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初中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
現行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語文》第一課是王家新的新詩《在山的那邊》。如果我教這一課,我將這樣帶孩子一起走向“山的那邊”。
人人都有美麗的童年,童年都有過瑰麗的夢想。如何敘述孩提時代的夢?大海對于山里(內陸)的孩子有多遙遠?山的那邊有些什么?真有那一群美麗的藍精靈嗎?在活潑輕快的《美麗的藍精靈》的歌聲中,我可以用這樣的導語開始這一首新詩的教學。
這首自由詩僅兩部分,共五節,很短,字里行間充滿童稚,也充滿彩色的夢。老師先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如果有合適的音樂配上,效果當然更好。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節奏輕快但不能快速;要有表情甚至肢體語言但不要過分夸張。比如讀“──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可摸擬山“鐵青著臉”,適度強調一下“我”得零分時那種驚異失落的心境,但不能過于程式化,樣板戲化。這只是詩人一個欲揚先抑的低潮,讀得過于低落,可能讓后面無法高揚起來。
朗讀完畢,可以作幾句簡要的提示:這首詩很淺顯,敘述“我”小時候總想按照媽媽所說,到山的那邊去看海,但我一次次地爬上山頭,卻一次次地讓我失望;但我找海的信念沒有失去,我一如既往地攀登、尋找,終于有一天,我看到了“雪白的海潮”,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課前已經安排學生結合課前提示、課后練習說明進行了預習,下面的時間當然就該給孩子們了。
別忙,先還是給孩子幾分鐘表現的時間。讓各小組推薦一名閱讀能力強的同學,分別朗誦一下全詩。事前強調,要根據他們各自對詩的理解,看要強調表現什么思想感情。待孩子們讀完,讓全班同學參與討論。討論是一個評價式的討論:你認為誰讀得最好?好在哪里?(后一個問題可能抽象了一些,老師有必要延伸一下:哪一個字、哪一句或者哪一段讀得好?讀出了什么感情?讓你聽出了什么感覺或感想?)在學生熱烈的評比討論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討論重心加以引導。重心有二:一是對詩句中某些詞的表面意思和深層意義的理解,比如課后研討與練習中的“癡想”、“鐵青著臉”、“誘惑”、“枯干”等,當然還有“種子”、“信念”、“凝成”等;二是作者爬山的個人行為和屢次翻山尋找大海的象征性意義,要通過“想望”、“幻想”、“失望”、“相信”、“有一天”、“一次又一次”、“又一次次”、“一次次”等詞語,體會詩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執著精神,把詩人對“!钡恼覍せ没蔀閷硐氲南蛲妥非。其間,自然不能離開一次一次地反復朗讀,或一句,或一節,或一段。詩歌不厭百回讀,通過反復朗讀,才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引導學生實現深層次的理解。
當然還得注意一個細節,評比討論的目的不在評比,不要把重心落在對幾個學生的朗讀能力排座次上面。關鍵是要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一點一點地理解詩歌,把詩人的感受化作自己的生活體驗。這后一點非常重要,這是現在語文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物我相融,物我兩忘,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智商的同時,潛移默化滋養學生的情商!到這里,學生們自然就比較容易理解詩中“山”與“!笔鞘裁匆馑剂,“用信念凝成的!钡降资且粋什么樣的海。作者寫山的那邊,目的就是表現他對信念的執著,對理想的追求,表現他那不停跋涉、不懈追求的生活和人生。
下一步就是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對某一事物的向往如何化成生活感受,哲理式的人生追求?課堂上當然不能這么說?梢杂眠@樣的話語引入:同學們一定像詩人一樣有過“癡想”,也做過各種各樣的夢,你現在記憶最深的夢是什么?去追過這樣的夢沒有?你是怎樣在追?追到了沒有?打算現在放棄還是繼續追下去?……這個引言一定能讓課堂上炸開鍋,學生們再次進入“你一言我一語”的熱烈交流之中。
快下課了。課文如果草草收場,顯然就會如詩一樣缺乏韻味。不妨給孩子們一個逆向思維訓練:詩人不斷探索幾經周折終于看到了海,面對了一個“全新世界”;如果你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歷經坎坷和曲折,你心中的“大海”仍然遙遙無蹤,甚至出現在你面前的不是大海而是沙漠戈壁,你將如何面對呢?就如課后練習三所提示:這個大?梢允亲匀坏模部梢允巧畹;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郁的……在這個意義上,安排孩子們進行寫作練習,在熟讀背誦課文的前提下,圍繞“尋夢”這個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己命題寫一篇作文。
【新人教初中七年級語文上冊《在山的那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上冊物理教學反思06-26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11
初中語文春教學反思02-01
初中語文《漢字》教學反思01-07
小學二年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1-22
初中思想品德上冊教學反思范文12-23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5篇)09-10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15篇09-10
關于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范文08-19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