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的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知識產權的論文1
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基點,高校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為了使我國高校培養出的新聞學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必須加強各種能力的培養,新聞學知識產權課程應當以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為根本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建立以理論為支點,以提高新聞學學生的知識產權應用能力。
[關鍵詞] 新聞學專業學生 知識產權 教育
一、加強對新聞學大學生普及知識產權的緊迫性
1.是素質教育的需要。在經濟國際化的新形勢下,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知識經濟開始進入百姓生活,知識產權的保護越顯重要。對在校大學生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知識,讓學生了解知識經濟中的知識產權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懂得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這是新時期大學生應有的素質。新聞學專業學生是未來中國傳媒的主要力量,知識產權素質應為其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知識產權是創新的產物,知識產權素質教育可以訓練學生保護、運用創新成果的能力。
2.是時代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已成為社會人力、資金、自然資源以外最重要的資源,它作為一種包含財產權內容的民事權利,它保護的對象是無形的知識、是創造性的智力成果。知識產權素質就是運用、創造、保護、經營知識成果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傳媒成果的產權化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根本特征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創新的成果知識只有實現產權化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問題。
3.是傳媒產業發展的需要。在日益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媒業如何應對WTO環境下的傳媒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重視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媒體與法治研究室主任王軍副教授認為,我國傳媒業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個方面的問題和難點:一是傳媒業缺少代表廣大作者利益的知識產權聯盟組織。在西方國家,這種中立的知識產權聯盟組織發揮著重大作用,可以有效地為作者維權,如法國的記者協會、美國電影家協會、英國演出權利協會、日本的文藝著作權保護同盟等。二是傳媒業的領導層知識產權意識還比較淡漠。知識產權在領導嘴里或許是經常提到的詞,但是真正落實到知識產權保護或者說要投入去研究這個問題,有很多單位的領導就不是很重視。三是傳媒業從業人員普遍缺乏系統、完整的知識產權教育訓練。
二、現有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現狀及弊端
1.在專業設置下,把知識產權專業歸屬于法學系列,忽視了對理工類、綜合類學生的知識產權教育。在中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起步較早、培養人才數量較多、師資力量較強、社會影響力較大的第一“梯隊”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第二“梯隊”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研究所、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中心、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第三“梯隊”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暨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西安交大知識產權中心、上海交大知識產權中心、中山大學知識產權學院、西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重慶工學院重慶知識產權學院、山東大學等等都未涉及理工類、綜合類大學。 根據有關專家對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11所在我國有影響的理工類和綜合類高校的調研統計顯示,上過知識產權課程的學生不到學生總數的5%。
2.師資資源不足,理論水平有待提高,教學方法單一,重理論、輕務實。在教學中,一般以理論教學為主,注重教授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較少涉及知識產權管理、轉化、自然科學、生物技術等內容,而且教學方法單一。
3.教材編寫良莠不齊。目前,知識產權教材種類繁多,各個學校的教師,不管是否從事知識產權專業都來編寫教材,造成教材質量良莠不齊,某些觀點不一甚至相左。
三、加強對新聞學大學生普及知識產權素質基本知識的對策措施
1.改革高校知識產權普及教育的內容體系。在課程設計上,首先應注重內容的系統性和前瞻性,除介紹傳統的專利性、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內容外,還要講解民族民間文學藝術保護、生物技術知識發展等熱點問題,既要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教授,更要重視知識產權創造、投資、管理和運用的相關知識傳遞,并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教學法以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增強授課的生動性和直觀性。
2.擴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的渠道,探索多種形式的實踐性教學。高校知識產權普及教育的基本途徑是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正規的教學體系,具備條件的高等院校應開設知識產權必修課和選修課。此外還應擴寬教育渠道。如定期舉辦知識產權系列講座,聘請知識產權專家就國內外傳媒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典型案例,知識產權的最新進展與動態進行介紹。建立校內知識產權網絡教育咨詢平臺,利用網絡的進行資源共享,擴大知識產權宣傳的影響面。加強校媒合作,組織學生學習知名傳媒單位的經驗。
3.加強知識產權師資培養和引進力度,合理配置各種教學資源。目前,我國從事知識產權
