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食物
清明,也是中國美食傳統(tǒng)中最好的時節(jié)。臺州清明節(jié)又有哪些美食呢?
臺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食物
清明節(jié)在臺州,家家作菁團、菁餅(團為咸,餅為甜)為寒食品,帶去掃墓。菁是田野上蒿、艾一類的野生小草,有清香味.清明后開黃色小花。臺州民間采之洗凈后在開水中氽過搗成泥,拌上糯米粉及小麥粉,即做成團和餅,叫菁團、菁餅。菁團的餡用豆腐干、筍、豬肉、油泡、蘿卜等切成小方粒,炒熟后再被包裹;菁餅的餡則是用紅糖或用甜豆沙做成。
掃墓又稱“墓祭”或“上墳”。時間靈活,一般在清明前后舉行,有“前三后四”的說法。據(jù)《浙江通志·風俗)和《臺州府志》記載,這一天,臺州各縣民間不分貧富,都在各自的祖先墓前設(shè)饌致祭,并插香燒紙,封土于墓,俗稱“加墳土”。舊俗民間在墓地插竹掛紙錢;也有壓紙于墓場和墓背的,稱為“壓墓錢”,上過墳后,在墳頭上掛彩色幡,表示該墳有下代人照管。
溫嶺及玉環(huán)的閩南籍人在祭墓完畢以后.還將菁團和銀錢分給在墓所的鄰家兒童,或給以銀錢,叫做“散墓資”。解放初還有這種俗例,近年已不作興。
新中國建立以后,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陵園的活動,已成為民間一種新時尚。清明節(jié)那一天,各地機關(guān)、團體、學校和群眾組織,帶著花圈和鮮花,成群結(jié)隊地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寄托哀思。
清明作為節(jié)氣,只有一天;寒食節(jié)一般為三天。臺州民間的清明活動,可以延遲到端午節(jié)或春花收割前舉行。有“清明長長節(jié),做到端午歇”、“清明長長節(jié),做到割麥歇’的說法。其原因.一說是因為“清明”節(jié)時,正值青黃不接,舊時民間無力操辦祭品,到春麥收成后才趕著“做清明”。另一說法,和戚繼光在這一帶抗倭有關(guān)。據(jù)說當年某村中的男子都隨戚家軍抗倭去了,到清明節(jié)時、有人提出要回家過節(jié),戚家軍將領(lǐng)為不放松節(jié)時防務(wù),就讓他們在節(jié)后輪流回家去和家人共掃祖墳,直到端午左右,全村人才都過完了清明.抗倭也取得重大勝利。從此相沿下來。
我市各縣民間在清明節(jié)有插柳簪的習俗,據(jù)說是為“驅(qū)香九娘”的。認為有保全家康健并使人延年益壽的作用。天臺縣民謠說:“清明勿插柳,來世嘸娘舅;清明勿戴花.來世嘸娘家。”又說:“戴個麥,活一百;戴個花,活百八;戴花插柳活八百。”
天臺、臨海民間在清明這天,家家戶戶還要買香螄(即海螄)吃。據(jù)說,清明日吃了海螄能使人眼睛明亮。俗稱這種小海螄為“亮眼螄”。所以鄰縣三門、寧海等地的販子,往往在節(jié)剛期間長途販海螄到天臺、臨海出賣。
青團
清明時節(jié),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用漿麥草的汁或者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拌進糯米粉里,再包裹進豆沙餡兒,青團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綠色的健康小吃。蒸熟以后綠綠的松軟的皮兒,豆沙餡心甜而不膩,帶有清淡艾草香氣,香糯可口。
清明果
每到清明,江浙南部地區(qū)家家戶戶都要做一種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掃墓時用來祭奠先人的。
清明果形狀有些像餃子,但味卻截然不同。
清明果的皮是用清明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白色的米粉加上清明草的綠色汁液立刻就變成了碧綠色,然后包入豆沙餡,這時候還需要一個有圓形刻花的木質(zhì)模子,將包好的清明果壓入模子中,再拿出來時就會有一面印上了漂亮的花紋。小小的點心透著股清香,看上去倒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
清明螺
清明時節(jié),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
因這個時節(jié)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
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酒釀
