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小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1
提出問題
我們的家鄉高淳縣因為螃蟹而聞名全國,我家也是養螃蟹的。我喜歡我家的螃蟹,它們小的時候很可愛,爬在手上癢癢的。養螃蟹很辛苦,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收益也不錯,也許這就是“苦中有樂”吧!我們一家的生活就指望爸爸的蟹塘了,為了弄清楚今年我家蟹塘的利潤,我決定做一次調查。
調查結果
要知道我家今年的成本和收入各是多少,那么就要先了解拿了多少蟹苗。對于這個問題,我還是要問我無所不知的老爸。晚上,爸爸回來后,我連忙跑去問:“爸爸,咱們家今年拿了多少蟹苗呀?”爸爸不解的問:“你問這些干什么呀?”于是,我便把前因后果跟他講了一下。老爸終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對我說:“我們家一共拿了20000元的蟹苗。”接著又對我說了許多關于螃蟹的知識。
晚上問了一些問題后,我把它們用一張紙記錄下來,大概是以下這個樣子:
成本:
總計:145000元
現在已經知道成本是多少錢了,前面提到說要計算成本、收入各是多少,所以我還是要再問一下老爸。爸爸說:“目前大約有3000多只螃蟹上岸了,占總數的四分之一,每斤平均可以賣到50元左右。”除了螃蟹可以賣錢,龍蝦和魚也可以賣錢,如果魚按4元一斤,龍蝦按7元一斤,我們家還是可以多賺一些錢。
推算結果
計算成本已經算好了,是145000元,下面只要算收入了。如果按照每只螃蟹0.35斤,每斤50元來算,那么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算式:
3000×4 = 12000(只)
12000×0.35 = 4200(斤)
4200 × 50 = 210000(元)
210000 – 145000 = 65000(元)
4×600 = 2400(元)
7×20xx = 14000(元)
65000 + 2400 + 14000 = 81400(元)
除去成本的話,我家大約可以賺81400元。
對推算結果的反思
結果出來了,我無比興奮,因為這是我忙活了很多時間的成果。我對爸爸說:“沒想到賺錢也這么辛苦呀!”我一開始以為養螃蟹不用成本呢!爸爸笑著說:“處處有數學呀,沒想到養螃蟹中也有數學!”這時,我考慮了一個問題:這些錢都花到哪兒去了呀?接著我想了想,明白了這些錢是家里用來買生活用品和衣服糧食的錢,我笑我自己太笨了。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2
我在家里用紙筒做了一個“籃筐”,用小時候玩的小球作為籃球來
打籃球。 一天,我在投籃,球落下后滾到了床底下,在用竹竿把它勾出來時,我還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收獲:一個彈球。它幾乎只有“籃球”的十分之一大。用小球投久了,不免覺得乏味,便突發奇想用那彈球來投,意外的,那似乎非常容易投進,雖然剛開始時很不容易進球,但隨著投的次數增加,投進的幾率比原來大多了,甚至超過了投小球的準確率,幾乎百發百中。這絕不是運氣,更不是碰巧,也不是我的水平突飛猛進了。 那是為什么呢?
于是我開始思考:彈球的質量比小球重多了,因此扔相同距離所需的力也較扔小球時增大不少。而以前扔小球居多,習慣上所用的力也不同,因此,這不是習慣或熟能生巧造成的,準確率的提高跟球的質量無關。而“籃筐”未變,故只可能是人或球的問題,而我方才沒有那么高的進球率,故是球的問題。而進球率越來越高應該是漸漸習慣了投彈球時所用的力了。那么應該就是球體積的大小的改變造成的。
于是我便開始驗證了。用尺子測量出“籃筐”的上截面直徑約為25厘米,小球的直徑約為10厘米,而彈球的直徑約為5厘米。因此:
“籃筐”的上截面的面積約為:25* 25/2/2*3.14=490.625平方厘米,小球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約為:10*10/2/2*3.14=78.5平方厘米,
彈球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約為:5*5/2/2*3.14=19.625平方厘米。
而若要進球,則球的重心應偏向籃筐,及至少有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在籃筐內,而彈球的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小于小球的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故彈球進球的幾率大于小球進球的幾率,且應為小球進球的幾率的4倍。
通過計算我搞清了這個小問題,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3
今天,我興致大發,和爸爸一起去買了三條金魚為我做伴。
又是一個星期天,陽光明媚,媽媽把我精心挑選的魚放在魚缸里,再往里裝了滿滿一缸的水,然后再把5塊形狀相同的采石和一些裝飾品一同放了進去。看著水缸里的魚,我開心極了。這時,正在玩賞的時候,在一旁默默不語的媽媽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她帶著神秘的語氣問我:“甜恬,你知不知道水中彩石的體積是多少,算出來了,我就送你一份神秘禮物,怎么樣?“我經不住禮物的誘惑,看了看水中的彩石。除了興奮和喜悅,同時我也暗暗的下了決心。一定要算個水落石出。我正對著魚缸,仔細的琢磨著。與此同時,我又拿了把尺子,好幫助我算出石塊的體積。我用直尺把魚缸的長30厘米,寬和高都是15厘米量了出來6750立方厘米。那么石塊的體積該怎么求呢?總不能把彩石的長、寬、高都算出來吧。我想:石塊的體積占了水的體積的一部分,兩者結合才能達到現在水的高度。記得媽媽把水盛滿魚缸,把彩石放進水里時,水差點溢了出來;當把它們一個個放進水里時,水面的高度不斷增加,如果我把彩石取出水面,水的體積只會隨著石塊的體積而減少……對呀!我為何不用筆在現在的水面上做個記號,等彩石取出后,在把那時水面的高度描出來,最后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它們的高*寬*長),不就是這些彩石的體積嗎!