教學的主要是具有法學專業背景的教師,其自身的學科知識結構單一,實際經驗不足,難以滿足對學生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的需求。師資短缺問題可以從兩方面解決:一是自主培養?梢灾攸c選派本校有一定基礎又具有其他學科背景的教師或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進行知識產權系統培訓,整合到知識產權專職教師隊伍中來。二是引進人才。引進的重點應該放在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兼職教師,如校外聘請優秀的知識產權律師、代理人兼職授課,彌補專職教師實踐能力較弱的缺陷。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產權教育勢在必行,高校最為人才培養基地,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不僅要分階段、多模式、多途徑培養,還應合理利用和挖掘知識產權人才的潛能。在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背景下,高校應該積極探索,克服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困難,不斷為國家輸送所需要的知識產權人才。
知識產權的論文2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越發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利器,對于促進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經濟效益,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企業在知識產權的開發、保護和運用階段也需要付出極大的投入費用。單純依靠傳統的籌資方式解決這筆開銷,已經無法滿足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的需要;谶@一背景,知識產權證券化應運而生。
一、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內涵及主要類型
(一)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基本內涵
“知識產權證券化”即擁有知識產權或者被授權享有知識產權權利的企業將其享有的知識產權作為債權,交由特殊機構—SPV進行綜合評估、擔保和包裝,并將其作為可流通債權進行發行和流通以實現資本的融通的金融操作形式。知識產權證券化是一種知識產權與資本的有機結合,它將知識產權作為可估值債權,并將債權發行為證券進行流通融資。知識產權證券化也是一種債權利益的證券化,是融資方式的一種,建立在知識產權的價值之上。
知識產權證券化需要多方主體的行為才能夠形成,第一是證券發起人即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人或授權使用人;第二是以資產證券化為目的進行經營操作的特設機構即“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第三是證券投資者即資本提供方。知識產權證券化在進行操作時需要通過一系列交易流程:首先,知識產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作為證券的發起人,需要將其可能取得的收益轉化給特設機杯少一一“SPV ";其次,"SPV "需要將知識產權行信用評級,以確定其價值;第三,"SPV”根據其評價結果及發起人要求進行信用增強操作,以對其進行包裝和升值。
(二)知識產權證券化的主要類型
知識產權證券化作為一種新型的資本融通方式,其基礎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權利本身或知識產權債權。按照資產標的不同,知識產權證券化可表現為以下3種不同的形式。
第一,知識產權權利證券化。這種方式將知識產權作為基礎資產,即以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為基礎,將這些權利轉變為商品而形成的收益作為企業現金流量。這些商品形式可能表現為知識產權權利的實施、銷售、許可使用和轉讓等。知識產權本身是一種法律權利,其在轉變為證券以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知識產權權利證券化具有較大風險。
第二,知識產權債權證券化,它將知識產權的許可使用費、實施后形成的商品費用等債權費用作為基礎資產,并將這種債券收益作為證券化的投資。知識產權債權證券化以知識產權商品化的成果作為基礎資產,其期望值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二、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實踐性意義
(一)知識產權證券化化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風險
中小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方式將企業的知識產權作為融資的方式,能夠避免將企業的整個資產投放到具有較高風險的證券市場,同時企業還能通過知識產權獲得流動資金,從而化解了企業的資金風險。傳統的資金融通需要企業具備良好的信用,而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方式,則更重視對知識產權預期收益的信用評價。因此,中小企業能夠更加容易獲得資金支持。
(二)知識產權證券化推動企業的主動創新能力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往往而臨著資金支持的壓力,企業的自主創新受制于自身的資金現狀。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研發往往需要通過銀行借貸或者民間資金進行,這種方式需要而臨的風險極大。通過知識產權證券化的方式,中小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現金流用以生產和創新,企業也能夠通過社會的資金池獲取獨立的發展。
(三)知識產權證券化促進知識產權融資作用的發揮
相較于從銀行獲取的擔保貸款來說,企業利用知識產權向社會發行證券能夠獲得較低的利率,以更小的代價實現融資,并通過證券化的方式最大限度的發揮所獲取資金的作用。知識產權證券化能夠更大限度的發揮知識產權權利的價值,也能夠促使知識產權所有者或授權使用人從中獲取更多的資金。
三、知識產權證券化而臨的風險分析
知識產權證券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從投資人處獲取更多的現金支持,這不僅關系到企業知識產權的轉化,也關系到證券發行的成功。對企業所擁有知識產權及其權利的綜合評估是進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前提。知識產權所具有的不確定性特征可能會影響到信用評級的結果。知識產權的不確定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而:首先,知識產權不是有形資產,其本身的無形性決定了其評估方式的復雜性。通過不同的方式對知識產權做出的評估也會有所不同。知識產權不同于固定資產的評估方式,對知識產權的評估需要制定更為嚴格的標準。同時評估方式也具有不同的方法體系,采用成本評估法與采用收益評估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其次,知識產權權利轉讓給“SPV"時"SPV”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可能會形成一定的相似性或沖突性。這些資源之間的互補或互斥可能會導致知識產權本身價值的降低,知識產權融資可能無法實現功能最大化。另外,知識產權權利是一個具有期限的權利,其需要在動態的環境中實現價值,一旦社會技術進步或者科技發展,知識產權具有的價值可能會被破解、吸收,知識產權本身可能不再具有資金投入價值。知識產權權利的動態實現過程也可能會受到市場本身的沖擊,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或市場弊端,例如盜版現象的出現都將會導致知識產權權利的瓦解。
四、知識產權證券化風險的防范對策探究
(一)綜合評估知識產權價值,合理分擔現金流風險
