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績效考核,現在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里,走了兩個極端:要不認為績效管理根本無法實行,徒增成本,敬而遠之;要不就是把績效管理當成約束員工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員工的積極性,使得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員工都會莫名的產生一種抵觸情緒。
筆者認為 這種條條框框的績效考核制度簡單、直接,在管理基礎薄弱、人情世故濃厚的中國企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歷史作用。即使在今天,對于某些人浮于事、缺乏方向感的企業來說,這種方式仍是第一良方。但這種績效管理方式壓抑了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塑造了一批被動接受、等待指令的人。
因為,他們擔心績效考核之后工資會變少,感覺績效考核是企業變相克扣工資的一種手段,進而導致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降低,跳槽事件頻頻發生!而企業管理者也擔心績效考核無法真實反映出員工的業績、品行及能力,甚至于擔心員工只在績效考核的基礎上去做事情,績效考核之外的事情統統不管?冃Ч芾,就象一把雙刃劍,傷人傷已。
績效考核作為公平、公正地對員工實施獎懲及推動企業經營目標達成的一個有力工具,對企業及員工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績效考核之所以會面臨這種“困境”,歸根結底還是企業管理出了問題。尤其是績效管理更應側重于人,是對人的管理。尊重人的主動性,激發人的創造性,幫助人獲得成就,而非考核人做的好不好,通過改善和發揮人的作用,實現企業與員工目標的一致。
第一要素:人的管理
幫助人而非考核人,幫助人,是為了以后做的更好;考核人,則是糾纏以前的問題,以前的問題即使糾纏清楚了也無法更改。“考核什么就得到什么”,是早期績效管理的經典觀點。隨著企業績效管理實踐的發展,企業的目標僅僅通過考核難以實現,還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密切相關,也就是與員工的能力、素質密切相關。一切的行動最終要落實到人的身上,一切的責任最終要有人去履行,員工是否具有實現目標的能力至關重要。
第二要素:績效精神
德魯克特別強調“績效精神”。所謂“績效精神”,是指一種主動追求、勤于創新的精神,是一種勇于嘗試、不怕失敗的精神。擁有“績效精神”的企業,一方面鼓勵每個人都充分發揮長處,強調主動性與創造性;另一方面,企業也要有容忍錯誤與包容失敗的胸懷,不應過分關注當前的表現和一時的業績,而應該著眼于企業長遠的發展,鼓勵人們主動嘗試新的事情,保持企業的活性和活力。
第三要素: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虛的,是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力量。而企業的績效考核是實實在在的,它能夠通過企業的經營真實的反映出來,將這些虛虛實實的東西有效的結合起來,用企業文化對績效考核體系進行指導,將企業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更具體、更直觀、更容易為本企業的員工所理解和接納的形式在企業運作中體現出來,并通過績效計劃、績效實施與管理、績效評估、績效反饋等諸多環節予以強化,最終使企業蓬勃發展。
綜上所述,一個企業要使績效管理得到順利實施和有效運行,就必須塑造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氛圍,必須把有關“人”的各項決定,如崗位安排、工資報酬、晉升降級和解雇等看成一個組織的真正“控制手段”,表明管理層真正需要的、重視的、獎勵的是什么。一個企業要使績效管理體系得到順利實施和有效運行,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為績效考核管理的實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而績效考核也通過制度的確立為企業文化的落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互相融合,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