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糾正歌唱中常見的問題現象
我們在歌唱中總是會出現各種不佳問題現象,那么我們如何糾正這些歌唱問題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
糾正歌唱共鳴單調的現象
共鳴色彩單調的聲音,使人聽上去感覺很刻板,僵化,缺乏和諧的音響濃度和感情色彩,很不悅耳。
產生共鳴色彩單調的聲音,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失卻了對頭腔共鳴的控制能力,在發聲中體現不出穩定的頭腔共鳴效果,等于是對胸腔共鳴效果控制不佳,諧和共鳴中的胸腔共鳴效果時有時無,很不穩定;三是對咽腔共鳴貫通的空間沒能加以有效的控制,影響了喉腔、口腔、鼻腔的共鳴效果。
在這里,我們著重談談產生共鳴色彩單調現象中的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即對咽腔的控制的問題。
咽腔的共鳴貫通構造,主要由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三個部位組成。這三者從上至下依次排列形成一個柱狀空間,正是這個空間起著各部位共鳴貫通的樞紐作用, 它既是聲音來自下部共鳴的通道;又是聲音進入上部共鳴的通道?梢詳嘌,對咽腔的空間體積控制不佳或失控,必然會導致發聲中聲音共鳴色彩單調的現象。咽腔 是共鳴貫通的關鍵部位,若對共鳴的關鍵部位控制不佳,當然會影響到聲波順利地通過咽腔而進入各共鳴部位形成良好的共鳴效果。因此,在糾正聲音共鳴色彩不全 的現象時,切不可忽視對咽腔的控制效果。
在糾正發聲共鳴色彩單調的練習時,要正確地控制好發聲時的咽腔空間,同時注意控制好胸腔的氣息保持和聲波進入上部共鳴腔時的方向這兩個方面。只有控制好發 聲方面的這些因素,才能保證歌唱中的發聲具有齊全的共鳴色彩和良好的諧和共鳴效果。在糾正這種不良現象時,應多采用哼鳴性的練習,并在音階上反復地進行發 聲鍛煉,從中仔細體會咽腔上通下達的共鳴效果。在這基礎上,再以聲母“m”的發聲帶出各韻母母音;在音階上進行控制功能的鍛煉,以便牢固掌握正確的發聲方 法,糾正共鳴色彩不全的現象。
糾正歌唱共鳴位置不統一的現象
共鳴位置不統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歌唱發聲時頭腔共鳴位置的不穩定。在發聲時,有些聲音發聲的共鳴位置沒有達到頭腔高度,而有的聲音卻在發聲時頭腔共鳴部位形成的共鳴效果很明顯。這樣的歌聲,使聽者感覺到發聲的共鳴位置不夠統一。
在唱歌的過程中,要求每一個音符在發聲的諧和共鳴中都應具備頭腔共鳴的色彩,從而使歌唱的發聲在整個音域中,取得頭腔共鳴位置高度上的統一。而產生發聲時 共鳴位置不統一的根本原因,是對頭腔共鳴控制不穩定而引起的。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頭腔共鳴控制不穩定,完全是由于聲波進入上部共鳴腔時,其方向沒有指準頭腔共鳴空間而造成的。為此,在糾正發聲中共鳴位置不統一的現象時,必須首先明確鼻咽腔部位對聲音與氣息的離析作用,并積極控制好軟腭與咽壁間對聲波進入上部共鳴腔時方向的控制作用,使進入鼻腔的聲波有效地諧振在頭腔共鳴空間。如果對聲波的這一方向能夠予以穩定的控制,那么毫無疑問,聲音必然達到頭腔共鳴位置的高度。
在歌唱的發聲中,對進入鼻腔的聲波是否能控制好,直接關系到整個音域發聲中共鳴位置的統一,前者對后者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糾正共鳴位置不統一現象的關鍵,就在于穩定地控制進入鼻腔的聲波方向。在糾正發聲中共鳴位置不統一的現象時,可以采用韻母母音“i”的發聲,在音階上反復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 中,注意增強對頭腔共鳴的控制能力,從而使歌唱的發聲在共鳴位置上取得統一。
糾正歌唱聲音后倒的現象
產生聲音后倒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對氣息發聲力點的控制不正確而造成的。
聲音后倒的現象,具體表現在發聲時聲音出不來,傳不遠,聲音較沉悶、吃力、僵硬、不自然,不但音階難以唱準,而且音色難于控制。
