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的規定解除合同
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
合同法的規定解除合同
解除以有效合同為標的
中國合同法設置解除制度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這樣的矛盾:合同有效成立之后,由于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如果再讓合同繼續發生法律效力,約束當事人雙方,不但對其中一方甚至雙方有害無益,有時還會有礙于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只有允許有關當事人解除合同,或者賦予法院適用情事變更原則的權力,才會使局面改觀。
必須具備解除的條件
合同一經有效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守,適當履行,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這是中國法律所規定的重要原則。只是在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況下,合同繼續存在已失去積極意義,將造成不適當的結果,才允許解除合同。這不僅是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據,也表明合同解除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便是違約,不發生解除的法律效果,而產生違約責任。中國法律對合同解除的條件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表明了對合同解除的允許與限制。
《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適用一切合同的解除條件,學說稱為一般法定解除條件。該法第148條和第219條規定了僅僅適用于特別合同(如買賣、租賃諸合同)的解除條件,學說稱為特別的法定解除條件。合同法使解除的條件更科學,如已承認違約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為一般的法定解除條件,已全面承認約定解除等。
原則上必須有解除行為
解除的條件不過是合同解除的前提,由于中國法律并未采取當然解除主義,因此當解除的條件具備時,合同并不必然解除,欲使它解除,一般還需要有解除行為。解除行為是當事人的行為,當事人是解除行為的主體。
雖然上級主管部門的行政命令對于合同的解除有時會起重要作用,但是該行政命令并不是解除行為,僅有行政命令不能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只有行政命令被當事人接受時,才會發生解除的效果。這也正說明解除行為是當事人的行為。不過,適用情事變更原則時的解除則是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而裁決的,不需要解除行為。解除行為有兩種類型,一是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一是解除權人一方發出解除的意思表示。
使合同關系消滅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消滅,但其消滅是溯及既往,還是僅向將來發生,各國的立法不盡相同。一類是使合同關系自始消滅,即溯及合同成立之時消滅,發生與合同從未訂立相同的后果,承認合同解除有溯及力;另一類是使合同關系自解除時消滅,解除以前的債權債務關系依然存在,不承認解除有溯及力。
我國合同法對合同解除溯及力的規定
我國合同法第97 條作了明確規定,該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的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它補求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從這條可以看出我國合同法將合同解除的效力分成兩塊,無溯及力和有溯及力。
1、合同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對尚未履行合同的狀態與前的情形并無不同,因而解除合同只需單純地終止合同的權利義務。因此這類合同的解除沒有溯及力。
2.合同已履行,要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的性質來決定合同是否有溯及效力。
合同的法定解除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該合同失去意義,應歸于消滅。在此情況下,我國合同法允許當事人通過行使解除權的方式消滅合同關系。
2.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此即債務人拒絕履行,也稱毀約,包括明示毀約和默示毀約。作為合同解除條件,它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無合法理由),三是有履行能力。
3.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后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4.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對某些合同而言,履行期限至為重要,如債務人不按期履行,合同目的即不能實現,于此情形,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也應如此。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法律針對某些具體合同規定了特別法定解除條件的,從其規定。
合同協議解除
合同協議解除的條件,是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原合同關系。其實質是在原合同當事人之間重新成立了一個合同,其主要內容為廢棄雙方原合同關系,使雙方基于原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歸于消滅。
協議解除采取合同(即解除協議)方式,因此應具備合同的有效要件,即:當事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不違反強行法規范和社會公共利益;采取適當的形式。
違約行為
遲延履行
遲延履行,又稱債務人遲延,是指債務人能夠履行、但在履行期限屆滿時卻未履行債務的現象。它作為合同解除的條件,因合同的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限定。
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上不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屆滿后履行,也不至于使合同目的落空。在這種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債權人立即解除合同,而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他規定一個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條第3款)。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上特別重要,債務人不于此期內履行,就達不到合同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債務人未在履行期限內履行的,債權人可以不經催告而徑直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條第4款)。
拒絕履行
拒絕履行,又稱毀約,是指債務人能夠履行卻不法地對債權人表示不履行。拒絕履行一般表現為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其債務,有時也以其行為表示不履行債務的意思,如債務人將應交付的特定的買賣物又轉賣他人。它作為合同解除的條件,一是要求債務人有過錯,二是拒絕行為違法,三是有履行能力。
債務人拒絕履行,債權人可否不經催告而徑直解除合同,學者們的意見不一致!逗贤ā返94條第2款不要求債權人為履行催告,可徑直解除合同。
不完全履行
不完全履行,是指債務人雖然以適當履行的意思進行了履行,但不符合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不完全履行可分為量的不完全履行和質的不完全履行。債務人以適當履行的意思提供標的物,而標的物的數量有所短缺的,屬于量的不完全履行。它可以由債務人補充履行,使之符合合同目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債務人不進行補充履行,或者補充履行也不能達到合同目的,債權人就有權解除合同。
債務人以適當履行的意思提供標的物,但標的物在品種、規格、型號等質量方面不符合法律的規定或合同的約定;或者標的物有隱蔽缺陷;或者提供的勞務達不到合同規定的水平等,都屬于質的不完全履行。在此場合,應多給債務人一定的寬限期,使之消除缺陷或另行給付。如果在此期限內未能消除缺陷或另行給付,解除權產生,債權人可解除合同!逗贤ā返94條第4款關于“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時可以解除合同的規定,可解釋為是對不完全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作為解除條件的承認。
債務人的過錯
自始不能履行為合同的無效原因,嗣后不能履行是合同解除的條件。不可抗力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為合同解除的條件,債務人的過錯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亦應如此。《合同法》第94條第4款關于“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規定包含了這一解除條件。
【合同法的規定解除合同】相關文章:
合同法規定的解除合同04-12
合同法解除合同的規定解釋06-30
解除合同的合同法規定有哪些08-29
合同法規定的期限03-15
新合同法規定11-14
技術合同法規定07-03
合同法規定的定金比例08-11
合同法對于定金的規定06-29
合同法的工資規定是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