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必備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看到新的天地。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作為一名教師,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節好課,一節大家都認可的成功課。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面對內涵豐富、可操作性極強的語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會更強烈一些。
面對剛剛講完的《山中訪友》一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我校的教學評估一年也只有一次,我們從教的時間是何其有限,成功的體驗對許多人來說是何其的珍貴。我是個很幸運的語文教師,在自己語文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在放棄生物從事語文教學的10次教學評估中,無一例外的獲得的一類課,而且近三年來穩居語文組的第一名。這個成功,有幸運,但決不是偶然。下面就以《山中訪友》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經驗。
《山中訪友》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眾不同的收獲。為此,我的教學設計的著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薄⒘η笥谩懊馈钡恼n件感染學生:
為了讓課件更“美”一些,為了讓課件更好地展示出教材的優美之處,我在課件中插入了本課的flash朗讀素材,集圖片、文字、課文朗讀、音樂于一體,讓學生在聽讀這一環節充分感知課文;其次在其他幻燈片中,或以優美的自然風光為背景,或用圖片展示林中朋友的美麗形象,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課文的教學環節的名稱設計中也突現“美”,主體部分設置了“美文聽讀”、“美文美讀”、“美文研讀”等環節,對學生“美”的感知無形中又是一種強化。
2、力求挖出主題的深度,讓學生有新鮮感:字串5
對本課主題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過美文聽讀這一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淺層次的;通過美文美讀,學生此時對主題的感知是實實在在的,真真切切的;通過美文研讀中問題二的解決,學生對本文的主題是有深度的,不在停留在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讓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要愛護、關心大自然中的一切。
3、力求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字串9
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各個環節中又分別有所側重:美文聽讀中有美讀的示范,又是聽的訓練;美讀的要求是“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把她朗讀出來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是讀與說的雙重結合;研讀則要求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情境演讀、習作美文則主要進行寫作水平的訓練,等等。在環環相扣的訓練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
。、力求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字串1
整個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為主的',除了聽讀這一環節,其他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四人小組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整個課堂是學生與教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真誠對話過程。在輕松的學習交流中,他們的合作、探究中學習方法進一步完善。
。、力求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字串3
本課的學習導入是以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開始的,課堂小結以方舟的小詩結束,不僅結構完整,而且兩則材料又都與本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定的聯系,不僅增強了本課文學方面對學生的熏陶,而且它們與教材很和諧的統一到了一起,教學拓展的有了寬度。
正是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這節看似簡單的課有了許多的亮點,學生學習的眼睛亮起來,激情高漲了起來,我的課才隨之而“亮”了起來。我想,只要每個教師在教學設計的環節多設計一些亮點并且努力實踐,你的課也可以“亮”起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曹劌論戰》時,我提出問題:“讀了課文后,你們怎么看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快速看書復習后,一學生回答:“曹劌能遠謀,而莊公則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話音剛落,又一學生站起發言:“對于莊公,我認為他有遠謀。”這話讓我一愣,從教參到所有見過的資料,從未提到莊公有遠謀啊!但這位學生的觀點有反傳統的意義,很值得探討。
我表揚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見解的勇氣后問全體同學:“對于莊公有無遠謀這個問題,來一場辯論如何?”大家一致同意。
生A:“曹劌不是說‘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嗎?莊公是魯國的國君,他是最大的‘肉食者’,他當然無‘遠謀’!”
師:“你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好!”
生B:“我認為莊公無‘遠謀’。若有遠謀,戰前就該高瞻遠矚,作好充分的準備;若有遠謀,戰爭中就能審時度勢,抓準時機;若有遠謀,在決勝之后就不會不知勝因。長勺之戰,要不是曹劌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說不定莊公就成了齊軍的俘虜,能說他有‘遠謀’嗎?”
師:“言之有理!
