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
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并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甚至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非重點學校尤其如此。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
一、夯實基礎。
(一)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早下手,抓反復。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況且從初一到初三,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初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初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初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余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復習中加強記憶。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在初一一開始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楚文言語法規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占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再不必進行文言語法方面的教學,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后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初學生的能力。
六冊書的課內文言文我們幾乎全部上過,總體上采取先慢后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本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并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本。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
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從夾敘夾議的記敘文開始,逐步訓練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讓學生先列并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再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批改,詳細講評,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步步提初起來。
二、廣泛拓展
。ㄒ唬⿺U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盡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將有些故事作為論據寫入作文,檢測學生掌握情況。
。ǘ┮龑W生課外自讀。
(三)堅持以剪報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ㄋ模﹫猿謱戨S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年級。
。ǘ⿲m棌土暋0ㄎ难蕴撛~、實詞,古文化常識,詩詞鑒賞等,每項復習結束都有自編配套試卷加以檢測鞏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課堂時間寫限時作文,提初學生臨場作文能力。根據各班不同情況,從審題、結構、材料、語言等方面專項突破。
。ㄋ模┻m度訓練綜合性試卷。為避免重復操練,我們對眾多綜合性試卷作了挑選,選擇難度不同的試卷,全年級統一測試,重在訓練考生考試的感覺。
老師兢兢業業,認真塌實,任勞任怨。不僅解答學生的'質疑,而且常常與學生談心,進行心理疏導。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學科學習上來,產生更大的學習動力。
篇四:體會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通過努力趕超優秀生,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范圍。原來有些人成績平平,但到了現在都取得了優異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應該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于別人的長處”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嘗到了一點學習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灑給每一個學生
1、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
2、對中等生關愛并非溺愛。
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系,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發揮自己的優勢科目,不放棄自己,因此,這類同學的語文成績往往保持優秀。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差生,采取包容的態度,允許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并沒放棄。
三、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币虼耍恳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后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于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達到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2
作為一名新老師,我懷著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開展我的第一次公開課。我所講授的內容是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第八課《棗核》。
《棗核》是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表現海外華人思鄉之情的美文。文章緊緊扣住思鄉這一主題,以'棗核'為線索,一一記述了友人的思鄉之情、之戀、之舉。在教學中以朗讀為基礎,輔以圈畫、品味詞句等方式,同時捕捉一些關鍵詞句共同品味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思鄉之情和民族感情。我把教學的難點落實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細節之處表現文章的主題。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隨筆,但是隨筆并不隨便,作者用'棗核'為線索巧設懸疑,對'舊時同窗'家后花園的鋪陳描寫都是為了曲折地表達出海外游子們對故土的依戀,這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通過這一節公開課,我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上需要改進之處有以下幾點:
其一,本節課我以歌詞(《我的中國心》)導入引起學生思鄉的共鳴,然后讓學生解讀文本,期望學生很快進入角色,為學生敞開心靈進行師生對話創設有利的情境,進而師生共同游歷海外游子那一段思鄉懷人的情感歷程。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應該給學生播放所選歌曲片段,從而能讓學生能感觸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應該加強師生互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多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課堂教學不應該貪多、圖全,講授要做到詳略結合,巧妙過渡。 其四,要注意板書藝術,能抓住文章大意,整體美觀大方。
其五,還應該搜集了關于思鄉愛國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等,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這一主題的體會理解,完成了從文本解讀到學生人格精神的飛躍,以求在合理控制講授進度的基礎上達到課堂效果更好。
這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我以后會多加學習改正!感謝同仁們的指導提點!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3
目前,各中小學校都進行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新課程理念下,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與反思,藉此,筆者想就使用新教材中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切磋。
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新教材(試用版)與原人教版有一個較大的不同之外,就是新教材在課后練習中設計了一道體驗反思類的題目。竊以為,這與編者意在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有關。同時,課后練習中的體驗反思類題目的設計,還起到課文內容的知識遷移,使課內外得以銜接,收到舉一反三之效;此舉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又使學生通過體驗反思獲得人生哲理的啟迪。其實質是“吾日三省吾身”的過程,如,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傷仲永》一文,課后練習設計了一道這樣的`口頭作業:從方仲永的事例所想到的……此題意在讓學生從方仲永雖先天聰慧,由于沒有接受后天教育,最終淪為平庸的人這一事例中,悟出道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聯系自身或周圍的人對待后天教育的態度及由此引發的后果作對比,即反思自身與世人,從方仲永汲取教訓,從中有所悟。
顯而易見,編者意圖很明朗。作為教者,首先要明曉意圖,其次使用好這類練習。如何使用好此類練習呢?筆者在此拋磚引玉,述己之見。
其一,將此類練習作為學生課余的練筆或課前三分鐘講演的題目。比如七年級下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一首詩,待學生學后,筆者要求學生寫一篇學習心得,談談生活中事與愿違,不盡人意的經歷及其當時的感受,與普希金在被流放這種人生逆境仍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作個比照,從而反思自己在逆境中困難面前種種表現,從中悟出生活的真諦。如此作文,多是觸及靈魂的反省,往往成為日后學生考試作文中一些亮光,畢竟這些是真情實意,避免了假情矯作。同樣,課前三分鐘講演不妨讓學生談談學習心得,想必少了無病呻吟,多了靈魂深處的觸動。
其二,將此類練習代到教學設計中去,作為教學環節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例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寫了一件英子因賴床不起受到父親責罰的事。有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悟父愛之深沉,設計這樣一道題目:假如你曾經有這樣相似經歷,你爸爸是怎樣對待的?僅此一舉,課內課外就飛架涵橋,由此及彼,學生既體悟到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又感受到父親那份嚴厲中的關愛。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4
