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反思【薦】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
通過國培遠程學習,我認為老師要置身于整體的地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的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學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教學活動。進行新理念下的教學反思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學觀念反思
老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的系統學習,積極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較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例如,以學習“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說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意義”的相關內容時,我以礦產資源為例,一方面我用相關的例證向學生說明礦產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和組合狀況對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條件,一些工業基地往往是建在礦產資源的附近。但有些工業基地附近并無礦產資源,但卻是著名的工業區,原因是借助優越的地理位置的發達的海運擺脫了礦產資源 的地域限制。如上海寶鋼。通過上述辯證的分析,一方面學生明確了自然環境可以影響人類社會牟發展。另一方面明確了這種作用不起決定性作用。
二、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進行地理教學反思時,地理教學效果與預期的效果相差很大,課后仔細分析一下,原因 在于,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因而也就難于使教學設計發揮預期的目標。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反差,不斷探索教學目標、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的是“探究式學習”,這樣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渠道,了解知識的發生的過程。推動學生關心現實,了解人生,體驗現實,并積累一定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
四、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真的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從權威的教授轉向平等的師生對話與交往;是否有公正的品質、豁達的胸懷、豐富的情感,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
五、對教學反饋的反思
課堂上不公要觀察學生的行為,還要通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信息,在信息反饋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學習中情感的體驗等獲取全方位的體察。這樣常會發現在課堂上教學的內容和習題,在考試中學生往往還會有許多困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知識的習得不是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給學生學習和方法比教會知識更為重要。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就是對相關工作進行反思,最初出現在外國的課堂教學中,當課堂教學結束后,再由老師對教學進行回顧、反饋,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總結,并及時糾正,為下一階段學習提供指導意見,最后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當前,使用教學反思的老師通常是處在中高級的老師,他們能用敏銳的視覺及時發現教學不足,同時結合教學經驗反饋問題,并進行總結。但是從初中地理教學反饋的信息來看:教學反思并不等同于反思,它不止是對某個領域的反思,更是對整個環節的總結與回顧,在不留死角、查漏補缺的情況下,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一、初中地理反思教學的內容
將教學反思應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除了要總結性評價整個教學活動及具體的細節部分,還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反省意識。其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領域:首先,反思教學模式,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之前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新課標的要求。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講課占70%的時間,相當于老師一人在唱獨角戲,很少給予學生參加活動的機會,當45分鐘的課堂學習結束后,大部分學生都感到學習很被動,根本不可能完全接納課堂知識。時間一長,教學模式就會僵化,甚至失去反思意識,很難提高教學效率。對此,老師必須做好教學反思工作,在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的同時,將新型教學方式應用到現代教學中,以此豐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率。其次,做好教案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案反思一直占著很重要的位置,此時將教學反思應用到課堂實踐中,對改善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案編寫中,老師不僅能做好教案總結與反思工作,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老師的教案,以改善教案質量。
二、教學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建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隨著新課標的推行,課堂不再只是老師主導的過程,而是學生主體、老師輔助的過程,如果要完成該教學就需要師生做好配合工作,一起完成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作用與地位,以建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不是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老師不僅是教育人員,更是學生的朋友,要與其交流,從交流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如:在《大洲和大洋》中,可以先通過海陸面積與海陸分布圖的形式,讓學生明白海陸分布,掌握海陸面積與比例,充分利用地圖識別半島、大陸、大洲、大洋、島嶼、海峽與海,通過地圖就能掌握四大洋與七大洲的位置、名稱與分布特性,以此幫助學生提高繪圖與解圖能力,以達到靈活運用資料的要求。本節知識點要求學生養成循序漸進的習慣,在學生討論“水球還是地球”時,掌握海陸分布,然后再使用組織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利用世界地圖、地球儀等,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地理信息能力,通過雙邊活動,提高理論與實踐整合的能力。在地球動畫與圖片等課件演示中,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中,在問題交流與討論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與學習能力,同時這也是應建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的有效方式。
2.及時做好課堂反思
課堂教學是所有學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老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傳輸知識。和其他學科相比,地理知識非常系統,其整合度非常高,通過課堂教學,老師就能將知識傳輸給學生,教學反思就成了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關鍵。授課時,老師應注意到學生的精力是否集中?其興趣點在哪里?然后運用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在《海陸的變遷》教學中,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地球表層的分布原因,充分利用板塊運動理論闡述地震與火山運動的規律與原因。該課也是對“大洋與大洲”的承接,此時,老師可以反思大洲與大洋一課中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大洲與大洋》一課中,老師利用地圖展示的方法,發現學生的精力并不集中,其效果并不理想。在講述《海陸變遷》一課中,就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學生闡述板塊運動,同時這也是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與效率的重要方式。
又如:在學習北方與南方地區時,在組織學生對南北方差異進行討論時,不同小組的效果與進程業不同,有的小組很積極,提出大量問題,涉及領域較廣,并且為此爭論不休。這種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很多老師又會反思是否應該調整教學方法,事實上能提出問題,說明學生的思維已經打開,教學目的已經達成。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3
幾年來的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著,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以下是針對自己近年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的三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課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很有必要根據我們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其有效性,應努力提高活動的
“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活動過程中要多加鼓勵,創造“思維性討論”的氣氛,激發全員的參與欲望,并注意適時評價。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到目前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時,應該讓學生來談談,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策略
1、課前抽查,查找問題,找準切入點。
要增加教學的針對性,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每一節課的地理主干知識和考點內容,針對主干內容和考點內容設置情景,找準重難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緩判斷,留給學生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陳述自己的思維方法,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在交流討論時讓學生自主交流,少講解甚至不講解,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3、開放地理課堂。
教學內容開放,關注社會重大的科研成果,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聯系實際生活,其次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要多樣,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方法,讓學生展開辯論,越激烈越好,再次,作業設置要開放,作業形式要多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開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學生,關注其差異性。
通過一學期的地理教學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和人文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并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
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我們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或者只是依據地理學科知識的科學性,系統的去確定教學內容。