一般地說,氣息本身雖無共鳴色彩,但其方向與發聲力點的控制,則對聲音的共鳴效果和聲音的傳送能力具有很大的影響。在自然聲區與胸聲區的發聲中,其氣息的 方向與沖擊力點應集中控制在上門齒齦部位。這樣既有利于咬字器官的動作自然,又髓均勻地諧和上下五個共鳴腔的共鳴效果。而在頭聲區發聲時,其沖擊力點應相 應地控制在上硬腭的前部位處。在這種情況下,既能有效地控制較強氣息的沖擊方向,又能很好地控制在諧和共鳴中偏重予上部共鳴的效果。
如果在發聲時,沒有積極自然地控制好氣息的方向和沖擊力點,使氣息沖擊了軟腭,這樣就會產生聲音后倒的現象。這種發聲中氣息方向的控制不佳,必然無法穩定自然地控制好諧和共鳴效果,并且造成發聲的困難和音階的難予控制。
聲音后倒狀態中的發聲,其聲音效果必然是僵硬而且不穩定的。在糾正發聲中出現的聲音后倒時,必須嚴格樹立發聲中氣息沖擊力點的概念,仔細體會發聲力點的動 作要求。動作控制時,要積極地以口咽腔控制好氣息沖擊的方向與力點,注意氣息泄出過程中將聲音自然而有效地向口外送出,避免由氣息沖擊軟腭而造成的聲音后 倒現象。
在糾正聲音后倒現象的發聲練習時,先以聲母“d”、“t”、“n”、“l”、“k”、“h”等交替進行發聲力點的控制練習,然后以聲母“J尊的發聲,帶出其他韻母母音,進行發聲練習,以求作到穩固自如地控制氣息泄出的方向和發聲力點。
糾正歌唱鼻音過重的現象
鼻音的產生部位在鼻咽腔和鼻腔。
鼻音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聲音晦澀,咬字含混不清,發聲無力度,無明亮與清晰的共鳴色彩,發聲的效果較為混濁,出不來也傳不遠。在唱歌時,不允許出現嗡聲嗡氣的鼻音現象。
鼻音現象的產生原因,是由于發聲時軟腭動作失控下垂,使咽壁與軟腭構成的鼻咽腔,不能控制發聲時聲音與氣息的離析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氣息隨聲音進入鼻 腔,影響了聲音進入鼻腔時應形成的正常的鼻腔共鳴效果,造成發聲中不正常的鼻音現象。鼻音現象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沒能很好地控制軟腭、聲音與氣息的主流 道、以及聲音的集中控制作用等形成的。鼻音的現象,往往伴隨著氣息從鼻孔泄出的現象。在糾正發聲中出現的鼻音現象時,首先必須樹立軟腭剝聲音與氣息離析作 用的功能觀念,以及在鼻腔空間中聲音應是在無氣息的情況下形成鼻腔共鳴的概念。然后,在理解鼻腔共鳴形成原理的基礎上,以相應的控制動作進行發聲練習。
在糾正鼻音的發聲練習中,軟腭要作好自然而穩定的控制,形成自然的穹形,保證聲音與氣息的離析功能,保持良好的鼻腔空間共鳴的控制動作,控制好聲音與氣息 的主流道,以利于氣息從口腔順利地泄出。由于產生鼻音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氣息從鼻孔泄出,故而練習時應特別注意控制好發聲力點,使氣息集中地泄出口外,以便糾正發聲時出現的鼻音現象。練習過程中,要多作些短音的爆破性發聲或跳音練習。
糾正唱歌顫聲的現象
顫聲現象,與技巧發聲中的顫音是截然不同的,它是由歌唱發聲中的痙攣病所引起的一種聲音無規則抖動的現象。
產生這種顫聲的主要原因是喉頭位置不能安定而動搖的緣故,當這種現象產生時,往往發聲諸器官的肌肉處于失控的狀態。聲音無規則地顫動,會使昕者引起很不安的感覺。帶有顫聲現象的發聲,是沒有表現力的,也不能作好發聲時的控制動作。
要糾正發聲中出現的顫聲現象,必須按規律合理地控制好氣息和發聲的動作。具體地說,由于顫聲現象是肌肉失控和氣息失控的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所以在發聲 時,必須首先控制好喉頭位置,使之在歌唱發聲中具有相對穩定的范圍,使氣息在有利于聲帶的自然運動和人為控制的情況下沖擊聲帶,進行發聲。
在糾正顫聲的發聲練習過程中,特別要求每個音符發聲動作的準確性,加強音準觀念和發聲動作的穩定性。鑒于顫聲現象屬于習慣性的動作,故而必須在長期的發聲 練習中注意動作,仔細體會,以求領悟正確的發聲方法;同時,還要求在自然聲區的發聲音域中,慎重地,逐字逐句地進行發聲的反復練習,從而徹底糾正發聲時的 顫聲現象。
在練習時,應注意在正確的單音發聲基礎上,作好音量強弱的氣息控制練習、音階中音符問的跳躍動作、以及諸方面的基本練習,然后逐漸地擴展到整個發聲音域, 穩固地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在這一階段的發聲練習中,不提倡唱歌,而應重視基本曲譜的發聲練習,以糾正發聲巾的顫聲現象。