初中語文國培反思與展望初中語文國培反思與展望
通過北京大學中小學教師培訓平臺長時間的培訓,感慨良多,受益匪淺。
一、提高了思想,凈化了心靈
通過這次培訓,我看到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看到了新課程改革美好的前景。因而提高了思想,心靈也得到凈化。受考評制度的影響,我平時的語文教學也存在功利性,一切為了分數,一切為了考學,成績不理想時鬧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能力和興趣的培養,教學效果不夠理想。聽了各位教授的課后,我開始重新思考語文教學的意義,從長遠考慮,老師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現在,更是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能力,不能培育高分低能的人。功利如浮云,不能為了外在的物質,影響了學生的前途。
二、提高了能力,內化了知識
通過這次培訓,對學生我注重了對他們語文學科興趣的培養。課堂上,將問題分層設置,調度好不同水平的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敢說,能說,會說。讓學生參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明白語文就是生活,生活也是語文,語文無處不在的道理。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通過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視野?晌抑,僅僅學到知識還遠遠不夠,不能當兩只腳的書櫥,應該將學到的知識內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學有所有,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在不斷的學習中進步,取得更大的成就。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努力將這次培訓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教學第一線,在實踐中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教學方法。
三、注重了情感,碰撞了心靈
通過這次培訓,我開始重視情感投入。我明白沒有愛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以前我以為,只要學識淵博,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讓學生心生佩服,學生自然會效仿,會努力學習。可是這次學習卻讓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F在,我開始有意識的關注學生,詢問他們的生活,在意他們的情緒,和他們做朋友,拉近彼此的距離,讓自己走近學生,讓學生走近自己,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何愁達不到師生同心,黃土變金的教學效果。心靈的碰撞產生的火花,是世上最美的教育。
四、注重了內修,加強了讀書
要想教好語文,自己必須先學好語文。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高低,要以“讀書”為先,多讀書,有才情,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人說外修修身,內修修心。我會注重自己的內修,汲取中外經典名著的營養,滋養自己的心靈。摒棄世俗名利的引誘,為學生做好為人師的榜
樣。讓學生也多閱讀,提高語文文學素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與實踐結合,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五、本次培訓按照遠程研討與課程資源等培訓相結合的方式。
在學科課程專家和指導教師引領下,積極展開學科教學案例分析和問題研討,實現了教師與課程專家的面對面交流,既利于課程專家的專業引領,更利于調動廣大教師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培訓主體的作用,將理論指導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專家與教師的互動交流,解決了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次培訓為我以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幫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對于“后進生“的認識,我以前有所誤區,聽了教授的報告后,改進了我之前的認識。后進生的形成有三個原因: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差、家庭教育差。前兩者不是差的原因,而是差的結果,他們都是可以通過教師的努力而改變的。所以從某個意義上講沒有絕對的差生。
六、此次培訓讓我結識了許多良師益友,為我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我認識了許多仰慕的專家,還接觸了許多優秀的同行,他們中有全國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有經常在語文教育教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的老師。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更被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所感動。此次培訓鍛煉了我的意志品質。我平時的語文教學任務繁重,很少有機會到處參加培訓。而有些培訓是搞形式主義,沒有實質性作用。這次培訓我認真聽講座,寫心得體會,寫教學設計與反思,作業按時按質完成,撰寫日志、總結、論文,參與研修論壇等,讓我感覺到了學習的充實與快樂。培訓讓我認識到了語文和生活的關系,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培訓學習,為我的語文教學奠定了實戰基礎,我會學習老師們的經驗,理論聯系實際,因材施教,讓我的語文教學錦上添花。此次培訓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通過這次培訓,我發現了自身視野之局限,猶如井底之蛙。我隨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陳舊僵化的理念,那將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完整的社會人,不僅僅是接受知識,還需要我們了解學生成長需求,創造各種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條件。培訓使我更進一步地明白了走進新課程的教師也不再是充當“傳道、授業、解惑”的單一角色,而更多扮演“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研究者”、“開發者”、“協作者”、“參與者”、“學習者”等多元角色。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以適應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教師應自覺成為教學的研究者、終生的學習者、教學實踐的反思者。
七、通過培訓更新觀念。
以往的語文課堂完全是程式化的,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聽講、記憶、回答題目是學生的
任務,老師只需在規定的時間內講授完規定的教學內容,一切教學活動都在老師預設的框架內展開,學天生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在聽專家講座與交換中使我明白了,若想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必須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預備工作,把課堂可能發生的種種情形預設出來,把每個細節,沒個環節都要設計的周到,才不至于在課上浪費大量的無必要時間,比我們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效果要好很多,課堂氣氛也能活躍起來,學生更愛學了,愛好有了,效力固然就高了。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根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進行操縱。我知道了語文教學要從學生學習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進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展開;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培養學生的利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進程,增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新視角新理念新思惟,正在更新著已成定勢的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在先進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勢必取得豐富成果。
八、在以后的教學中展開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學行為的轉變。對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熟悉。在平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末些個落后生,教師已忙得不可開交,談何天天仔細備課,認真研究教材,平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講實在讓人堪憂。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平常工作中根據本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致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應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取得更為有效的教學。教研方法的更新。一直以來,校公然課的展開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展現,不但讓我對如何課堂改革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也讓我熟悉到在平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展開學校公然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后反思和相互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為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九、從培訓中得到了深入的反思。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面對以推動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新課程時,真懷疑憑自己這點學識能否自若地駕馭新課程的教學,能否真正自覺地把新課程的理念滲透到實實在在的教學進程中,能否頂住考試和成績為唯一衡量標準的主流觀念的沖擊。我問自己:你瀏覽了多少本中外經典著作?你能背誦出多少篇首膾炙人口、經久不衰的優美詩文?你能出口成章、提筆成篇嗎?你的知識面能應付得了信息如此暢通的今天的學生的海闊天空的提問嗎?你有扎實雄
厚的語文基礎知識和廣博的文化常識嗎?面對一篇陌生的文章,你能快速讀完并正確掌控主旨、思路和特點嗎?你能以高雅不俗的氣質和睿智幽默的談吐征服自己的學生嗎?面對這些題目,我不由酡顏心跳,忐忑不安。的確,我欠缺太多太多的適應新課改的學養和能力啊,不學習、不讀書、不研究,就趕不上新課改的步伐,要落伍要淘汰。¢_卷有益,充電要緊!
