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論語十二章中考題及答案
《論語》介紹:《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四書)《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五經)并稱“四書五經”。
理解性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文中的古今異義:
(1)有朋自遠方來。朋,古義:志同道合的人;今義:朋友。
(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義: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今義:對人的敬稱。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義:泛指次數;今義:二加一所得的數目。
(4)擇其善者而從之。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從前。
(5)可以為師矣?梢裕帕x:憑借某種條件去做; 今義:允許。
一詞多義:
(1)時:學而時習之(時常、按時)元芳時年七歲(當時)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學(立志)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向)
文言虛詞:
(1)而,擇其善者而從之(表順承)、人不知而不慍(表轉折)
(2)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可以為師矣(作為)
(3)其,回也不改其樂(代詞,這)、擇其善者而從之(代詞,其中)
重點句子翻譯: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
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對于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樣。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忠實地記住,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論語十二章中考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論語》十二章03-15
駱駝祥子中考題及答案范文09-14
有關《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譯文10-22
國學經典: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注解07-20
《論語譯注》前言04-24
儒學經典論語名句賞析11-22
《論語》經典名句(精選190句)08-30
初三英語閱讀答案理解題及答案01-17
國學經典之《論語.為政》賞析03-28
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