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項目管理的七大原則
項目管理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對項目管理的定義是:指在項目活動中運用專門的知識、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項目能夠在有限資源限定條件下,實現或超過設定的需求和期望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項目管理的七大原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臺軟件帶來了一個悖論:它本來是軟件工程技術進步的產物,卻又將軟件工程技術推向了后臺,使企業信息化關注的重點從軟件回歸管理。它第一次讓管理活動的主體——管理者有機會充當企業信息化的主要角色。平臺之上,管理者有可能按照實際管理的需要建造一個適應性的信息化系統。平臺軟件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生產力的提高,而是包含在企業信息化中的生產關系的變革。那么,究竟是怎么樣的一種“生產關系的變革”呢?最主要的變革,首先是從當前標準化套裝軟件“制造體制”向一種全新的適應性的企業信息化“建造系統”轉變。這一轉變與既有的項目管理方式方法是從根本上相沖突的,基于平臺軟件的企業信息化項目不被傳統的“制造體制”窒息而死,就需要為新的“建造系統”開創一些既基本又根本的“項目管理”新方法。
管理軟件從誕生之日起,就過分沉醉于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幻覺中,忘記了管理軟件需要直接樸素的表達管理者的工作,忘記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與所使用的信息化系統的聯系。平臺軟件的出現創造了一個條件,讓我們可以在企業信息化中開始關心管理者,體現管理者的價值取向、工作習慣乃至感情因素,讓我們所建立的信息系統充分體現管理的真正價值,讓他們感覺到的這就是他們“自己的”系統,是他們的有生命的大腦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這種信息化系統的出現,僅有平臺軟件這個技術條件是不夠的,需要有一個全新的“建造系統”來支撐,而這個建造系統尚需要我們將其創造出來。
我們需要認識到,每個企業和每個管理者都是獨特的,只有承認這種獨特性,才有可能使得信息化系統可以用于提升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不是扼殺其核心能力;有利于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讓管理者能夠更加快樂的工作而不是剝奪管理者尊嚴。其次,要認識到每個企業和企業中的每個部門、每個管理者都是整個產業社會的一部分,需要與其他人、其他部門、其他企業有效的聯系和協同工作,而信息化系統應該是增強這種有機聯系的重要載體。然而,這兩個互補的因素都被標準化套裝軟件開發體制所忽略了。管理軟件的種種弊端,根源于管理軟件制造體制上的過渡集權,而對具體細節控制不夠。在這種體制下,只能創造出一些最一般的抽象形式,和企業的真正需要、真正要求以及每一個企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管理者所要經歷的每時每刻真實的日常生活僅僅保持了最抽象的關系,不可能建造出讓管理者感覺舒適愜意、方便快捷、與他們的日常工作相匹配的信息化系統。只有挑戰這一開發體制,使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造體制發生一場根本的革命,這種異化才有可能得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企業信息化建造體制能夠具體地、細致地注意到管理活動的所有詳情。因為人們只有了解了這些詳情才能把每個企業的信息化系統以自己的水平、自己的高度建設得“恰到好處”,使信息化系統能夠準確地適應企業、部門、管理者所需要感受的所有內外之力,并在實現“力場和諧”地同時能夠發揮自己的核心能力,為更大的產業系統作出自己的貢獻。
平臺軟件提供了企業自主建立一個適應性的信息系統的可能性,但也僅僅是一種可能性。在“平臺之上”,還需要建立一種企業信息系統的“制造體制”。創造出這樣一個全新的“體制”,才是確保用戶應用平臺軟件建造“自己的”信息系統的成功關鍵。不然用戶購買一個平臺軟件,就像買到一塊地皮,有人替他打牢的地基交給他,他卻不知道如何在上面建造一座大廈。就算勉強去建,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這個全新的企業信息化建造體制,或者說是在平臺軟件之上建設一個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體制”,需要遵循如下七大原則:
1.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全面負責制原則
只有在一個既懂得軟件基礎知識,又懂得管理原理,并能夠在“現場”與管理人員進行實地交流和指導的被我們稱之為“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的人在現場負責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項目,所建成的信息化系統才可能不再是一種被生產出來的“物品”,而是被培育、制作、塑造而成的充分體現企業、部門、管理者個人的個性特征的“自己的”信息化系統。