十、通過此次培訓展望未來
通過此次培訓,我心里也產生了很多的困惑,在提倡課改的今天,我們是否是都預備好了來迎接新課改呢?以分數成績升學率為標準的教育大環境能否發生實質性改變?教育部分評價學校,校長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高校錄取新生,社會衡量人才??這一系列的標準能否完全發生改變?學校能否給語文教師提供充足的讀書時間和寬松的工作環境?我們希冀這一切發生可喜的變化,我們都來迎接新課改,適應新課改,實踐新課改,收獲新課改吧!
最后,經過此次培訓,我熟悉到每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了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和能力。另外,我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新的技術,以書為載體,活到老學到老,以愛的滲透為激活點,抓住學生的心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的路還很長,我會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勤練業務,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竭盡全力。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5
新課程倡導的先進理念正在影響著教師的行為,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21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當前新課改的實施,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
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
現代教學論認為,當前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師的講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爭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李時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品評的:“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贝藭r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有的說:“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藥?、?立志學醫?、?一邊行醫、一邊采藥?和?編寫本草綱目?這幾個詞就把李時珍的情況特點及優秀品質都介紹給我們聽了,他不愧是我國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我為他深感驕傲!边@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實行計分制。我們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計分評價。比如展示自己的一個問題、幫助他人解決一個問題、上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效果、對他人進行評價等等,這些都要計分,一節課下來學習委員要記錄各組的分數,每天在評比臺上公布,每周一總結,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這樣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小組的團結與合作。
為合作而合作是一種課堂誤區。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
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
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是上好課的關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合理的組織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學環節,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合理的教學過程能使學生較好的獲取知識,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荷花》一課時我做了以下安排:
。ㄒ唬┘氉x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荷花的美。課堂中,我讓學生采用不同讀的形式,如:自由讀、指名讀、比賽式讀等。通過細讀課文,學生不僅體會了荷花的美;而且通過對課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的反復朗讀感悟,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ǘ┮M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看學生會不會認,會不會寫。還要看他在學習中是怎樣獲取知識的,存在什么問題,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才能及時的調控教學進程,將問題解決在課堂之中。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關注過程的體現。
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教師的科學引領作用,使課堂教學處于教師精講、善導,學生樂學、會學,氛圍活躍、和諧、愉悅的狀態之中,逐步形成快樂課堂、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有“放心教”的勇氣,相信學生的能力,徹底革除“滿堂灌”的傳統做法。
三、注重教學思想方法的訓練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從中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確的課文朗讀,把感悟的情感給予充分地表達,從而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形成,促進學生口語的發展。
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我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學中,以讀為主,讓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讀的內容來看,有全文朗讀,有自然段細讀,有句子精讀,由整體到部分;從讀的形式來看,有自由讀,有指名個別讀,有師引生讀,有全班齊讀,有朗讀,有輕聲讀,有不出聲地讀……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從讀的層次來看,開始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接著是讀中領悟、讀中理解,最后是感情朗讀,環環緊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有“質”有“量”的讀催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注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應試教育”的影響迫使教學要求無限制提高,嚴重偏離了教學大綱,這樣一來既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有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有礙于教師水平的提高。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ㄒ唬┨岣哒n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深入鉆研大綱,把握大綱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課內損失課外補,要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遵循起點低、臺階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則設計課堂練習。