生C:“我認為國君的遠謀與一般謀士的遠謀有所不同?v觀歷史,許多有作為的國君,并非自己謀略過人,而是善于任用有遠謀的人才。論謀略,劉邦不及蕭何、韓信,劉備也不如諸葛亮,但誰又能說劉邦、劉備是無謀之人呢?另外,莊公以國君的身份,能與平民曹劌公平對話,并允許曹劌同乘一輛戰車,直接指揮作戰,這種超乎尋常的膽識,知人善任的眼光,從諫如流的勇氣,誰又能否認他的遠謀呢?”
生D接過話頭:“你把莊公說得如此明智,那他為何把大戰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上呢?既然他有遠謀,又為何渾然不知‘何以戰’,這可是迫在眉睫的`近謀啊!”
生E慷慨陳詞:“不錯,莊公確實把近臣的擁護和神靈的保佑作為戰爭的先決條件,但憑這一點不能說他無遠謀,因為這是時代的局限。何況‘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這正說明他有遠謀。你只看到前面兩點,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這不是斷章取義啊?”
辯論還在繼續……
最后我為這場辯論作結:我們看人、看問題不能只從單方面看,而應從多方面加以分析。在莊公有無遠謀這一問題上,同學的話啟發了我,雖然他在戰前曾寄希望于近臣和神靈,在戰爭中他也急躁冒進,打了勝仗還不知原因,這一切都讓人覺得他不高明,但就他能大膽任用曹劌這個人才這一點來說,他是有遠謀的,F在我們不是說,人才的競爭才是最大的競爭嗎?二千多年前的莊公,能慧眼識人才,這正是他最大的遠謀啊!
課后我陷入了深思,《曹劌論戰》入選教材多年,對我來說并不陌生,我卻從未根據莊公所處的時代及他在特定的事件中的所作所為進行全面的思考。作為教師的我,總是按照教參上現成的說法,把莊公看成一個目光短淺的國君,并把這個評價毋庸置疑地灌輸給我的學生,而很多時候,學生也習慣于接受老師的觀點和意見,因為在他們心目中,老師就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的權威。
但今天,學生卻向“權威”提出了挑戰,他們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和看法,而且是有理有據,這不能不讓我對自己的語文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無視閱讀主體思維的個性差異,對學生作出劃一的指導,使學生“臣服”于教參或教師揭示的文本意義和主題思想,學生豐富的感悟和認知便在同一化、標準化的釋義中磨滅殆盡,從而嚴重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事實上,閱讀作為一種審美再造的藝術實際活動,具有鮮明的個性差異,讀者對于文本的理解往往因人而異。這就意味著語文教師要創設課程氛圍來保護學生作為對話人的主體地位,淡化課程執行中的預定性和統一性,注重對話過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正如新課程標準所一語道出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閱讀過程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應激發和尊重學生對課程新價值的創造。由此說來,教師就應以“對話人”的身份尊重同樣作為“對話人”的學生個體,自覺放棄傳統意義上把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觀念,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園地中含英咀華,采擷知識的果實。
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通過魯莊公有無遠謀這場辯論,讓我看到了學生中蘊藏的可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改革開放年代的學生已經不甘心被動地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他們的敢想敢說,大膽地思維,大膽地發言,而且能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所謂創造性,就是在閱讀中不迷信書本,敢于批判,推陳出新,能入于書而又出于書,學于書而不拘泥于書,只有這樣,才能在閱讀中始終充滿朝氣和活力,才能引爆新思想,新創見的火花。同時,它讓我深深意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熱情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精神,更要對不同的理解予以及時中肯的評價,并引導學生在探究、碰撞的動態中求得理解的深化,使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一、鼓勵合作學習的同時。不忽視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各科的老師們廣泛應用,人人參與和競爭合作的課堂確實能給人啟迪,但是我們在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
力。實施合作學習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很多教師理解合作學習的時候有些片面,只是一味追求小組學習的形式,可是學習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果學生沒有
提前充分閱讀教材內容,沒有通過提出問題進行思考,那么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學生對課文理解不深人,認識部夠深刻,小組學習的整理結果也是不全面的、膚淺的,這樣的合作
學習只能為優等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并不能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由的老師動不動就安排小組討論,也不管內容是否有討論的必要性,有些更是一節課討論到底。小組成員
合作討論的時候有很多問題,比如有的成員默不作聲,只顧自己想自己的事情;有的小組是一個人發言,其他人洗耳恭聽;也有的小組雖然氣氛熱烈,但是并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的這些合作學習的實例都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收效甚微。原因就是教師沒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二、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與探究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過程中,一個好的老師如果有能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那就成功了一半。興趣對求知和創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對語文學科興趣盎然,學習中必然躍躍欲試, 思維活躍,處于積極的識記、理解和運用的精神狀態中,時間久了,他們就會逐漸進入遇問題想求個明白這樣的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走向成功也就不難了。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學習方式的首要條件,缺少了自主, 就無從談及合作與探究。自主學習,學生是主體,教師的教必須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學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的嘗試、選擇、參與和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模仿、嘗試和實踐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學中,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不僅要備教材,關鍵要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 就學生成績水平不 同, 分類指導,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教學環境,使課堂氣氛活躍、和諧,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享受成就感。