通過地理教學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這樣就體現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來”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圖片,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4、結合教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初中學生,正值求知欲、表現欲非常旺盛的時期,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說”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長的文字敘述,文字表達簡潔明了,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加大了“活動”、“閱讀”、“思考”方面的篇幅內容,使“活動”、“思考”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教材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多說”學習情境,師生一起討論,共同完成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識,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5、講究學習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教材倡導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根據教學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開展探究學習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研究性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討論、相互評價、自由表達、創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動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創新的情感,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4
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為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這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收獲多,反思亦多,F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導自己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轉變了自己的角色
教師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來積極思維與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在尊重學生的同時,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
。1)、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
。2)、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
(3)、尤其要注意贊賞那些智力一般、成績一般、性格內向、膽怯的學生。這樣做,會有不少驚喜的發現。
3、反思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依賴性很強,這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有一定成就感,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種有所作為、被人賞識的需要,他們需要自我實現,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們的支持;需要有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戰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具有獨特的優勢。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多方面的知識,更能激起學生質疑、想象和創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就不僅能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養成學生勇于創新的品格。在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自信敢為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要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審美打下扎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5
氣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自然條件之一。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尤其對農業生產來說,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的自然資源。
本節主要講述了天氣和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及其區別,以“當你清晨背起書包走出家門最先感受的是什么?”為切入點,用身邊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學習習慣,體現課改中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天氣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氣符號、衛星云圖以及相關圖片,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天氣預報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靶』顒印鳖}目的設計也是結合實際,讓學生了解天氣與生活的關系,反映了當前課改的提倡的“學習有用的地理”。
一、學習身邊的、有用的地理知識。
天氣和氣候,如果按傳統的授課方式,講起來會有些難度,因為氣候、衛星云圖等專業術語很抽象,而本節課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出發,從同學們的觀察、回憶入手,了解天氣和氣候,教案中列舉了既淺顯又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說明掌握天氣預報的重要性,使同學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知識。
二、給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的地位,請同學們自己發現問題,師生一起探究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現,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還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成為課堂的主人,營造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和個性張揚的空間,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6
教學反思行為,如同教師的研究、示范、指導、應答行為一樣,是教育活動中教師全部教學行為之一,也是現代教育的特征行為。教學反思有助于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習適度地調控,使不盡相同的學習過程在合理的教學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學反思是教育評價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改的客觀要求。那么,教學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徑,應當把握哪些度呢?
一、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是否關注創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系統論認為,現代教學已不再是簡單零碎的教給學生知識,而是幫助其建立學科系統設計觀念,使之學會自主學習,F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對探究性教學(重展示、重設疑、重建模、重人格魅力)的認識和掌握還有一段距離,而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的行為還遠未形成。因此,要適應課改要求,教師應在手段多樣性、過程自主性、目標發展性、形式新穎性前提下,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以“34個省級行政區”(《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學為例,該片段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法中的講述法組織教學則效果不佳。從教學方法創新角度出發,教師嘗試以“快樂教學”中的巧用游戲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制成“中國政區拼圖”,引導學生開展拼圖競賽活動,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活化了課堂教學。具體操作如下:
。劢處焼l]簡要地介紹拼圖游戲的操作方法及競賽規則。
。蹖W生活動]學生出于好奇,躍躍欲試地進入競賽活動狀態中:
第一輪:可以看課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頁“1。7中國政區圖”),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東北的3個;二、位于北部邊疆的1個自治區;三、位于黃河中下游的6個省、直轄市;四、位于長江中下游的7個省、直轄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個省、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六、位于西南的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七、位于西北的5個省、自治區。)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二輪: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第三輪:正式開始競賽,不可以看課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電腦上完成拼圖。
[教師點評]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成績居前六名者,可以獲得獎品(注:“中國政區拼圖”競賽游戲,在學生完成拼圖時電腦可以自動記時)。
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死”圖變“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游戲中體驗了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快樂教學”。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體現、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難看出,一堂課的質量與教學法創新性呈正相關。
二、合理的教學反思要看能否處理好抓雙基教學與引導研究性學習的關系
巴班斯基指出,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必然存在著優化過程。一方面教師應通過精心挑選教育內容,嚴格設計教學方案,抓好雙基教學;另一方面應當明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某項知識技能不是終極目標要求,關鍵要看他們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能否在不同學科知識相互整合中誘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和創造!氨壤=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3節地圖)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分析下列變化過程入手展開探究活動:①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就越小,表示的內容也越詳細;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就越大,表示的內容也越簡略。②若需要一張內容詳細武夷山市地圖,則需要用大比例尺;反之,則需要用小比例尺;③師生共同走出教室,帶著皮尺實地測量學;@球場的長和寬,記錄數據后回教室進行交流與討論,具體過程如下:
。劢處煟菡埓蠹野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將籃球場畫在練習本上(部分學生畫在黑板上);
。蹖W生]學生根據比例尺計算、畫地圖(教師適時地引導);
。劢處煟菡埓蠹矣懻,同一籃球場為什么有的同學畫得比較大,而有的同學卻畫得比較小呢?從中能否得出一些規律?