。ǘ┱{整課外作業結構。調整課外作業結構是減輕負擔的有效措施。調整課外作業結構可將單純的書面形式變為多種形式,如口頭作業、社會實踐作業、語文課外活動等形式。例如,我們學了幾篇有關描寫春天的課文后,結合探究型課程,就可以布置“我眼中的春天”這一作業。學生可以去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謎語、諺語、古詩、詩歌、文章、故事等等;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畫成圖畫;可以把踏青的春景拍成照片;也可以編制春天的剪貼小報、手抄小報。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最后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成果。這樣,學生在濃濃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體驗了“春”的魅力,激發了對“春”的喜愛之情。同時學生的欣賞、想象等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總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意識,采取相應的對策,真正轉化師生角色,努力創造條件,把學生從過去被動學習的境地中解放出來,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豐富,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和諧,從而創造更高效、更優質的課堂。 (責任編輯:龍大為)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6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看到新的天地。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7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邁步,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者,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危機和挑戰。尤其是在小地方,無論是新的理念還是與此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對他們來說都是空前的、革命性的。面對課改,“上級唱高調,學校哼低調,教師唱跑了調,學生跟不上調,社會根本不知什么調”的現象比比皆是。雖說目標令人振奮,但過程令人質疑,基礎令人憂慮。如何破解這道方程式,需要我們立足現實,樹立“教師發展學!钡睦砟睿e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活動。從現有的教學行為去反思,從教學反思中去診治“病根” ,對癥下“藥”方為上策。
一.教學反思的定義與意義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臨控方式 ,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 俗話說“敗局有妙招”。從已有的教學經驗和實踐中盤點“存貨”,清除“垃圾股”,擴張“績優股”,整合自身教學資源,無疑是現實的。反思教學正基此而產生。在教育戰線上,許多教師一輩子都是在“用自己的嘴說別人的話”,都在做教學參考書和教材的奴仆,年復一年地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到頭來緊攥一張“舊船票”難于登上教學改革的航船,只在岸上聽“依舊的濤聲”,做了一輩子的“教書匠”,豈不可嘆?而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
只有經過反思的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從這層意義上說,教學反思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加油站,是轉變教學觀的轉折點,是新舊理念碰撞的焊接點。從一定角度上說教師的成長等于經驗加上反思。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針對當前的教學現狀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我認為主要從備課和課堂教學兩個基本環節進行。
。ㄒ唬﹤湔n反思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大備課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任務。要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就必然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備課觀念。
備課,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為課堂教學做準備的過程。而在教學實踐中,備課往往被曲解成了備教案。在學校管理中,往往把教師的備課緊盯在寫教案上:誰的教案寫得詳細,項目填得齊全,那誰的備課就充分、認真。備課是存在嚴重缺陷的,備教案等同于備師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是單一的、淺性的,靜態的、大一統的流水線。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這種教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單向度的信息傳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成為單一的傳遞信息與接受信息的關系。是以教材本位、教師本位、知識本位的原則設計。其價值可想而知。像這類備課乃無效勞動多,僅為應付檢查而已的,是空洞的,是狹義的備課。
新課改形勢下的備課應是遵循以學生為本、立足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高的廣義的備課——備課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它強調教師的學習、生活都是 備課的一部分,它包含師生閱歷;它以教材、課堂教學為核心,向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輻射;包含有形的書面教案及無形的融入教師心田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及教學機智與激情。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上了一節公開課后感慨到:他這節課表面上只花了15分鐘準備,實際上卻是我一生的準備。的確,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學生在課
堂上自主學習和探究時間多了,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備課的投入得少了。在“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的三要素中,大綱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了學生永遠最關鍵。新課標下的備課可以用“教師搭臺;學生唱戲”這句話來概括!按钆_”就是教師要洞悉學生心理和時代精神,構建適合學生智力發展的問題情境,以便有效地組織學生“唱戲”。
如何落實呢?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要變單一知識目標為多元目標。語文教學不應單純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應該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學科思維的同時,給學生以豐富的內心體驗和個人感悟;要變統一目標為多層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要變固定目標為開放目標,教師要設身處地地關注、呵護、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
。ǘ┱n堂反思,放飛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思想
1、課堂實施由嚴守文本向超文本變遷。
《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說: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珍視學生對文本的體驗,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閱歷對教材進行更多的延伸、遷移、拓展。
可在現行的課堂中,巨大的習勢力嚴重地阻礙著學生主體意識的“出籠”。應當說,“異見”的產生說明這個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積淀,經驗背景,對文本進行了獨立的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思考,產生了獨特的感受?山處煕]有珍視,掐滅了學生在創造性地解讀文本時迸濺出的智慧火花。這就是只知道囿于教材而沒有把教材當例子教的典型標本,這就是教師本位與教材本位的典型例證。更精典的還在當教師講冬瓜是躺著的,茄子是掛著的。有幾個學生馬上接嘴說,也有的冬瓜是掛著的,(原來這其中有2個學生的外婆家是蔬菜專業戶,成規模的菜地里,冬瓜地里搭 起了排排支架,冬瓜長大后就在排架上垂掛著。)可教師斷然否定。這使我不由得起王安石與蘇東坡的《詠菊》之爭。
宋朝時的一年秋天,宰相王安石忙于變法,不在家。造訪的蘇東坡進王安石書房后,見案幾上有首未完成的詩“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心想:菊花只有枯死在枝頭,哪會落瓣呢?當即續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家見后,見蘇東坡孤陋淺薄,十分無奈。后來適逢“烏臺詩案”事發,王安石就讓皇上派他到黃州為官。到黃州后的第二年秋,蘇東坡果然見菊花被西風吹落,滿地金黃,只剩枝條兒在風中晃動。想到早年在王安石書房續詩一事,深感自己學識不夠廣博,歉疚之意頓生。回京后立馬登門道歉。
“冬瓜也有垂掛的”,這里且不說為師者的孤陋寡聞,也不說師不必賢于弟子,但為師者總要有姿態,有寬大博愛的胸襟吧。怎么能武斷地斬斷學生對文本的“異見”呢?這樣的課堂,只是教師唱“獨角戲”,又如何能落實新課標要求的理念呢?如果教師能“蹲下來”用心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不也能從學生身上學到許多知識么?若利用學生在與文本中反映的生活經驗圖式同構時產生的個性化閱讀,不正好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何嘗又不是件快事呢?
