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間的利益沖突在所難免,避免的方式是在有關員工切身利益時,要有透明、公開、公正的制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對于員工傾訴你有積極傾聽嗎相關文章,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yjbys.com/hr)。
自從進入2012年開始,由于受國內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許多公司的業績下滑了不少。原本在快速增長時被忽略和掩蓋的一些管理問題開始浮出水面,降薪、裁員、部門整合等舉措更是導致員工士氣低落,經理人焦頭爛額。
對于銷售總監Eric來說,最近的日子就很不好過,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感覺快被壓垮了”。原來,由于銷售業績下滑,公司希望藉產量控制和部門整合來降低損失,度過難關。作為此次調整的重點部門,盡管Eric已經在部門內部多次申明了當前此舉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當裁減員工、小幅降薪、崗位調整等一系列舉措實施的時候,下屬們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不滿情緒。
震蕩過后,問題很快暴露了出來:部門的氛圍開始變得有些浮躁,相當一部分員工的消極、懈怠的情緒逐漸增加,工作效能也下降了很多,Eric甚至聽到了某骨干銷售打算離開的“小道消息”。
怎么辦?這對于一貫堅持民主、活躍管理氛圍的Eric來說,他自信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難題,因為很快已經有下屬主動找他“談心”了。但面對下屬在談話中流露出的抱怨和牢騷,性急的Eric很難坐得住,他總是不由自主地去打斷下屬的話,并開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勸告和建議。出乎Eric的預料,一番努力過后,下屬們似乎并不怎么買賬,工作效率一直提不上來。
疲于應付的Eric,不禁開始感到焦慮。是啊,對于下屬的滿腹牢騷與“蠢蠢欲動”的心,該怎樣才能增強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并幫他們盡快調整狀態,安下心來投入工作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首先弄清楚一件事:員工們到底希望通過“談心”來獲得什么?
對于這一問題,美國西部電器公司的一家瀕臨破產的分廠——霍桑工廠曾進行了一項研究:在選定繼電器車間的六名女工作為觀察對象后,包括心理學家在內的各種專家通過不斷改變照明、工資、休息時間、午餐、環境等因素,希望能發現這些因素和生產效率間的關系。但最終的結果卻令他們很是吃驚:改變工作條件和勞動效率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反而研究者傾聽員工抱怨,并與之互動的談話過程影響了員工的情緒,并成為促成勞動效率提升的決定條件。
當管理者能耐心地傾聽員工發泄壓力、提出意見,員工就會認為自己是領導關心和關注的對象,他們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增加。這就是“霍桑效應”,也叫做“宣泄效應”。
傾聽員工的不滿與抱怨,并給予他們相應的關注,這一切真的有這么大魅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存在幾種天然的共同需求,其中一種就是對身體刺激和心智刺激的需求,我們稱之為對刺激的需要。比如,嬰兒出生后我們必須用身體的撫摸、擁抱和語言刺激他們成長,否則就很容易出現發育遲滯的問題,身心健康也會受到影響。成人后,這種需求仍舊存在,只是我們采取了一些替代的方法:在與外界互動、溝通過程中,來自他人的所有的積極信號:一個微笑、一句贊賞、一次傾聽……這些都能顯示我們的存在獲得了認可,這在心理學上稱作被認可的需要。
對于成人來說,我們的這種認可需要往往是在人際互動、溝通中來獲得滿足的,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工作,尤其是上司的認可。當然,不管是哪種類型的溝通,其本質都是發出刺激和做出反饋的過程,而經過循環的互動,我們以溝通的方式給予和滿足了被認可的心理需求。通過這種認可,我們可以獲得心理滿足感,并進而轉化成心理能量,存進我們存放“認可”的銀行。之后,當需要進行自我認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銀行直接提取。當然,如果是特別強烈的認可,我們可能會用好幾次,但由于最終它的效力還是會消失,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從別人那里接受新的認可,以便我們的心理能量銀行不至于出現“虧空”。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收到你在乎的朋友、客戶或上司的聚會邀請,你可能會高興好幾天,這時你的心理銀行存款就會劇增。而當你約他們吃飯,但對方卻并沒有如你預期的那般熱情回應,你可能就會倍感失落,心里很不是滋味,因為你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這時你心理能量的銀行存款就會減少,而等到該銀行賬戶“虧空”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感到憤怒,不再想理會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