三、不斷提高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
當前,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學目標,繼而完成教學目標。教學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記錄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的執行過程及細節,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不完整的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發揮實效。鑒于此,在以上兩階段之基礎上,豐富“教學反思結果化、教學改進持續化”過程,主要工作是初中語文教師運用“教學反思檔案”,將日標執行過程與教學任務完成結果進行梳理,將實際完成目標與原定教學目標進行對照評價,找出成績和不足,并形成教學反思。結論是一個對教學反思持續提升的階段,主要工作是針對上一階段的教學反思結論,制定出改進舉措,為下一階段(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目標的制定提供依據,在教學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整體“校本建設”及個體“職業生涯規劃”的雙重訴求,通過教學反思,實現“教學目標清晰化、教學過程精細化、教學反思結果化、教學改進持續化”,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反思實踐者”。
四、更新觀念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中,教學模式非常單一,總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地聽,機械地記。新課標淡化了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強化了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課程功能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轉向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培養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評價自我,發現自我的進步,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內心激發 自己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意識,促進自身全面發展。這與素質教育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截然相反。因此在現行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采。骸盎有汀钡慕虒W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上起引導作用,而非主導地位。例如在我們在講解課文時,可以適當的配上背景音樂請同學朗讀課文,然后積極引導大家充分發揮想象力,在大腦中勾畫出文章中的美景,當發現學生逐漸進入佳境時,便請一位同學到臺上來,把他心中的想象得到在黑板上描繪出來,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起來,同學們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了積極地參與課堂。這樣不 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五、采用先進技術制定多維的綜合教學目標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應用到教學當中,因為這能完善授課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所謂多媒體教學,就是要比較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圖像,音樂等形式的信息,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東西掌握教材的內涵。理解教材中要傳達的信息和藥表達的思想感情。運用多媒體可以擴大教學的信息傳遞量,從而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可以形成知識的網絡,把基礎知識有機聯系到一起后展現在學生面前。一些教材內容比較豐富。課時比較多,所以就很分散,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的揭示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形成整體認知。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半個學期過去,期中考試成績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閱讀。
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如:《行道樹》一文作者張曉風,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永遠善意的呈現事與人之間的關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于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誡。行道樹是在與環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為什么單單只將它看成一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其次,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
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
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五,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我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已經在提出問題,敢已經在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已經在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已經在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
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了然于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容中的思想內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節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于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現。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自發表以來,一直被收錄于各時代各版本的初中語文教材中,被稱為中國最經典的語文課文之一。不同時期的語文老師対此篇都有精彩的講解和分析,在近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仍然選擇這一課作為公開課,深知想要出新出彩十分的不容易。然而,我們講公開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出新出彩而劍走偏鋒,另辟蹊徑,講好一篇散文的標準在于真正引導學生能迅速準確地把握作者從字里行間里傳遞出來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感悟,能學習借鑒作者在文章中所體現的語文經驗。