2、真正理解自主互動學習的內涵
新教材推廣中伴生了一種新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理念固然不錯,游泳池邊教不出游泳健兒,問題是怎樣的課堂才算是還給了學生 ,什么是真正的自主互動。
例如我在新課改教學研討會學習上聽到的一位語文執教的蘇教版八年級上學期的第12課《甜甜的泥土》,講了被父親離異了的生母在兒子亮亮生日那天送來一包奶糖的故事。讓小亮感受到了久別的溫暖,而后母的虐待卻使小亮產生巨大反差而痛苦傷感。有位教師在教學中第一塊“整體感知”中,在聽完開頭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后,要學生完成對聯:甜甜的泥土, 的媽媽。學生答案眾多:關愛孩子、無私、狠毒、自私、愛子心切、失落、離愁、望眼欲穿、傷心、悲痛、無情??學生盡興后,馬上轉入第二版塊“把握人物”的教學。在評課中,當資
深人士提到教師應在第一版塊以參與者的身份平等地與學生互動對話,以提升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或給予適當引導時,那位授課教師馬上以這樣做就以“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剝奪學生自主學習權力”來反駁,使在座的各位同仁啞然。
現在說到“自主性學習”,有的教師便不敢“多言”,唯恐因循了“滿堂灌”“滿堂問”的老路。而我認為,在教學時,如是淺顯淺易與學生 的生活相重疊的選文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已設疑、自已解答,或者組織學習小組進行互動學習;而對那些與他們的生活有距離的選文還是應重視教師的“橋梁”作用。
學生自主原則的實質在于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有足夠的空間思考,有較多的機會實踐。惟此,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才是有價值的。目前的語文課堂都在教師組織的活動中“忙碌”,交流、匯報、表演、檢查,很難看到學生靜靜地進行個體思考,“他主”跡象明顯;二是有的課堂教師淡化出場,一切都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在沒有充分引導、創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其結果是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8
1、本教學設計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情而來的。
在教學中通過“讀、想、議、寫、吟”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讀詩。從他們那興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詩歌的喜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節課我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學生盡快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本節課我運用畫面、朗讀、音樂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詩句,談理解和感受,達到進一步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走進詩心的目的'。
3、都說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熏陶感染。
本節課我就把對學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讀熟詩歌、感悟詩意最終都是為了體悟詩情。這種熏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
4、語文課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融合體。
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信息”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這是課后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9
反思教學中的教
北師大附中程翔老師習慣于每上完一節課就會一遍遍的重溫教案備課,揣度教學過程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一堂課即使準備的再好,也會有不足之處,這就是所謂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語文教師的好課堂就是在不斷打磨中煉成的。
所以說語文教師都應該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該發揚的發揚該摒棄的摒棄。唯有如此,才能根據自己的反思重新調整以后的教學設計制定更為出色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反思教學中的學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互動式教學應成為素質教育的常態,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程,語文教師不過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于此,語文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
那么教師需要改變原來的身份,真正意識到自己再也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中心,而是學生的服務者,是學生的參謀。學生的學困難是什么,什么地方掌握的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撥云見霧,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只有準確的了解學生的真是需要,語文教師才能有目的的積累自己的課前準備素材,使自己的教學準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反思教學的亮點
所謂教學亮點,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點睛之處。筆者曾經有過這樣的課堂,初三語文《醉翁亭記》,曾經要求學生背誦全文。不想有學生突然提出想讓老師也背誦其中一段,筆者當即聲音并茂地將全文一字不差的背出,博得學生的熱烈掌聲。
筆者趁熱打鐵又將王勃的《<滕王閣>序》也背誦一遍,看著學生目瞪口呆的樣子,筆者因勢勸諭學生學習古人的'文章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因為有些文章確實是千古華章,經常頌之,既能提高語感又能陶冶情操,實為一舉兩得。筆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一個提示,每節課都應有每節課的出彩之處,只要教師能及時抓住這些畫龍點睛之處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呢。
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不同,如理化政生,對即對錯即錯不存在中庸之道。而有些語文知識至今都存在學術爭議,所以即使有教學上的瑕疵也不難發現。
如果能把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以作將來改正之之用。同時不斷地積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究其根源就會發現自己學習上的薄弱環節,找到自己最短的那塊木板,必能提升自己的整體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魯迅的文章是晦澀難懂的。對于現在的初中生來說,理解他的文章是有一定難度的。怎么選擇切入點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我慎重的選擇切入點。
記得最初教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用了一周時間,但是效果卻不理想,我很累但是學生卻沒有收獲。我在反思我的教學思路。我是一個勤快的老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時間長了,把學生教得沒有靈性了,不會思考,語言貧乏,感情冷漠。
為了不重蹈覆轍。在學這篇這課文之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以這兩句話為指導的:“小疑有小近,大疑有大近”;把課堂還給學生,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因為這是一篇小說,我從小說的三要素中的人物入手。這篇小說中作者主要刻畫的就是兩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對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探究小說的主題。讓學生找文中對這兩個人物描寫的句子,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造成人物性格發生巨大變化的深層原因。其實也就是在探究小說的主題。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是引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最好的素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最好的材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分析,學生們探究的結果還是很不錯的,其實放開學生的手腳,他們有時真的會給你一個驚喜。我趁熱打鐵,把文章最難理解的一部分拿出來讓學生去質疑。然后大家討論,分析。雖然學生有時提出問題沒有任何價值,但是這也證明他們是在思考,只是他們思考的深度不同。有好多學生不理解文中“高墻”、三個辛苦的含義。以及對文章的結尾句的理解,這些問題的提出 說明孩子們真的在思考。而且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們
探究出答案來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時間去思考。這是我這些年來在教學中犯的最嚴重的錯誤。因為他剝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久而久之就扼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第二步就是引導學生分析寫作特色,有幾點學生自己是能說出來的,例如: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的描寫)對自然環境的的描寫。有些則需要老師的引導。
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我的教學切入點選擇的較好,但是沒有引導進入深一層的分析,就是對主題的探究。這一塊在教學上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第二課時我才引導學生去探究,F在我發現我在上課時,有時教學時間調控的不好,一節課下來,我覺得沒有教給學生什么,上課講的內容 隨意性太強了。而且,有時講課時,控制不好拓展的范圍。拓展的內容雖然對學生的成長很重要,但是與課文內容又沒有多大 的聯系。就拿今天的第一節課來說,我在對楊二嫂進行分析時,突然聯想到我在昨天下班時對家中的曬衣繩的所產生的感慨對學生一通講。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后送給我熱烈的掌聲。但細想下來,我的感慨對學生能有多大的影響呢?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因我的感慨而改變嗎?