要實現知識產權證券化首先要評估知識產權的信用評級,筆者認為,應當選擇優質的知識產權進行證券化。優質的知識產權具有以下幾個標準:首先,優質知識產權需要具有可預見性。這需要在現有的條件之下,對知識產權可能產生的價值進行估算,并選擇能夠變現的知識產權作為可證券化的知識產權。其次,優質知識產權需要能夠擁有穩定性。知識產權要盡可能的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甚至占有壟斷性的市場地位。另外,優質知識產權還需要具備可控性?煽貏偈侵钢R產權要滿足權利歸屬明確,難以被復制的能夠盡可能降低風險的知識產權。
(二)完善知識產權公示及登記制度
建立健全資產證券化法律法規,強化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的監管,利用制度的優勢來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與法律風險,降低知識產權可能出現的不穩定性。完善的知識產權公示與登記制度能夠有效的實現知識產權的可查詢化,能夠減少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發生。立足于信息技術的知識產權公示與登記制度能夠將知識產權信息公示出來,保證投資人能夠從網絡上查詢到知識產權的形態、知識產權證券化過程中的擔;蜣D讓行為,能夠利用公眾監督的力量實現知識產權公示登記制度的目的。也就是說,利用法律的規范性作用約束知識產權證券化發起人的行為,最大限度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權利,最大限度的維護資金的安全。
(三)明晰合同責任分配,確立發起人擔保義務
知識產權證券化需要受到合同的約束,對于合同的權利義務等內容應當詳細完善,必須對合同的責任分配進行嚴格審查,以減少合同漏洞,出現責任不明的狀況。合同內容中,知識產權證券化過程中涉及的相關費用的承擔問題需要明確說明。關于知識產權年費問題、發生侵權時的維權問題、賠償額的歸屬問題等都要做到明確具體。另外,對于知識產權證券化發起人的擔保義務也需要予以明確。
五、結束語
知識產權證券化能夠推動我國企業更加積極的進行創新研發,企業也能夠通過知識產權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但是知識產權證券化也面臨著諸多的市場風險、交易結構風險和法律風險,所以,企業需要從制度層而、評估方法方而和合同等方而進行完善,以更好的推動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進程,推動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知識產權的論文3
[摘 要] 在法律制度體系中,知識產權制度是近代為推動科技進步、經濟繁榮而作出的一項重要的制度設計。以數字技術為特 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競爭主要是指知識、人才和教育的競爭,知識產權及其法律制度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更加 突出和重要,在對它的保護過程中產生的利益沖突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 知識產權;私權;知識共享
一、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
知識產權制度從其產生到現在,只有兩三百年的時間,但歷經從工業革命到信息革命的不同時期,其發展過程就是一個科技創新和法律完備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知識產權制度伴隨著工業文明而生,它不僅適應著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也通過設定的法律機制推動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激勵機制在于明確賦予知識創新者以某種特權,讓其對自己的成果在一定的期限內享有獨占權。依靠這種獨占權,可以獲得創新帶來的超額利潤,在激發創新者爭取自己利益的同時,客觀上也實現了社會的利益,促進了經濟的繁榮。這是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最基本的理由。同時,我們也看到,對知識創新者進行保護,還基于客觀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創新者在創新的過程中要投入相當大的精力和成本,并承擔產品上市后的風險;另一方面,知識特有的共享性決定了它可以輕易地被復制和傳播,其自身生存能力的脆弱性決定了政府的干預和保護,防止和制止別人非法占有的任務就必然由政府承擔。政府的成本在保護得力的情況下,可以由相應知識產權產生的稅收收入彌補。如果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力,則會嚴重挫傷創新者的積極性,也會造成資源和人才的流失。
對知識產權私權屬性的肯定,為權利人提供了最經濟有效而持久的創新動力,保證了科技創新活動的不斷發展,促進了社會先進生產力的快速增長。對知識產權交易制度的確立,則促進了知識技術的廣泛傳播與利用,達到知識技術效用或利益的最大化。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和懲處,既是對產權所有人的利益保護,也是對市場競爭的規范管制。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世界貿易組織關于知識產權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作為我們必須遵守的協議,也要求我們盡快完善我們的知識產權制度,做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
二、知識產權保護必然引發利益沖突
我們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必須認識到,知識產權的權利設定能給予權利人相應的物質激勵,但知識產權并不必然保護權利人利用權利無限地獲取利潤。維護權利人的權利并非是知識產權制度的終極目的,鼓勵促進技術創新和維護公共利益才是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宗旨。TRIPs第7條規定: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權利行使,目的應在于促進技術的革新、技術的轉讓與技術的傳播,以有利于社會和經濟福利的方式去促進技術知識的生產者與使用者互利,并促進權利和義務的平衡。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及其實踐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知識產權領域的利益沖突愈加激烈,微軟的價格歧視和捆綁銷售案件、南非公共健康危機事件等都凸現出知識產權保護和禁止濫用中平衡協調利益沖突的必要性,其中主要體現為個體利益和公眾利益的沖突。
知識產權的基本性質是民事權利,是私權,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個體利益是知識產權制度的中心內容。但是對知識產權進行限制以滿足社會公眾利益也有著迫切的需要和法理的正當性,在公共健康問題下個人利益和公眾利益的沖突顯得更加突出和現實。如何妥善協調知識產權中個體利益與公眾利益的沖突,成為知識產權保護中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作為一個客觀范疇,利益是人們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制約的需要和滿足需要的手段和措施。“利益決定著法的發展和運作;法律影響著(促進或阻礙)利益的實現程度和發展方向!雹佟胺▽W家所必須干的就是認識這樣一個問題,并意識到這個問題是以這樣一種形式向他提出的,即盡其可能保護所有社會利益、并維持這些利益之間的、與保護所有利益相一致的某種平衡或協調!雹
