首先,讓學生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漸地把學生引導到學習美術的興趣上來。教師應該多了解學生,多跟學生談心,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一座橋梁,拉近距離,減少代溝。其次,教師可以向學生談談學好美術的社會用途和好處。再次,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陶冶學生的性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譬如講到色彩給人心理效應不一樣時,就列舉出服裝色彩與人體體形之間的相應關系的例子:太胖的人穿衣服可以選擇深色的,不要穿顏色太鮮艷的,橫紋的衣服也不宜穿,否則效果大打折扣;體形較瘦的人,不要穿豎條紋或顏色太重的,否則瘦上加瘦……學生聽了都頻頻點頭,樹立起信心,有興趣去學美術這門課。
綜上所述:雖然高中的美術欣賞教學在客觀上還存在諸多不利因素,但我們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以便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3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
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認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要讓學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學,并能主動的參與。初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為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要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要以學生為中心,不要讓學生覺得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把完成美術作業看成一項艱巨任務。教師應該把自己當學生中的一分子,和學生一起參與作品的完成和討論,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情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把他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并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體現出來。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在上《雕塑》一課,這課的重點是教雕塑的用途,材料,以及如何制作圓雕。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課堂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并介紹了“中國雕塑與外國雕塑”讓學生參與,通過欣賞,分析說明不同時代的雕塑的不同之處,再比較得出結論。課堂上同學們觀察很仔細,他們對老師出示的一些從來沒有看到過的雕塑很感興趣,學生的問題很多,有關心作者的,有關心年代的,甚至還有同學對它現在的處境很關心,課堂氣氛很好。因此我覺得像這樣的課前準備是很有必要的,它在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也是《寫生素描》一課,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知道寫生是怎么回事,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后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征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下講臺對學生個別指導、指點。對學生的作業,給予一些贊揚,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節優秀的美術課應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變成學生體驗情感、感受快樂的學習。特別在美術課上可以采用導向的問題,如:開課可以問“你喜歡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或者是教師講故事創設情境氛圍。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并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于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美術教師應善于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這樣做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標準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它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挑戰,激勵學生必須對繪畫進一步探究。開放式提問含有很大的容量,但決不是大得不著邊際,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緊貼作品,讓學生有開掘的天地,對繪畫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應珍視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術教學是應摒棄某種狹隘性的。
如今多媒體課件的設置,也把音樂的感情色彩很好地融入到美術的教學課堂上來。音樂是時間與視覺的藝術,他通過旋律、節奏、節拍、曲調、音色和音質、強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指導繪畫創作時,有選擇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和去感染學生。在其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在導入環節,靜態繪畫過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節學生情緒和促進繪畫熱情的積極作用。
以游戲表演創設情境也同樣是一個常用但常新的教學手段。每個孩子都很有表演欲望,渴望展現自我。主動活潑的游戲能吸引孩子們自覺參與又能為孩子們提供成功的機會。
每節美術課都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其實,教學資源可取源于教師本身,取源于教材,取源于學生已有的資源和學生的原有經驗。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豐富美術課堂一個必備內容。美術是個直接的視覺刺激,教學內容采用直接立體的展示比較,再通過解說與感受,其教學內容比學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畫來得更能打動人心。
