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貞浲斞赶壬囊幻嬷皇钦n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里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在這堂課中,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ㄒ唬┰诮虒W上我努力切合自主教育的課堂要求,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小組探討合作展示交流相結合,最后進行總結提升,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ǘ┰趯W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
。ㄈ┱页鑫闹械亩啻瓮饷裁鑼懀饕プ⊥饷裁鑼戇M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重點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使學生從中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品質。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ㄒ唬┍疚脑~語的感情色彩強烈,課文已對關鍵詞語作了一些批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他微笑,默認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里想著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薄拔⑿Α,表現出魯迅的慈愛與安詳;“點頭”,表現出魯迅的.信賴和放心;“知道”,表現魯迅的理解和關切。這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到魯迅關心和愛護青年的品質。
(二)文章末段的文字含蓄,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結合時代背景,作必要地提示。
。ㄈ斞鸽x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學生的理解一直處于表面層次,還不夠
深入。特別是對外貌描寫的學習上,比較“干”,缺乏“圓潤”。
。ㄋ模┰谝恍﹩栴}的設計上,沒有進行一些學習方法的回顧,過于主觀的設定了方法,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如任務一“小貼士”的設計和對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的提示。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愚公移山》選自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文章通過講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帶領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本篇是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古典文學作品,了解用法及意義,提高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初中八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具備了基本的獨立閱讀和欣賞古文的能力。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啟發引導、探究發現、和問答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為了使教學更加生動直觀,我會配合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
《愚公移山》是篇傳統的老課文,故事情節簡單,大概的內容學生早知,經典的教法也有很多。這節課老師講得少,學生讀得多,說得多,想得多,練得多,圍繞“愚公愚嗎”這個話題展開激烈的討論交流,體會文章的寓意,學習愚公精神,學生們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比較令我滿意。
總之,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有激烈的討論交流,也有爭先恐后的發言。學生們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課堂效果比較令我滿意。
但是,我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握不夠準確,導致學生在最后匯報的時間不夠,有的學生沒有得到發言的機會。其實,課堂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后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對于本節課,我是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和方法為主線。有計劃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前天聽了馬牧池中學張衛國老師的一節課,收獲頗豐。現將自己的一些感悟及反思寫一寫,以便今后進一步改進教學。
一,張老師對我們說,課上四十五分鐘的分配方式應該這樣,十分鐘老師講授指導,三十五分鐘要交給學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參與進來。讓學生在自己是主人翁的'思想認識上,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消化和吸收所學的知識,老師只是在課堂中起必要的引導作用。
二,必須注重課前預習,有很多知識點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中很好地掌握。老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這一環節上,提前安排好學生在上這節課前應該預習的內容,乃至提前掌握這部分內容。課前預習可以以同步探究為依托,提前完成了里面的基礎性題目不但對于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個很好的了解,還可以節約以后處理練習題的時間。對于課前預習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我們也進行了探討,他們學校的方法是,晚自習實行換班制,七八九三個年級值班老師打亂,值班老師只是負責維持紀律,不能也沒法上課,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有充足的自由學習時間。我覺得此辦法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我以前上《春》這篇課文時是這樣設計的:先整體感知課文,然后逐段講解“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讓學生在課文的誦讀中,體會春天的美景。這一次再教《春》這篇課文,我用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使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重視語文素養的整體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放飛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任何一堂課的導入都很重要,這直接影響著一節課的效率。在《春》這堂課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的思想松綁,放飛學生的心靈,我采用了生活感悟導入法。讓學生說說當春天來臨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我心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樣的?學生的發言很精彩,也很有感染力。同時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活,更多的體現了新課標的“主動、自覺”學習,并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
《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但七年級學生對寫景抒情散文閱讀力比較薄弱,缺乏深刻的體會。為此,在整體感知中我配合了視頻朗讀,讓優美的.音樂、流動的文字、清晰的畫面(“春風楊柳、春花燦爛、春雨潤物、春草綠茵、春暖人勤”等)來提升對課文的感知,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每一位學生從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感受到了作品的語言美,表現出極大的求知欲。
二.反復閱讀文本,讓學生與作品對話。
一篇優美的散文,總是很講究詞藻的,細細咀嚼才能真正領會其美!洞骸愤@堂課上,我重視了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有感悟、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視頻朗讀,有學生齊讀,整體把握課文;有細讀,深入作者情感;有精讀,品嘗作品的語言之美味。只有在閱讀中注入全部的生命情感,融入全部的人格和心靈,主動地參與并進入文章的情感領域和藝術世界,才會發現作家正向我們走來,和我們傾心交談。
閱讀的重點是鑒賞,是閱讀審美的最高境界,真正的閱讀是善于在文章中跨越文字界線的,發現作者的心理奧秘,領略作品的藝術境界。在《春》這篇課文教學中我創造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討論以下四個問題:
(1)、我最喜歡的是哪一幅畫,描寫的對象是什么?
