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
清明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緬懷先人的日子。那么,這樣的日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有什么意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 篇1
清明節的來歷:
唐玄宗在公元732年制曰:“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現在寒食節已經消失,而清明節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節日流傳至今。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貴人倫、重親情的特點,春秋祭祀,以時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們春祈秋報的心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祭祖敬祖的傳統,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創造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已經積淀為一種民俗文化心理,成為人們的集體意識。
清明節又與古代消失了的節日上巳節有關。農歷三月三日的上巳節有兩個活動內容,一是人們在春天到來之時到野外踏青嬉戲,一是招魂續魄,召喚親人的亡魂,也召喚自己的魂魄回歸。隨著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節演變成春游的活動,上巳節消失了,這個文化因子在清明節中得到充分的體現。人們在節日里踏青郊游,盡享春光;蚣易搴蠚g,或交友團聚,總之在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是中華民族祭祖掃墓、緬懷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許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靈,寄托哀思,追懷革命歷史,撫今思昔,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幾千年來,清明節的儀式和內涵不斷演化、不斷整合和不斷豐富。隨著清明節成為我國的法定假日,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體會個中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價值。
執政者把清明節定為法定假日,正是對民意的充分尊重,也是對公權力的尊重。 回顧我們黨和國家走過的歷程,無論是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年代,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無數先烈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緬懷他們:就是要學習他們那種為了實現理想信念忠貞不渝、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就要學他們那種模范遵守黨的紀律,一生交給黨安排的高貴品格; 我們紀念他們:就是要象他們那樣為了人民的利益,持有上下求索堅忍不拔的`毅力。
今天,我們過清明不只是為了緬懷先人,也不只是為了掃墓。我們過清明節假日,更多的是要通過掃墓祭祀等形式喚起后人對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體現感恩祖宗、傳承家族榮譽的文化傳統,從而不斷增強凝聚力,同時確保民族的優良文化和共同的記憶,得以代代相傳、萬載永續。以致更好地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
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清明節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始終以國家統一和宗族團結為目的。時代在變化,我們更是要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展觀,清明節要寄托炎黃子孫崇敬先人、仰慕先賢的情懷,要起到延續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精神的作用,要表達對先人的感恩以及對先賢先烈風范的緬懷和景仰。
清明節的意義不僅在于對先人的感恩以及對先賢先烈風范的緬懷,更在于團結人心,增加凝聚力。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是我們追憶先輩,寄托哀思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青山含悲,蒼天落淚,在綿綿細雨里,我們傾巢而出,在祖上的墳頭燒香默哀,在墳頭的四遭植樹懷念。
清明節是怎么來的呢?原來這與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人物有很大的關系。這個人曾經和春秋晉文公重耳有相當密切的交情。話說當初重耳流亡諸侯的路上,饑不擇食的時候,是他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讓他活命的,對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介子推。
按說,這樣的人,在重耳復國當上霸主后,一定會受到重用的。的確,晉文公確實要重用介子推,可是這個介子推不領情啊,三請三顧都搬不動他。這個倔強的老頭,最后為了逃避晉文公的打擾,不得不帶著老母親跑到了千山,結果被晉文公一把火給燒死了。
晉文公為了表達對介子推的懷念,并銘記自己的過失,就把燒死介子推的大樹劈成木板子,做成為木屐,穿在腳上,每每聽到木屐的聲音,不禁掩面淚流,假惺惺的說“悲乎足下”。
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是寒食,任何家庭不得生火做飯,喝冷水,吃干糧,并在寒食上山植樹。到了唐朝玄宗的時候,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于是演變成為清明掃墓。
千山依舊介子亡,寒食無雨淚也滂,每逢清明倍思君,山前墳后種樹忙。因為有了這個介子推,中國就多了一個節日,這個節日在今年被政府法定為傳統的節日,可以放假一天,在你為自己的先人掃墓的時候,你是否也會想起,原來清明節也就是寒食節,這個節日與介子推有莫大的關聯呢?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 篇3
清明節,大家都明白,要去掃墓,還不許吃熱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別著急,聽我慢慢跟你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我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大部分人都離開了重耳。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同他一齊避難去了,其中有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暈了過去,介子推用刀從自我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端給重耳吃了。十九年后,重耳回國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對和他一齊流亡出走的大臣們都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立刻派人去請介子推,誰知介子推不愿見他,緊閉大門。偷偷背上他的老母親上綿山了,晉文公讓他的御林軍上山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只留下一個出口讓介子推出來。晉文公聽從了那人的計策,便縱火燒山,火燒了很久,介子推死活不愿出來,便被燒死了。晉文公沒看他出來,又讓人上山去找,見到他們母子倆靠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只留下兩具尸體,晉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介子推尸體的時候見他脊背靠著柳樹洞,便從里面拿出一塊布,上頭寫著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從此以后,人們就有了清明節吃寒食、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 篇4
清明,是24節氣之一,是中國的流傳千年傳統節日,我想,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它都有著不一樣的含義。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齊的,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眸子。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著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為了就自我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忙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后,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此刻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可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墒墙樽油坪屠夏妇褪遣怀鰜,之后兩個人抱著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并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為清明,又稱寒食節。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標示著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 篇5
清明,夏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稓v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所以得名!鼻迕鞴澋钠鹪,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之后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由于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節的后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后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斗雞、蕩秋千等活動。此習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在越南、韓國、琉球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
由于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陽歷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為香港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澳門則是其中一個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另一個是冬至),而中國大陸從2008年起也將清明列為公眾假期。
【清明節的來歷和意義】相關文章:
土家族擺手舞的來歷與意義10-06
游學的含義和意義11-15
游學的意義和特點10-01
保險的意義和功用08-23
溝通的作用和意義03-25
圣誕節的來歷和習俗10-23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03-18
論壇推廣的意義和優勢08-17
論文致謝的意義和作用09-10
專業實習的目的和意義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