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桂林山水》一文具有濃厚的描寫色彩和抒情色彩,這類課文宜以讀為主要方法進行教學。教此文,在各個不同環節采取不同形式的讀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效果較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審題聽讀,初步把握整體
揭示課題后,稍作討論,讓學生審題得知:本文要描寫“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緊接著便可以情境化語言“帶領”學生閉目靜聽課文錄音,借此“游賞”桂林山水,聽讀“游賞”完畢,讓學生稍作回味后,教者歸納:
①跟隨導游——課文錄音,我們觀賞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態,由衷產生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②導游——課文先總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們的游賞興致;接著分別讓我們“看”了瑰麗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從而使我們具體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最后將山水相融,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山水畫卷。
這便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了課文內容和段落結構。
二、看圖自讀,具體探索內容
首先出示掛圖(或揭示課本中的彩圖)。
然后讓學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題)邊看圖邊讀文:
①仔細看圖,觀察發現桂林山水的特點;
②圖文對照,找出文中與畫面直接對應的語句;
③仔細讀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字詞以及具體描繪這些特點的語句;
④賞圖品文,體味這些語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點上的精妙貼切。
這樣圖文對照,看圖幫助了讀文,讀文引導了看圖,促進了觀察力與理解力的相輔相成、同步發展,而一些富有表達力的重點字、記號、句等“雙基”因素也在學生自品和教者點撥中得到落實。
三、擇要引讀,深入理解重點
此前,學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點,這里專將直接描寫這些特點的語句提取,引讀欣賞,強化重點:
引:(身臨其境般讀第一節后)啊,果然名不虛傳!看,漓江的水真靜啊——
齊:靜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齊: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綠啊——
齊:綠得……
引:(讀完該節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險啊——
齊:(略)
至此,教者再以導游身份深情贊美地誦讀末節。
以上引讀過程還可以由男生引讀、女生齊讀和女生引讀、男生齊讀的方式重復進行。
四、辨析分讀,直觀發現寫法
首先略作啟發,讓學生把第二、第三節都分為兩層。
接著指名兩學生(或指兩組、或分男女)對每節都各讀一層,有意識地顯示出漓江水與大海、西湖的對比關系以及桂林山與泰山、香山的對比關系。
然后讓學生從分組朗讀中直觀發現這一對比手法對桂林山水美景的襯托作用,體現了“甲”字。
最后仍以對應分讀方式,將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揭示出來,體會它們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理解“畫卷”的深刻含義。
五、回味賞讀,全面升華情感
在以上內容、結構、語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緒的基礎上,根據已形成的整體板書指點學生全面回顧課文,然后身臨其境,以真切的情感進行欣賞性的朗讀,寄贊美之情、愛戀之心于每詞每句之中。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017小學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7-02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6-18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與反思10-09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與反思「優秀」08-27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精選10篇)12-01
小學四年級桂林山水教學設計201706-10
人教版四年級課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8-07
2017小學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