《背影》教學首先要遵循其本——尊重散文教學的規律——建立學生的已有經驗與“這一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經驗的鏈接。(王榮生語)
在預習過程中,我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學生說,看到了四次背影,也讀懂了父愛,但不理解為什么父親買個橘子就讓作者這么感動,也不明白這篇文章為什么寫于八年后。我決定教學設計就從學情入手,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靠近背影。
傳統的散文教學中有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曰之為“形散神不散”,一直是廣大語文教師散文解讀和教學的核心知識,似乎是指散文選材廣泛,手法多樣,因為這個觀念的根深蒂固,教師普遍認為散文難教。
在重讀《背影》的過程中,我越是細品越是感受到有一條線在牽引著我走近朱自清先生,讓我把晶瑩淚光中的那個“背影”看得越來越清晰。這條線就是“背影”,這條線也是我的設計思路。
為了創設情境,我的導入采用背景介紹的方式,但是把重點放在了《背影》一文收錄在教材中的歷史方面,學生對此的反應是積極的,他們因為自己的父輩祖輩也讀過《背影》而激動不已,這也在感情上拉近了他們與原作的距離。接著,我趁勢提出思考題:《背影》的感人之處何在?感人力量何來?就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思維中來。
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叫做“直面背影”,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和語文經驗,直接分析第六自然段“買橘背影”,學生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文章感受父愛,沒有障礙。緊接著我提出問題:既然這個自然段最能體現父愛,為什么還要寫1-5自然段和7自然段,并由此進入第二個環節“背影前后”,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依據文本的說話訓練“我從段的處,讀到一個()的父親”,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并思考“這些段落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對第6段刻畫背影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再讀文章就從字里行間找到了父愛的鋪墊與照應,也就把自己的閱讀經驗和作者的寫作經驗鏈接在一起了,這個時候再用句式“這是()的背影”說讀文章,學生就能深刻體會到背影感人力量所在了。
走到這里,還只是引導學生到達了前人對文章認識的階段,并沒有突破,我趁勢提問:“背影如此感人父愛如此深沉,作者為什么時隔八年才寫下此文?”把學生的問題還給學生,卻不急著給出答案,在他們苦苦思索之際,我做了如下講解:“散文中談論的所思,散文中表達的所感,都是該作者依其獨特的境遇所發生的極具個人色彩的感觸、思量。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畫不同于小說是要反映社會生活,而是要抒發作者自己的感受!睂W生若有所悟,我也因此引領他們走到第三環節“透過背影”,要求他們再讀課文,用“我從()段()看到()的兒子”句式說讀課文,學生馬上就發現了兒子即作者的四次流淚,看到了兒子的愧疚和懺悔。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讀懂文章,我用PPT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與父親的關系簡表:
臺下一片嘩然,眾生議論紛紛,透過背影這個環節,學生感受到了兒子的愧疚,也感受到了父子間的血濃于水,更感受到了文章真實的寫作意圖。
這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有沒有類似作者的生活經歷,談談怎樣珍惜親情,應該說課堂反饋是非常好的,達到了我的教學預設。
本節課不敢說是上得非常成功,只能說是非常順利,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要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首先要尊重文體規律,要有文體意識,然后要尊重學情,這樣的設計是有效的。
這節課始終圍繞本文,緊扣文字進行解讀,并沒有另辟蹊徑劍走偏鋒;也比較注重把學生的語文經驗、生活經驗和作者的語文經驗、生活經驗有意識地相勾連。
要說遺憾,那當然有,教學也是遺憾的藝術,比如在學習作者的寫作經驗這一方面,本節課幾乎沒有涉及,實際上可以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學習這種塑造典型環境中典型形象的寫法。但是教學反思給我們提供了改進的機會,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是最有益于教學的事。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發現了語文教學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己在作為一個母語教師肩頭責任重大。于是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己在工作中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
一、教學方法要穩中求變
因為單一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律可尋。例如每天預習,需要有一定方法和規律,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背景和作者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必須掌握。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朗讀最好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通過讀體會人物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智慧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學習態度和興趣不是一天可以培養。新課程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是被動執行者。尤其是現在孩子他們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聰明指數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能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己平臺。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美景病人,他會怎么樣呢?同學們紛紛去說。有說,他懊悔之極,后來自殺了;有說,他也舊病復發,痛苦而死;有說,他在一次次噩夢中死去了;還有說他后來遇到了一個好醫生來這個城市,于是很巧治好了他病,而他后來就用自己所有錢,買下了對面土地,把他建成了一個美麗公園……學生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師想象。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一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說,而四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運用了對比方法,但是對比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整體特征,又看到每一課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氛圍。例如《孔乙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孔乙己境遇而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或者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制成光盤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悲慘命運。《口技》則可以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同學去施展自己才能,在快樂同時了解什么是口技!蹲兩垺穭t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讀,然后自己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醞釀