美術的教學資源可以直接來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學校里。往往最貼近學生的資源就最能使學生接受和親近,在身邊的小事物中感受美麗,創造美麗,會使學生有更多驚奇的探索和發現。 美術課中,學習形式可多種多樣,如學生的座位可采用四人圍坐,教師可把先進的教學設備帶進課堂,如用相機留住學生瞬間開心的表情。這樣越來越多的小組合作形式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學課堂上出現“熱火朝天”的這樣一個互動的場面,并且在其中也嘗到了取長補短、各盡所長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這也除了是一個美術教學內容以外的一個集體情感的培養。
我認為在高效美術教學課堂中要簡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設計,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究,在課上處理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并實現高效的學生主體性實踐及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是上好一節高效的美術課的中心也是關鍵。美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一堂好的美術課,應該是既傳授應掌握的美術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一些良好的品德,及生活習慣。美術課教學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訓練,也要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與思維能力。兒童天生對任何事都有興趣,什么都想去學一學、做一做,模仿一下,從他們對世界還只有淡淡認識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了涂鴉,然后隨著認識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齡的增長,這些興趣都會發生變化,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美術的熱情截然不同,對不同的學生,我們都要用心去感悟,從基礎、從學生的根本出發,讓他們的身心技能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發展。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4
時間匆匆,轉眼間離我剛踏上教師崗位已有半年之久。感謝峨眉一中領導和教師們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從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慢慢進入教師的角色。這學期收獲良多,無論是自己教學上,還是自己心理成長上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本學期一路走來,改變了我大學認為“教書很簡單”這種幼稚的想法。
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本以為自己只要做好了上課的準備,上課的時候認真講解,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但是沒想到課堂上還有這么多的突發事件,有時候自己花費了很多心思備的課,也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隨著課堂的進行,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的課堂存在很多的問題,在這里進行一個總結性的反思。
第一,課堂中的教學用語有待提煉,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高。一堂課中肯定會出現很多常規性的知識點,在講解這些知識點的時候,過多的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之類的問題,容易讓學生形成思維惰性,以至于想都不想問題,隨口就亂回答。這樣的問題,經過在其他老師那里學習經驗和自己的反思后,效果得以改觀。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可以給學生選擇性的答案,讓他們先從中思考,然后在回答。幾秒鐘的思考回答時間,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語言方面,還發現自己的措詞也存在很大問題,邏輯性不強。這方面隨著自己對課堂的熟悉,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二,課堂重點突出不明顯。
教材上面一節課的知識量非常大,很想給學生面面俱到,但到頭來總結課堂才發現,其實學生什么都沒記住,像是看電影一般僅僅在頭腦中過了一遍,沒有值得他們引起重視的東西。后來經過多次和師傅陳老師討教得知,新教材雖然給出的信息量很多,但新課標明確指出選取其中適合學生本身情況的知識進行重點賞析。這就說明教材中的內容不必面面俱到,交給學生的是賞析的方法,而不是教他們賞析每幅畫。
第三,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嚴謹。
總的來說,還是自己安排時間的容錯率太低。有的課堂學生反應強烈,很有積極性,就容易過多的去拓展,導致時間不夠用。有的課堂中學生很困乏,不愿意聽老師所講,很多知識點講到位就過了,沒有去展開,甚至有時候受到學生的影響,本該深入的知識點,卻始終講不出該有的深度。陳老師也一直在強調,老師是課堂的導演,要把控整個課堂,訓練老師用自己情緒去感染學生的'積極性。這條尤為重要,必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
第四,課堂管理不夠嚴格。
有的時候,看見學生實在很疲、很乏,抬著頭都能閉眼打瞌睡,實在不忍心再去打攪他、吼他,以至于到后來班上紀律顯得有些松散,有好幾個同學開始開小差。我認為這是這學期下半期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我也找老師們請教過。首先,要端正自己的立場。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必須具備一項“師能”,然而課堂的管理就正好體現一個老師的師能。如果連課堂中起碼的紀律都管理不好,談何行課。其次,建立課堂的規矩。比如:學生覺得困乏,可以讓他自愿起立站著聽,
如果不愿意站,那就不能睡覺。最后,讓他們對美術課堂引起重視。并不是不高考的科目就是豆芽科,就可以想怎樣就怎樣。美術雖不高考,但它是培養我們審美情操,開拓眼界的必備課程,更是建立我們正確審美觀,人生觀最重要的課堂。
本學期發現的問題還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以上四點。我很慶幸自己第一學期就能發現這么多的問題,以便于我更快速的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再次感謝陳雪峰老師,對我耐心的指導,感謝學校領導對我的栽培。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5
當今我國的教育正處在一個巨大的歷史轉折期,學生經歷著空前的觀念撞擊和文化震蕩。新課程改革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一次偉大的革新,這對于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來說,即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美術欣賞成為普通高中的一門必修課,在我國也僅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但它是中國美術教育教學方面的一項重大決策。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先行者,我們必將肩負起對美術新課程改革進行探究與踐行的義務。在長期的高中美術教學中,我曾經有過諸多迷茫和困惑,也有過太多慰籍與欣喜。以下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幾點膚淺見解。