對于現代文的教學,我越來越感覺到很亂,可能是我的問題的設計缺乏層次性與科學性。我的教學仍然是沒有以學生為主。仍然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F在的教學怎么是越來越倒退了呢。也許自己對教材挖掘的不夠深,還是不能超越教案,還是真正的不能實現老師個性化的閱讀。我仍是教案的木偶。這種現狀我一定要有改變。否則我的業務是難以提高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以后的教學必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否則永遠在重復著昨天。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1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涌現出一大批新課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奮。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不少老師的課堂“創新”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筆者認為表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學習,冷靜地思考,不斷的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的走進新課程。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2
為了迎接上級領導對學校的視導工作,我們語文學科安排了兩節公開課,他們上的都很成功。
第一節是胡凡勇老師的九年級復習課。我們學校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在這節課上得到充分的展示,開課形式多樣,激昂的歌曲振奮人心,接著是古詩的經典誦讀,讓學生的積累得到充分的.展示。
整個課堂分為三大塊:我來寫,我來做,我來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二節是胡乃美老師的七年級新授課。主要是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課前學生把能自己解決的內容展示在黑板上,絕大多數的學生已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并且針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誦讀能力,進行了充分的引導練習。
課后,來視導聽課的張校長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且對語文課上應該注意的地方,跟我校老師進行了研討,讓我們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視導聽課,我感覺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又得到了提高,只有讓學生自己動起來,才會讓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并且我們要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再下功夫。真正讓學生做到愿學,樂學。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3
這節公開課課主要依據《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來設計的。教學目標為:
一、能流利地背誦文章,結合注釋,能口譯全文。
二、學習細致逼真的心理、動作描寫。
三、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短短的四十分鐘,這堂課既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就這節課談談我的想法。
作為一篇文言文,字詞的疏通釋義一直是學生的老大難問題,所以盡管我所上的是第二課時,我還是安排了一些時間來進行字義的復習。同時,作為一篇寓言,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品味寓意,進而來把握寓意。學生分別從老虎的角度、驢的角度、其它角度品味寓意。比如從老虎的角度談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事要謹慎,要知已知彼。從驢的角度為不能外強中干等。
另外,這篇文言文中有很多動作和心理描寫,如果仔細分析的話能更清晰的明了老虎和驢子的心態變化。所以我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進行分析。通過學生討論,使學生掌握本文寓意,從而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啟發和教育。
最后,為了擴展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這篇文章能不能改名為《黔之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了很多的原因。這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充分被調動起來,大家眾說紛紜,暢所欲言,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但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時間的`安排上,學生由于復習的不到位,在字義復習這一環節上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就公開課而言,其實完全可以把這些復習的環節放在課后或作業整理課上,沒有必要放在課上寶貴的40分鐘里。
另外,在讓學生進行動作與心理的分析時,我不能夠完全相信學生的能力,總是在學生進行分析后又重復強調一遍,這樣,一方面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又一次浪費了不少時間。這樣,就使得全文最大的重點――對寓意的分析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對于一堂公開課來說,缺少一節課的完整性這其實是最大的失敗。
我需要吸取這次公開課的教訓,在今后的備課工作上,考慮的更全面,更到位。特別是時間的安排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根據課堂的反應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讓課堂變得更加靈活,更加完整。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4
以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觀、社會發展觀為出發點,《語文課程標》(實驗稿)和與之相應的實驗教材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調整,其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與設置是一個最大的亮點,但對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師和學生來說這切實是一個難點,筆者就近三年來組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作一點淺談與反思。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及特征
語文綜合性學習首次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但對其內涵未作確切界定,以下三種觀點較有代表性。 觀點之一:“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以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溝通,書本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體活動,體現聽說讀寫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協調發展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韋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性學習”》)。
觀點之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保ㄠ崌、馮偉光、沈幗威《語文綜合性性學習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特征》)。
觀點之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它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性的發展!保ü!对囌撜Z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