這一原則所以重要,是因為個性化的信息系統的建成依賴于與企業、部門、管理者的直接聯系,依賴于與所有參與建造它的人們的直接聯系。承擔這種聯系的人必須深入現場,能夠與現場的管理人員進行充分的對話,同時又懂得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內在規律,能夠給予參與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管理人員以專業化的指導。因此,這一原則是新體制的第一原則。
這就需要一種新型的人才、一種新型的管理機制、一種新型的專業人士去運作企業信息化建造體制。這些“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不僅僅是一些IT技術人才,盡管他們確實是IT技術人才,但他們首先是企業信息系統建造過程的領袖和管理顧問師,并能夠領導和指揮大規模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工作。他們是一類新人,急需要我們去發掘、選擇和培養。由于這樣的“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需要長期負責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項目,同時又不能同時負責太多的項目,因此對他們的需求將是大批量的。
2.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原則
平臺軟件之上的企業信息化項目是以廣泛分布的、權力分散的當地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為基地的。每一個這樣的營地都具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軟硬件設施、資料和辦公場地。這些營地應該距離用戶企業很近,它將成為地域性企業信息化社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是活動中心。在企業信息化項目啟動之前,這里是與用戶進行交流、溝通、演示以及讓準用戶企業的相關人士進行體驗、認識企業信息系統的場所。在企業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這個營地是一個指導中心、支持中心、協同工作的場地。在項目主體完成后,它又是一個維護中心、改進中心、經驗交流中心。這個營地與用戶始終保持著一種血脈關系。
“信息化項目建設營地”是“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的營盤,“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依托這個營地一次直接負責很少的企業信息化項目,以便每個“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在信息化項目中和所有用戶保持直接地聯系,使得用戶想以獨特的個性建設自己的信息系統時,他能夠幫助用戶進行設計,并幫助他們建造,這將使得每一個信息系統的每一部門都能都被準確無誤地建造出來。
3.共同設計原則
平臺之上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精髓在于設計是由用戶自己進行的,而不是由一些遠離現場的專門的設計人員集中設計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企業信息系統的抽象性和疏遠化。用戶參與共同設計確保用戶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意愿,并且在概念形態、模型形態時能夠多次確認和發展自己的思路,而不是通過嚴格的需求調研程序確認的工作流程,到開發完成交付時用戶已經認不出自己的設想,或者已經改變了想法。
共同設計的前提條件與就是知識組織化協同生產的三個條件,詳細一點敘述就是:
(1)共享的管理理念和企業信息化愿景,所有參與設計者要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識。這要求有一個明確的管理理念作為共同的主題,否則將會看到無休無止的爭論而沒有任何成果。
(2)共享的方法體系——企業信息化“模式語言”體系。一個統一的方法體系“語言”才能夠保證許多人的工作能夠“兼容”和相互交流。一個大規模共享的模式語言庫是一個重要的支持基礎,這可以通過軟件公司的網絡建立起來。而信息化項目的第一步就是由參與者共同選定和創造新的模式語言。
(3)能夠呈現每一個人工作階段性成果的信息平臺。許多人協同工作最可怕的后果是每一個人的工作不能與其他人的工作協同一致。在傳統的項目控制手段中,我們使用的是將項目工作徹底分解,然后分配給不同的人去完成。這樣的方法最大的弊端是達成共識的艱難和分段進行的子項目完美的銜接,實際上這是工業化流水線生產思想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套用,出現種種不適應和造成大量的項目失敗是必然的。通過一個呈現平臺和相應的管理制度,將每一個小組或個人的成果及時呈現出來,引發討論和自適應行動,是一個看似不那么井井有條但卻能極大提高項目成功率的重要保證。
這三條保證許多人能夠有組織的進行智力勞動,達成有用的成果。
4.“一次砌好一塊石頭”的建造原則
這是一個與目前通行的總體規劃方式不同的一種簡單有序的方式。每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設計工作都是在現場用相對粗略的方式進行的,很多時候僅僅是一些構想藍圖,便沒有對其中的細節進行極為嚴格的規劃。所以,在實施過程中,也不是根據嚴格的標準化的計劃進行的,而是由一個接一個或者一步接一步的操作體制所控制的。
