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合同法》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原則。它常常稱為是債法中的最高指導原則或稱為“帝王原則。”下面是yjbys小編為您整理的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公平、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里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于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在起草合同法過程中,有的同志提出規定等價有償原則。等價有償是商品交換的規則,作為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合同法,公平原則已經包含等價有償的內容。公平地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就有價值相等的意思。我認為在合同法中還是用公平原則代替等價有償原則為好。等價有償作為商品交換的規律,并不表現在每次商品交換中,每一次商品交換的不是商品價值,而是商品價格。只有在長時期的商品交換中,在價格圍繞著價值的上下波動之中,才表現出等價有償的規律。公平原則既表現在整個社會的交易秩序方面,更表現在個別的具體的合同之中,任何一個合同都應當遵循公平原則,體現公平原則的'精神。由于合同種類廣泛性,有的合同屬于無償合同,用公平原則比等價有償涵蓋更寬一些,更能照顧千姿百態的各類合同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的適用面愈來愈寬。有人認為,按照恪守商業道德的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包含公平的意思。除合同履行時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以外,合同法規定誠實信用還適用于訂立合同階段,即前契約階段,也適用合同終止后的特定情況,即后契約階段!逗贤ā返42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第43第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該二條規定的是締約過失責任,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基本依據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后,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該條講的是后契約義務,履行后契約義務的基本依據也是誠實信用原則。
延伸閱讀: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的適用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民法價值理念一一實質正義的歷史產物。盡管其適用范圍涵蓋寬廣,但基于具體調整對象存在特殊性、復雜性和差異性,因而,在適用誠實信用原則上側重點有所不同。此外,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應受到嚴格的限制,不能動輒越過具體的法律規定直接適用該原則,否則就會造成“法律的軟化”和“向一般條款的逃避”。
就目前而言,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法中得到了較好的施行。誠實信用原則和合同自由原則一起構成合同法的兩大支柱!逗贤ā返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力、履行義務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這條規定體現了上述誠實信用原則指導當事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功能。但是,誠實信用原則只是民法的一條基本原則,不能在任何時候作為法官判案的法律規定而直接適用。
《合同法》圍繞它制定了一些詳細的權利義務規則,主要體現在先合同義務、附隨義務、后合同義務以及合同解釋的規定上。(一)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依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先合同義務,否則其將因違反此義務承擔締約過失責任。按照《合同法》第42條、第43條的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的;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合同法對締約過失責任行為采取列舉兼概括規定的立法技術,一方而賦予法官適度的自由裁量權,另一方而又有避免因單純列舉出現不能窮舉的現象。(二)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當事人有依誠實信用原則負有不得違反附隨義務的責任。附隨義務是指為履行給付義務或保護當事人人身或財產上的利益,于合同發展過程中基于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義務。《合同法》第60條規定:“當事人應當依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三)后合同義務是指合同關系消滅后,為維護給付效果,或協助對方處理合同終了善后事務,當事人依誠實信用原則應負的某種作為或不作為的義務!逗贤ā返92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后,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四)《合同法》第125條則很好的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的解釋和補充法律的功能,其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最基本的原則,在民法的各個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也應注意到,誠實信用原則不是“萬能鑰匙”,而是不確定性的規定,具有較強的彈性,它并不對權利義務各方的行為模式和保證手段的內容和要件作十分確定的詳盡無遺的規定,而是運用模糊的概念,授予司法機關以自由裁量,考慮具體情況解決問題的權力。 法官的自由裁量與司法擅斷僅有一墻之隔,稍有不慎,就會背離誠實信用原則的初衷,所以,如果不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加以限制,則有可能導致誠實信用原則的濫用,以致損害法律的權威和法律體系的安定。
正如前所述,誠實信用原則是一個彈性條款,其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廣泛的適用性,適用誠實信用原則應該將自由裁量主義和嚴格規則主義相結合,防止自由裁量權在執行過程中被“異化”。
當法官審判某一案例的時候,法律本身有具體的規定,而適用具體規定與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均可獲得同一結果時,應適用該具體的規定,不得適用誠實信用原則這一彈性條款, 從而禁止“向一般條款的逃避”。就同一案件,當適用法律的具體規定與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產生矛盾時,法官能否改變法律規定而適用誠實信用原則,行使自由裁量的權力判案,各學者的觀點不一。筆者認為,具體的法律規定與誠實信用原則產生沖突,意味著該具體法規的適用結果違反了社會利益,屬于惡法,理應加以改進;但是,從中國的司法現狀和維護法律權威和確定性出發,也應當防止法官對誠實信用原則的濫用。故此,在此種情形下,應當在授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力的同時對其進行一定的限制,比如,須奏請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意見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這樣可既維護了法律權威,又肯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的作用。其次,就同一案件尚無法律規定,當依類推適用的法律漏洞補充方法得到的結果與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結果相同時,應直接適用類推的方法補充法律漏洞;當適用類推的方法與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結果相反時,應適用誠實信用原則,而不能以防止誠實信用濫用為名適用類推的方法。
就同一案件,當適用判例與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結果一致時,應當適用判例。因為判例的作用和功效仍舊來源于成文法典,是在司法中可供參考借鑒的判決先例,我國現有法律對判例的作用并無明文禁止,并且在我國得到了空前重視,如果不適用判例而直接適用誠實信用原則,將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法律權威。當適用判例與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的結果相反時,則可根據法定程序變更原有判例適用誠實信用規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塊重要基石,它承載了自然法的精神,體現了公平正義等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它作為民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使得法官不再是法律條文的復印機,賦予了法官在法律空缺時合情合理判決的權力,從而達到誠實信任所追求的社會正義和利益平衡。若在民法領域的立法、守法和司法等過程都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并予以恰當規制,不但可促使形成穩定的社會秩序,而且有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法治社會的健全。
【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相關文章:
談民法誠實信用原則08-08
誠實信用原則論文提綱11-26
淺析我國誠實信用原則11-01
民法誠實信用原則研究分析08-17
關于誠實信用原則論文提綱02-17
誠實信用原則的論文提綱02-12
最新誠實信用原則論文提綱10-13
最新的誠實信用原則論文提綱04-08
試論稅法上的誠實信用原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