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教育是失敗,沒有情感課堂是痛苦,讓學生能把自己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形成情感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目標,也是教育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父親》歌曲,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父親,想想父親給自己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給學生唱,或者讓有能力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贊》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盡管唱沒有歌星好,可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于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崇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范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我們精彩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很小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能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所以必須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一定要把思維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提高。要讓學生更多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己思想才能真正積極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優勢,可是現在卻因為教學課程而變得過分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應該有活力。尤其是現在語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是必考,所以老師們在復習時候有時會過多把經歷放在一個一個生字記憶,要求學生一個字不差把文言文背寫下來,于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沒有了語言影響力文章,了老師教學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難點。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知識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輝煌文化遺產,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重點,我總是覺得應該是一種人文積累,而不是文字積累。古人東西再好,還是應該去更多發展現在理念。由于有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盡管考試時就是那么10分左右題,可是面對一分也不能少考試來說,對于關系著學生命運考試來說,總是不能忽視,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于優秀學生還不是問題,對于差一點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峰。
不過,教師也可以分層而論,讓學生體會古人語言精煉,可以讓學生去積累和欣賞自己喜歡一些詩歌和文章,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背誦課本上幾篇,幾首。
六、教學內容要開放靈活
努力建立開放語文。語文是母語原本就是學習其他科基礎,是學生將來生活重要交際手段之一。
但是長久以來,各科都是孤立進行教學,學科本位思想太嚴重了。課程過分強調知識傳承,忽視了學生知識聯系,以及科目交流和溝通,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后說語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當然我們不否認語文考試以往存在弊端,而導致應試和素質沖突。課程過度強調統一,東、南、西、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統一內容,使課程變凝固、僵化,缺少了彈性。
可喜是最近考試出現了科目交融,盡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為了這一點分數老師們會苦心去經營,會努力形成一個教育整體。
有時我們生病時會因醫院科室分太細,以致有時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個科室而苦惱。其實我們教學也應該是適當有一點溝通,不要因為自己不是英語老師而不敢說一句英語,不要因為自己不是物理老師而為自己對物理知識淺薄而做解釋,其實老師應該是一個多元整體,是一個一專多能結合體。
當然不是說語文課都上不倫不類,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語文課堂要打破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快樂融融,讓語文不在是學生負擔。這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心愿。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摘要:教師必須善于從教學反思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煉好的教學方式,不斷積累富有實效的教學經驗。本文從吸取教學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檢測與實效等幾個方面,系統地論述了語文教師如何加強反思提高教學水平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教學反思;訓練目標;達成;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xx)12-0107-01
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一件事就是不重視教學后的實效總結。作為一位有心的教師,每節課之后都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所講的內容哪些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哪些還能講的更加到位,我們總會有所觸動,有所思考,這其實就是教學心得。教師要是在每天課后抽出一定時間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體會和失敗的經驗予以總結記錄,然后不斷地反思推敲,提出精華去除敗筆必能提高自身的語文教學水平。