。蹖W生1]比例尺越大,畫的圖上距離就越長,反之就越短。
。蹖W生2]我們要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比例尺,從而畫出所需要的地圖。
。蹖W生3]……;
教師點撥探究思路后,設計探究方案、制作武夷山市地圖、做地圖制作資料分析、歸納總結等都讓學生自主去嘗試。這樣一堂課中,由于涉及直觀性較強的數學概念加上學生實踐的體驗,所以研究性學習過程始終情趣盎然。分析表明學生探究結果與預計有偏差,其知識掌握也有疏落,但在這種類似科研的情境中,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斷,提高了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學反思時應當明確,雙基考察更要關切研究性學習背景下能力與方法的評價,而非簡單追求知識和技能掌握。當然,研究性學習因其側重于綜合實踐,所以運用時也當有所選擇,一般最值得選擇的內容,應當是對地理學科而言,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
三、合理的教學反思要關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互關系問題
新課標闡明,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他們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其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最終使學生智力和能力得以形成。在初中階段,以低起點小坡度激勵學生參與多元性課外實踐活動,是穩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當使知識技能學習掌握的各環節在功能維度、要求維度、實踐維度中找到相應位置。組織“收集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資料”(《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3節水資源)課外活動時,教師以“水污染危害大”為題,組織學生對家鄉水污染危害程度進行考察。教師設計具有深入思考價值的問題,提供了必要背景知識,并建議學生上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活動中教師適時讓學生提出自學或聯想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引導、點撥,讓實踐活動沿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發展這一鏈接順利開展下去。課后分析可以看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是相互促進的,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能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把生活問題轉化成學科問題分析判斷并得出處理意見的能力,是否把實踐能力培養,放在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這個大氛圍中進行,這是亟待引起的問題。實踐表明,與教學相關的活動具備兩成涵義:“活”包涵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活動的生成性,“動”表現為學生真正的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過程。“活”與“動”被激活與否,是教學反思時應當把握的一個尺度。
四、合理的教學反思源自合理的評價機制
教學信息論表明,教學過程中知識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反饋信息等隨教學進程不斷調諧整合,確保教學系統信息轉換流暢并且流量適中。教師能夠且應當從學生知識技能形成性、過程性評價中及時捕捉信息,適時進行教學反思。要準確捕捉蘊含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信息,就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評價要以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和原則,除了知識性評價外,要特別重視學生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評價要多樣性、多元性、綜合性,注重終結性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教師要快捷捕捉某一章節或片段的教學反饋信息,采取形成性評價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形成性評價具有反饋及時、提出問題及時、管理調控及時等優勢。實施形成性評價可嘗試以下方面入手:①隨時提問供學生單獨或集體回答,評價他們聽課情況及口頭表達能力。②根據教學目標預設形成性問題供學生回答,判斷他們對教學內容掌握情況。③實踐中密切注意學生操作過程,看方法步驟正確與否、反應敏捷與否、有無創新意識,評價他們動手動腦能力。實踐表明,進行教學反思之前制定恰當的評價目標,設計可行的評價方案是必要的。一個好的評價方案一般涵蓋以下層面:一看學生學習態度好壞、積極性高低;二看學生上課時能否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回答問題正確性如何,地理學習能力如何;三看學生能否按時完成作業,實踐或實驗活動動手能力、速度如何,過程和方法是否合理,有無創新能力;四看學生能否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理解STS關系等。
總之,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總會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教學任務完成后,對自己上過的課進行回顧與評價。教學反思是一種教育教學常態下,教師應當具備的內在的自省、自糾、自勵行為。因其涉及思想觀念和方法論的方方面面,故而應當將其放在以學論教,以思促教大氛圍中加以實踐和探索。實踐表明,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等諸多信息的獲得,無不源自教師理智而有見地的教學反思活動;A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改任務重、難度大,尤其應當強化教師教學反思行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改變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提高專業素質、文化素質和教學業務水平。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7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中東》這一章節我利用兩課時講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力求創設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做到“問我所思,說我所想”。通過一個學期的地理教學,學生已經積累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地理經驗,加上中東地區又是當今世界一大熱點地區,學生容易找到相關資料,依據資料自主學習。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以發生在中東大地的幾次戰爭為主線,分三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引導學生由生活走向地理。利用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培養學生關心世界大事,關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第二部分:由幾次戰爭發起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角度探究生活的熱點問題,深化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促使地理新知識點和能力的形成。
第三部分:多次創設情境,利用角色互換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培養學生梳理知識、處理并運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中我感到做得比較滿意之處
1、基本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位置。這節課我重視情境創設、角色互換、說話練習等多種形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動腦。例如:對中東領導人或世界人民說話;假如我是日本等國石油公司的老板;為中東未來經濟獻計獻策等環節中,學生的思維水平的發揮,超出了我的預想,整個教學過程同學們積極自主學習。
2、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大幅度減少了知識點機械記憶的數量,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本節課強調從生活走向科學,把知識引入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學生多層次知識結構。如:利用所需知識為中東未來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3、建立了“四學”目標。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涉及了“學生想知道什么”,然后再探究!八膶W”目標是:
能學:建立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
想學:建立與學生具有自主信息動機基礎上的想學;
會學:建立在學生掌握另一端信息策略基礎上的想學。
堅持學:建立在意識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4、能通過時事走入地理,采用看圖片、播新聞的形式激起學生熱愛和平、關注和平的價值取向。
5、了解中東的范圍和兩洋、三洲、五海、一灣、一運河、三海峽的地理位置以及中東石油資源時,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對問題認識逐步升級的探究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了學生自我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6、課堂練習力求分層次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使每位同學都有自己會做的題目。同時利用作業練習培養學生從小關注世界,參與時事政治,敢于發表自己觀點的能力。如:給聯合國秘書長或中東領導人寫信等。
三、教學中的不足及改進設想
1、課堂講述的語言不夠精煉,專業術語不夠規范。
2、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學生繪圖基本技能不夠落實。
四、今后教學中應注意:
1、加強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專業術的訓練。
2、應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地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加強地理圖表的教學,注重學生認識圖表、繪制圖表能力的訓練。
