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考前模擬題

        時間:2024-07-17 08:40:41 同等學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6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考前模擬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16分)

          1. 商品價格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可分解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以下論述正確的是( )。

          A. 對正常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為負

          B. 對低檔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為正

          C. 對奢侈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不存在

          D. 對吉芬商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替代效應大于零,收入效應小于零,且后者大于前者

          【答案】D

          【解析】吉芬商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品,它的價格變動的收入效應為負,與替代效應相反,而且收入效應程度超過替代效應。A項,對正常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都為正;B項,對低檔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為負;C項,對奢侈品而言,價格下降的收入效應為正

          2. 完全壟斷企業面對的需求曲線( )

          A. 彈性無窮大

          B. 是行業需求曲線

          C. 完全缺乏彈性

          D. 彈性始終為單位彈性

          【答案】B

          【解析】由于壟斷市場只有一個廠商,市場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它是一條自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3. 宏觀調控是指政府在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上,對國民經濟總體活動進行的總體( )

          A. 調節和控制

          B. 監督

          C. 管理

          D. 干預

          【答案】A

          【解析】宏觀經濟調控是指國家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為實現宏觀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可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對國民經濟總體活動進行的總體調節和控制

          4. 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單個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國際貿易理論研究的是( )

          A. 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問題

          B. 一國的資源配置后問題

          C. 兩國之間的資源配置問題

          D. 區域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問題

          【答案】B

          【解析】國際貿易理論以國際經濟學的微觀部分,以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為基礎。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社會的的資源配置為研究對象,國際貿易理論研究過于國之間商品和服務的交換問題,因此是研究一國的資源配置問題。

          5. ( )不屬于國際金本位制的特點。

          A. 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B. 黃金充當國際貨幣

          C. 嚴格的固定匯率制度

          D. 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機制

          【答案】A

          【解析】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黃金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機制,黃金是貨幣體系的基礎,國際金本位制的特點包括:①黃金充當國際貨幣;②嚴格的國際匯率制;③國際收支平衡的自動調節機制。A項,多種渠道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屬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

          6. 假定貨幣供給量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貨幣需求為收入和函數,則當收入增加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貨幣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上升

          D. 貨幣需求減少,利率下降

          【答案】A

          【解析】收入增加,會增加人們的交易性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總需求增加。在貨幣供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貨幣需求的增加會導致利率水平的上升。

          7. 在分析比較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時,經濟學家們通?疾煲韵( )稅率形式。

         、兕~定稅率 ②名義稅率 ③實際稅率 ④關稅稅率 ⑤邊際稅率 ⑥平均稅率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在分析比較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時,從經濟分析的角度考察稅率,主要包括名義稅率、實際稅率、邊際稅率、平均稅率等。名義稅率即為稅率表所列的稅率,是納稅人實際納稅時適用的稅率;實際稅率是納稅人實際負擔的有效稅率,在沒有稅負轉嫁的情況下,它等于稅收負擔率;邊際稅率本來是指按照邊際效用相等原則設計的一種理論化稅率模式,其主要功能是使社會福利犧牲最小,實質上是按照納稅人收益多寡分等級課稅的稅率;平均稅率指全部應納稅額占全部應稅的征稅對象數額的稅率。

          8. 對具有相同的納稅能力的人,不分經濟成分,經濟形勢和經營方式,實行統一稅收政策,征收相同稅收。這樣征稅所體現的稅收公平稱為( )公平。

          A. 縱向

          B. 橫向

          C. 機會

          D. 名義

          【答案】B

          【解析】能力原則要求根據納稅能力來確定稅收總額、在社會成員之間分配的比例。能力原則包括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橫向公平是指納稅能力相同的納稅人應繳納相同的稅收?v向公平是指納稅能力不同的納稅人應繳納不同的稅收。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后起者優勢”

          答:“后起者優勢”是指后起發展國家面臨外部環境相對較好,尤其技術高度,這樣它就可以跳過某些技術發展階段,直接采用新技術。“后起者優勢”的發揮在實踐中遇到了種種制約因素,一是對發達國家技術進步的總結被譽為一種“藍本” ,如果能無償得到這一藍本對發展中國家當然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在實際的技術引進中一般是有償的,受財力限制,發展中國家常常得不到這一藍;而是這一藍本中的許多技術已被發達國家所摒棄,這些技術可能不再有用;三是采用這類“先進”的技術是否合乎落后國家的社會需要。