(2)、在這幅畫中從哪些方面表現了春天的氣息?
(3)、文中哪些語句描寫了這一春天氣息?
(4)、給這幅畫取一個名字,并說明理由。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創意地去和作者對話,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鼓勵他們標新立異,打破墨守成規的框架式教學,讓學生思想之花在課堂上綻放。
三.向課外拓展,引領學生溫故。
一篇課文讀完常常不是閱讀的結果,而是新一輪閱讀的開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薄罢Z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币虼嗽谶@堂課上,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對課文內容進行積極的探究。之后,又讓學生說出有關描寫春的古詩句,小結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將新知與舊知進行了緊密的相連。
總之,這節課按照預設,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當然,不論你是教了多少年的教師,也不論你對某篇課文講了多少次,每每過后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遺憾,正所謂“學海無涯”“山外青山”!前進的道路漫長而悠遠,我們只有不斷地探索、反思與總結,才能使自己前進的步子邁的更穩健,走的更瀟灑。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穿井得一人》是初中語文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講讀課文《寓言四則》中的一則。本課體現了古今中外中的“中”和“古”,體現了寓言的諷喻特色。六單元四種體裁,這一課是寓言,短小精辟,趣味橫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穿井得一人》是文言文,所以需要疏通文意。因為它短小而且淺顯,課下注釋比較詳細,所以學生是可以通過看課后注釋疏通文意的,這一點需要做,但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本課還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改變學生害怕寫作的現狀。
第六單元是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包含了童話、詩歌、神話和寓言,引人遐想,能引導我們換一種眼光看世界。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語文課標還要求: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
七年級是小學邁入初中的起始階段,學習習慣的改變對他們來說也是需要時間適應的。起始年級重視習慣的`培養,包括使用字典、課前經典誦讀等。整節課設計力求新穎、思路清晰,層層深入;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在整體感知環節切入課文,使學生對文章的大意有整體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導正確價值觀。抓住小組合作,用恰當的活動引導學生課堂互動! 不足之處:過于重視文意和與現代生活的鏈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詞匯未得到有效落實。寫的環節,沒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應當刪去,留下時間開展寫作訓練。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設計理念】
全面貫徹“學引用清”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堂學習目標統籌下,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在教師及時、高效的引導下,師生、生生充分互動,完成課堂學習目標,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養,并檢測出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
【教學重點】
捕捉意象,品味詞作語言,體會詞作蘊涵的詞人深沉的情感。
【教學難點】
1、賞析開篇14個疊字的妙用。
2、體會作者因國破家亡而孀居淪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誦《醉花陰》。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樣是寫愁,她的后期作品則蘊含了更為深廣的愁思。今天我們來學習學習凝結了她萬般愁情且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ㄔO計意圖:復習鞏固,溫故知新;簡潔導入,設置情境。)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
。ㄔO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引起學習意向)
三、走進文本、品讀鑒賞
。ㄒ唬┱b讀感知,讀出情感
出示自學指導(一):放聲自由誦讀,并思考:請用一個字來概括本詞所抒發的情感,并找出詞作中直接抒情的詞句。
提示:放聲朗讀,讀出情感和滋味。期待你五分鐘后的精彩展示與回答。
個讀展示后,回答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以朗誦為起點,通過自由誦讀、個讀展示等形式,整體感知,熟讀文本。從自學內容、學法指導、時間限制三個方面設置的自學指導,明確了自學的方向。)
。ǘ┢纷x疊詞,賞析入愁。
出示自學指導(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尋覓、冷清、凄慘”?或者“尋尋覓覓,凄凄慘慘戚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讀一讀進行比較、品味。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
三分鐘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ㄔO計意圖:教學內容問題化,無疑處設疑,在問題的引領下,激活學生思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展示環節,旨在培養敢于展示自我、敢于表達自己的精神和競爭意識。)
。ㄈ┎蹲揭庀,品讀愁情
出示自學指導(三):為寫“愁”情,詞人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你能結合相關意象的其他詩句來說說該意象的內涵嗎?
