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不要讓競爭教育傷害孩子的快樂

        時間:2024-08-15 12:27:15 幼教早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不要讓競爭教育傷害孩子的快樂

          教育號稱“一切為了孩子”。

        不要讓競爭教育傷害孩子的快樂

          但是,一位在教育部門的朋友說,學校教育體系的實質是官員想有政績,政績就是升學率,政績的壓力經過校長、級組長、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層層傳遞給學生?梢,絕非是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教育官僚的業績是由孩子們的努力所實現。

          于是,在國內很多小學中,老師鼓勵孩子在考試中抄襲是普遍現象。

          于是,中小學生沒有真正的自習課,因為自習課已經被各科老師搶占。

          于是,家長每天收到老師們的短信,說孩子不如其他同學,令家庭崩潰。

          一個媽媽看到女兒一科考了92分,嗯,還不錯啊,但隨即看到全班的平均分是98.5分,她一下子被打擊了,回到家后好好教育了一下女兒。因為不斷這樣教育女兒,女兒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壞,動不動就發脾氣,最后女兒的奶奶終于受不了了,說,她實在看不出92分和98分有什么分別?婆婆的話很給力,媽媽也覺得自己的確是敏感了,從此以后對女兒的教訓少了很多,而女兒的壞脾氣立即有了好轉。

          監視孩子組織化

          現在的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每天的“工作”時間遠多于職場人士,回到家至少要做2~4個小時的作業,甚至更多,而且根本沒有放松與娛樂的時間。

          監督孩子做作業,則成了家庭的噩夢。一對夫婦感情很好,極少吵架,但孩子上小學后,夫妻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有一天他們幡然發現,吵架多數都與監督孩子做作業有關,于是決定將監督孩子做作業的事情交給專業機構。現在很流行這樣的機構,有的是老師辦的,有的是家長辦的,也有很商業性的,就是把幾個或十幾個孩子弄到一起做作業,每個月交幾百乃至上千元就可以。

          把孩子弄到這樣的機構,夫妻就不必因此而吵架了,也不會與孩子發生沖突。圍繞著做作業產生的張力放到了專業機構里,孩子可以憎恨機構,而不必憎恨父母。

          家長欲望無止境

          一個媽媽說:

          懷孕時,只希望孩子正常就好了,別是怪胎就行;

          生下來,只希望孩子健康就好了,別總生病;

          孩子逐漸長大,看著小小的他,只希望他開心就好了,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進入幼兒園,比較心開始升起,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出色;

          從此以后,一發而不可收,希望孩子在人生每一步都比別人家孩子更出色一些。

          朝鮮戰爭前期的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是他母親一個“杰作”。母親努力地教育兒子繼承父業,成為既杰出又超自戀的五星上將,不僅是要兒子證明自己是最強的,更要證明,她這個母親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麥克阿瑟雖然因自大犯了挺多錯誤,但他同時也有許多輝煌的戰績,算是證明了自己也證明了母親的價值。

          假若突然間,孩子生了重病,父母的意愿一下子又跌回原處——希望他健康快樂就好。另一位富有而優秀的媽媽希望兒子比自己更爭氣,于是給了孩子蠻多壓力。但前不久突然查出,二十多歲的孩子竟然患了癌癥!她很崩潰,一下子覺得富有和優秀沒有任何意義,怪自己這么多年給了孩子太多壓力,并想,要是一開始沒給孩子壓力多好,那樣他就不會過得那么壓抑了,或許也就不會得癌癥了。要是能再次選擇,孩子哪怕只是平庸但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多好。

          競爭是低級樂趣

          家長與老師們熱衷的所謂的“教育”認為:要么是孩子在巨大壓力下成為卓越人才,要么是孩子終日無所事事而成為庸才。其實這是個偽命題,真正的輕松總是伴隨著能力的解放,會帶來真正的優秀。

          荷蘭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認為快樂有三個層次:競爭式快樂、條件式快樂和無條件快樂。

          競爭式快樂,他引用了一個寓言:兩個商人緊挨著開了商店,經營范圍類似,他們唯一的快樂就是比對方強一點。一天,一個天使來到一個商人面前說,對我許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實現。不過,你的對手會比你多一倍。這個商人最初很沮喪,但突然間開心起來,他對天使說,請弄瞎我一只眼睛吧。

          所謂競爭式快樂,就是一定得我比你強,這樣才快樂,否則就痛苦。譬如多名高中生對我說,他應該能考上一所不錯的重點大學,但一想到他的同學中有人能考上北大清華,他就快樂不起來。

          我們的教育體系,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其實都停留在競爭式快樂這一層面。比方說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學,這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開心,但你一聽說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你的快樂一下子消散了,轉而恨自己的孩子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爭氣。

          條件式快樂,去除掉了競爭的成分,是很客觀的快樂。你要一個條件,只要這個條件得以滿足,你就會很快樂。譬如你的愿望是掙到多少錢以獲得經濟上的自由,當這個愿望實現后,你很快樂,而不會沉浸在“比爾·蓋茨比我有錢多了”的痛苦中。

          無條件快樂,馬丁納稱為“至樂”,處于這一層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條件,就能感覺到快樂與祥和。這并不容易做到。盡管有些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但實際上幾乎沒有誰能從父母那里得到如此豐厚的饋贈,從小就徹底沉浸在無條件的至樂中。想獲得這種快樂,我們都需要自己去學習。

          不過,至少我們可以意識到,比“別人家的孩子”強只是最低層次的快樂,而我們的應試教育的核心邏輯,就是在追求競爭式快樂,不僅教育系統的官員和老師如此,家長們也如此,而這些大人們也試圖讓孩子相信,這就是一切。

          快樂可以很簡單

          其實,我們反過來可以從孩子的身上學習到快樂。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樂。孩子要玩游戲,玩時就很快樂。他們有競爭式快樂,但這絕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強烈地參與其中,制造“別的孩子比你更值得愛”這種信息,那么孩子對競爭式快樂不會太癡迷,他們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樂了。

          孩子可以因為一切事情而快樂,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抱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沒有受到干擾,孩子能夠專注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這種專注本身就是一種至樂。但長大了,我們好像都忘記了那些簡單的快樂,最后只剩下“人群中的快樂”——在人群中我要成為最被贊許的,否則我就不快樂。

          條件式快樂和至樂能點燃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覺得不虛此生,但假若只剩下競爭式快樂時,那么你會時時感覺身處地獄中。更要命的是,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是大人們在享受競爭式快樂,而孩子是他們實現自己這一最低層次快樂的工具。

          不能指望老師或教育體系先發生改變。家長若真愛自己的孩子,需要發揮自己的勇氣與智慧,與“一切為了大人”的變態做法抗衡。家長也是最容易打破這個絞殺孩子的鏈條的,你可以對孩子說,請從現在開始享受生命,而不必非得等到考上北大清華。

          快樂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不要強加到孩子身上很多外在的因素,真正替孩子想一想吧,開心就好。

        【不要讓競爭教育傷害孩子的快樂】相關文章:

        不要讓孩子帶著委屈入眠05-22

        媽媽們不要讓孩子承載你的壓力07-11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傷害?06-13

        哪些習慣會傷害孩子的智力09-22

        為什么一定要讓孩子去游學10-31

        如何幫孩子端正競爭的心態?05-29

        不養孩子養寵物07-19

        別讓物質刺激扼殺孩子競爭意識10-27

        對孩子有致命傷害的5種冷暴力08-10

        教育孩子的技巧05-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