1.反思教學的亮點
所謂教學亮點,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點睛之處。筆者曾經有過這樣的課堂,初三語文《醉翁亭記》,曾經要求學生背誦全文。不想有學生突然提出想讓老師也背誦其中一段,筆者當即聲音并茂地將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學生的熱烈掌聲。筆者趁熱打鐵又將王勃的《序》也背誦一遍,看著學生目瞪口呆的樣子,筆者因勢勸諭學生學習古人的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因為有些文章確實是千古華章,經常頌之,既能提高語感又能陶冶情操,實為一舉兩得。筆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一個提示,每節課都應有每節課的出彩之處,只要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畫龍點睛之處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呢。
2.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對即對錯即錯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語文知識至今都存在學術爭議,所以即使有教學上的瑕疵也不難發現。如果能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以作將來改正之之用。同時不斷地積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會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塊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體教學水平。
3.反思教學中的教
北師大附中程翔老師習慣于每上完一節課就會一遍遍的重溫教案備課,揣度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堂課即使準備的再好,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
一失。語文教師的好課堂就是在不斷打磨中煉成的。所以說語文教師都應該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該發揚的發揚該摒棄的摒棄。唯有如此,才能根據自己的反思重新調整以后的教學設計制定更為優秀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4.反思教學中的學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互動式教學應成為素質教育的常態,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語文教師不過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诖,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那么教師需要改變原來的身份,真正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中心,而是學生的服務者,是學生的參謀。學生的學困難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撥云見霧,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只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是需要,語文教師才能有目的的積累自己的課前準備素材,使自己的教學準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5.反思教學評價
評價一堂課的教學實效高低,在于學生能否熟練掌握教學內容。而判斷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的測試,一是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寫作。這也就是語文教師需要反思的地方,對語文教師評價課堂實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不能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思維,而應該創新理念,力爭用學生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學評價。走出校門,到生活中體驗學以致用的真實效果,也是我們評價教學實效的一種新思維新觀念新形式。當然,創新教學評價的方式還很多,需要語文教師挖掘潛力體現智慧,只有深入的反思我們的教學評價,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6.反思目標達成
每節具體的課堂教學都有其特定的教學目標,有的青年教師課前對教學目標一般都設計得盡乎"完美'',但往往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脫離了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因此.,每節課后,我們都要反思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如知識目標的重點是否突破,難點是否化解;情感目標的情境設置有沒有達到使學生進入"角色"的目的;能力目標的設定是否通過知識目標的完成體現出來等等。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總結目標達成情況,不斷地調整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目標的手段,使之更貼近教學實際,從而使目標順利達成。除以上幾點外,我們還要經常反思我們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原則、教學容量等是否還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反思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錯例,記下錯例,以錯為戒,以錯促思,以增強再教時的針對性,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種積極的行之有效的思維、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我。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有理由相信,只有不斷的進行自我反思,反思教學中的得與失,反思教學中的教育學,反思教學評價與目標達成,就一定能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為以后的
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長期堅持教學反思,一定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取得自己教學事業上的一個又一個輝煌。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本課教學流程設計為第一次早讀讓學生劃出好句,10分鐘后全班交流說說好在哪里?第一課時從抓關鍵句角度來把握,先明確文章提出了什么觀點?然后教學生學習方法:抓關鍵句、搜索法、串聯上下文句、歸納概括法等。最后讓學生把本課的寫作思路寫下來。接著老師板書文章的有業敬業塊寫作思路,引導學生理解。最后就文章演講辭的特色品演講語言,讓學生尋找適合演講的話,四人小組派代表說明。
第二次早讀讓學生自己尋找適合演講的話,自己講給自己聽,講一遍(演講),老師示范第四段建議大家用自己最適合或擅長的語言方式,(時代變遷適合語言形式也在變)演講給同桌聽。準備課上交流。早讀結束前老師先聽一兩個同學演講,同時強調注意事項:
1、大聲、自信;
2、嚴肅不可笑;
3、聽眾是來聽你的演講,不是來看你笑話的;