提示:你可以采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問題:我選賞的是“ ”(詞句)中的“ ”(意象),它在古典詩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內涵),如在《 》(作品名稱)中的“ ”(含有選賞意象的詩句)。該意象在本詞中的作用是 。
請先獨立思考,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五分鐘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ㄔO計意圖:用已知接通未知。通過明確的學習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展示階段,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
(四)知人論世,深味結愁
出示自學指導(四):當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合“清學稿”中的“背景知識”,想一想,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為何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師引入背景資料: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ㄔO計意圖:知人論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詞作蘊含的詞人身世之愁和家國之愁。)
四、課堂小結
1、深情齊誦《聲聲慢》
2、回顧本課主要教學內容
。ㄔO計意圖:引導歸納學習成果,完成學習目標,鞏固學習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五、布置作業:
1、當堂:完成“清學稿”。
2、課外作業:課后閱讀梁衡的散文《亂世中的美神》。
。ㄔO計意圖:當堂完成“清學稿”,做到及時反饋,實現學以致用。)
【教學反思】
一、“學引用清”教學是一種目標控制教學
“學引用清”教學模式的本質是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的基本教學環節是展示目標——達成目標——檢測目標——鞏固目標。展示目標的環節是導學的過程,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習動機;達成目標的環節重在學(學生自學)、引(教師引導)、用(學以致用);檢測目標的環節可以看作是學以致用的過程;鞏固目標的環節可以理解為清學的過程。所有的環節,都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展開。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立足文本,突出重點。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為:1、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全詞;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均圍繞既定學習目標的達成展開。
二、“學引用清”教學模式蘊涵了豐富的教學思想
“學引用清”教學模式的精髓是“先學后教”,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充分地備學生,盡可能考慮到他們在解讀文本過程中會出現的困惑疑問,考慮到他們學習、思考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障礙。這樣才能對他們學生的學習進行高效的引導和評價,也才能真正做到“學引用清”模式所要求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是必須時時處處想著學生,譬如教學問題的設計就應當由淺到深,注意問題之間的承接與過渡。教學問題,尤其是自學提綱的設置,一定要方向明確,要能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本課教學“品讀疊詞,賞析入愁”環節糾纏太久,浪費了很多時間,主要在于備課時備學生不充分。
三、“學引用清”模式下的多媒體運用要適量
多媒體的使用,使教師教學更加形象直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運用,應取決于是否有助于學生讀懂文本,促進師生對話,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品讀疊詞,賞析入愁”環節糾纏太久的另一原因就是程序性課件太多,使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很被動。課件張數不宜過多,主要呈現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和必要的資料性文字,課件制作一定要為課堂教學預留生成空間。這樣更利用教師在課堂上的游刃有余地發揮引領作用,而不受課件程序性的牽制。
附:清學稿
李清照《聲聲慢》清學稿
班級 姓名
【知識鏈接】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清學訓練】
一、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 ,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
二、閱讀《聲聲慢》,根據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意象
意象內涵
相關詩句
淡酒
秋風
過雁
黃花
細雨
梧桐
象征悲涼、孤寂、凄苦
寂寞梧桐,深院鎖春秋。(李煜《相見歡》)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
黃昏
三、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聲聲慢》。(選做)
四、談一談收獲:通過本課學習,你掌握哪些鑒賞詩詞的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發現了語文教學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己在作為一個母語教師肩頭責任重大。于是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己在工作中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
一、教學方法要穩中求變
因為單一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律可尋。例如每天預習,需要有一定方法和規律,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背景和作者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必須掌握。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朗讀最好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通過讀體會人物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學生智慧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學習態度和興趣不是一天可以培養。新課程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是被動執行者。尤其是現在孩子他們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聰明指數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能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己平臺。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美景病人,他會怎么樣呢?同學們紛紛去說。