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州中元節習俗
溫州中元節習俗有哪些嗎?不知道的就跟著yjbys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溫州中元節習俗:湯和信俗活動
600多年前,明朝大將湯和(1326年~1395年)率領官兵來到溫州等東南沿海修城筑堡,抗擊倭寇侵擾。為了紀念湯和的豐功偉績,緬懷抗倭將士的英勇事跡,龍灣寧村百姓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都要舉行湯和信俗活動。如今,龍灣寧村的湯和信俗活動已成為溫州地區最具規模、持續時間最長的民俗文化節日之一,也是我國古老的中元節習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個案之一。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是全國人民“祭祖”的傳統節日。據《孫延釗集》載:“東甌王廟在永嘉場,即今永強,每歲以舊歷七月十五舉行迎會!痹诿磕昶咴率逯性,永強一帶群眾盛行祭奠抗倭英雄湯和和死于倭患的同胞,后逐漸演變為全民公祭的“湯和信俗”。
14世紀,日本處于內戰時期,一些戰敗的潰兵、敗將流落海上,會同浪人、奸商組成海盜集團,經常騷擾中國東南沿海。《明史·湯和傳》載:“倭寇海上,帝患之……和乃度地浙西東,并海設衛所城五十有九!敝煸吧钪獤|南沿海倭患的危害性,于是派湯和前去部署防務。湯和在海防線上自北向南修筑城堡59所。這些城堡在抗倭斗爭,特別在溫州(古稱東甌)一帶發揮極大作用。
當年湯和在寧村等地實行“寓兵于民”的政策,允許來自五湖四海的士兵以及當地抗倭將士,在寧村娶妻生子。有事則戰,無事則耕,戰時為卒,農時為民,經濟上做到自給自足。湯和離去后,留下衛所軍長期駐扎在寧村。定居于寧村的抗倭戰士后裔,為緬懷湯和造城功德,家家設立神位紙牌祭祀,上寫“寧村所主湯和公之位”。永強人民視湯和為保護神,尊為“城隍”。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請于朝,建成湯和廟,俗稱“城隍廟”,逐漸形成“湯和廟會”。
“七月十五湯和節”的基本內容一是巡游,二是祭鬼。整個活動從七月十三至十七,持續5天。十三日背“路經牌”。一人背著“路經牌”,一人敲鑼,沿著巡游經過的路線走一圈。十四日“符司爺”掃街。一人妝扮成“符司爺”持“符司”牌,騎馬,四人打著鑼鼓鈸,沿途走一圈。十五日湯和神像出巡。在湯和廟舉行隆重的神像出巡儀式,“文武元帥”、“先鋒”、“土地”、“七星神將”等扮演者叩拜過神像,眾“衙役”在廟內三出三回后,擁簇著湯和的香爐、神像出廟,廟門隨即關閉,高掛“公務出巡”牌。巡游隊伍十分整齊,有開路先鋒,七星、土地、犯人、無常、皂隸、彩女、文武判官、文武元帥等,在鑼鼓喧天中,分步行、騎馬等形式,依次列隊前進;最后是一頂四人抬的六角明轎,坐著城隍爺塑像,鳴鑼壓陣。
巡游活動的最后一項內容,是在寧村所南郊“抗倭英烈墓園”內的“祭祖”、“祭鬼”。祭禮除三牲祭品外,還備有兩蒸籠的飯倒在竹席上,文元帥主祭,三叩九拜。三獻香、三獻茶、三獻飯、三獻酒、讀祭文。最后隊伍回村在四門巡游一遍,稱“游營”。以后農歷七月十六、十七演兩天戲,戲畢活動結束。
2008年6月14日是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龍灣湯和信俗作為民俗項目,榜上有名。
【溫州中元節習俗】相關文章:
溫州冬至的習俗10-26
溫州清明節習俗03-25
廣西中元節習俗08-20
中元節的習俗大全10-24
臺灣中元節習俗03-01
中元節的習俗大全03-18
山東中元節習俗03-12
中元節各地的習俗03-19
什么是中元節?山西中元節習俗介紹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