知識產權人個體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之間存在著沖突。知識產權制度保護個人利益有著堅實的現實依據和法律邏輯。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通過保護和鼓勵知識產權人的發明創造進行的;其法律權利的設定也是針對特定主體(知識創新者)的,完全符合法治精神并已經得到廣泛認同。知識產權權利人法定權利的確定是對社會公眾的一種義務要求和權利限制。但對獨占權的保護過度,會妨礙知識的傳播和應用,限制公眾對技術的使用,而且享有獨占壟斷權的產權人沒有競爭壓力,不會努力地進行技術開發,最終不利于社會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實踐中出現的過多強調權利人的權利而導致權利人濫用權利的糾紛屢有發生。
現代社會權利義務體系要求人們在主張權利和行使自己的權利時,注意“度”的限制和約束,顧及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在協調個人利益和公眾利益時,應在個人和社會之間尋求適當的平衡,使賦予人類的自由、平等和安全在最大程度上與公共福利相一致。
三、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共享的沖突
《世界****宣言》第27條在宣布每人都有權保護其創作的任何科學、文學或藝術作品所產生的精神與物質利益的同時,也宣布“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參與社會文化知識,以享受藝術和分享科學的進步與利益!笨梢,保護自身創造的知識產權與分享社會文明的成果均屬基本****,兩者不可偏廢。
對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共享沖突的不同抉擇會衍生出不同的情況。前蘇聯和少數發展中國家的立法曾經出于發展國家經濟和文化的需要,限制知識產權創造者的利益,甚至規定絕對限制私權的制度,這種做法完全剝奪了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利益,挫傷了科學技術研究者的積極性。與之相對,絕對地將知識產權視為個人的財富而排斥社會利益,或不加分析地允許知識產權人完全自由的行使其權利,都可能有損于社會公益。對于后者,我們可以從藥品知識產權保護和公共健康危機問題來看,特別是國際社會發生的與公共健康相關的重大知識產權事件引發了激烈討論。
全球公共健康危機所造成的影響超出了人們對公共健康問題的關心,引發了全球關于知識產權保護合理性的討論,知識和技術是應當由私人企業為其個體利益所壟斷,還是應當促進社會發展,用于幫助減少貧困、饑餓和疾病,這是討論的中心問題。考察知識產權保護的歷史,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知識產權不是絕對的財產權,在具有私權性質的同時,還具有公有性和共享性。從知識產權的產生來看,知識產權就具有個人創造性和社會性的特點。一方面,知識產權產品中深刻體現了創造者的個人風格,是個人創造性活動的產物。
另一方面,知識產權又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產物,任何一個知識產品都是在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加以揚棄的結果。因此,僅將知識產權視為個體的絕對性財產并不確切。從知識產權的最終歸屬來看,絕大多數知識產權的產品最終都進入了人類社會,成為全社會共享的財富,所以,如果將知識產品絕對視為個人財富而拒絕排斥社會公益,不僅歪曲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最終目標,并且也極大地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
知識產權保護的限制和知識產權的共享,是直接基于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目的。首先,知識產品的創造活動是一個連續的歷史過程,必然要對前人成果進行兼收并蓄,這時,知識產權的創造者如果以獨占權阻止他人對該產品的再創造就有悖于對社會科技發展的追求,在法律制度中對知識產權保護進行限制以及適當共享知識產權顯得更為符合社會公眾利益。其次,發展公眾教育和保障公眾健康也是各國普遍推行的公共政策。在保護知識產權人的個****利的同時,不應該使得這個知識產權成為妨礙公眾受教育和健康保障的阻力。“這實際上是一種權力沖突——作者或所有者及其子孫后代的權利與社會公眾在獲取人類文明的權利之間的沖突。”③同樣,這也會產生一個沖突,“沒有合法的壟斷就不會有足夠的信息生產出來,但是有了合法的壟斷又不會有太多的信息被利用!雹
可以預見,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共享的沖突問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存在,忽視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社會公眾利益的損害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困境。在當前各種利益沖突明顯、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正確認識和協調這種沖突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四、壟斷利潤和技術進步的沖突
技術進步可能形成壟斷,也可能打破壟斷。在這里,我們更為關注的應該是基于知識產權的壟斷利潤與技術進步的沖突。這兩者有時是統一的,為了謀取壟斷利潤,知識產權所有人通過繼續創新來保持其壟斷地位,這時壟斷利潤是以技術進步作為前提和保障的。有時,由于關鍵技術的掌握形成事實上的技術壟斷,進而為了壟斷利潤而放棄或阻礙技術進步,或者主觀阻礙先進技術的適用,這時,兩者是沖突的。正如微軟案件中一審法官杰克遜指出,“微軟占據的市場份額過大,且其對市場的占有是通過對參與競爭設置過高要求實現的;由于這種參與競爭的障礙,消費者缺少對產品的可選擇性,而阻礙競爭也就阻礙了技術創新”。⑤
另外,實踐中還存在的典型情形就是惡意閑置專利,阻礙技術利用。閑置專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專利本身沒有商業價值,不能形成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或是社會上已有更先進的專利技術或產品;第二種是惡意閑置專利。專利所有人注冊或收購專利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別人獲得或使用類似專利,以阻止競爭對手。在美國和其他一些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以收購方式獲取他人專利技術和商標,并使之閑置起來的做法可能被判為違反反壟斷法或促進競爭法。也有不少國家的專利法中明確禁止閑置專利,并設有強制許可的規定。
實踐中,我們很難界定壟斷利潤和技術進步的關系。傳統的市場經濟觀點認為,⑥競爭機制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優勝劣汰,即在競爭中那些低效率的企業被淘汰,而高效率企業和優質產品則能夠長期立足于市場,因此,這會迫使廠商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通過發明或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設備來降低成本,從而在客觀上有利于推動整個社會的技術進步。而在壟斷行業中,由于進入壁壘的存在,壟斷者無須考慮如何降低成本,只要靠排斥和限制競爭者的進入,就可以長期坐享超額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壟斷廠商往往缺乏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動力。因此,從整個社會來說,壟斷往往被認為是阻礙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打破壟斷、促進創新和技術進步就成為反壟斷的一個重要目標。如何調和技術進步與高科技產業自身壟斷特性之間的內在沖突?這個問題愈來愈引起了司法界、學術界與企業界的關注。