4、注重將熱點新聞有機的結合在地理教學中。
五、總結和反思
本節課為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我通過五個教學環節主線完成了本節學習的主要任務,由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中東學習主線,學生親自通過圖片、地圖的動畫效果,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定向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展示點評、自主學習方式輕松的掌握了中東的重難點內容,充分體驗到多媒體運用到地理教學中的優勢,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更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興趣。當然,也存在一些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學生讀圖、繪圖能力培養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等不足之處。通過反思,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力求更好。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8
一、反思當前的教育形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凸顯了學科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真正讓學生從書本堆中解放出來,切實為學生減負,真正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課外時間。課堂有效教學成為新課改形勢下教育工作者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二、反思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細節
1.把課堂還給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方向,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創設愉悅、自主的學習氛圍,提供進行探究活動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勵性語言,鼓足學生干勁,樹立學習信心。
2.緊密聯系生活實例。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教師應采取形式多樣的教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多引用學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學中要注意以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例子為連接點,豐富和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認識自然的上升為理性認識。
3.教學內容展開時力求問題化。結合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貫穿課堂,使教學的各個環節形成內在的有機聯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對課堂知識的認知。
4.構建開放性的地理教學形式。從課時的安排、內容的取舍到課程內容順序都不要拘于課本和教參。學生很感興趣的,對學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課時;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內容,次序混亂的要合理的調整;結合學生實際和學校情況,遇到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時,對內容可以進行適當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手段
1.緊密結合初中地理學習內容,適時切入鄉土地理的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我們課時有限,一般不再專門用獨立時間學習鄉土地理,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契機,把鄉土地理教學內容補充其中。
2.用“活動”把知識和技能有機結合。新課程中“活動”的種類很多,包括“通過各種途徑感知周邊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達自己的體會,與別人交流成果等”,往往這些“活動”就是那些章節的重點。注意教學過程中活動板塊的合理設置。新教材中每個章節都有難易不同的活動題目,利用它們開展自主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創新精神,開發潛能,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能力提高。處理好活動板塊,是實施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實施活動板塊的教學時要根據實際需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學習中,增強所學問題的說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識學習之前作為引入;還有的可以作為課后探究的題目。經過教師適當的調整,活動板塊才能成為激活課堂的催化劑。
3.重視地理圖象在教學中的應用。地理圖象最能體現地理教學的直觀性特點,充分利用它們能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不同形式進行地圖教學。靈活的地圖應用能給課堂教學增色添彩。
4.教學素材多關注生活和生產實際。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最大的動因,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生活現象和問題,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和實際熱點問題,采用自行設問的方式,將素材變成問題,自問自答,培養其思維的敏捷性。教師要抓住新課程改革的契機,將生活實踐中有興趣、有價值的、與地理學科有關的問題,引進地理教學,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野外考察、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增長才干,學以致用。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9
實施新課程標準,要求課程的設置,課堂的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及時變革傳統的“知識本位”、“學科中心”的地理教學,努力創設貼近現實生活,切合學生實際,注重人文關懷的全新地理教學。在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反思之一:解放學生認知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可以讓他們聯系身邊的事物來認識、獲取地理知識。例如結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頂,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頂的事實來加深理解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結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導引出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水熱差異。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還可結合報刊雜志、電視新聞,接收各種音畫逼真,生動形象的地理知識。例如通過收看近幾日央視一套的天氣預報節目,觀察電視屏幕上的天氣預報圖,學會天氣符合并能分組報導天氣狀況。此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靈魂。要讓學生用好地理圖冊、填充圖、教材彩圖、插圖。通過讀、填、繪、析,養成手不離圖,圖文對照的學習習慣。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哈爾濱冰燈和廣州花市”,學生明白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這一氣溫分布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看課文彩圖“臺風云圖”,學生形象地認識了臺風及其特點。
反思之二:解放學生的頭腦,培養創新思維。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越俎代皰,不包辦代替,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創造。不怕出錯,不怕重復,讓學生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過程中增知長智。例如在學習臺風時教材提出了“臺風有過也有功”的觀點,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沙塵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兩組進行辯論。正方提出沙塵暴影響人們出行、污染環境,反方則提出沙塵暴也能降解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噴發的熾熱巖漿毀滅了龐培古城。反方則提出火山噴發后的土壤肥沃,農作物長勢喜人,甚至還提出人們用來表達真心永恒的鉆石就是火山奉獻的精品。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不知不覺增長了知識,從而也懂得了一分為二,辯證認識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話說“反彈琵琶出新意”,在教學中,有時我還故意與教材唱反調,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例如講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地理意義時,向學生設問:假如我國地勢東高西低,將對氣候、河流產生什么影響?講氣溫的變化時,向學生設問:三峽工程的建成,將對當地的氣溫日較差、年較差產生什么影響?學生思維被激活后,課堂氣氛非;钴S,學習效果顯著。
反思之三:解放學生的嘴,培養表達能力!鞍l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上讓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體會,得到能說會道的鍛煉,并能和老師、同學經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獨立提出問題: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級智慧生物存在?為什么地球形狀是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為什么北方多沙塵暴而南部沿海多臺風?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斷?