有說,他懊悔之極,后來自殺了;有說,他也舊病復發,痛苦而死;有說,他在一次次噩夢中死去了;還有說他后來遇到了一個好醫生來這個城市,于是很巧治好了他病,而他后來就用自己所有錢,買下了對面土地,把他建成了一個美麗公園……學生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師想象。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一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說,而四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運用了對比方法,但是對比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整體特征,又看到每一課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氛圍。例如《孔乙己》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孔乙己境遇而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或者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制成光盤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悲慘命運。《口技》則可以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同學去施展自己才能,在快樂同時了解什么是口技!蹲兩垺穭t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讀,然后自己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醞釀
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教育是失敗,沒有情感課堂是痛苦,讓學生能把自己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形成情感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目標,也是教育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父親》歌曲,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父親,想想父親給自己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給學生唱,或者讓有能力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贊》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盡管唱沒有歌星好,可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于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崇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范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我們精彩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很小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能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所以必須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一定要把思維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提高。要讓學生更多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己思想才能真正積極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優勢,可是現在卻因為教學課程而變得過分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應該有活力。尤其是現在語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是必考,所以老師們在復習時候有時會過多把經歷放在一個一個生字記憶,要求學生一個字不差把文言文背寫下來,于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沒有了語言影響力文章,了老師教學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難點。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知識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輝煌文化遺產,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重點,我總是覺得應該是一種人文積累,而不是文字積累。古人東西再好,還是應該去更多發展現在理念。由于有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盡管考試時就是那么10分左右題,可是面對一分也不能少考試來說,對于關系著學生命運考試來說,總是不能忽視,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于優秀學生還不是問題,對于差一點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峰。
不過,教師也可以分層而論,讓學生體會古人語言精煉,可以讓學生去積累和欣賞自己喜歡一些詩歌和文章,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背誦課本上幾篇,幾首。
六、教學內容要開放靈活
努力建立開放語文。語文是母語原本就是學習其他科基礎,是學生將來生活重要交際手段之一。
但是長久以來,各科都是孤立進行教學,學科本位思想太嚴重了。課程過分強調知識傳承,忽視了學生知識聯系,以及科目交流和溝通,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后說語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當然我們不否認語文考試以往存在弊端,而導致應試和素質沖突。課程過度強調統一,東、南、西、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統一內容,使課程變凝固、僵化,缺少了彈性。
可喜是最近考試出現了科目交融,盡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為了這一點分數老師們會苦心去經營,會努力形成一個教育整體。
有時我們生病時會因醫院科室分太細,以致有時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個科室而苦惱。其實我們教學也應該是適當有一點溝通,不要因為自己不是英語老師而不敢說一句英語,不要因為自己不是物理老師而為自己對物理知識淺薄而做解釋,其實老師應該是一個多元整體,是一個一專多能結合體。