于是,我照著我的想法進行一次實驗。為了進一步精準的測量出水的高度,我用夾子慢慢地伸進魚缸,小心翼翼地把五塊彩石取出水面。我靜靜地蹲下來,仔細的觀察慢慢平靜下來的水面……顯而易見,現在水面的高度比原來少了4厘米,高度明顯減少,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求出5塊彩石的體積,這點小事難不倒我。這時,我拿了張白紙,在上面寫著“4厘米(高)*30厘米(長)*15厘米(寬)“等于1800立方厘米。5塊石頭的總面積就是這項實驗大功告成,終于圓滿的畫上了句號。
通過這項實驗,向我應證了一句話,數學是研究,數學是探索,數學是發現。因為我堅信,有了這些必不可少的因素,才能成功地挖掘到勝利的寶藏。
六年級數學的小論文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的小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植根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也是哲學的一門衍生物。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數學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產生的蹤跡。
關鍵詞:數學;生活;哲學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素材來源于生活。
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恩格斯
在學習生活中,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小青年來到賣螃蟹的李大爺跟前問:"螃蟹多少錢一斤?"李大爺說:"30元一斤。"甲青年說:"我喜歡吃身子,只有一半應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說:"我喜歡吃爪子,也應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爺就把螃蟹分下來賣給了他們,回家的路上,李大爺仔細一算才發覺上了當,請你們用數學知識來解釋一下李大爺為什么上當了?被這一情境引發了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了積極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
關于六年級數學的小論文
一、現階段財務管理人員所處的現狀
(一)“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定位
我國目前的教育層次主要分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學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五個層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本科大學生已經逐步成為一般的專業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大學本科教育的主要任務只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卻忽略掉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就業壓力
高級本科教育人才與高級技工型人才在工作崗位上是一個強烈的競爭。往往會出現高級技工型人才還沒畢業就已經被大企業“預定”,而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這種情況很多是由于大學本科畢業生“動手能力差”,應用型高校學生的“應用型”不夠,求職時“缺乏經驗”所造成的。產生這一結果與許多應用型高校畢業生的培養目標不夠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體系不科學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高校應該足夠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培養路途上更加注重實踐的重要性。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職業定位
很多高校大學大學生會把職業目標定位于企業、事業、機關等相關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等相關工作。但是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變遷,對于各類專業人才的'知識層次、能力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大學生在本科期間對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實踐經驗也比較的匱乏,這便引起了求職與就業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六年級數學生活小論文
其實數學于生活,又服務了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中,數學的運用無處不在。我們只有用心去體會,才能感受到數學的博大精深。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生活小論文,歡迎參考!
