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地理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偨Y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教學工作總結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1
進入新的環境已經半年了,在這個學期,我擔任了高一年級地理教學工作之外,還擔任了班主任工作?偟膩碚f班主任工作分兩個階段。雖然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多年,但本學期在工作中有收獲也存在問題。
第一階段
新學期的開始,軍訓、入學教育,帶領高一年級二班在軍訓會操中成績突出獲得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班級管理:以德育為主導,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為目的。
1、首先營造一個紀律好的學習育人環境。
2、不放棄差生,對自身問題多的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使其不掉隊。
3、嚴格出勤制度,對于連續遲到的學生告知家長,以示警告。
在第一階段班級管理中成績突出,沒有出現曠課現象,在學校班級量化考核中名列前茅,多次奪得紀律紅旗。
學習方面:順應課改,建立學案課前檢查機制,制定檢查表。每節課組長都要督促檢查,我每天進行抽查。效果良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在第一次月考中處于普通班前列。
衛生方面:嚴格衛生保持制度,劃分個人班級衛生轄區,在寢室衛生中制定競爭機制。621女生宿舍連續在大周學校評比中獲得優秀。
第二階段
文理分班后擔任文科實驗班,仍然堅持原則,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堅持學案的檢查制度,建立班級個人量化考核表,班級學習氣氛積極濃厚,及時座談、鼓勵對待成績優秀的學生談方法、談問題,拔高。對問題學生座談,進行德育,加強紀律觀念,以改變不良作風。第二次月考班級成績斐然。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尚有許多改進的地方,課改勢在必行,在課改的過程中班主任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自主能力有待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需要進一步改善。
設想:在編寫學案的時候加入學生的參與,讓課堂中學生的.因素更加的突出。改善展示的方式,不僅局限發言、發問、板書,應該增加學生提出擴展問題的能力。
我想通過我進一步的努力,班級的各方面必將取得更大的成績。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時間很快,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回首這一學期,收獲頗多。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我們一方面努力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課程改革的種種問題,同時我們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階段教學工作的回顧
1.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暑假新課程培訓活動,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
2.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雖然所帶的五個班的學生普遍比較差,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設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適時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那些基本地理規律和原理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難度較大,邏輯性較強。如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第二章第一節中“大氣的運動”等,對于這些內容,在課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師講述為主,讓學生理解這些基本原理和規律,然后再讓學生結合教材和練習進行自我領悟,最后再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和探索,從而使學生達到體驗學習過程,掌握基本知識的目的。
對于那些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學生易于理解的章節,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等。其基本組織形式是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閱讀、討論等形式自我學習(有時也在課前先布置學生提前預習或搜集相關資料),然后由學生根據自學或課前預習提出相關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與本節內容相關的),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等對問題進行探究,最后教師進行簡單的歸納與小結。這種課型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結合學科特點,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到地理學科而言,主要表現在自學能力、地理圖表的分析、處理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上述能力的培養。
二、存在的問題
1、新課程地理教材正文簡短,有的只有幾句,許多知識點到為止,留給教師發揮的余地過大(變相地加重了教師負擔);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
2、新課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生很活躍,但由于活動過多,一節課很難講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
3、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許多老師說:地理新課程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
4、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面小,學生在應試的路上跑慣了,只知道解題解題。面對在觀察→發現→猜想→論證的新思路上學習,感到陌生不適應。因此,要在課堂上開展“活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十分困難。
三、今后教學的幾點想法
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不同組之間進行答辯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師在其中主要起點撥引導的作用。對于實驗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可以嘗試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
針對知識缺乏系統性、零散的情況,我們要學會總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針對難學這一點,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盡量發現學生某方面的優勢,并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高一的學生年齡較小,多數學生才十五、六歲,所以要注重語言的表達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學生共鳴。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難了。
作為教師,在新課改試驗的第一年,我們要不斷的摸索,要勇于創新,不斷完善自己。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3