以上這些問題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學生大膽提問的精神,然后通過師生探討,給學生一個滿意的解答。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解放學生,使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圈圈,有足夠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空間,才能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創造,發揮各自的特長和聰明才智,真正把新課標的精神落到實處。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
有目標的教學,如百米賽跑;無目標的教學,如飯后散步”。制定恰當準確地教學目標,就能有效地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確定學習目標時,認真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特點,整體考慮了教材的編排、教參的建議,從實際出發,將課后思考題、《隨堂檢測》、單元過關等相關的練習內容進行有機地整合,讓學習目標“簡”卻“精”,“少”而“實”。而且學習目標制定要合理、科學,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設計。明確學習的具體內容、方法及時間,使學生學有目的,思考有方向。課堂上教師要訓練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行方法的指導。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少講、精講,講練結合,當堂訓練,檢測目標實施情況,以便于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學環節要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教師講解時語言精練,不拖泥帶水。課堂上講練結合最大的好處是做到了堂堂清,能夠從一個個具體的知識點入手,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1
1、老師。
高效與和諧是課堂教學的表征,內層動力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自主能動”,這完全依賴于教師如何去組織教學,看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理念短板問題不解決,課改永遠走不遠,F在很多教師在追求所謂課堂教學技藝的精彩與精湛,其實如果沒有營養深厚的教學思想的根的輸出,教學技藝的花朵就會繁華落盡凋落飄零。所以,抓實課改,讓教師頭腦中有思想,心中有學生,是轉變教學方式的根本。
2、學生。
讓學生自主能動。要在教師教學方式轉變后,讓學生逐步從內心喜歡學習、學會學習、感受學習的樂趣。所以我們要學會“放手”“授漁”“展示”!胺攀帧本褪且嬲龅饺齻還給,力避做保姆,教學中不去大講特講,不去精雕細琢,不去挖地三尺。也就是關注點不要總在自己怎么去教,而在學生怎么去學上!笆跐O”就是讓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去學習。這需要孩子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去實現,在學習中實現學習的個性化,感受一點點進步中的快樂。大量的自主性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一篇課文讓學生在課前應自主學習到哪些,通過幾個層面的學習基本達到什么程度,遇到有深度的問題怎么辦等等。如果學生能日;厝プ觯瑘猿秩プ,他的自學能力會呈幾何級增長!罢故尽杯h節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一些求質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交流、碰撞、展示。這個過程很重要,老師的提升更重要。如何說得少說在點子上,這才是看老師能力的時候。
3、教學管理者。
要關注教育的本質,營造大環境。不跟風,不追浮名,不舍本求末,不看細枝末節。真正去事務化,工作教研化。心中有大教育、大規劃,關注教學主要關注兩點,即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我們的工作是指路、伴行、搭臺、評價。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
(一)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3.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及相互位置關系。
4.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互助,游戲激趣等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參
與課堂教學與經歷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的學習過程,領悟合作、互助、討
論、交流的意義,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
2.教學過程:采用直觀教學原則,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3.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動眼、動腦、動手、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今天正確反映在地圖上的海陸面貌,是無數人科學
研究的結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的比例,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
2.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難點
1.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稱及空間分布。
2.通過學習七大洲、四大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地球儀、世界地形圖、自制各大洲輪廓剪紙圖片。
2.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方法:探究活動法、直觀教學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同學們,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嗎? (不是)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嗎? (加加林)他說: “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該叫作‘水球’,而不應叫‘地球’。”這是為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世界的海陸分布》。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新課』: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板書)
「活動一」:創設情境組織辯論:是“地球還是水球?”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1.提出問題:觀點A:應該繼續稱我們居住的家園為“地球”;觀點B:應該把地球改為“水球”更為準確?
2.學生辯論:把全班分兩大組,雙方展開辯論,并讓學生說出證明各自觀點的理由。
3.印證觀點:教師對雙方的辯論給予評價鼓勵后印證雙方的觀點。 ①出示地球儀:藍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東西半球,東西半球分界·線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顏色?說明了什么?
、壅故荆 “南北半球”圖觀察是否藍色面積大?
小結:通過以上的觀察和印證,無論怎樣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面積。地球正如宇航員看到的,確實是個水球,但是人類生存在這個水球的陸地上,所以人們還是習慣把我們的家園叫“地球”。
設疑:那么,地球表面陸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點?
讀教材“世界海陸面積比較圖”看看地球表面海陸的面積比例各占多少? 學生總結:海洋占71%,陸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陸地”。(板書)
(拓展延伸)同學們,今天我們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陸分布情況,是無數的科
學家及像楊利偉這樣的航天英雄拼搏奮斗和科學探究的結果,地球還有很多未被人類認識的領域,需要你們不斷努力學習,為將來去發現和探究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印象,將孤立的知識點穿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引起學生興趣,直觀、形象。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指導學生讀圖總結地球上水多于陸。提出疑問,調動學生好奇心;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采用“分組搶答”的形式,理解有關概念。
1.學生閱讀課文,了解有關大陸、大洲、島嶼、大洋、海以及海峽的有關概念。
2.課件展示:大陸、半島、島嶼、海洋的景觀圖,并讓學生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出相應的位置。(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3.各組代表提問本組成員進行搶答: (1)說出大陸、島嶼、半島和大洲區別。 (2)說出大洋、海和海峽的區別。
4.各組選一名代表,將上課前剪好的大洲輪廓,在組內進行辨別加深學生對大洲輪廓的印象。
設計意圖:文字與圖結合,分組搶答辨認。加深對概念的認識。并做到生生互動。
「活動三」:以游戲的方式完成:
1.選五組代表,分別演示將課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標拖動到相應的
位置上。規定當某一組代表演示時,其他代表轉身不看。看哪個組完成得
好。
。ù饘Γ阏姘5分。答錯了,要認真。
2、拼圖游戲:用大洲輪廓圖各組進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評出最快的組獎勵)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地圖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活動四」:以“分組討論”形式完成下列問題。
1.讀世界地形圖,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
2.分別說出亞歐、亞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線?