六年級數學生活小論文一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到很多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總結,那么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陪媽媽去逛街買衣服。在一家商場,媽媽看中了一件大衣,營業員阿姨說:“我們正在進行促銷活動,所有衣服在原價基礎上打七折,現在買最劃算了。”媽媽說:“我很喜歡這件衣服,可是折扣少了點,能不能再打點折?”沒等營業員阿姨回答,我就搶著說:“就是。阿姨,你給我媽媽打個高一點的折扣吧,我看就九折吧!”我剛說完,營業員阿姨就哈哈大笑起來:“好啊,我很愿意。就是不知道你媽媽同不同意啊?”我很得意地看著媽媽,心想:還是我厲害,一下就打到了最高的折扣。誰知道媽媽也笑了,她摸著我的腦袋說:“傻孩子,折扣不是這么算的。把一件東西原來的價錢平均分成十份,每份叫作一折。十元錢的一折就是一元。那么六折和九折哪個更劃算呢?”我仔細想了想,哦,折扣原來是這么回事啊。十元錢的六折就是六元,九折是九元。原來折扣是越低越劃算。“阿姨,我弄錯了。你給我媽媽打個五折吧。”阿姨笑著說:“嗯,看來你還是個很靈活的孩子嘛,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就給你媽媽打五折吧。”我剛想向媽媽炫耀一下,媽媽說:“那我再考考你,這件衣服的`原價是965,你幫媽媽省了多少錢呢?”這可難不倒我,我張嘴就來:“原來阿姨給你打的是六折,我幫你爭取到了五折,也就是省了一折的錢,就是96.5元。”“嗯,不錯,算的還挺快,還知道用最簡單的方法!”
數學與生活小學六年級小論文
導語: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數學很多東西應用到生活中,都會非常有趣。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數學與生活小學六年級小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一)
我在家里用紙筒做了一個“籃筐”,用小時候玩的小球作為籃球來
打籃球。 一天,我在投籃,球落下后滾到了床底下,在用竹竿把它勾出來時,我還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收獲:一個彈球。它幾乎只有“籃球”的十分之一大。用小球投久了,不免覺得乏味,便突發奇想用那彈球來投,意外的,那似乎非常容易投進,雖然剛開始時很不容易進球,但隨著投的次數增加,投進的幾率比原來大多了,甚至超過了投小球的準確率,幾乎百發百中。這絕不是運氣,更不是碰巧,也不是我的水平突飛猛進了。 那是為什么呢?
于是我開始思考:彈球的質量比小球重多了,因此扔相同距離所需的力也較扔小球時增大不少。而以前扔小球居多,習慣上所用的力也不同,因此,這不是習慣或熟能生巧造成的,準確率的提高跟球的質量無關。而“籃筐”未變,故只可能是人或球的問題,而我方才沒有那么高的進球率,故是球的問題。而進球率越來越高應該是漸漸習慣了投彈球時所用的力了。那么應該就是球體積的大小的改變造成的。
于是我便開始驗證了。用尺子測量出“籃筐”的上截面直徑約為25厘米,小球的直徑約為10厘米,而彈球的直徑約為5厘米。因此:
“籃筐”的上截面的面積約為:25* 25/2/2*3.14=490.625平方厘米,小球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約為:10*10/2/2*3.14=78.5平方厘米,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范文
提出問題
我們的家鄉高淳縣因為螃蟹而聞名全國,我家也是養螃蟹的。我喜歡我家的螃蟹,它們小的時候很可愛,爬在手上癢癢的。養螃蟹很辛苦,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收益也不錯,也許這就是“苦中有樂”吧!我們一家的生活就指望爸爸的蟹塘了,為了弄清楚今年我家蟹塘的利潤,我決定做一次調查。
調查結果
要知道我家今年的成本和收入各是多少,那么就要先了解拿了多少蟹苗。對于這個問題,我還是要問我無所不知的.老爸。晚上,爸爸回來后,我連忙跑去問:“爸爸,咱們家今年拿了多少蟹苗呀?”爸爸不解的問:“你問這些干什么呀?”于是,我便把前因后果跟他講了一下。老爸終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對我說:“我們家一共拿了20000元的蟹苗。”接著又對我說了許多關于螃蟹的知識。
晚上問了一些問題后,我把它們用一張紙記錄下來,大概是以下這個樣子:
成本:
總計:145000元
現在已經知道成本是多少錢了,前面提到說要計算成本、收入各是多少,所以我還是要再問一下老爸。爸爸說:“目前大約有3000多只螃蟹上岸了,占總數的四分之一,每斤平均可以賣到50元左右。”除了螃蟹可以賣錢,龍蝦和魚也可以賣錢,如果魚按4元一斤,龍蝦按7元一斤,我們家還是可以多賺一些錢。
推算結果
計算成本已經算好了,是145000元,下面只要算收入了。如果按照每只螃蟹0.35斤,每斤50元來算,那么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算式:
3000×4 = 12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