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俗稱“過年”,關于春節全國各地有什么習俗,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老北京的春節廟會
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云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巨富顯貴外,絕大多數是騎自行車。他們多身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坎肩,頭戴細氈禮帽。香客們從城里出發出廣安門向南,當然基本順風,(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廣安門就須逆風而行了。
紙魚,用一根竹劈兒綴上白線拴好,以便手提;還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銀箔的金銀元寶,也拴在竹劈兒上。另外還有一種卜碌碌帶響的風車。這種風車系用細篾兒和彩紙條兒糊成風輪,安裝在秫秸架子上,每個風輪帶有白線拴好的一對小鼓腿兒,敲打著一個泥塑蒙紙面的小鼓,大風一刮,卜碌碌直響。
這種風車有單一的,有四個以至十幾個連在一起的。傍晚,太陽平西的時候,你只要仁立街頭,就能見到一輛接一輛的自行車形成了湍急的車流。
東北年俗
東北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就特別多。
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陜西年俗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陜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后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稱其為春節。
各地春節食品
北京: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的飲食,從這首:“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就可以知道北京在春節期間的食品有多豐富。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
上海: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東北: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黃米作皮包上豆餡制成,幾乎家家都做,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豫南: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湖南: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
春節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5、臘月三十除夕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后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于門。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各地春節的習俗】相關文章:
國內各地結婚的習俗11-12
各地圣誕節的習俗12-26
圣誕節的各地習俗12-26
各地圣誕節習俗12-27
圣誕節各地習俗12-27
有關各地乞巧七夕的習俗11-25
揭秘浙江各地七夕的習俗11-23
七夕各地習俗大全參考11-22
圣誕節世界各地習俗12-26
精選各地乞巧七夕的習俗參考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