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么意思
龍抬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YJBYS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關于“二月二龍抬頭”的文章,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清時期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歷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在北京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說“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墻壁驅除蝎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為一個特殊的日子,說這是“迎富貴”的日子,在這一天要吃“迎富貴果子”,就是吃一些點心類食品。宋代宮廷在這一天也有專門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述南宋時,二月初二這一天宮中有“挑菜”御宴活動。宴會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種植生菜等新鮮菜蔬,把它們的名稱寫在絲帛上,壓放在斛下,讓大家猜。根據猜的結果,有賞有罰。這一活動既是“嘗鮮兒”,又有娛樂,所以當時“王宮貴邸亦多效之”。不過,唐宋時的這些“二月二”活動并沒有和“龍抬頭”聯系在一起。
到了元時期,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段鼋蛑尽吩诿枋龃蠖汲堑娘L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面條,稱為“龍須面”;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關于“二月二龍抬頭”的各種民俗活動記載便多了起來。人們也把這一天叫作龍頭節、春龍節或青龍節。清末的《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這時不僅吃餅吃面條,婦女還不能操做針線活,怕傷害了龍的眼睛!哆|中縣志》記載民國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說:“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農家咸以粗米面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于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云。”這是遼寧地區的民俗,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梁,把龍喚醒。同時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還有引水入宅的活動。《宛署雜民》中記載:“都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蜿蜓布入宅廚,施繞水缸,呼為引龍回。”這種活動是在節日清晨,人們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邊、井邊一路撒來,直到家中的水缸邊,以求風調雨順。僅僅有降雨還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讓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這正是小農經濟意識的反映。有的地方還有耍龍燈的活動,也是求雨之意。講求在這一天剃頭,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明朝時,在二月二還增添了“熏蟲”、“炒豆”的活動。《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熏床炕,曰熏蟲,為引龍蟲不出也。”《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蟲。”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么意思】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抬頭活動02-21
二月二龍抬頭的說說02-16
二月二龍抬頭的寓意03-24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02-20
二月二龍抬頭句子02-17
二月二龍抬頭吃餛飩03-11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么02-21
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及習俗03-11
二月初二龍抬頭06-26
二月二龍抬頭的心情說說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