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高薪的民企高管,為何很少受公眾質疑?
國企的改革,既是利益再分配,又是制度變革,更是思想深處的革命。
一段時間以來,國企高管薪酬受到公眾質疑,原因不僅僅是對國企高管高薪的不滿,更是對高管薪酬背后的形成機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公平性、透明性不解。
公眾對國企高管薪酬質疑有三:一、部分壟斷性國企,其高管不是通過市場獲得經濟效益;二、國企高管不是通過市場選拔獲得高管職務;三、國企高管不是通過合理獲得高額薪酬。
但是,同樣拿著高薪的民企高管,為什么卻很少受到質疑?
主要原因是,許多人認為,民企的薪酬水平與其高管所承擔的責任、風險,以及所做的貢獻相匹配,而傳統國企薪酬制度的設計思想,主要是以“行政級別”為標準,與高管創造的價值關聯度不大。
4個緯度
薪酬策略、價值體系、常規結構、手段等4個緯度,是支撐整個薪酬體系的重要依據。無論是什么性質的企業,都必然按照這4個緯度構建薪酬體系。我們就從這4個緯度,來看國企與民企薪酬體系的差異——
薪酬策略。國企更多地注重內部公平,稀缺的崗位才會鏈接市場價格;而民企薪酬的確定則比較隨意,在某個崗位時可能會完全打破內部公平性,更關注市場價格。
但是,既然國企注重內部公平,為什么其高管薪酬又受到質疑?
這是因為和民企一樣,同樣在市場經濟中,不同的國企高管之間因為創造的價值出現了差異,產生了一種靠近市場價格的薪酬水平,從而打破了內部公平,因此對于習慣于傳統機制的國企來說,高管薪酬的制定成為一個復雜問題,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無限制任其自由化。
價值體系。國企高管為什么能拿高薪?這需要研究國企薪酬存在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的關鍵點就是職位工資、技能工資、市場工資水平、工資等4個價值觀的傾向。而傾向則產生于不同歷史階段。
現在的傾向在哪里?
職位工資原來是指級別工資,這種定義到現在依然沒有改變,按照擔任的行政職務區別開來,但企業最高管理層與普通管理層的差距已經從過去略大,到現在已經明顯拉大;而技能工資過去包括學歷、專業、素質和行為,這類工資即使有增長,但在整個薪酬價值體系中影響不大;市場工資水平雖然是當前的薪酬價值取向,但在國企并不受重視,招聘財務、、投資、技術、品牌、規劃等稀缺性職能準高管崗位時,才借鑒行業工資水平;而績效工資則是整個薪酬價值體系中被國企“放得最開”的價值取向,大部分國企套取了高管激勵的做法,但是這種只拿來了形式而缺乏監督機制的單向度激勵,越來越不符合國情,原因在于國企的壟斷地位越來越突出,而企業的業績經常被質疑并非由CEO為代表的管理層所直接產生。
和國企相比,民企能靈活地與市場工資水平掛鉤,并同時提高技能工資地位,并淡化職位工資。另外,雖然民企重視績效工資,但是其高管要獲取這部分利益,必須承擔“三高”—高強度、高考核、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