一、教師專業理論知識的貧乏
現階段,美術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主要來源于師范院校的培養。多年來,我國的高等美術院校一直以培養畫家、書法家、雕塑家、工藝美術家……等技術型人才為目的,更注重專業技能訓練,忽視美術理論的學習。所以大多的高中美術教師也不同程度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缺乏對美術史、美學、藝術概論、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基礎理論的系統學習、知識結構不合理。我們的美術院校是在培養杰出的技術人才的同時,卻忽視了藝術人才的培養。
高中的美術欣賞課不僅需要教師對美術實踐有親身的體會,更需要教師具備全面的文化素養修養,他們應對美學、美術理論、中外美術史乃至文學、歷史、地理、哲學等人文學科有深厚的認識和了解,還應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有一定的修養。可見美術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美術技能外,更應具有廣博的美術知識和較高的美術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修養,這樣才能出色地完成傳道、授業、解惑工作。國家規定高中美術欣賞課應由專職的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擔任,而目前從大部分高中學校美術的師資配備來看,都遠遠不能符合標準。故而,教師的配備就成了制約高中美術欣賞課發展的“瓶頸”。
二、學生學習興趣的缺乏
當前,我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十分沉重,而高中教育由于受當前我國考試制度、升學制度的影響和制約,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是到了不堪其負的程度。我們可以看到,在初中美術學習中,多數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尚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的。相對體育、音樂學科來說,美術要求學生的天賦沒有那么的高,只要有興趣,胡亂涂鴉兩筆都可以是作品。而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他們都有豐富的課余時間來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目標只有一個,“擠過獨木橋,走進象牙塔!睘榱藨獙Ω呖,他們已經沒有多余的時間來滿足興趣了。沉重的課業壓力只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故而,激發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使其樂學、愛學是高中美術教師首要之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向導,一旦學生對某事有興趣,心理上就會處在一種亢奮狀態,學習起來便感到其樂無窮。要在課堂教學中吸引學生,首先要使所選擇的美術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學生,并在情感上打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
例如欣賞《米羅維納斯》時我是這樣導入課題的:“在西洋美術史上有三雙最美麗的手,請同學們猜猜是哪三雙手?”這設疑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般大家都“騷動”起來了。緊抓住同學們迫切想了解的答案心理,屏幕上分別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局部放大圖,“下面請同學們猜猜,這三雙手分別是誰的呢?”——“圣母瑪麗亞、蒙娜麗莎、米羅維納斯”!霸僬埻瑢W們想想,為什么這三雙手被譽稱為西方美術史中最美麗的手呢?”——這三雙手性質不同,感受也迥然有異。圣母瑪麗亞的手,是一般的手,代表天下母性的手,具有著神圣、慈愛的共性;蒙娜麗莎的手,是個別的手,只屬于達芬奇筆下十六世紀意大利貴婦人的手,有著“豐滿”、“優雅”、“柔美”的個性;米羅維納斯的手,則是想象的手,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靈去想象。雖然維納斯沒有視覺的手,但我們相信,會在每一位站在她面前的觀眾的心目中,為她創造出一雙最美麗的手……。
《米羅維納斯》是許多學生都熟悉的一尊世界聞名的塑像,這從古代殘跡中留下的藝術精品雖不完整,但在藝術上卻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維納斯究竟美在什么地方?這些知識學生似懂非懂。因此,面對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學生從審美上會產生一種迫切想了解的“沖動”。為了引起學生對作品的關注,課堂講解中可適當穿插一些與作品或作者有關的趣聞軼事。如:從19世紀以來,各國選美的標準均為據米羅維納斯的尺寸。故而有人戲言,維納斯是人類選美最早的“世界小姐”;維納斯失去的兩只手臂的.原來姿勢究竟是怎樣的呢?“右手拿著蘋果呢?還是拿著別的東西?”“左手舉多高,伸多遠?彎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關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這么多的復原圖中到底哪個復原方案是正確的呢?還是覺得無論哪個方案都沒有現在的斷臂維納斯更美、更動人,更接近藝術本質。因為她是藝術家與大自然和時間共同創造的絕無僅有的杰作。
有的美術作品畫面是情節性的,教師如果僅從構圖、色彩、線條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學生是不太愿聽的。此時教師可從美術作品的“情節”入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一旦被帶入情節,情節過程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被情節中沖突所吸引,并占有整個心靈,情節外的思維活動被抑制。
《最后的晚餐》是文藝復興時期大師達芬奇的名作,學生大多知道猶大出賣耶酥的故事,壁畫中13個神態各異的形象吸引了學生,誰是叛徒猶大?這是學生最關切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的各個人物,以“找出叛徒”為任務來進行展開。向學生說明作品畫面緊緊地抓住了原來傳說中耶穌對門徒說的一句話:“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當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了”,來刻劃十二個門徒聽了這話后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作品中猶大的面孔整個是黑暗的,由于驚慌失措,猶大身不由主地向后傾,同時死死地抓住他的錢袋。與猶大恰成鮮明對比的是坐在中央的耶穌,態度安詳,從他背后窗戶中射進來的夕陽光輝,是他的形象更加突出。耶穌和猶大,一個崇高,一個卑鄙,對比十分鮮明。在欣賞地過程中如果教師再輔以介紹藝術家創作過程有趣的情節,定會吸引學生,激起他們欣賞的極大興趣。