鑒于以上說法,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中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它以語文學科為基點,超越了傳統單一學科的界限,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有機地將知識與經驗、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綜合地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的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有:第一是學際性。即把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溝通。例如《語文七年級下冊》中綜合性學習活動“黃河,母親河”的設計,以文學為基礎,融入了歷史學、地理學、生態學的學科知識,以復數的知識開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是實踐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間采風去”等活動的開展,能溝通學生同大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系,加強課堂內外的聯系,密切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可以在實踐中獲得獨特的個人感受,從而不斷認識自我和社會,發現自我,獲得成功感,增強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此次課改的核心是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學中更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可以說綜合性學習進入語文教材標志著學習方式變革的全面展開。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搜集、整理、分析,與同伴交流合作,學會表明觀點,改變過去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做到會學習,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農村初級中學現狀
我國幅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差異較大。云南是西部較為貧困的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后,基礎教育相當薄弱。首先是硬件設施嚴重不足。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語文綜合性學習更注重實踐性,而我們農村中學在這一方面的確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例如我們臨滄市臨翔區共有人口27萬多,其中農村人口約占70%。農村家庭經濟收入均不到500元,生活比較貧困。轄區內共有中學24所,其中農村中學18所,占75%;有10所地處高寒山區,18所農村中學中沒有一所有圖書室、閱覽室,只有簡易的圖書保管室,生均占有圖書不到10冊,圖書陳舊,多是余留的舊課本、舊教輔、舊期刊;有17所沒有多媒體電教室;有16所中學沒有計算機室。由于諸多原因,政府對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每學期生均投入不到20元,廣大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相對較差,教學手段嚴重滯后,城鄉差別嚴重,教育不公平現象非常突出。
其次是學生整體素質偏低。由于“普九”取消了小學升初中的考試,初中學生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語文能力整體下滑,識字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養令人堪憂,許多初中學生的作文錯別字特多,部分同學寫不出一段像樣的話,有的同學甚至讀一段文章都磕磕碰碰,讓他們討論問題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不知道說什么,怎么說。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很難開展,或者說只能在較低層次上開展。
再次是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提出了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 三維目標,要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實現這些目標,無疑對語文教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有相當的文學素養,對語文知識要能較全面地把握,要有豐富的情感,對教材的剖析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可在現實中,能達到這個標準的教師為數不多,相當一部分教師語文功底差,知識面狹窄,上課缺少激情,有的教師甚至范讀課文也或結結巴巴,或讀錯字音,基礎性、常識性的知識也會出現錯誤,語文教師的素質確實需要提高。
在眾多困難下,我們許多教師發出疑問,實驗課該怎樣上?特別是語文綜合實踐課應該怎樣上?怎樣才能做到對傳統的東西合理揚棄?課堂上教師的講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這個“度”應如何把握?等等,對此我是這樣做的。
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實踐
實踐一:立足當地,充分開發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自己身邊的人和事。
語文綜合性學習由于組織難度大,學習資源短缺,因而我認為應該多從學生身邊能感觸到的人和事出發,本著讓學習感興趣的原則來開展教學。如八年級下冊設置了“到民間采風去”這個綜合性學習活動,這個活動命題大、范圍廣,如果泛泛讓學生去做可能效果不佳。我根據本鄉傣、漢雜居的特點,把本次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探究傣族的民情風俗”,并將學生分成幾個組,分別調查訪問傣族的信仰、禁忌、婚嫁、節日、民歌、傳說。經過近一周的走訪,結果顯示,學生對傣族的認識不僅僅只停留在潑水節上,而且對傣族的文化、風俗有了較深入廣泛的了解。班里一位傣族同學這樣對我說:“老師,這次活動使我真正了解我們傣族,學到了不少書本上沒有的東西。”又如另一個綜合性學習活動“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動涉及的目的是要讓學生能寫好游記,能介紹家鄉,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天天生活在大山中的學生,對于山他們并沒有什么鮮新感,加之本地也沒有什么名勝古跡,要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的確存在很多困難。那么怎樣開展才能實現活動目的?要讓我們農村學生做到行萬里路,暢游天下是不現實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同學到靈山寺(這是我們當地人認為的名勝地了),讓同學學會用“眼”用“心”去觀察,并現場作文。那些過去在同學眼里不值一寫的風景,今天全在他們筆下生輝,那燦爛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磐石、碧水、樓亭,全充滿了靈性。作文寫得格外的細致而真實。
實踐二:融會各學科、拓展教材,培養綜合能力。 發達城市初中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查閱大量資料和信息,但農村學生沒有這樣的條件。于是我結合農村實際,充分利用好學生手中的教材,以及我力所能及找到的報刊、資料等來整合和拓展學生的知識。例如開展“黃河,母親河”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先讓學生翻閱了歷史、地理教科書,結合學生實際與同學一起設計活動方案:(一)黃河概況,(二)列舉黃河流域的文明化遺址和歷史故事,(三)黃河為什么斷流了?(四)歌頌黃河的詩文和音樂。這些內容基本上是學生能找到的。這樣開展學習,既促進了學科的相互聯系,又不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查閱無處下手,產生厭學情緒。另外我一直收集學校訂的《云南日報》、《臨滄報》、《瀾滄江晚報》,還請朋友收集《云南法制報》等報刊雜志,每周抽一節課讓學生閱讀,這樣學生能了解到本地區, 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讀后讓學生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談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在班上交流。交流形式有時口頭交流,有時書面交流(寫成日記)。用這種形式開展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文學習,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還可以彌補教材的不足,同時使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培養。
實踐三:啟迪心靈,體驗真情。
在農村,家長更多的時間忙于生計,很少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關愛城鎮家庭相比要少一些,以至農村學生情感貧乏,寫親情的作文像一個模子倒出來似的。所以我在開展綜合性學習時,特別注意挖掘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這就是我”時,我不僅把口頭作文訓練(自我介紹)作為活動的一部分,還讓學生展現他們的特長、興趣愛好,思考怎樣與同學和諧共處,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長,體悟生命的價值。讓他們明白我們要珍愛生命、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又如組織“我愛我家”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我選“老照片的故事”展開學習。一位女生給大家講述她8歲時與父親的一張合影,這是她父親留下的最后一張照片,許多同學邊聽邊流下了眼淚。就是因為她講了自己的`真實故事,是自己所熟悉的,動了真情實感才如此感人;顒拥拈_展使學生懂得了只要我們細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處不在的,懂得了理解父母、體驗關愛。在后來組織的“母親的頌歌”一次活動中,學生交流的作文比過去生動了許多,事例更豐富了,情感更真實了。