古人相信清明時分水輕清上行,此時水質(zhì)最好,宜多儲之。此時的水尤適合做甜酒釀,以糯米浸水約一天取出,淘凈后蒸熟放涼,然后放在缽中加入酒曲蓋嚴實,若氣溫適合快則一周不到即可得到甜酒釀,色白而細膩,加入玫瑰腌制的糖味道極芬芳。長江流域食酒釀很普遍,醪糟、酒糟亦都是此物。
酒釀的制作方法
酒釀,又稱糯米酒、米酒、醪糟,是一種傳統(tǒng)的發(fā)酵食品,已有二千多年的使用歷史。酒釀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純酒曲發(fā)酵而成,含有40%以上葡萄糖、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yǎng)成分,有活氣養(yǎng)血、活絡(luò)通經(jīng)、補血生血以及潤肺之功效。釀制后口味香甜醇美,營養(yǎng)成分更易于人體吸收,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欲,有助消化、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進血液循環(huán)、潤膚的功效。是中老年人、孕產(chǎn)婦和身體虛弱者補氣養(yǎng)血之佳品,一年四季均可飲用。
具體的.制作方法如下:
特別說明:制作米酒使用的容器(不要使用塑料容器)一定要清潔,千萬不要沾油,雙手一定要清潔。
準備用料:
1、根據(jù)發(fā)酵容器的大小和酒曲的發(fā)酵用米量來決定米的多少。一般一袋甜酒曲一次可做3斤糯米,現(xiàn)以2.5斤糯米為例;
2、酒釀酒曲半包(5克);
制作過程:
一、淘洗米:一般淘洗3-5遍,洗掉粉塵,盡量使水看起來清爽一些。
二、浸米:淘洗干凈的米放入清水淹沒浸泡。夏季泡5個小時,冬季泡10-20個小時;泡至用手能碾碎后成粉末狀時即可。泡的的目的是為了讓米吸足水份和在蒸的時候熟的更透。泡好后撈出瀝干水份。
三、蒸飯:撈出糯米瀝干水份。在蒸架上墊上紗布,再將糯米倒入鋪平。把米放入蒸鍋內(nèi)。開火燒水至沸騰有蒸汽時再大火蒸20分鐘斷火,米不可蒸的太生,也不可蒸的太爛以免影響米的后期發(fā)酵。(一定要把米蒸熟蒸透。沒有蒸具,也就可以用電飯鍋把米煮熟,不過這樣做出來沒蒸出來的效果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用的方法)。
四、糯米蒸透后,倒在可瀝水的容器內(nèi)攤開,用較多的涼開水從糯米上淋下過濾(建議使用涼開水或瓶裝水),使糯米淋散瀝冷 (目的在于不讓糯米粘在一起,做出來后會更好,瀝冷不是完全冷喲,保留一定的溫度,手摸著溫溫的最好)。
五、將蒸熟涼透的糯米舀入陶制或玻璃容器中,把酒曲撒入飯中與飯混合均勻。也可用一點點溫水將酒曲化開后再淋入飯中,混合更均勻(混合均勻是為了更利于發(fā)酵)。然后,再將飯抹平并在米飯的中心部位掏出一個酒窩便于觀察發(fā)酵的變化,最后再均勻地澆一碗清水。蓋上蓋或者用保鮮膜包住口,外面用保溫材料(如棉被什么的)裹上放在溫暖的地方發(fā)酵,溫度一般應(yīng)在30℃~32℃之間,一般36~40小時就可以吃了。注意:在酒釀做好之前,盡量不要再搬動。發(fā)酵中途可以用手摸容器外壁是否發(fā)熱,發(fā)熱就是好現(xiàn)象,發(fā)酵過程中溫度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一般保持在30℃~32℃之間,可以把它放在暖氣邊上,或再在容器邊上放個熱水袋,中途可以換熱水。放置24~48小時即可。發(fā)酵過程中最好伸手去被窩里測測溫度,如果里面太過熱,就將被子撤開晾一會,不然酒釀做好后會偏酸。溫度過高和發(fā)酵時間過長都會導(dǎo)致酒釀變酸。還有就是制作中長白毛現(xiàn)象,原因為:1、溫度過高導(dǎo)致發(fā)酵出現(xiàn)異常;2、另一原因就是酒曲量不夠以致糯米未很好的發(fā)酵導(dǎo)致長白毛。所以建議初次沒經(jīng)驗的朋友做的時候酒曲可以適當比原比例多放一點。發(fā)酵時間到了后,開蓋看看,如果那中間挖的洞洞里有了半酒窩的酒釀汁,就立即取出,這時已可以食用了,但味道不好,要再在常溫下存放兩三日就可以吃了。如果酒窩里無論多長時間都沒有汁的話,那就是說,你的酒釀做失敗了。如果做好的米酒一時吃不完,可放在微波爐內(nèi)加熱幾分鐘,殺死酵母。這樣就可以保持口味的穩(wěn)定。
【臺州清明節(jié)吃什么食物】相關(guān)文章:
清明節(jié)要吃什么食物10-30
清明節(jié)吃什么食物「匯總篇」10-30
小暑吃什么食物07-07
小年吃什么食物02-03
重慶冬至吃什么食物12-26
南方冬至吃什么食物12-26
夏季吃什么食物養(yǎng)生08-10
秋季吃什么食物可以護發(fā)08-17
頭發(fā)干枯毛躁吃什么食物10-08
吃什么食物能夠防治牙周炎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