3.學生看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討論后各組代表訂正答案,并選出優秀小組)
、俪嗟罊M穿哪幾個大洲?
②分別說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鄯謩e說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要位于哪個半球?
④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順序排列。
「活動五」:組織全體學生動手參與,用“簡單幾何圖形”在一張白紙上進行“一筆畫世界”的繪圖比賽。(可選幾幅畫的較好的讓學生傳閱,給予鼓勵)教師巡視查閱后,并引導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圖中的問題進行校正。 『達標練習』:(練習題三)
『課堂小結』:有付出就有收獲。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使我們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況,有關地球的知識還很多,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學習和探索。(板書提綱鞏固)
『作業』:(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比例:三分陸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
2.海陸分布:陸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有關概念 大陸、島嶼、半島、大洲
海洋、海、洋、海峽
2.主要洲界:亞歐: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3.七大洲大小順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四大洋大小順序——“太大印北”
5.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空間分布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互動、師生交往、師生合作的過程。課堂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們學習的助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經過我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一、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布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于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圖像作用,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七大洲與四大洋。 (2)圖像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并盡可能使地理知識圖像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系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充分地發展自我,不斷的成長。
改進;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2、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認識,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面積比例,描述全球海陸分布的特點。
2、能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海、大洋和海峽。
3、能運用地圖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洲和洋的分界線、輪廓圖和分布特征、比較它們的大小深淺關系。
4、能夠在空白地圖上準確標出七大洲、四大洋,并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表示出七大洲的輪廓及其相對位置,建立世界海陸分布的空間概念。
5、能準確掌握五條主要緯線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難點:
七大洲的輪廓、位置、洲的分界線
教具準備:
PPT課件,主要包括各大洲輪廓圖、世界地圖投影圖、東西半球投影圖、各大洲分界線投影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我們都知道,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樣養育著我們,但我們對它的認識有多少呢?它的地表和地下又是由什么來構成的呢?它在宇宙中又是什么樣子呢? 進行課的內容部分:
一、概念內容
1、請大家看圖(PPT托勒密在2世紀的地球地圖)當時的人們受科學技術的制約,才會得出這樣的結果,慢慢的人們認識到地球其實嚴格來說,不應該叫地球,而應該叫“水球”。經過科學測量(數據)得出結論: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附陸半球和水半球PPT圖)
2、建立起初步印象之后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提問)地球的地表都有些什么?(學生一起回答),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
大陸:陸地面積較大的(比格陵蘭島大);半島: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陸地;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大洲:大陸的附近島嶼合起來(全球分七個大洲);海洋:洋是海洋的主體,洋的邊緣部分叫海,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海峽。
。ㄊ澜绲貓DPPT展示)請學生找一找格陵蘭島、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的)
過渡 我們了解了大陸、半島、島嶼、大洲、洋、海、海峽這幾個基本概念后,我們現在來認識一下七大洲。
二、七大洲
、糯笾廾Q: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平均海拔最高)、歐洲(平均海拔最低)、大洋洲
。▓D)讀P8各大洲面積輪廓圖,比較一下誰最大、誰最小(亞洲最大,大洋洲最。?學生回答。找出它們面積次序規律: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那么七大洲的形狀是不是一樣的呢?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觀察七大洲的輪廓有什么特征?請大家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來認識大洲的輪廓。(就近四位同學相互討論并記憶)
(PPT分別展示各大洲輪廓圖,要求學生按所給圖形次序說出大洲名稱) ⑵大洲的的分布及位置
教師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分界線,請同學回答。
既然我們回憶起了半球的分界線,那么我們剛才我認識的大洲它們分別處于什么半球呢?
教師提問 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亞洲、歐洲、非洲和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北美洲)(南美洲全部) 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北美洲、亞洲、歐洲)(歐洲北美洲是全部)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些?(南美洲 南極洲 大洋洲 非洲有一部分在南半球)(南極洲全部)
那么如圖上我們所看到的,大洲與大洲之間是相連的還是不相連呢?它們以什么為界線分開的呢?