應該說每一幅美術作品、每一位藝術家的后面都有許多情節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中應懂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多媒體手段或問題的設置創設各種有利于教學的情境,以各種新奇的手法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的興趣。
三、教學手段的匱乏
美術教育之所以為其它學科無法替代,就在于發展了人的形象思維。藝術家創造的美術作品,
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光憑教師的一支粉筆、一張嘴,是很難組織好高質量的美術活動的。雖然我們看到了一些老師能依據自己的特長進行教學,但課與課的差異僅僅是教學重點及內容上的差異,而不是教學風格與教學方法上的差異。教學方法的單一及缺少個人風格。
有些教師在授課時,是在背教材和教案,嚴格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序照本宣科地進行“授惑”。碰到各種“突發”事件時就顯得措手無策,沒有充分地利用好各種契機。比如在欣賞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蒙娜麗莎”的那永恒、神秘的微笑,我特意把《蒙娜麗莎》放大投射到屏幕上,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讓學生默視一分鐘,用眼睛和心靈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此時,忽然有個聲音從教室的一角傳來,“我覺得一點也不美”。這種想法完全在意料之外,是該假裝沒聽到糊弄過去呢,還是要正面應對學生的“異議”呢?!此時,腦海中靈光一閃,這不是一個對作品進行深入展開辨析的方法嗎?所以,我決定先放下作品,暫不作分析,而是首先從對那個時代的介紹入手,讓學生感受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了解作者是以怎樣的膽識和勇氣沖破籠罩歐洲中世紀所形成的宗教的牢籠,以一個普通的婦女形象代替以往的一成不變的以宗教為題材的作品藝術形象。同時可以把這一作品與文藝復興以前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提倡和對人類生命的歌頌、對人的本身價值的肯定。然后再讓學生重新欣賞這一作品,此時,學生就不會再有開始時認識的偏差,而是帶著新的認識、從新的審美角度來欣賞這幅作品。他們的感受也會因此更強烈、更深入、更持久了,對作品的感受也就更充分了。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任何一件優秀的作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欣賞,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正是美術欣賞的魅力之所在。事實上,美術課本中大部分文字欣賞的敘述部分只能代表一家之辭,不是唯一的標準。美術欣賞教學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搞教師一言堂或者照本宣科,它不象數學、物理那樣只有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有差異性的,要能容忍和接受學生的各種見解和感想。
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滲透使現代美術課堂的教學形式也趨以多樣化與多元化。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華為動態美,即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愛學、樂學。
例如欣賞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我首先播放一段《寒鴨戲水》樂曲,請學生觀看作品,談談感受?逐漸引導學生進入畫境,由此產生豐富聯想和無窮想象。然后組織他們討論,發表各自的看法。學生總結出有寒冷、空曠、孤獨、荒涼、寂寞……等諸多感受。此時進一步分析技法特點,大面積空白表示什么呢?請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雪、霧、雨、水、天、云煙……。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出來后,聯想與想象是極為豐富的。畫中因為天“寒”,才顯得江中人“獨”(孤寂);也因為人的“獨”(孤寂),才感到江面更“寒”……。畫中“計白當黑”的手法給人予無限的遐想空間。繼而深入剖析繪畫意境的創設,使學生對作品內涵理解進一步升華。這時在典雅的古箏樂曲的伴隨下,屏幕上作品上方的空白處徐徐出現柳宗元的詩句《江雪》,師生一同詠起古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簔立翁,獨釣寒江雪……!贝思n美術、音樂、文學、詩歌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學科整合的特點,師生對于作品的理解也達到共鳴狀態。此課打破了“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的引入,使教學演示直觀、生動、形象,圖形、文字、聲音相結合,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誠然,現代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技術受到美術教師們的青瞇是應該的,但也不能過于迷戀于此。因為我們從現有的課例來看,媒體的操縱者主要還是教師,這樣過多使用此種媒體,仍舊沒有走出“教師中心”的老路,學生的感受依然沒有被重視,學生的主動性依然沒有得到發展。
總之,美術教學不是要把我們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未來的藝術家,而是一種藝術普及活動;是要提高我們每一位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使其能兼顧全面而發展。做為高中美術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接受新的觀念,讓每位學生在藝術欣賞的“旅程”中拾得學習的快樂。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美術線上教學反思11-20
高中美術教學教學反思07-19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06-30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06-12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精選07-20
【推薦】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2-21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精】12-21
【熱】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2-21
高中美術教學反思【薦】12-19
【精】高中美術教學反思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