          2.消費物價指數

          答:消費物價指數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簡稱,它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一般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消費物價指數用公式來表示即為:

          CPI=X100%

          消費價格指數是用來衡量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程度的指標之一。其優點是能及時返傭消費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資料容易收集,能夠迅速直接地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其缺點是范圍較窄,只包括社會最終產品中的居民消費品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說明全面的情況。

          3. 貿易條件

          答:貿易條件又稱“交換對比”或“貿易對比”,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貿易條件反映該國對外貿易的狀況,一般用在一定時期(如一年)內的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同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對比進行計算。

          計算的公式是:貿易條件系數=X100%

          如果該系數大于100,表明該國的貿易條件較好,對外貿易的發展前景看好;如果該系數小于小于100,則表明該國貿易條件惡化,對外貿易的發展前景不佳。

          5. 拉弗曲線

          答:拉弗曲線是指反映稅率與稅收總額之間關系的曲線。它是供給學派關于降低稅率以刺激生產和經濟增長的理論依據之一,由美國供給學派經濟學家阿瑟●拉弗提出。如圖4-1所示,拉弗曲線以稅率為橫軸,政府的稅收總額為縱軸,是一個向下的拋物線曲線。它表示,稅收總額顯示歲稅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稅率增加至一定程度后,二者是負相關關系。

          三、簡答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1. 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來解決“滯賬”問題?

          答:(1)滯賬是指經濟生活中出現了生產停滯、失業增加和物價水平居高不下同時存在的現象,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者直接批判凱恩斯主義的通貨膨脹政策,認為滯賬是長期實施通貨膨脹的必然結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方法來刺激經濟,實際上是過度發行貨幣,經濟中的自然失業率是無法通過貨幣發行來消除的。

          (2)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收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影響利率與國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公開市場業務、改變貼現率、改變法定準備率以及道義上的勸告等措施。這些貨幣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標是通過控制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影響利率與國民收入,從而最終穩定國民經濟的目標。

          (3)當經濟出現滯漲時,應采取緊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防止經濟過旺和制止通貨膨脹:松的貨幣政策在于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就是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但如果貨幣政策過松,也難以抑制通貨膨脹。

          2. 試述國民生產折衷理論的基本內容及政策意義

          答:國民生產折衷理論研究的出發點是20世紀70年代國際經濟發展格局和跨國公司及高速發展。學者由關注資本流動對國際資源配置的影響,發展為在注重資本流動的同時,將直接投資、國際貿易、區位選擇綜合起來進行研究。

          (1)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的基本內容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的具體內容為:所有權特定優勢、內部化、區位特定優勢三者結合決定了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較是否具有對外投資的優勢,或者可以通過出口、技術轉移來開拓該優勢。

          ①所有權特定優勢是指企業具有的組織管理能力、金融融資方面的優勢、技術方面的特點和優勢、企業的規模于特壟斷地位及其他能力和獲得產品異質差異的優勢,這些優勢組成了企業比投資所在國公司更大的優勢,可以克服在國外生產碰到的附加風險和制度風險。

          ②內部化是指將企業所在權特定優勢內部化的能力。因為外部市場不安全,企業的所有權特定優勢可能會受到打擊而喪失,內部化是在企業內部更好地實現資源配置,克服不利條件。

          ③上述兩種優勢并不能能決定其也必然實行直接投資(或可以通過出口、技術轉讓獲利|),因此區位特定優勢很重要,是投資的成分條件,包括東道國的勞動成本情況、市場的條件與需求狀況、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東道國政府的各種政策,等等。因此,鄧寧的國際折衷理論可以簡單理解為:

          對外直接投資=所有權特定優勢+市場內部化+區域特定優勢

          只有三種優勢都具備時,企業才可以采取定外直接投資的形式從事國際經濟活動。

          此后,該理論又做了動態化的發展,加入了投資發展周期的概念,認為一個國家的對外資本流動,尤其是對外投資,由該國經濟發展程度高度相關。由于一個國家在發展中它的上述三個優勢會產生動態變化,因此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該國與外部資本的流動也會發生凈流入、流入流出并存、凈流出等若干階段,且不同階段資本的流動對于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作用。

          (2)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的政策意義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較大程度上反映了新的國際經濟發展格局,解釋了新的經濟現象,但這一理論很大程度上是前人理論的總和與折衷,并沒有很重要的理論突破。當然并不妨礙該理論在政策上的重要程度和參考意義。

