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歷史的教學反思
教學是一個不斷研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在教學中使用真問題來組織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運用“真問題”進行教學,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樣的問題是“真問題”。如果不能對真問題有個明確的概念,就很難組織起真正有效的教學,所以,我們想通過這次培訓,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樣的問題才是我們歷史教學中的真問題;二是如何圍繞真問題進行教學。
要想給“真問題”下個定義,難度比較大。同時我想不同的學科對真問題的理解也會有所差異,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我想對我們歷史教學的真問題提以下幾個標準。
一、判斷歷史真問題的幾個標準
1.簡單地、史實性的問題,不能算是真問題,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是什么?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出土文字證實的王朝是什么?這些從基本史實化出來的問題,很難算是真問題。
2.簡單重復性的問題不是真問題。同樣的一個問題,在一節課中反復提問,這樣的問題也不應該算是真問題,如前面說官渡之戰的特點是什么?第一次提問時算是真問題,但在學習到后面的赤壁之戰時,再問赤壁之戰的特點是什么?這一問,我認為就變成了一個假問題了,因為它的思維含量降低了,思維的新異性失掉了。因為我們天天強調過程與方法進課堂,就在同一節課中,你提問了兩個非常類似的問題,我想這樣的問題很難算是一個真問題,也沒有起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不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不是真問題。一個問題,可能我們老師認為是必要的,但有時可能超過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對這樣的問題沒有相應生活經驗和相應的知識儲備,表現在講課上就是出現“冷場”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是真問題。
4.真問題應該是從史實中提煉出來的,帶有一定的歸納性,提升性,不能是直接從課本中找到答案的問題。
二、避免出現假問題的策略
基本史實、基礎知識是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必須學習的,怎樣來避免出現假問題?怎樣來提升課堂的思維含量?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種做法:一是可以借助學案,讓學生進行自學,自己來完成;二是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如學習一個基本歷史事件,可以讓學生自己從時間、地點、人物、經過、意義等方面來學習,當然具體到某一個歷史事件,可能上面的要素不一定全部掌握。舉個例子來說,學習官渡之戰,學生就可以自己在書上找到時間──200年,地點:官渡,人物:袁紹和曹操,意義: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關于戰爭的.經過,可以不讓學生掌握。可能有的教師要問一個問題,在學習官渡之戰時,還應該知道這次戰爭的特點,那你就可以簡單地進行一下補充,可以采取檢測的辦法,通過設計練習題,以檢測的方式來讓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際問題,來說明一下,什么是歷史教學中的真問題:
如我們學習“祖國統一大業”一課時,在學習了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回歸等知識后,可以提煉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說臺灣統一是大勢所趨?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思考:一是有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作為指導,二是香港、澳門的回歸和繁榮;三是中華民族同根同祖,有相同的價值取向,維護國家統一是人心所向;四是國際社會承認只有一個中國等。
通過這個問題的分析,再去驗證我們剛才提出的四個標準,我想這樣可以對我們以后運用真問題組織教學起到一定指導作用。
三、真問題設計的三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歷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問題的設置必須以史實為準繩,決不能任意割舍史實,更不能為尊者諱,要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2.整體性原則,問題設置也有一定的包容性,決不要把問題分成條條框框,以免妨礙學生的思維和從整體上把握歷史事件的能力。在進行學案教學的過程中,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把基本史實劃成了條條框框,有些學案分的太細了。
3.量體裁衣的原則,問題設置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問題既不能過難,也不應過易,應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問題設置是否成功的標準。
四、真問題的設計應起到的四個作用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一個比較開闊的空間,使他們有自由發揮的余地。問題的指向性減弱,教師隱到了幕后,真正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向“教是為了不教”邁進了一大步。
2.有助于能力培養,上述問題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原則,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教會學生做人、辦事、求知,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3.增加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許多學生上完新課后都在思考。
4.活躍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信心。
【有關初中歷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2-13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范文12-26
初中歷史期末教學反思08-10
史料教學的應用初中歷史的教學反思12-28
初中歷史期末教學反思范文12-19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5篇)03-26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15篇03-09
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教學反思12-26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通用15篇)11-30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精選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