當然不是說語文課都上不倫不類,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語文課堂要打破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快樂融融,讓語文不在是學生負擔。這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心愿。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新聞兩則》是八年級上學期第一篇課文,作為新學期的第一課,由于課文背景和文章體裁的限制,加上現代孩子的思想特點,對毛澤東的這篇文章并不是很喜歡。特別是作為新聞的范本,且不談是否便于學生把握,但畢竟內容與現代生活已相距甚遠。預計學生有距離感,不大喜歡這篇課文。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才會別有洞天。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課前準備用生動的實例,深入淺出的完成了對新聞的文體知識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能明了新聞的結構及要素。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既分工,又合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角,又是小組學習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不夠,由于時代背景及學生的閱歷所限,對文中的議論理解不是很透徹,老師要做一定的補充與講解。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新聞(消息)的文體特點,實際上僅憑一堂體驗課是較難把握好重點內容的教學的。讓學生自己找出相應的內容,結果造成拖堂現象。另外,由于學生對新聞文體不熟,導致課堂上學生的展示、點評都不夠活躍,黑板上的板書不夠工整,這些都是后段時間需要改進的地方。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春酒》一文,雖然篇幅短小、語言淺近,可是情感復雜、思想深邃,加之又綜合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因此,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學時既要完成分析春酒的感情色彩教學任務,又要引導學生重點體會蘊含在文章之中的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設計者如果想突破常規,有所創新,就須在教學設計上下一番功夫。
本教學設計對教材的把握全面透徹,教學目標的確定恰當適切,教學重難點層次分明,教學步驟清晰有序,板書設計簡潔規范,遵循了中學現代文教學讀寫并重、知人論世、重視誦讀感悟等基本原則,熟練運用了散文教學的一般方法,較好地體現了中學散文教學的特點。首先,設計者重視了學法指導,以幫助學生達到以學法理解文章的能力提升。其次,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借助課前培訓突破了學生理解與運用的教學難點,并在散文閱讀方法上以及寫作指導上給予了恰當引領。第三,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形式多樣且層次分明的誦讀、精彩展示、學生寫作活動展示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并能拓展到更深的寫作空間領域中去。第四,教師開始積極嘗試運用教學策略,實現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賞析指導中嘗試運用了以讀促品、入境想象和展示點評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抒情文字的意蘊,效果應該會很好的。總的來說,本教學設計在繼承了散文教學優秀傳統、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又重點在一些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實現了突破和創新。
當然,從更高的要求來看,本設計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一是,設計呈現出的'僅僅是一個教學流程,而這一教學流程基本上也是教師預設的,希望教師能更多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和學習心理;
二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有點機械化,應該在需要討論是才討論,需要點撥時才點撥;
三是,教師課堂語言欠精練,設計追問時要能隨機應變。最后要說的是,學生能夠獨立完成的,教師可不必過多介入,一切關注并根植于學生的學習,才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本課教學流程設計為第一次早讀讓學生劃出好句,10分鐘后全班交流說說好在哪里?第一課時從抓關鍵句角度來把握,先明確文章提出了什么觀點?然后教學生學習方法:抓關鍵句、搜索法、串聯上下文句、歸納概括法等。最后讓學生把本課的寫作思路寫下來。接著老師板書文章的有業敬業塊寫作思路,引導學生理解。最后就文章演講辭的特色品演講語言,讓學生尋找適合演講的話,四人小組派代表說明。
第二次早讀讓學生自己尋找適合演講的話,自己講給自己聽,講一遍(演講),老師示范第四段建議大家用自己最適合或擅長的語言方式,(時代變遷適合語言形式也在變)演講給同桌聽。準備課上交流。早讀結束前老師先聽一兩個同學演講,同時強調注意事項:
。、大聲、自信;
。、嚴肅不可笑;
。场⒙牨娛莵砺犇愕难葜v,不是來看你笑話的;
。、以氣勢以聲音壓倒全場;
。、有強調重音;
。、少用文白相間。
第二課時學生演講何琪遙很有學者風范、夏亞青用貴州話的演講相當出色。演講結束后老師強調演講者要達到演講的目的,最關鍵還是演講的內容,所謂以理服人才是最大的秘訣。接下來在回顧上課的基礎上講“道德類文章”人應……”的文章仿寫“敬業”。接著就樂業開展分析,分析后同樣就其寫作思路讓學生仿說。
第三課時分析課后練習,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的無論是學習或道德上的`天地間第一等人,最后讓學生討論“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理解。從授課看,演講塊的教學極為精彩,但是在說理塊的分析老師講得過多,如何能做到引導學生分析出來是老師今后教學上要思考的重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半個學期過去,期中考試成績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閱讀。
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如:《行道樹》一文作者張曉風,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永遠善意的呈現事與人之間的關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于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誡。行道樹是在與環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為什么單單只將它看成一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其次,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
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
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五,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我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我國的詩歌浩如煙海,詩人也是燦若星漢,古詩教育方面也受到了重視。因為古詩詞孕育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積淀。在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的詩詞都是我國詩歌史上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篇幅不長,表達的意境比較深遠,對于學生審美觀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詞就是用語言表達的。認真學習詩詞,是我國中學生認識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也是他們接觸古典文化的一個很好的教材。
一、初中古詩的學習現狀分析
。ㄒ唬⿲W生缺少古詩學習興趣