4、以氣勢以聲音壓倒全場;
5、有強調重音;
6、少用文白相間。
第二課時學生演講何琪遙很有學者風范、夏亞青用貴州話的演講相當出色。演講結束后老師強調演講者要達到演講的目的,最關鍵還是演講的內容,所謂以理服人才是最大的秘訣。接下來在回顧上課的基礎上講“道德類文章”人應……”的`文章仿寫“敬業”。接著就樂業開展分析,分析后同樣就其寫作思路讓學生仿說。
第三課時分析課后練習,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的無論是學習或道德上的天地間第一等人,最后讓學生討論“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理解。從授課看,演講塊的教學極為精彩,但是在說理塊的分析老師講得過多,如何能做到引導學生分析出來是老師今后教學上要思考的重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新聞兩則》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一篇課文,作為新學期的第一課,由于課文背景和文章體裁的限制,加上現代孩子的思想特點,對毛澤東的這篇文章并不是很喜歡。特別是作為新聞的范本,且不談是否便于學生把握,但畢竟內容與現代生活已相距甚遠。預計學生有距離感,不大喜歡這篇課文。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才會別有洞天。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課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聞的結構及要素。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不夠,由于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閱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新聞(消息)的文體特點,實際上僅憑一堂體驗課是較難把握好重點內容的教學的。讓學生自己找出相應的內容,結果造成拖堂現象。另外,由于學生對新聞文體不熟,導致課堂上學生的展示、點評都不夠活躍,黑板上的板書不夠工整,這些都是后段時間需要改進的地方。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一”:
一個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二”:
兩個觀點:1、環境改變人。例: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又如:《荀子·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2、而周敦頤認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說: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
兩種手法:1、托物言志;2、襯托(正襯、反襯)。
“三”:
三種花、三種人、三種情、三句式。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隱逸者(有德者)——鮮——惋惜——(正襯)——陳述句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高尚者)——無——慨嘆——托物言志——疑問句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富貴者(趨利者)——眾——諷刺——(反襯)——感嘆句
三種人生觀:消極避世的人生觀;貪圖富貴的'人生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人生觀。
蓮的形神的三個方面:生活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
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借以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像自己這樣鐘情蓮花。
三種表達方式:描寫、議論(對三種花的評價)、抒情(“噫”)
“四”:
四種修辭手法:(1)反問: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七”:
七個短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意義的口號:“更新教育理念”。這個響亮的口號特別適用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為語文教學行為搭建了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平臺,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筆者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了反思,從而對新課程的新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具有綜合性最強的特點。通過語文教學,我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情操和凈化心靈,以達到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然而,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關注句子的理解分析和修辭方式的運用,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忽略了文章所傳遞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和心理狀態,以及學生應該從中汲取的啟示,學習的內容,對不良觀念的批判等等。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 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
教師僅僅在作文課上進行寫作教學,導致學生僅僅為了完成作業而去寫作,缺乏對學生日常寫作的系統性指導。因此,大部分同學的作文內容空洞而缺乏感染力,有些只是堆砌了一些優美的詞語,而另一些則只是干巴巴地敘述事情。請問我需要如何修改?
新課程注重關注個體需求,我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悟靈感,隨時記錄下來,及時展開寫作,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內心深處發自而抒寫。堅持不懈地進行寫作訓練,又何須擔心作文課寫不出優秀的作文呢?
三、 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草原》一課是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上課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步,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第三步,選精彩段落感悟人情美。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整體來看,本課完成的較為理想。
不足之處:學生放手不夠,教師點撥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初中語文07-11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06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5-20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2-11
初中語文月考教學反思07-14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反思07-16
初中語文《故鄉》教學反思07-16
初中語文《匆匆》教學反思07-15
淺談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