、谴笾薜姆纸缇(PPT展示,同學生一起找出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歐洲與非洲:直布羅陀海峽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丹麥海峽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穿過大洲的特殊緯線:
主要緯線穿過的大洲:
北回歸線:非洲、亞洲、北美洲
南回歸線:非洲、大洋州、南美洲
北極圈:歐洲、亞洲、北美洲
南極圈:南極洲
根據特殊緯線與各大洲的關系判斷各大洲所處溫度帶
歐洲:北溫帶、北寒帶
亞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北美洲;熱帶、北溫帶、北寒帶
非洲:熱帶(大部分位于熱帶)、北溫帶、南溫帶
南美洲:熱帶、南溫帶
大洋州:熱帶、南溫帶
南極洲:主要位于南寒帶
上面我們學習了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分布、分界線以及在地圖上標出各大洲位置,那么接下來,我們看一看世界地圖,我們發現各大洲之間除
被它們的人為分界線分開之外,還有大量的海洋分布,它們又是什么呢?(PPT展示)
三、四大洋
同學習大洲一樣,我們先了解一下各大洋的名稱(學生回答分別有哪四個大洋)
教師引導 我們知道四大洋的名稱后,我們還應了解大洋的什么呢?(位置)教師追問 我們用什么方法才能比較直觀的描述大洋的位置呢?(學生討論回答)(相對位置)
教師講解 我們要看某一大洋的位置,應該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就是我們常說的相對位置,例如(指示PPT北極地圖)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
⑴大洋的位置
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間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學生看圖回答)
教師點評正誤
太平洋: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
大西洋: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非洲,歐洲,{亞洲(地中海東岸就是亞洲,地中海是屬于大西洋的海)網絡爭論部分,用海和洋的關系先給學生講解} 印度洋: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北冰洋:亞洲,北美洲,歐洲
教師啟發 我們除了用相對位置描述各大洋的位置之外,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描述大洋的位置呢?(方位描述)比如說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以北,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又如何描述呢?
教師啟發 反之,我們也可以這樣描述,如:亞洲東臨太平洋、北監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那么我們能不能在剛才我用的主要緯線所穿過的大洲輪廓圖中標注出各大洋的位置和名稱呢?
、拼笱蟮拿娣e、水深關系
2太平洋:18000萬km 平均水深:超過4000米,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
深達11034米,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
2印度洋:7500萬km 平均水深:3897米
2大西洋:9300萬km 平均深度:3575.4米,最大深度9218米
2北冰洋:1300萬km 平均水深:約1200米
、侵饕暰穿過的大洋:(學生看圖找出結果)
1、北極圈: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2、北回歸線、南回歸線、赤道: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引導學生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描繪出各大洲和大洋(如簡單的三角形)
四、教師小結本次課的內容:
A、世界地表海陸分布情況: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B、(PPT圖)學生看圖讀: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名稱、面積大小深淺次序。
C、主要位于東半球的大洲有哪些?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D、大洲之間的分界線及其作用
E、[南北回歸線、赤道]在世界輪廓地圖中的位置。
我們習慣了傳統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五、鞏固練習:
我們習慣了傳統世界地圖,那么我們這幅地圖的認識有多少呢?是不是只有在深化記憶了各大洲大洋位置后,才能對這幅圖有所了解(附PPT) (另附)
六、總結性講解
教師啟發 今天的我們一起學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知道了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知道了各大洲、大洋的名稱、位置、分界線等一些知識,希望他
們下來以后呢,要抽時間去復習一下,那第,今天我們所見的大洲和大洋它們的位置是不是由古至今都是這樣的呢?或者說它們的位置是不是永遠都是這樣的呢?請大家抽空預習后面一節《海陸變遷》
教學設計反思
1.本節知識是學生學好世界地理的關鍵,是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
2.在本節的教學中,充分運用地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3.存在的問題:知識量太多,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較少,沒考慮學法如許多問題應該有學生分組討論,而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沒進行分組討論,以后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嘗試更新學生的學法這方面的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講授《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節時,我就深有體會。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我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盡管平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過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識,但對一些專業的地理概念如: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來就會存在困難。還有就是對各大洲在東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過讀圖精確地分析歸納。這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因為只有一開始就為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學生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懂并學好。
地圖與地球儀終于學完了,本以為難點已過去,海陸分布應該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誰知讓學生看地圖,又沒有了方位感,大西洋周圍的五個大洲圖
上找到,卻沒法理解大西洋的西側是南北美洲,從地球儀到地圖的轉化——從球體到平面的思維轉化卻也這么難,這是以前我沒注意到的。我突然意識到我讓學生以后不用拿帶地球儀上課是錯誤的,我手中的地球儀他們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自己手中有,就可以很直觀的說出大西洋東臨美洲,西臨亞洲與大洋洲。再看地圖就明白了。我給學生出的當堂測試中的題目;圍繞南極洲的大洋自西向東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學生理解也費了個勁。不能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圖、析圖能力估計過高。
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我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欠考慮。雖然教材是經過科學合理地編排來確定內容的,可這種安排并不是對水平不同的學生都適用。當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教材內容安排不同步時,就必須隨時迎合學生的認知習慣,適當地調整內容的先后順序。但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無頭緒,越學越糊涂。在這一節里,就可以將各洲分界線調整到前面講,然后再讓學生了解各大洲的分布,學生就能明白、準確地判斷和歸納了。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3
地理課程標準的六個理念告訴我們:新課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學,不再是盲目的教學教材,傳授知識要點。而是要教授對學生的生活及終身發展有利的地理知識。另外,在教學中還得注意方法的指導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此,本學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識的同時,更多地滲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識,通過探討學習,切實地為學生發展著想,讓學生學有所用。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標準。面對新的教科書,如何撰寫教學設計真感到無從下手。傳統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方法,真要跨出這一步,確實覺得有些力不從心。通過與老師們的切磋、討論,慢慢地理出了一點頭緒。
下面是我對新課程教學改革過程的一點反思:
1、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有效教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從日常生活入手,力爭從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中,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激勵作用,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象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同時教師要不斷地贊賞學生,這樣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3、走進生活,體驗實踐樂趣
我們應該不斷的嘗試“做中學”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筆、動嘴,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假設和猜想,并分組討論、調查和研究,最后總結自己的結論。而教師所做的就是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定。它與新課程改革的思想觀念是不謀而同的,其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取優秀的考試成績,而是學會如何應付未來的挑戰。
教學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要面向全體學生。班級授課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從而使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只會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
2、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要使學生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并注重學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
3、教學方式形式多樣化。為提高教學效率,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來。
4、努力自身的教學管理能力。對一些差生的教育真是有些力不從心。但要提高教學質量,下階段必須從這方面作為重點,努力提高教育理能力。
5、強化課堂練習。根據當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練習題,有針對地加以練習。
6、做到單元過關。根據每張單元測驗的情況,對沒有過關的學生進行補測。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4
從20xx年下學期開始我校開始進行高效課堂改革,至現在已歷時一年之多,我清晰的認識到學校新課改要成功,教師業務能力要進步,學生綜合素質要提高,開展高效課堂是明智之舉。
相對于傳統教學,高效課堂的開展,對教師、對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都能在高效課堂中得到鍛煉和體現。 高效課堂具有傳統課堂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首先,高效課堂是多樣化課堂。傳統課堂上,教學資源和課堂模式單一,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沒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而新課改后的高效課堂將單一的課堂教學分解成自主預習、合作探究、點評質疑等環節,變集體聽課為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合理的小組晉級評價機制,激活課堂與學生思維,如此一來不僅豐富了課堂色彩,更重要的是學生再也不覺得課堂乏味,而是把課堂當作自己活動的舞臺。其次,高效課堂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高效課堂的實施使得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掌握更多的知識;高效課堂讓學生飽含激情投入在合作探究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學生不再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學著學習、學著探究、學著思考,從代替學生做到讓學生自己學著做,解放了學生又解放了自己。第三,高效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在思考、閱讀、活動中提升了自身素質,這種素質又是提升成績的動力。高效課堂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質疑能力、協作能力等,我們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制約其學習成績的關鍵,而高效課堂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促進學習習慣的改善。
高效課堂初步實施有一定的難度,高效課堂落在實處也并非一朝一夕,通過一年多高效課堂的實踐,我在課堂中也遇到諸多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從接觸的初二的學生來看,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被動,不愿意或者難以堅持專心聽講,不愿意積極探究與思考,不愿意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
甚至少數同學服從意識也較差,那么這部分學生第一次接觸高效課堂,很難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很難在課堂中展現自我,時間一長甚至出現惡性循環,導致部分學生邊緣化。二是導學案編制重點不夠突出,指導方法不詳細,難度把握不準。導學案作為引導學生預習、探究和質疑的依據,一旦編制質量有問題,將直接影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與效果。三是學生社會常識太少,視野太窄。自己所教地理學科是一門社會學科,課本上知識點經常聯系社會方方面面,當我們講到相關社會現象與問題時,大部分學生不了解現象的本質,有的學生甚至沒聽說過,如此一來極大的阻礙了學生思維的拓展。
根據對高效課堂的認識與實踐,自己所教地理學科高效課堂要在班級發揮更大的作用,要進一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成長,我認為自己還有幾個方面值得加強和改進。首先,小組培訓要常抓不懈。小組培訓要突出兩個方面,一是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要對學生預習、探究、展示、質疑、補充方法進行培訓。對于學習困難及厭學學生可以單獨談心和適當鼓勵來端正其學習態度。通過培訓與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感受青春的活力,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初中三年學習生涯打好基礎。其次,要對導學案編制工作上要下苦功夫。因為初次接觸高效課堂,導學案的編制基本上靠教師自己摸索進行,因此也導致部分課堂導學案編制不符合課堂要求的情況,高效課堂效率也沒有得到體現。導學案編制首先要緊扣教材,突出重點與難點,合理排版,并在對應的版面上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第三,通過播放影片及多媒體,通過豐富的地理素材讓學生了解更多地理常識與現象,拓寬學生見識面,增長了地理見識,不經讓學生更形象的了解了地理知識,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高效課堂中能夠更好的展示自我。
高效課堂是新課改的必然趨勢,但改革過程中勢必會遇上困難和瓶頸,但只要堅持和努力,高效課堂就好比精耕細作的農業種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5
《中東》分了兩個課時,以第一課時為例,對《中東》進行教學反思。本節分了三大部分,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寶庫和梳理歸納、練習題。
在講地理位置時,通過學生動手描畫北回歸線,可以清楚地掌握中東所處的溫度帶,既讓學生雙手動起來,又能夠使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由“三洲五海之地”,讓學生找五海的位置,并進行知識回顧,五海中有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里海,做到了溫故知新。本節課的重點是石油運輸航線,在進行講解前,介紹了兩個海峽,一個是被西方譽為“海上生命線”的霍爾木茲海峽,一個是歐、非分界線的直布羅陀海峽。根據圖8.6,給出了三條航線,首先讓學生們自己在學案上進行填寫,遇到問題,小組間可以相互討論。然后,我進行了一下教學示范,引導學生,將航線A,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和運河、到達的地區說了一遍。接著,找了兩位學生,來到講臺前,按照地圖上所畫的航線來說明輸油的路線和到達的地區。通過這個活動,來幫助學生掌握各個地理事物,和中東的石油輸出地。
通過《中東》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應該多給學生們上前展示的機會,通過兩位學生對航線的描述,我發現在座的學生都聽得非常認真,而且一旦上臺展示的學生出現了錯誤,底下的學生就會給予指正。這種學習方式,將課堂還給了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也符合新課改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薦】】相關文章:
【薦】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09
【熱】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2-16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精】11-06
【推薦】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15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10-14
【精】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0-1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推薦】10-14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熱門】10-09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1400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