四、幾點思考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段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目標和要求。新的實驗教材每學期設計了三大三小六次綜合性學習,可我們農村中學很難達到課標和教材的學習要求,但也并非如有的人所講“無法開展綜合性學習”。那么,農村學校如何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呢?我認為問題的關鍵還得看教師。
首先教師要全新的課程意識,能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開發有利的學習資源。雖然我們地處經濟文化落后的偏遠山區,但農村也有農村的特點和優勢。當地的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等等,都是有益的學習資源。當然,我們不能把學習資源等同于各種資料,而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地去挖掘素材,組織活動,別總盯著那本教材。教材雖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橋梁,但我們要創造性的去用它、豐富它,別把它當作金科玉律來死搬硬套。
第二,先進的教學手段雖能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沒有它我們仍要開展教學。沒有精美的圖片我們可讓學生自己畫;沒有豐富的資料,教師可力所能及地提供和讓學生把各自的資料集中起來,相互傳閱,達到資源共享。
第三,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語文的重要途徑。聽說讀寫、口語交際能力是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目標。如果把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只是定位在提高寫作能力上,這是不全面的,三維目標缺一不可。
第四,從學生實際能力出發,農村學校組織語文綜合性學習主題不要貪大。俗話說貪多嚼不爛。重要的是選準切入點,定好學習方案。且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評價以激勵為主,方法手段要多樣。
第五,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當好導師,教師對活動要收放有度,學生能自己去探究的決不要包辦,但如果一味放手活動也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六,教學多樣性、變動性要求教師不單是一個執行者,更要是一個決策者,教師需要創造出特有的班級氣氛和學習環境,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教學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勇于開拓、大膽創新、營造平等、和諧、安全、愉快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提高“綜合學習”的效果。
第七,語文教師要結合本班實際,設計好每一次“綜合性學習”課,力求體現一種藝術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
第八,語文教師必須關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體育的發展,具有新時代的人文精神,具有多種智能和管理能力結構,指導學生在包羅萬象的信息面前學會選擇信息。要學習并能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技巧靈活而巧妙,教學手段現代化而優化,具有信息技術與學科科學整合的能力,從而擴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第九,人是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的,因此語文教師應做到一課一反思,記下課堂發生的事件,并和其他教師交流,肯定成績、克服不足、共同提高。
第十,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與復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應變通則。因此,教師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養、淵博的知識、善于研究不斷提煉、終身學習,將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通過工作與學習的結合,不斷地對自身在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解決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真正達到“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不斷流動的小溪”。
總而言之,農村中學由于學生水平低,教師素質不高,教學硬件奇缺等原因,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與發達城市相比,在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當然我們要克服困難,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探索出一個適應本地區、本校學生實際的語文結合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當然,我們更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
參考資料:
、 韋健.解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綜合性學習”
② 鄭國民,馮偉光,沈幗威.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基礎與基本特征.語文建設.20xx,4.
③ 郭根福.試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策略. 課程 "教材 "教法. 20xx,3.
、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5
自從聽了縣教育局徐主任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后,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班級的小組建設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以及與任守昌老師的探討,我初步打算在班內實行以下幾點小組管理的細則:
一、本著“事事有人做,人人事做“的原則,由各個學習小組的組長牽頭,把檢查作業,課堂得分的記錄及各科的特色作業的檢查等工作,分別落實到小組內各成員,班內不再做統一要求,各小組長要各司其職,恪盡職守,相互監督。
二、為調動各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每個小組都必須樹立“不放棄,不拋棄“的理念,不讓一個成員掉隊。要將課堂展示的機會均勻地分到每個小組,在學生回答問題、黑板展示中,能做到講解清析,能很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且能做到聲音宏亮,口齒清楚,充滿自信者,A類學生每展示一次加1分;B類學生每成功展示一加2分;C類學生每成功展示一次加3分。各小組長每天將各成員在各節課中的得分情況匯總到合作小組成員得分表中。各小組長一定要做到認真、公平、公正記錄每一個成員的得分情況。并于每周五的最后一節匯總到班主任。
三、在上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小組合作學習的題目,各小組長一定要認真組織本組成員認真的完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于問題答案的形成,應該充分調動小組的每個成員的積極性,特別鼓勵B類和C類學生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在形成答案的過程中要先聽取這兩類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答案合理就應該采納并對該成員進行鼓勵,其它成員可以采用鼓掌或口頭贊揚的方式對其鼓勵;同時為該生記相應的得得分。
四、以這兩周為起點,將八年級上學期的期未成績作為參照,在本次期中考試中,學生個人在班內每進步一個名次,A類學生得3分;B類學生記2分;C類學生得1分。各學習小組內,成績能進入年級前10名的學生加5分/生;11——20名的學生加3分/生;21——40名的學生加1分/生。
五、針對組內成員學習不主動,合作不積極,像上課隨意說話,吃東西、睡覺,看與學習無關的書籍以及早退、遲到、曠課等違紀情況,根據實際,一并給相應小組扣相應的分數。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5-29
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12-20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7-0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對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26
初中語文春教學反思11-07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3-19
初中語文教學的反思03-16
初中語文聽課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