對于古詩詞來說,跟學生的時代距離比較遠,而且古詩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社會常識或者是社會制度跟現代社會有著比較大的差距,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覺得學習古詩沒什么用處。加上古詩跟學生的現代口語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容易產生語言文字上的障礙,當讀不懂的時候便會出現畏難心理,自然古詩學習興趣不大。
(二)教師缺少古詩學習方式的指導
一部分老師覺得學習古詩就是理解課本中的句子和詞語的含義,讓學生能夠背誦和默寫,就等于完成了古詩學習的任務。就導致在教學方式上選擇的是簡單的串講,沒有進行有步驟的訓練,對于古詩詞的鑒賞方式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講解都不是特別到位,學生缺少完善的古詩學習方式的指導,學習成效不明顯。
二、優化古詩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反復朗誦,品味聲韻魅力
詩詞之所以被人們覺得語言很美,就是因為語言的節奏美感。古詩在表達感情的時候會采用擬聲、雙聲或者押韻等形式來表達詩詞的聲韻美。詩詞把這些形式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就形成了節奏鮮明,讀起來抑揚頓挫的作品。要讓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誦,在優美的旋律中對古詩的美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特別是配上音樂來朗誦古詩的時候,就能讓學生在朗誦中進入古詩優美的意境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古詩的感情基調。比如,在學習《觀滄!愤@首詩的時候,要先讓學生了解曹操這個人物,明白曹操想統一天下的決心和抱負,知曉這首詩正是創造在曹操北征的路途中,全詩格調激昂,顯示除了曹操的英雄本色。再比如,在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了解杜甫本人一生的坎坷,具備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這樣就能對這首詩沉郁頓挫的風格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進行反復的朗誦,更好的品位詩歌聲韻的魅力。
。ǘ┳终寰渥茫蕾p語言魅力
學習古詩詞,需要對詩詞中的字詞進行反復的斟酌,體味每一個重點詞句的含義,通過這些字詞來感受詩歌中的形象和已經,更深一層的領略詩歌中的情趣,獲取相應的審美體驗。在對詩歌的語言進行品位的時候,要先讀懂一些語句。對于古詩詞來說,具備其特殊性,像語句比較濃縮,成分的省略性比較強,意思的跳躍明顯等等,這些都是初中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的障礙。作為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真幫助學生梳理句子和詞語,告訴學生要先進行分詞解意,一個詞語一個詞語的理解,明確這個詞語在本詩中所表達的具體含義,啟發學生去感悟。比如,在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的時候,要先讓學生品讀其中的字詞,“枯藤”的“枯”字,“老樹”的“老”字,“昏鴉”的“昏”字,簡單的'幾個字,就奠定了古詩的格調,烘托了冷落暗淡的氛圍,顯示了一幅沈深秋僻靜的鄉野圖。再比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中的“早鶯”,“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新燕”和“啄”,初春時的早鶯,南歸的燕子,銜泥筑巢,鶯歌燕舞,充滿著生機與活力,讓人陶醉在這美好的春光中,喜悅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通過這樣的字斟句酌,反復的吟讀,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語言魅力。
。ㄈ┣榫敖蝗,感受意境魅力
在古詩教學中,要讓學生發揮想象,領略詩歌表達的意境美。因為中國古詩的文字都相對比較精練,而且意境比較深遠,具備特有的詩中有畫的感覺。著名教學學家葉圣陶曾經指出:“在講授詩歌的時候,要關注學生性情的陶冶,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精要的部分,一兩句的指導就足以,不需要冗長的解說!痹诂F代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過媒體把文字、圖片與動畫等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能夠更好的表達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比如,在學習《江雪》這首詩歌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這樣一幅畫面:漫天飛舞的大雪,夾雜著呼呼的北風,天地之間已經是白茫茫的一片,渾然成為一體,就是在這個遼闊與寂冷的畫面中,出現了一艘孤零零的小船,上面坐著一位蓑衣笠帽的漁翁在江邊垂釣。用多媒體播放出畫面讓學生去感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感受詩人的孤高,感受其中的意境魅力。
。ㄋ模┤跁炌,反思哲理魅力
對于古詩來說,本來就是詩人觸景生情的產物,是詩人對于人生以及社會萬象的思索得出的結果,具備發人深省的哲理,融合生活情趣與藝術形象為一體。人性的兩個方面就是理性與情感,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哲學理念是當時人類意識的主要體現。就像孔子在面對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的時候,就說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名句,這是在告誡其弟子不要虛度光陰,浪費時間。這些富含哲理古詩把本來對立的理性與情感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事實上,哲理詩歌跟敘事詩歌以及抒情詩歌一樣,都是古詩的組成部分,是可以讓學生慢慢咀嚼的另一種審美方式。比如,我們在學習王安石的《登飛來峰》的時候,其中“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如果單純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感覺作者是在觀賞風景的體會,但是深入思考就可以得出一條哲理:人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以及學識,才能站得高看得遠。
結論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古詩詞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都在文化中顯示出來,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古詩詞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義。所以,要認清當前初中生古詩學習的現狀,優化古詩教學,反復朗誦、字斟句酌、情景交融、融會貫通,讓中華民族的古詩詞文化薪火相傳。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對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反思
