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天佑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2017年《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單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講讀課文,它與本單元的訓練項目“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有重要的聯系。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2017年《詹天佑》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2017年《詹天佑》教學反思【一】
教學完了《詹天佑》,我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學生的這種表現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這個人物的品質的過程中顯露的越來越明顯和高漲。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
1、對教學模式的運用,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學習課文時,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師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后通過美讀再次體味文章相結合?煞殖蛇@樣的三步:
第一步、自讀自悟
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的什么事,作者重點想我們介紹了詹天佑修京張鐵路的哪幾件事?直奔重點,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建立起一個自己的認知體系。
第二步、加強引導深入細致感悟
當我們讀這段話時,同學們腦子里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對自學成果進行交流討論。
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塵,一陣又一陣地刮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們不顧這些,堅持在野外工作。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到處都是深不見底的山澗。環境十分惡劣。是。∨柕目耧L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詹天佑堅定的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步伐。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地計算的身影。
剛開始時學生不能抓住重點把畫面說具體,著急時,我說讀了這些句子我仿佛看見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計算的身影。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的是詹天佑的堅定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腳步。
學生聽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
我仿佛看見了詹天佑背著經緯儀來到陡峭的懸崖旁進行定點、測繪;我仿佛看見了詹天佑不顧狂風怒號在山間勘測線路的身影……
第三步、美讀之中再體味,提升思想境界
老師重點指導朗讀,通過范讀設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讀,讀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動之處。
片段1: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如果強調這是中國人修的鐵路,怎么讀?;如果強調這是第一條鐵路,該怎么讀?;如果強調詹天佑的堅定信念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該怎么讀?;如果強調修不好鐵路的后果,該怎么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在讀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達的情感,又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和優秀品質的熏陶。
2、在動手之中促感悟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采用了畫一畫的教學方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先自己用筆在紙上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再點名在黑板上畫圖。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后者采用中部鑿井法,以及為什么采用這種方法。
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大多數學生畫出了“人字形”線路時,師生一起用一支中間是白色,兩端粉紅色的鉛筆代表火車和火車頭。讓鉛筆也就是兩端都有火車頭的火車在人字形的鐵路上走了一遭。在這一過程中,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3。訓練形式的思維和寫作能力
以頒獎詞開頭,又以給詹天佑寫頒獎詞結尾,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以上這兩點是我在教學中感觸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挖掘多處出現蜻蜓點水的現象。如指導學生讀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那些外國人要譏笑我們,而且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 不僅應引導學生從強調這是中國人修的鐵路,怎么讀?;如果強調這是第一條鐵路,該怎么讀?;如果強調詹天佑的堅定信念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該怎么讀?;如果強調修不好鐵路的后果,該怎么讀?還要讓學生交流理解這樣讀的感受和為什么這樣讀。
2、在講開鑿隧道時,無論是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還是中部鑿井法,既是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又可以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進度。
3、在交流收集資料時,過于放松,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還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時因為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得不多,在學習之初,學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隨時要補充相關的資料,既影響學生的學習感悟,又耽誤了一些時間。以后我還有做到離學生生活時代遠的課文讓學生自行了解相關內容,教師補充全相關資料。
