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績效考核的過程就是比較的過程,是搜集到的員工信息與考核標準進行客觀對比的過程。由于在企業內部存在以下原因,使考核結果不準確,產生了偏差。
(一)考核者的思維方式不同
由于在考核者之間存在著思維方式的不同,在考核時,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就會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一些考核者在考核時,不自覺地出偏,對態度、性格合自己心意的人評價過高,對自己看不慣的人評價偏低。例如,有些考核者推崇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那么,追求時尚、個性化的年輕人恐怕就會被認為是不踏實、不穩重。那些因為存在一些考核者不喜歡、不欣賞的個性品質的員工哺其考績很可能會很糟糕,這的確并不是因為工作本身干的不好導致的。
(二)對標準的理解不同
將員工的實際表現與標準做比較時,再公正客觀的比較也會帶有不同程度的主觀因素。對標準有不同的主觀理解是使考核結果產生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結果,就會產生對標準衡量尺度的寬嚴不一。有些考核者要求過高,經常表現出對員工的工作感到失望,在考核時,就會低估員工應得到的評價。相反,有些考核者認為最好的員工是根本不存在的,最差的員工也是很難找到的,于是往往習慣于將員工都評定為中間等級。
事實上,影響考核出現偏差的因素是多種多樣和復雜的。要想將上述所說的偏差對考核結果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可以采取這樣一些措施:
首先,要對以上可能產生的偏差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因為搞清楚可能出現的偏差會有助于考核時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其次,應選擇正確的考核方法。每一種考核方法,無論是量表法、人員比較法還是行為事件法,都各有其優點和不足。在對員工進行考核時,可有所側重地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最后,考核前對考核者進行培訓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培訓中不僅要對考核的必要性在理論上進行講解,更重要的是,要對考核的具體內容標準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做出說明。與此同時,還要對員工考核過程中會出現的失誤進行詳盡的講評,并可利用案例加以解釋。最好能進行模擬考核,以使培訓更加有效。
更多關于人力資源文章,詳情請登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