學科德育滲透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因其教材內容的特點,更加適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實際的教學卻是老師不重視德育教育,只是強調對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學生學到的是語文知識,而對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沒有及時領悟,影響了語文人文性的發揮。老師對德育滲透的點、程度都把握不夠,德育滲透的時機、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是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關鍵。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熟悉教材,通讀文本及相關資料,將文本中蘊含的德育因素了然于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最佳的時機,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文章內容中的思想內涵往往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德育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才能夠做好德育滲透的工作。
二、閱讀教學缺乏實效性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肩負著語文人文性的特點。教師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的一大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理解,思想內涵的感悟,對學生性情的陶冶等,都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核心是朗讀,而在初中教學中,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范讀外,學生朗讀文本的機會很少。一個是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不愛讀,一個是教師忽視了朗讀的作用。熟讀、精讀是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備的基本功的,但是在實踐中,這一環節則缺乏應有的重視。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中的朗讀,讀中悟道,讀中品味。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重視了朗讀就是重視了閱讀教學。因此重視閱讀教學中朗讀,應該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和重點。
三、初中語文習作教學的反思
習作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而且中考試卷中的作文分值也是相當高,不容我們不重視習作的教學。但是習作教學卻又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覺得難寫,老師覺得難教,是語文教學的大難題。教師要具有發散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拓寬寫作思路。
目前的中高考,對于寫作形式都沒有了明確的規定,寫作形式越來越模糊,所以就要求教師對作文教學的思路要拓寬,教學的理念要更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搜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善于生活生活中的小感動和小發現。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合理和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參課堂的積極性,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和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使個別差異在集體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那么我們如何來有效的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在教學過程中,有如下一些思考和反思。
1、要選好組長,發揮組長的積極性。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睕]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遲疑不動,或盲目行動,不能進行較好的合作。因此,選拔一個組長至關重要,可以起到組織和督促的作用。
2、教師要把握好討論的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有針對性,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進行合作學習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什么時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認為,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設置合作學習的環節。要考慮這個環節要解決的問題,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務必通過合作學習的方法才能最佳達成,才設置這個環節。一般來說,以下幾種情況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賹W習新知識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新教材的編寫,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造性。許多語文問題的`答案是多樣化,而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往往想不到多種答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交流,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師生之間互啟互發,人人參與,人人得到思維練習,發展智力的目標。
、谡n堂表演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需要學生展示時,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表演,培養了學生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共享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學生做人品質的培養。
3、要關注全體學生。
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我們巧妙的安排合作學習,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的不同階段都有所參與,從而體會參與樂趣,分享成功。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水平,教師要有意識的安排不同的任務,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在合作學習之前,先留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對自己想研究的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與“學困生”說些“靜靜話”,了解他們思考和討論的情況,啟發他們進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學習時茫然無措。有了獨立的思維過程,合作學習中學習目標才能有明確的指向性,才能激發起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引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爭辯、共鳴。這一過程中,要十分關注,不能讓這一活動成為某些學生的“一言堂”。此時,可以由組長安排,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先說出較為簡單的觀點,再由成績好的學生予以肯定,加以補充。這樣激發起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讓每一位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互相幫助和啟發,從而激起思維的碰撞,實現共同發展。全班交流合作學習成果時,教師要肯定全組學員尤其是“學困生”的成績,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對成功的渴望會激發他進一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喚醒其沉睡的潛能。