對于“壟斷會抑制技術進步”的觀點人們也存在不同意見。在很多情況下,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是研發活動。而研發活動往往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產生效益,而且需要大量投資。但在高度競爭性的市場中,由于廠商規模較小,難以進行數額不菲的研發投資;相反,壟斷廠商實力雄厚,一旦愿意從事創新活動,就能夠更快地促進技術進步。因此,這部分人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是否存在壟斷,而在于壟斷廠商是否具有進行研發投資的“動力”。解決好了這個問題,壟斷反而會比競爭更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
21世紀經濟的繁榮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于科學技術的創新。然而,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創新及其成果一旦在知識產權領域得到應用,必然形成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從而有可能導致對該產業產品市場的某種壟斷。知識產權領域(或高科技行業)自身存在著產生壟斷的發展機制。高科技行業的特征之一在于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這樣,率先開發出新產品和新技術的企業在被模仿者趕上、競爭對手超越之前,會在一段時間內憑借自己的“先動優勢”取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即形成所謂的“壟斷地位”,從而獲取壟斷利潤。
總之,技術創新活動以及成果的應用,的確可以形成產品市場的合理壟斷;在一定條件下,這種合理壟斷有可能轉化為不合理的非法壟斷。在促進技術創新活動與限制壟斷這一沖突面前,我們正面臨著艱難的抉擇,知識產權保護應當從兼顧個體利益和公眾利益的要求出發,實現這兩者的平衡。
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的探討論文(精選8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的探討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的探討論文 篇1
摘要:對個人或者企業知識產權是對技術創新成績的保護,是技術擁有者通過法律手段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方式,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是對技術創新的支持,由此可見,知識產權保護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技術創新只有通過知識產權的保護,才能將技術創新進行轉化,形成我們有利的知識技術競爭形勢。
關鍵詞: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關系
一、對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的基本概述
技術創新在廣義上的概念其實是對生產技術的創新,即將全新的生產技術引入生產過程中,通過對生產技術的創新,以此完成經濟效益的獲。1]。人們對于創新的應用十分廣泛,各個工作領域都可以被應用到,其中在經濟領域中創新主要被應用于通過技術創新推進生產技術、經濟效益的發展。知識產權在概念上是指對思想以及專利等進行法律意義上的保護,同時知識產權也是對人們在進行文化知識創造以及技術創新的過程中,對其成果進行保護的有效途徑[2]。因此,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對知識、技術擁有者的尊重與保護,是對知識技術成果的維護。知識產權自身是無形的,由于知識產權是對知識成果的保護,所以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體現,同時知識產權自身又是可以復制的,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一定的知識成果在網絡中都可以進行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借鑒;另外知識產權還存在一定的特有性,即知識產權專利。
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通用11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篇1
摘要: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知識產權保護也已經變為了國際貿易中所研究的重要課題的一項。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增長,知識產權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伴隨著中國正式進入WTO,如何增加我國人民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使國民真正意識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有助于我國對外發展經濟。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知識產權相應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知識產權;國際貿易;問題;對策
1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知識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是對國際及國際經濟關系的反映,是新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依據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能產生剩余價值的只有物質資料的生產,但是知識產權是一種非物質經濟,它本身并不會產生剩余價值,僅有參與物質生產部門的價值分割才能夠產生價值。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經常通過壓低產品的價格,從而使得與知識有關的非物質經濟部門的價格得以提高,這樣導致其可以在國際貿易中取得很大的競爭力。知識產權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它的地位也在國際貿易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知識產權在國際上與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相提并論,足可以說明它的重要性。
探究知識產權法律對技術創新的功能及影響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探究知識產權法律對技術創新的功能及影響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摘要:
知識產權在技術創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兩者是源泉與動力的關系。本文首先對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的關系進行闡釋,進而分析了知識產權法對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并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商業化進程、完善技術創新投資中知識產權法的建設、將知識產權管理引入高?蒲性u價機制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完善知識產權制度,促進技術創新的策略,從而加快技術創新進程。