          3.簡述稅制結構的決定因素。

          答:稅制結構是是指一國各稅種的總體安排。只有在復合稅制結構問題。稅制結構中的主體稅種決定稅制結構的總體功能。從世界各國的稅制結構歷史演變和現狀來看,決定稅制結構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發展水平、征收管理能力、財政支持結構、稅收政策目標以及周邊國家的示范效應等。

          (1)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的收入占稅收收入總額的比重越高(低)。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為什么工業化國家以所得稅為主,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以商品稅為主的原因。

          (2)征收管理能力。會計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進,誠信納稅程度越高,所得稅的收入比重越高。商品稅的收入比重在發展中國家比較高,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品課稅在管理上要比所得課稅更容易些。

          (3)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支出結構對稅制結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專稅專用的情況下,如果某項財政支出的需求較大且占有份額較高,那么,為此融資的相應稅種的收入比重也會隨之較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會保障稅。

          (4)稅收政策目標。理論上一般認為,間接稅比所得稅更有利于經濟增長,而所得稅比間接稅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所以,旨在促進經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一般是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只在公平收入分配的發達國家,一般以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為主的稅制結構。

          (5)相鄰國家的示范效應。一國的稅制結構一定程度上也也受周邊國界的稅制結構的影響,這種示范效應涉及資本、勞動力、商品在相鄰國家間的流動。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稅制結構表現出趨同的趨勢,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稅制結構中,所得稅占得比重下降,商品稅和服務稅占的比重上升。而在發展中國家,所得稅所占的比重緩慢提高,間接稅的比重則有所下降。

          4.簡述為什么分散投資可以減少風險

          答:(1)金融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投資者是風險的厭惡者,控制風險的一個有效方式是分散投資,即投資者可以通過構建多樣化的投資的資產組合來降低風險,這一原理可以通過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和資產組合風險協方差公式來說明。

          (2)資產組合的語預期收益率是資產組合中所有資產預期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在資產總數一定的情況下,單個資產所占的比重越小,資產組合的預期收益率越小,風險越少。這個原理說明資產投資資產數量多的以降低風險。

          (3)風險協方差公式說明:資產組合的風險不僅與單個資產的風險有關,不僅是單個資產標準差的簡單加權平均,而且與各種資產的相互關系有關。投資者通過選擇彼此相關性小的資產進行組合是風險更小。資產組合的協方差反映組合資產共同變化的程度,因而資產組合的協方差越小,組合資產的風險越小。資產組合的協方差又取決于組合資產之間的相關系數,組合資產的相關性越小系數越小,組合資產風險越低。這個原理說明通過多樣性的投資組合可以降低風險。

          四、論述與計算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簡述公共關系理論關于政府失靈原因的分析。

          答:政府失靈是指政府的活動或干預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說,政府作出了降低經濟效率的決策或不能改善經濟效率的決策。政府失靈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決策的無效率、政府機構運轉的無效率和政府干預的無效率。

          (1)政府決策的無效率

          公共選擇理論在用經濟模型分析政治決策過程時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產生最優的政府政策。

         、偻镀币巹t的缺陷導致政府決策無效率

          投票規則是指民主社會通過投票進行決策以決定公共支出的一種公共選擇程序或規則。由于公共決策必須要反映公眾的偏好,而公眾的偏好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為了將公眾的偏好轉化為與之相符合的公共決策和集體行動,就需要制定投票規則。投票規則主要包括一致同意規則和多數票規則。

          一致同意規則是最符合共同利益的要求的投票規則,但因其實質上是一票否決制,故在現實生活中,一致同意規則很難實施;即使能實施,也是一個漫長的討價還價過程,甚至出現威脅和敲詐行為。

          多數票規則也不一定是一種有效的集體決策方法。首先,在政策提案超過兩個以上時,會出現循環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終結果。其次,為了消除投票循環現象,使集體決策有確定的結果可以規定投票程序。但是規定投票的程序的權利常常就是決定投票結果的權利,誰能操縱投票程序,誰就可以控制投票結果。再次,多數投票結果不能反映個人的偏好程度,因為在政治上,無論以個人對某種議案的偏好多么強烈,也只能投一票,沒有機會表達其偏好程度。