糾正歌唱喉音的現象
喉音的產生部位在喉頭(即聲帶的控制部位)。
喉音現象的具體表現為聲音緊迫不自然,缺乏音色控制能力,聲音很僵硬,上下共嗚不能諧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
產生喉音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喉頭上提或下卡,頭部前伸或后移,使喉頭受到了以上各種形態造成的喉部肌肉的壓迫,聲帶在受壓的情況下,是不能在喉頭原部位的空間中進行正常發聲的。要糾正發聲中出現的喉音現象,就必須牢固地樹立由氣息沖擊聲帶而產生聲音和發聲巾呼吸支點支持作用的正確概念,避免讓喉部肌肉 的擠壓來進行控制聲音發聲的不良習慣。
在其動作的控制中,要加深呼吸深度,穩定胸腔氣息,保持呼吸支點,體會共鳴貫通,保持喉頭的相對穩定。在這個基礎上,以自然的發聲狀態,進行哼鳴練習。然 后,以聲母“m”在自然聲區的發聲中,引導出各韻母母音的發聲(如mi、ma、me、mo等),進行發聲練習。練習時要注意自然聲區發聲的功能性鍛煉。
糾正歌唱聲音空洞的現象
聲音空洞的現象產生于喉頭部位(即聲門嚙合的控制部位)。其聲音的特征具體表現為音色沙啞,有氣息雜音,共鳴混糊,氣息短而無力度,聲音軟弱而空洞。
聲音空洞現象的產生原因,主要是聲帶在發聲時聲門沒有關閉好,氣息沖擊與聲門關閉動作在發聲時J不能協調組合來進行控制,喉咽腔過分擴展而影響了聲門在發 聲時的自然關閉動作。諸如此類的情況,均會產生因聲門關閉動作不能積極自如而處于失控狀態所造成的聲音空洞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會伴隨著氣息的浪 費和氣息干擾發聲的現象。
在糾正發聲中聲音空洞的現象時,首先必須明確理解在聲帶發聲時,產生聲音的振動過程及其狀態;樹立發聲時聲門關閉,由氣息沖擊而形成彈性頻率振動,從而形成聲音的觀念。避免聲門在發聲時微開或聲帶松弛失控的現象。
在糾正聲音空洞現象的發聲練習時,喉咽腔控制要自然;要熟練掌握氣息沖擊與聲門關閉的協調組合動作,要經常在自然聲區音域中進行音階的發聲練習,注意增強 自然聲區中的發聲功能,可先以跳音進行練習,然后以聲母“I”的發聲引導出韻母母音進行發聲練習,如la、lo、li、lu等練習中可多作些彈跳或連續爆破的發聲練習,來增強發聲中對聲門的控制功能
糾正歌唱字音不正的現象
歌唱發聲中出現的字音不正的現象,一般表現為咬字時帶有地方口音。
咬字的字音不正,主要是因為韻母母音的發聲動作不準確而造成的。如果在韻母發聲時,沒能按韻母母音發聲的規范動作予以準確無誤的控制,必然會在咬字中出現 字音不正的現象。字音不正就會給人一種咬字不正規的感覺,與其相應的原因,也就是口腔控制動作的不正確所造成的。這種現象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歌曲 內容表述的藝術美感。
產生字音不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對韻母母音的規范動作在控制上沒有明確的概念和嚴格的態度,在歌唱發聲的咬字中沒能取得應有的統一。產生這種現象的部位,是在口腔空問和口形的控制部位?谇豢臻g和口形的控制直接關系著字音的正確與否。
在糾正字音不正的現象時,可以從韻母母音的發聲動作著手,進行練習予以糾正。練習時,首先要牢固樹立六個韻母母音發聲控制的規范動作概念,準確地掌握發聲 時的控制動作。然后在此基礎上反復進行在音階上作韻母發聲的練習,從而在練習中仔細體會發聲時的控制感覺,以真正達到字音的正確和歌唱咬字的統一。
【如何糾正歌唱中常見的問題現象】相關文章:
了解新西蘭留學體檢中的常見問題08-07
談形體訓練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11-29
公司上市前審計中的常見問題08-26
中考前常見的復習現象07-27
示波器有哪些常見現象08-30
少兒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常見問題08-11
速錄學習中會遇到哪些問題-關于速錄學習中的常見問題06-21
歌唱中的換氣技巧09-23