關鍵詞:
知識產權法律;技術創新;功能;影響;
引言:
在國家的創新體系建設中,技術創新占有重要的位置,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法相互依存,但是我國當前的知識產權法還不夠完善,知識產權相關的一些制度建設還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深入探究知識產權與技術創新的關系,認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并應用有效手段不斷完善知識產權的建設,是當前技術全新工作發展的必要途徑,從而實現在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一、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技術創新的關系
(一)知識產權是技術創新的源泉
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催生了知識產權法,同時也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科技與法律的結合下,使得技術創新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知識產權法也在不斷地完善之中,使得相應的技術、品牌獲得法律的保護,使得研發者真正意義上的擁有了自己的成果。知識產權法能夠對科研成果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進一步將就是維護了企業的利益,在有法律保障的基礎上,知識產權法極大地刺激了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成為技術創新活動的源泉。
知識產權法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知識產權法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
知識產權法的部分歸屬是聯絡到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嚴重疑問,關于知識產權的法令適用有嚴重效果。這篇文章在對現有觀念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指出知識產權法是民法特別法,這關于清晰知識產權法的部分歸屬,加強知識產權維護都有著主要的含義。
[關鍵詞]
知識產權法;民法;世界法;歸屬
【中圖分類號】D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244(2014)03—052—1
我國為了在競賽日趨激烈的高科技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并在全球化的經濟開展中處于有利位置,實行了知識產權強國戰略。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戰略能否成功,最為要害的即是樹立一個合理完善的知識產權準則,并經過知識產權維護構成一個公平合理的技能立異環境,一個賦有功率、有條有理的立異次序。因而,加強知識產權準則建造,加強知識產權立法與法令作業,清晰知識產權法的部分歸屬,就有著十分主要的含義。
一、現有觀念
有些專家以為知識產權法屬經濟法部分,特別是知識產權法中的工業產權法。其主要根據是知識產權膠葛本來由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審理。有些專家將知識產權法劃入科技法部分,其根據是知識產權法與科技聯絡密切。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專利準則、專有技能準則等與科技活動密切相關。知識產權法是民法的分支。
淺談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制度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制度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淺談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制度論文 篇1
一、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現狀
1.實體法領域
我國在《刑法》中制定了關于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專門條款,如《刑法》中對商標權的保護專門規定了假冒商標罪,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等罪名,對專利權的保護專門規定了假冒專利罪等罪名。除此之外,還在專門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中規定了關于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條款,如在《著作權法》中規定著作權受到侵犯性質嚴重并且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當進行刑事制裁;在《商標法》中規定了侵犯商標權應承擔的刑事責任;在《專利法》中規定了侵犯他人專利權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等。
2.程序法領域
在《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將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歸為“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這類案件屬于自訴案件,受到侵犯的知識產權人可以不經過檢察機關而自行向法院提起訴訟,從而將刑事訴訟的程序啟動,來達到維護自己合法利益的目的。法院對于知識產權人依法進行的起訴應當受理,并通過相關的刑事訴訟程序來對侵犯知識產權的犯罪行為依法進行刑事制裁。如果知識產權人的合法權利受到嚴重侵害或者已經嚴重的將社會的經濟秩序擾亂,這類案件就應該歸屬于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公訴案件,應當由公安機關來進行立案和偵查活動,從而維護知識產權人的合法利益。
茶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法律問題研究的論文
摘要:知識產權,是當今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法律問題,對于保障人們利益,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做好產業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茶文化產業,是近年來越來越盛行的發展行業,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保護和發展工作。針對茶文化產業方面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能夠有效促進茶文化的發展,增強產業建設成果。