          ② 政治市場上行為主體動機導致政府決策無效率

          共宣布擇理論認為,政府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現實中,政府是由政府中的政治家和官員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為動機也是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政治家的效用函數中包括的變量有權力、地位、名聲、威望等。雖然增進公共利益也可能是政治家目標函數中的一個變量,但不是首要變量或權數最大的變量。因此政治家追求其個人目標時,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會目標,而是廣大選民的利益受損。

         、劾婕瘓F的存在導致政府決策無效率

          利益集團又稱壓力集團,通常指那些有共同的目標并試圖對公共政策施加影響的的有組織的個人團體。在許多情況下,政府決策就是在許多強大的利益集團的相互作用下做出的。而這些利益集團,特別還可能擁有不正當權勢的利益集團,通過競選捐款、院外游說、直接賄賂等手段,對政治家產生影響,左右政府的議案和選民的投票行為,從而使政府作出不利于公眾的決策。

          (2)政府機構運轉的無效率

          公共選擇理論認為,政府機構運轉無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現在缺乏競爭、缺乏激勵兩個。方面

         、偃狈Ω偁帉е碌臒o效率

          首先是政府工作人員之間缺乏競爭,因為大部分官員和一般工作人員是逐級任命和招聘的,且“避免錯誤或失誤”成為官員的行為準則,故他們沒有競爭的壓力去高效地工作。其次政府部門之間缺乏競爭,因為政府各部門提供的服務是特定的,無法直接評估政府各部門內部的行為效率,業部門能評價個部門間的運動效率,更難以設計出促使各部門展開競爭、提高效率的機制。

         、谌狈档统杀镜募顚е碌臒o效率

          從客觀來看,由于政府部門的活動大多不計成本,即使計算成本,也難做到準確,再加上政府部門具有內部的不斷擴張的沖動,往往出現公共物品的過度提供,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從主觀來看,政府各部門對其所提供的服務一般具有絕對的壟斷性,正因為這種壟斷地位,也沒有提高服務質量的激勵機制。此外,由于政府提供的服務比較復雜,他們可以利用所處的壟斷地位隱瞞其活動的真實成本信息,無法評估其運行效率,難以盡應充分的監督和制約。

          (3)政府干預的無效率

          為了確保正常而順暢的社會經濟秩序,政府必須制定和實施一些法律法規。但是,有些干預形式,比如政府頒發許可證、配額、執照、授權書、批文、特許經營證等,可能同時可能為尋租行為創造了條件。因此在這種制度安排下,政府人為地造出一種稀缺,這種稀缺就會產生潛在的租金,必然出現尋租行為。尋租行為一般是指通過游說政府和院外活動獲得某種壟斷權或特許權,以賺取超常利潤(租金)的行為。尋租行為越多,社會經濟資源浪費越大。

          2.已知某完全競爭行業中某個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為STC=0.1-2+15Q+10,試求:

          (1)當市場上產品的價格為P=55時,廠商的短期產量和利潤;

          (2)當產品的價格降為多少時,廠商必須停產;

          (3)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

          解:(1)由于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和市場價格,可得出廠商的利潤函數為:

          π=PC-STC=55Q-(0.1-2+15Q+10)= -0.1+2+40Q-10

          廠商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0.3+4Q+10=0

          解得:Q=20或Q=-(負值不符合實際,故舍去)。故廠商短期產量為Q=20 。

          此時廠商利潤為:π= -0.1+2+40Q-10=790 。

          (2)由于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成本函數,可得出平均可變成本,即品均可變成本AVC為:

          AVC==0.1-2Q+15

          平均可變成本最小化的一階條件為:=0.2Q-2=0,解得:Q=10 。

          此時minAVC=0.1-2Q+15=5 。

          故當價格P<5時,廠商會停止生產,因為,在這種虧損情況下,如果廠商繼續生產,則全部收益連可變成本都無法全部彌補。

          (3)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邊際成本曲線位于平均可變成本之上的那一部分。

          由STC=0.1-2+15Q+10可得:MC=0.3-4Q+15≥0.1-2Q+15

          解得:Q≥10

          從而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為:P=0.3-4Q+15(Q≥10)

        【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考前模擬題】相關文章:

        同等學力申碩英語的“考前突擊”01-11

        2016年同等學力申碩考前須知01-16

        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名詞解釋01-11

        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前突破不容忽視01-14

        2016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模擬題及答案01-23

        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經濟學論述題解析01-16

        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經濟學的3大備考策略01-23

        同等學力申碩:國際經濟學專業考試要點01-11

        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在職研究生備考技巧01-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