4、教師的導的功能發揮不及時。在研讀體驗,深入認識詹天佑的風采時,我的設計目標是讓學生結合四、五、六節全面體會詹天佑的風采。教學時只有一個人談到人字形線路,我應借此機會引導學生從人字形路線、開鑿隧道認識詹天佑這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大多數學生大談特談詹天佑勘測線路,易給人造成第四節重復學習的印象。
2017年《詹天佑》教學反思【二】
問題設計不僅是教學過程的關鍵,還是一節課的靈魂。問題設計是否恰到好處,是否藝術,是評價一節課優與劣、成功與否的一把很好的尺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問題設計的容量,把握其容量“五要”。
一、問題設計必須是教師深鉆教材的結果
問題設計必須是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提煉教材精華的結晶。教師只有吃透了教材,設計起問題來才能目的明確、得心應手。
拿《詹天佑》一文來說,問題設計前,教師必須搞清楚本課在本單元中的位置和作用;本課主要寫了什么,作者的思路怎樣,目的是什么;通過本課的教學,在基礎知識、能力、思想方面,教師要教給學生些什么,學生要學到些什么;本課的重點、難點在什么地方?教師要采用怎樣合理的方法去突破它;以及教師要怎樣來優化課堂結構、怎樣進行學法指導等內容。教師只有對上述內容好好地琢磨、消化,把文章讀厚又讀薄,梳理好教材中各個知識點了,才具備了駕馭教材的能力,才為問題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為問題設計掃清了障礙,正如諸葛亮借東風在萬事俱備時一樣。
二、問題設計要把握重點,明確目標
問題設計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而,問題設計要把握文章重點,體現明確的訓練目標。也就是說,問題設計只有具有明顯的具體性和可測性,教師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單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講讀課文,它與本單元的訓練項目“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有重要的聯系。教學時,要憑借這篇課文引導學生聯系事情發生的年代和當時當地的環境,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對教學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設計就要把握這一重點,明確這一目標。
我在講解本課時,問題是這樣設計的;詹天佑在接受修筑京張鐵路前、后(a、勘測線路b、開鑿隧道c、設計線路)時,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結合有關的詞句,說說理由。)問題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就是為本文訓練目標而精心設計的。
學生看到這一問題,自然會聯想當時當地的情況:清政府的腐壞無能、帝國主義的陰撓、工程技術人才缺乏、勞動工具落后、在勘測路線時地勢又險峻、氣候又惡劣、在開鑿隧道時又要過很多高山(居庸關山勢那么高巖層那么厚、八達嶺隧道又是那么長);在設計線路時,青龍橋附近的坡度又特別大等。
盡管當時當地的困難很大,可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一絲不茍地工作(周密地勘測線路;采用了不同的鑿進方法;設計了巧妙的“人”字形線路。)并提前兩年竣工,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這樣設計的問題,教師教的目的明確,學生學的也明白。
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認真思考、講出學生對“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边@一中心句有較深刻的理解。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心及杰出的才干會深深地銘刻在每位學生的心里。再加上教師不失時機地點撥、引導,學生就會懂得:不管是寫文章還是讀文章一定要“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讀文章,注意了當時當地的情況,才可以對文章了解得更加透徹;寫文章注意了當時當地的情況,才可以使文章表達得效果更好,真切感人。
三、問題設計要少而精
講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現一系列的'過碎的沒有意義的問題。能設計一個問題解決的,決不設計兩上問題。否則,會把學生的腦袋提問大了,提問脹了,提問麻木了。最后,可能搞得連老師都會覺得亂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難把握文章的重點,就甭提如何突破了。
《詹天佑》一文,我在教學文章重點段落(2—6)小節(本文共7節)時,只設計了上面提到的一個問題,學生就以此為線索,讀書、勾劃、討論,對文章進行梳理。學生學得挺帶勁,自然本文的教學目的就能達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選擇的三個典型事例a。b。c。是平行關系。教師在出示問題時,可以對它進行特殊處理(如用雙面膠帶紙把寫著“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的紙卡按從上到下的順序疊在一起),講課時一個一個地出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習a,而后b,c,可以自學。
四、問題設計要融教法與學法于一體
在教師“教”學生“學”這一雙邊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是鏈條,把“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能融教法與學法于一體的問題,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與學產生“二合一”的共振效應。
還以上述問題來說,“結合有關語句,說說理由”不就是學法的指導嗎?通過學習,學生就會明白讀文章要抓住重點詞句及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去思考;寫文章時,更要主動運用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使文章有聲有色。還有對“注意當時當地的情況”這一定作特點傳授的過程,不也正是學法指導的過程嗎?五、問題設計要體現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語文教學要體現“傳授學法→邏輯思維→滲透德育”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問題設計自然為其服務。上述問題設計就充分體現了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總之,包含了上述“五要”的問題設計才能算得上一個好的問題,才真的不失為一節課的靈魂
【《詹天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詹天佑教學反思07-20
《詹天佑》教學反思07-17
詹天佑教學設計與反思08-16
詹天佑教學反思3篇07-24
詹天佑教學反思「精篇」07-13
小學課文《詹天佑》教學案例及反思08-06
初中語文課文《詹天佑》教學反思07-20
小學語文教學《詹天佑》教后反思范文08-06
詹天佑教學實錄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