關鍵詞:茶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法律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社會各方面的建設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法制建設更是如此。我國始終將法制建設,作為重要的現代化建設內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民主法治、政治建設工作水平也會相應上升。法制建設對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響。做好法制工作,能夠有效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保障,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1茶文化產業的內涵
茶文化,從廣義方面來講,是指茶的物質生產、流通以及與茶有關的各種活動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其中包含了將茶作為重要載體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以及物態文化。茶文化產業,主要是指人們在和茶的接觸當中,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茶產品或者以茶文化服務為主的產業以及一些相關事業等。茶文化產業泛指了茶文化的相關服務和產品,在這些服務和產品之中進行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活動具有相關性的諸多行業。通常來說,只要是能夠廣泛反映茶文化特征的相關產業,都能夠被稱為茶文化產業。從茶文化產業的概念中,我們能夠看出,茶文化產業是將文化意義作為重要基礎的行業,具有茶文化標記的產品,都能夠被稱為是茶文化的相關產業。無論是較為傳統的還是源于現代社會的,都是茶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環節。將與茶有關的產品進行包裝,然后再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就能夠在一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開發出較為新穎的茶文化產業,這是對傳統進行繼承的一個重要體現。
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論文
一、構建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思考和建議
總結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所顯現的基本問題以及通過發達國家成熟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經驗可以看出,我國應當積極借鑒國外成熟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的成功經驗,并針對我國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和產業需要,應盡快構建一套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
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企業要想保持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應對有限的企業資源進行有效的資源配置,保證企業具有比較優勢的業務方面保持足夠的資源。因此,有效的整合企業的資源,將企業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管理問題交給具備相關專業技能和資質的機構,在規定的法律專業活動范圍內,針對企業的委托,提供專業的法律技術服務,為企業制定有效的法律風險管理制度。
2.樹立正確的法律風險意識
企業作為法律風險的管理主體,企業自身以及代理機構都應樹立良好的法律風險意識,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委托代理服務機構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體系,逐漸提高代理機構總體的業務水平,對企業的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體系制定嚴格的審核制度,避免由于代理機構的原因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同時,應當盡快完善法律代理機構的評估標準,由仲裁機構給予正確嚴謹的法律意見和建議。
二、結語
企業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問題是企業的知識產權以及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相互發展的融合體現,同時知識產權的法律風險管理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國內外企業占據競爭市場份額的重要戰略舉措。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法律風險管理方面暫時落后,問題突出表現在缺乏正確的力量指引、法律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風險管控制度有待提高等重點問題,因此在市場運營過程中遭受了慘重的損失。
“知識產權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論文參考
摘要:從制度政策、開設基礎和理論依據3個方面分析了高校開設“知識產權管理”課程的背景,并對“知識產權管理”現有的三種教學模式及其各自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進而從課程設計理念與定位、教學要求與實現路徑和教學模塊與內容3個方面探討“知識產權管理”課程改革的主要設想,最后認為,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綜合學科背景師資人才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性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是實現“知識產權管理”課程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管理;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5884(2013)03-0056-03
作者簡介:邱洪華(1978-),男,廣西梧州人,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研究。
一大學開設“知識產權管理”課程的背景
(一)“知識產權管理”課程開設的制度政策環境
為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務院于2008年6月5日頒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設立知識產權二級學科,支持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設立知識產權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大規模培養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重點培養企業急需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從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知識產權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我國制訂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主要目標之一,另一方面,設立知識產權專業,培養知識產權管理人才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的戰略性措施。