4、教師要適當引導,不斷培養學生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聽、被動吸收向主動探索、合作互動方式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情境創設,激勵學生強烈的探索愛好和欲望。同時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我認為,可以從這幾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我們組織教學時,討論的目的之一是讓同學們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別人回答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答案,不管別人回答的如何。教師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這是培養學生學會去尊重他人。
第二是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討論要在本組內進行,不要影響到其他組,不能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在理解別人發言內容的基礎上再表明觀點。
第三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我們應鼓勵學生敢向“權威”說不。在肯定別人觀點的時候,還要敢于質疑。假如有疑問,立即追問為什么,不要因害羞而默不作聲;有不同見解時,要敢于提出,大膽質疑;想到了同學們沒想到的,要勇于補充,與他人共享。
第四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的學生有時不善于表達,他們的發言總是片言只語;有的說話不夠簡潔,偏離主題;有的學生語言羅嗦,表達不明;有的學生比較膽怯,聲音不夠洪亮。教師應有意識地創造寬松的交流氛圍,對學生表達的內容啟發點撥,多作正面評價并且鼓勵學生用手勢、體態結合語言來表達。
同一組成員中,個性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應重視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合作交流、大膽質疑、尊重他人、悅納自我的品質,使每位學生都能體現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提高,從而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為學習取得成功提供保證。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實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要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真抓實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的鍛煉我們的學生,讓學生養成與他人合作學習的習慣,從不同的思想交流中,吸取更多的知識。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這一單元以愛國為主題,選編了五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角度表現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赌咎m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本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經典詩文的豐富內涵和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使我們在教學中既要落實“言”的知識,又要關注“文”的品味。如何做到“言文”并重,我采用了自主閱讀法、誦讀法、復述、品味法、質疑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這是一篇老課文,因此,本教案的設計方向定為:既要扎扎實實,又要不落俗套;既要有新意,又不能顯得花哨。 首先組織學生積累文言詞句知識。每一環節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指導。或提醒學生注意積累重要詞語,或點撥學生揣摩句式特點,或指導學生翻譯重點句子,或用多種方法組織學生朗讀背誦。所有這些步驟,都十分扎實地落實了教學任務,而學生又不覺得刻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其次著重引導學生感悟文意。先組織學生概括段意,整體感知,接著讓學生品析重點句子段落,然后激發學生賞析花木蘭的形象,再從分析文章內容的詳略角度引導學生探究文章比較隱晦的主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在這個過程中,仍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路人,頂多有時算一個總結者。學生們有話可說,個個都打開話匣子,一吐為快。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又加深了對木蘭形象的理解。課堂氛圍非常熱烈。
《木蘭詩》具有樂府民歌的.獨特風格,開篇一問一答,是民歌中常見的寫法。語言生動質樸,極少雕飾斧鑿。“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流傳千百年,至今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口語。而且語言豐富多彩,有樸素自然的口語,也有姿致諧適的排比。排比如“東市”“西市”“南市”“北市”等句子,渲染了木蘭從軍準備工作的繁忙與有條不紊,表達了木蘭的樂觀精神。還有新奇幽默的比喻,如最后四句,體現了作者對女英雄的贊美之意。
還有非常工整的對偶,如“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形象地寫出了北方的苦寒,極言戰地生活的艱辛,用環境來烘托木蘭勇敢頑強的性格。
本詩集中敘述了木蘭代父出征的緣由,出征前的準備,征途中的境況,歸鄉時家人的興奮喜悅之情景和木蘭恢復女兒本色時的一系列行為。至于木蘭的容貌、武藝、她如何化妝打扮,全都略去不寫。而木蘭如何在戰場上縱橫馳騁,英勇殺敵,作者僅以三組整齊的句子高度概括,寫得簡略。
教學亮點:
本教學設計著眼于民歌特點。第1課時重在誦讀詩歌,設計不同層次的讀,引導學生從詩歌的形式、節奏、韻律、情感四個方面感受民歌形式自由、具有韻律美、節奏感強、情感富于變化的特點,從而體會民歌的情味。第2課時重在品讀詩歌,引導學生通過品析情節、品味語言、析讀主題等方式,體會詩歌語言剛健明朗而質樸生動的特點,逐層解讀民歌所塑造的傳奇形象,并理解民歌所傳達的愛國情懷。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7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5-20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06
教學反思初中語文07-1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2-11
初中語文長江教學反思07-13
對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26
初中語文教學的反思03-16
初中語文聽課教學反思03-17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