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二年級3班和13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初二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部編版初二年級教材難度明顯增加,兩個單元都是文言文,加大了學生的背誦量,其次學生的文言文是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文言文學習的“度”很難把握,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文言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語文課應該注重品詞析句,品出語文味。語文課本身包含的知識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語文課強調學生對于語言的品味,有時候因為時間關系,我不得不對一些文句優美描寫精彩的片斷,對其中的重點詞句忽略,讓學生籠統讀過幾遍就過。但是大多數時間在課文方面都是讓學生對重點語句品析,來了解作者思想,認知文本走進文本。因此對于語文教學我反思得出以下方法:
一、反復朗讀能讓學生感悟理解文本。
文課重在品詞析句,這是語文課語文味的來源。語文教學需要品詞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尤其是對一些成語,需啟動分析思維、聚合思維,并在聯系上下文的過程中進行理解。需要強調的是,這理解決非斧砍刀劈式的肢解,更非喧賓奪主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心靈與文本的交融。品詞析句、咬文嚼字理應成為閱讀的基本功。
二、將品詞析句與朗讀相結合。
游離于品詞析句之外的朗讀,猶如喪失靈魂的軀殼。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方顯其完美。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味,在解析后借助朗讀進行表達。對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思,可直接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詮釋、表達對文本的理解。有品有讀,語言文字才能得以咀嚼,消化,積淀,學生才能學會閱讀,才能進行大閱讀,他們心靈中的文學園地才有可能生機盎然,碩果累累,才能品嘗到語文課的'味道!
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上我對自己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繼續聽課學習,勤于請教師傅,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笆谥贼~,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首先要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在本冊教材中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使教材更加完善,學生的認知更加強化。
其次要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我的教學行為,使我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在這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不過我覺得已有的知識、兩年的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創新,不然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所以我想是到了要及時充電、及時補充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片新天地。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教學助手的功能,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用教學助手輔助教學采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這學期我所帶班級,雖然經過努力取得一些進步,教學水平及經驗上尚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仍須努力學習,從實際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我經常教導學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也要堅信但,只要堅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會讓自己所帶班的語文成績的進步更上一層樓。
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2
上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剛結束的九年級教學相比,八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們都知道八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八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系。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淀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么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課前、課中、課后的一系列反思,就沒有精彩的課堂教學,就沒有不斷成長的生命活力。只有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不斷的完善,教學質量才會不斷的上升,幼小的學生才會茁壯成長。
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3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模板,格式化,矯情,千篇一律。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矯飾之情……
在語文教學崗位上第三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么樣上語文課的?
幾年來,我聆聽到前輩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他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很是感冒,諄諄教導,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他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慷慨激昂的氣勢?吹竭@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他的課充滿著期待,希望帶他們到處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不是那么簡單,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五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及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蚝蛯W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這是不是也是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呢?
【初中語文個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7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3-19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7-0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初中語文聽課教學反思03-17
初中語文教學的反思03-16
對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26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5-29
初中語文春教學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