許多人看到這里會感到害怕——這樣會不會造成混亂。實際上,造成混亂的正式試圖嚴格控制的企圖,而“一步接一步的建造原則”能夠讓人們自由的把它運用的每一個單元、每一個細節的設計建造過程中,并且是能夠設計建造出一個完好的、結構合理的企業信息系統的重要保證。
這是一個建造有生命的企業信息系統的關鍵原則,其中還包含相當數量的準則。
5.成本控制原則
由于每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都不相同,并且其設計建造過程又是如此靈活,對其成本進行控制就需要一種全新的思路。新的思路是采用一種“約估”的成本計量和控制手段,使得整個信息系統的建設過程的成本能夠為用戶所接受并且不使成本控制本身就成為重要勞動力消耗因素。
這里我們要開發以一些列簡易的成本評估方法。
6.共同工作中的人性化原則
這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組成部分。但是,如果缺少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人文關懷,不但是建設企業信息化項目的工作成為一種枯燥乏味的苦役,而且其建設質量和效率也是難以保證的。
這些原則包括:
(1)每天人們都要在一個確定的時刻一起工作。必須確保每一個人需要從事的多少種類的工作以及他們將要從事的工作的數量。同時要讓每一個參與者感受到參與信息化建設項目是一個施展自己的才華,表現自己的技能,享受更多的友情的美差。
(2)每個企業管理者必須從事一定的信息化建設的事務性工作。人們只對參與和付出的事物保有感情,才是“我們的”信息系統。
(3)每天都要做一些明確的事情。
(4)相互幫助進行較為困難的工作。
(5)每一個子項目的收尾都要有一個慶祝活動。有時候可以是非常簡單的慶祝。
7.基礎工作統一化原則
這是平臺軟件支持下的新的企業信息化建造體制的重要保證,也是有效降低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成本和提升其質量的重要措施。
基礎工作統一化是我們設想的“管理支持產業”的重要內容,能夠統一化的基礎工作會有很多,但核心工作是共享模式語言庫的建設,這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基礎工作,任何一個個別的用戶企業和“企業信息化設計建造師”都不可能獨力完成,因此是管理支持聯合體存在的重要理由。
項目管理的特性
1、普遍性
項目作為一種一次性和獨特性的社會活動而普遍存在于我們人類社會的各項活動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人類現有的各種物質文化成果最初都是通過項目的方式實現的,因為現有各種運營所依靠的設施與條件最初都是靠項目活動建設或開發的。
2、目的性
項目管理的目的性要通過開展項目管理活動去保證滿足或超越項目有關各方面明確提出的項目目標或指標和滿足項目有關各方未明確規定的潛在需求和追求。
3、獨特性
項目管理的獨特性是項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業生產運營管理,也不同于常規的政府和獨特的管理內容,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動。
4、集成性
項目管理的集成性是項目的管理中必須根據具體項目各要素或各專業之間的配置關系做好集成性的管理,而不能孤立地開展項目各個專業或專業的獨立管理。
5、創新性
項目管理的創新性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指項目管理是對于創新(項目所包含的創新之處)的管理,其二是指任何一個項目的管理都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和方法,都需要通過管理創新去實現對于具體項目的有效管理。
6、臨時性
項目是一種臨時性的任務,它要在有限的期限內完成,當項目的基本目標達到時就意味著項目已經壽終正寢,盡管項目所建成的目標也許剛剛開始發揮作用。
項目管理的重要性
1、戰略調整
項目管理很重要,因為它可以確保交付什么內容、何為正確,以及商機中哪些線索會帶來真正的價值。
每個客戶都有戰略目標,我們為他們執行的項目可以實現這些目標。
項目管理很重要,因為項目經理的職責之一是確保對項目進行適當的嚴格設計,這樣項目就能很好地適應我們客戶戰略框架的更廣泛范圍。
2、明確的目標
項目管理可以確保制定適當的計劃來執行戰略目標。
3、切實可行的計劃
項目管理可以確保設定適當的預期,包括可以交付什么,什么時間交付,交付多少。如果沒有適當的項目管理,預算估計和項目交付時間表可能會設定得過于宏大,或缺乏來自類似項目的類似評估洞察力。最終,這意味著,缺乏良好的項目管理,項目延遲交付,并且超出預算。
4、質量控制
項目管理可以確保可交付成果的質量始終達到目標。
5、風險管理
項目管理可以確保妥善管理和緩解風險,避免風險成為問題。
6、監督
項目管理可以確保正確跟蹤和報告項目的進度。
7、從成功和失敗中管理和學習
項目管理可以從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中汲取教訓。學習到的內容記錄在案,成為公司的智力資產。
【項目管理的七大原則】相關文章:
項目質量管理的原則06-07
項目成本管理的原則有哪些04-15
硬盤分區的七大原則10-31
項目質量管理八項基本原則06-18
制定項目管理制度的5大原則05-29
最新節能監測項目原則及作用06-16
質量管理的原則05-16
危機管理的溝通原則10-26
品牌危機管理的原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