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在字面上的變化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提升"前言"部分和"課程目標"部分的時代性、前瞻性,增強"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的明確性、可操作性,強調"實施建議"部分的適應性、實用性。但這部分的調整卻是整個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教師探索和思考的最多,在思想和教學實踐中需要轉變的跨度最大的部分。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地課程的育人功能,陶行知先生說:"在教師的手里掌握著幼年人的命運,也就掌握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擔負著國家和人類的未來和命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必再拘泥于知識系統,不必糾結于再機械的知識記憶,我們重在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強調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并注重加強對國情、國策的理解和體會。
當然由于長期的教學慣性,或者考慮到目前的考試因素,轉變教學觀念,一下子很難完全調整。但只要我們努力去改進,就會體味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公民,不是未來的地理學家,從這一點考慮就釋然了,放開再放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定要跨出原來的知識體系本位,有舍才有得,我們舍棄的是"魚",得到的是"漁",何樂而不為?是磨刀還是砍柴我們自能取舍,正值在新課程標準修訂剛剛開始實施之際,是我們課堂探索的有利時機,領先半步,步步領先,大家應該當機立斷,努力改進調整教學思路,在課程改革新的起點上做出不菲的成績。
1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突出學習方法的學習與遷移地理課程的內容多,現有的課時少,同時要鼓勵學生去探究,還要解決課改的一些現實的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如果再把知識眉毛胡子一把抓,必會得不償失。從宏觀形勢到課標、教材、地理教學現狀逼迫我們必須突出學習方法的學習,用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理念指導教學,通過學習知識能夠遷移學習其他的內容。如講長江、黃河教學中,作為中國的主要河流,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它們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影響和對民族文化的影響。作為一般河流,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它們的主要水文特征:河流、水系、流域、流量、水文資源等。學習這兩條河流水文特征的目的:不只為單純了解長江、黃河的水文特征,而是通過這兩條河流做為案例,讓學生學完后,既能認識長江、黃河,又能跳出來,通過長江、黃河的學習方法去學習認識、分析學習其他一般的河流。
2不強調知識記憶,突出運用資料的分析歸納,側重于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傳統教學觀念中,地理課程有大量的需要記憶的知識,如氣候部分:
以前教學中需要記憶的知識包括氣候類型的名稱、分布、氣候特征、景觀特點、影響因素等,而由于認知水平決定學生不能對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只能是機械記憶,這對學生來說記憶的負擔很重。修訂后的課標要求學生學會繪制氣溫曲線和等降水量線圖,在此基礎上,能根據所查到的資料分析特征,在生活中能夠運用就可以了。在中國地形的教學中也不必再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記住主要山地名稱、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等,因為這些很容易能查到,我們的教學重點落實在能夠運用這些突出的地理類型分析中國地形、地勢的基本特征。表面上學生的記憶負擔減輕了,但不等于地理教學變簡單了,實際上是注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其實是對教師、對學生、對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教學中方法和手段的適當選擇、難度的控制等,這一點請大家務必注意。
3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做到綱舉目張
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是課標,要根據課標、結合教材的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在理解課標的時候要注意:
、倜鞔_具體的標準。這一節課要落實哪一條標準,或者這條標準的哪一點要求,明確課標要求到什么程度。
②把課標中比較宏觀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進行分解,結合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去。
以上兩者結合就確定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所有的教學設計、材料選擇和教學安排等都要圍繞這個目標的.完成去落實,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的理念。在看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時候,不是看有沒有把這節課講完了,而是看學生有沒有達到目標要求。
在第一模塊學習的時候,甄老師就向陳澄教授提到過教學目標的寫法,有兩種觀點,一是三維目標分開來寫,如:知識與技能目標,一二三;過程與方法目標,一二三;情感與價值觀有的一條,有的兩條。二是傾向于把這三維目標用一個標準,行為目標陳述的方式,完整地表述出來。在這一模塊甄老師和高俊昌教授又一次談到這個問題,專家們的建議是比較提倡傾向于后一種,但也沒有對前一種進行肯定的否認。這一點,大家在教學實踐中適當把握。
4讓學生在理解與感悟中加強國情國策教育
國情國策教育是我們地理學科一直重視的內容。在這里我們一起再明確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國策的制定是根據國情來的,理解國情才能進一步理解國策。例如:水資源的保護、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的保護、人口政策等的制定,無一不源自于最基本的國情,包括我國既是一個陸上大國又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及其差異,自然災害頻繁等基礎。
二是通過區域地理總論的學習突出地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這種教育不是告訴學生來完成的,是通過區域地理總論的學習潛移默化的,學生在學習國情過程中逐漸滲透。例如在土地資源的教學中,將自然屬性的土地資源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相融合,衍生出我國的自然土地國情和人文土地國情,能夠拓展了學生視野,加深了學生對我國土地國策的理解,這將有利于為國家乃至全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培養活躍的、有責任感的公民。而收集資料,討論"我國為什么要實行最嚴厲的耕地保護制度",是在學生了解我國土地資源國情的基礎上,理解實行耕地保護制度的原因,樹立明確的必須要保護土地的觀念。通過分析歸納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的特點",一方面深化對我國自然資源特點的感知,另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把握分析自然資源問題的思路,及解決相關問題的方法和技能,舉一反三,進一步認清我國國情,并進行保護與節約資源的教育。
有一點需要強調,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審視地理教學,并不是忽左忽右地跟風趕潮,并不是推翻20xx年以來的課程改革成果。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我們必須堅持與鞏固課程改革基本理念,堅持與鞏固實驗稿原來設計的"幾個不變",堅持順應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的需求,堅持緊跟地理科學發展前進的步伐。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深思修訂后的課標前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這將利于為國家乃至全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培養活躍的、有責任感的公民。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地理教學的工作總結01-08
中學地理教學的工作總結05-17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07-02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08-22
地理教學的個人工作總結05-19
高中地理教學的工作總結05-19
地理教學的個人工作總結05-19
高中地理教學的工作總結05-19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10-02
地理教學個人工作總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