而所有這些為大學,尤其是那些設立了知識產權專業的高校,開設“知識產權管理”課程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撐。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貿易中現存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摘要: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知識產權保護也已經變為了國際貿易中所研究的重要課題的一項。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斷增長,知識產權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伴隨著中國正式進入WTO,如何增加我國人民對知識產權的認識,使國民真正意識到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有助于我國對外發展經濟。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知識產權相應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知識產權;國際貿易;問題;對策
1、知識產權保護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知識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是對國際及國際經濟關系的反映,是新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依據馬克思的剩余價值學說,能產生剩余價值的只有物質資料的生產,但是知識產權是一種非物質經濟,它本身并不會產生剩余價值,僅有參與物質生產部門的價值分割才能夠產生價值。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經常通過壓低產品的價格,從而使得與知識有關的非物質經濟部門的價格得以提高,這樣導致其可以在國際貿易中取得很大的競爭力。知識產權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它的地位也在國際貿易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知識產權在國際上與服務貿易、貨物貿易相提并論,足可以說明它的重要性。
2、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國際貿易中面臨的問題
現在大多數的企業對知識產權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和重視,在中國每一個年度會有數萬個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可是提交的專利申請僅不到百分之十,結果致使我國每年都會有部分的知識產權被國外搶先注冊。到現在為止,許多在國內的管理者并沒有建立或成立知識產權的機關,同時也沒有員工專項負責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有關的知識產權人才少之又少。我國有一些法律甚至有許多空白。知識產權是法律給予合理性的獨有性。大部分發達國家對于亂用知識產權進行壟斷的做法,都是利用執行反壟斷法來進行制止,然而截止到現在中國并沒有推行《反壟斷法》,并且可執行的一些制度也沒有在相應的機制中體現出來。因此,我國一些企業經常處于十分被動狀態在遇到有關知識產權糾紛時刻,這樣很不利。
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小論文
構建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是實施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內容。它能使企業有效掌握信息資源,降低交易成本,充分利用企業的知識產權資源,實現知識產權收益的最大化。構建和完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明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職責,構筑具有知識產權內涵的企業文化,是構建和完善現代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制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 企業 知識產權 管理機制
企業的創新能力決定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有報告稱知識產權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硬通貨”,將超越自然資源和資本等傳統資產,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資產。據統計,目前全球跨國公司的總數已超過6萬個,產值約占全球總產值的四分之一,貿易額占國際貿易額的60%,技術貿易占60%-70%。大批跨國公司掌握著多個產業的核心技術,處于國際貿易和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上游,以專利和技術標準作為設置技術壁壘和壟斷市場的重要手段。面對如此嚴峻的國際市場競爭格局,我國企業要迎接來自世界各國的`挑戰,從“制造大國”升格為“創造大國”,改變“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現狀,必須建立知識產權戰略,構建和完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制。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制是對企業知識產權戰略進行研究并對專利、商標、著作權等知識產權進行綜合管理的機制和相應制度的總稱,主要包括建立相應的機構和制度對知識產權的申請、授權許可等一系列事務進行管理。
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制現狀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我國企業在如何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構建和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的認識方面仍存在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缺乏從戰略高度對知識產權進行管理。一些企業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僅限于開發項目管理、申請項目管理等方面,缺乏對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知識產權發展規劃的制定,導致企業處于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其次,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機制不健全。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企業一旦涉及到知識產權糾紛主要通過聘請律師來解決。最后,企業缺乏對知識產權方面的國際規則的了解,欠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造成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劣勢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